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結構》課程教學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辦學30多年來,《建筑結構》課程一直是我校建筑施工(中職)專業的核心課之一,到了2004年我校也有了建筑工程技術(高職)專業的招生資格。經過多次的企業調研、論證,同時參照疆內外的部分兄弟院校的做法,結合我校實際,修訂了中職建筑施工專業和高職建筑工程技術的人才培養方案也已經過了幾年。回頭一看比較兩種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的設置,實習、實訓安排等個個教學管理環節,發現是大同小異。這種局面在目前的生源質量偏低、畢業生就業難度日益嚴重,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崗位能力要求越來越專業化的今天,特別是對初中畢業的中職生來說顯得很不科學。這需要我們必須地對個個專業課甚至整個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大幅度地改革。
1調整課程教學目標
建筑結構類課程就是以這一受力體系為研究對象而開設的一些課程。對于中職建筑施工專業,一般包括“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建筑結構抗震構造”、等內容。其基本任務是讓學生具備在工程實踐中分析和解決一般結構問題的能力,具有對一般結構構造的正確理解能力和熟練識讀施工圖的能力。更是學生在這些工程事宜中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2按照課程教學目標改革教學內容
選擇教學內容應堅持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強化重點、弱化難點。大部分建筑結構課程教材中往往只是對四大部分的內容進行了排列組合,單獨講解,并沒有把它們有機的整合到一起,使學生學起來知識點過于獨立,很難理解。以下是對《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內容提出的改革意見。
2.1整合教學內容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培養的核心能力是施工能力,而不是結構設計能力,施工的首要任務就是識讀施工圖紙,同時應具備在建筑施工技術與管理工作中分析和解決一般結構問題的能力。我們的大部分老師的教學大綱舍不得砍掉教材內容,書上有什么內容,講什么內容的壞習慣。缺乏針對性。所以要教材當中的過于深度的理論研究,詳細的室內實驗過程,理論計算等內容適度的進行簡化。比如預應力損失值的計算,結構構件撓度、構件破壞過程、裂縫寬度計算等。
2.2強化構造知識傳統的《建筑結構》課程教學注重理論知識講解,弱化構造知識講述。很明顯,這使得基礎知識本身薄弱的中職學生學習起來更加的困難,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實際上絕大部分的中職學生走出學校面對的工作崗位是施工管理崗位,而不是結構設計崗位,所以說建筑構造知識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比理論設計知識更加適用于中職學校的學生,所以教師應該結合中職學生工作崗位的需要,弱化理論計算部分,強化規范中的構造知識。
2.3增加平法施工圖識讀教學建筑工程施工專業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必須具備的就是識讀施工圖的能力。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各類構件的配筋設計和識讀傳統的結構施工圖,而忽略了教授平法施工圖的識讀。近年來平法施工圖已廣泛應用于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為了適應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結構》課程也應相應的增加平法施工圖識讀的內容,并且應作為授課重點進行講解。
3改革教學方法
3.1采用多媒體教學《建筑結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尤其是在講述各種受力構件的破壞形態時,學生往往難以想象整個破壞過程,這時可以采用動畫的形式把構件從受力到最終破壞的整個過程給學生演示出來,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在講解各種受力構件的配筋時,由于很多學生沒有去過施工現場,難以想象構件的布筋是什么樣子的,教師可以利用施工現場的圖片,給大家展示出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的仿真軟件,可以實現構件配筋的三維效果圖,同時可以多方位旋轉,這樣更能夠使學生直觀的看到構件中的配筋,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2加強實踐教學課堂教學講授的內容是很有限的,對于建筑結構這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來說局限性也很大,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很多情況下學生想象不出來工程中的實際情況,所以實踐教學環節就顯得至關重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工地進行參觀,在參觀的過程中講解各個知識點,使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應用能力。
4改變考核方式
傳統的《建筑結構》課程的考核方式往往采用卷面考核,以結構設計為主,這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并不實用,而我們應更注重知識的應用與能力的培養,所以應該改變課程的考核方式。可采用平時作業占20%,識讀施工圖占30%,卷面考核占50%。通過改革考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努力使中職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學以致用,適應工作需要。
作者:熱甫哈提·木合塔爾汗 單位: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