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綠化面積節能減排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可行性分析
1.1城市綠化成本高昂,多數城市難以為繼城市綠化成本也是影響該理論可行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的綠化成本包括綠化承載單位建設投入、樹木草坪購置成本以及養護成本。對于建筑相對密集的城市來說,還要考慮規劃、拆遷等成本。這些支出對于許多城市來說并不算小。據《中國環境統計年報——2012》記錄,2012年,我國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額為5062.7億元,其中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投資2380.0億元,占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47.0%,比2011年增加53.9%。在實踐中,各級政府往往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將綠化指標層層下壓,而財政不甚寬裕的中西部市縣則很有可能被迫將一部分本應用于其他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挪至此處,長此以往不僅會造成城市的畸形發展,也會嚴重影響人民生活水平。
1.2擴大城市綠化面積有可能造成環境破壞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增加綠化面積不一定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例如在西部干旱缺水地區強行擴大綠地面積,隨之而來的灌溉成本不僅相當高昂,而且極有可能導致當地水源枯竭。以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為例,2010年市轄區供水總量為10525萬噸,其中48.49%為居民生活用水。而由于銀川干熱的氣候以及砂質土壤,城市綠地所需灌溉用水遠遠大于東部地區。可以預見,若在諸如銀川等缺水少水城市大量拓植綠地,居民日常生活或工廠日常生產必定受到缺水的影響,長此以往,當地水源生態必將遭受破壞。
2有效性分析
增加城市綠地面積并不能顯著吸收碳排放。希望通過增加城市綠地面積以減少碳排放者認為,由于植物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在光合效率不變的情況下,增加綠地面積可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從而減少碳排放。但該理論實際上是無效的。生長茂盛的草坪,在光合作用時,每平方米一小時可吸收1.5克二氧化碳。為研究方便,假設晝夜平分,按一天進行12小時光合作用計算,一平方米草坪一天可吸收18克二氧化碳。2010年全國城市(市轄區)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為13129.63平方千米。經計算,全國城市綠地一年(按365天計)可吸收二氧化碳86261669噸。而據美國能源部二氧化碳數據分析中心(CDIAC)的記錄,2010年中國大陸碳排放總量為2259856000噸。顯然,全國城市綠地一年可吸收的二氧化碳不及碳排放總量的1‰,增加城市綠地面積并不能有效吸收碳排放。
通過增加城市綠化面積以實現節能減排的措施在實踐中面臨諸多挑戰,這歸根到底是由于疏于對通過綠化實現節能減排的可行性與有效性的考察。由于我國城市面積有限、綠化成本高昂以及部分城市自然環境極端惡化,使得大規模增加城市綠地的措施不具有可行性。而增加城市綠地面積與節約能源性質的不同,綠地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與我國碳排放總量的巨大差異又使得該措施對節能減排并無明顯效果。在當前形勢下,應積極探索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科學措施,本著嚴謹的態度周密論證,標本兼治,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
作者:黃澤一單位:上海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