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筑結構控制裂縫技術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摘要】
混凝土裂縫普遍存在于日常的混凝土施工當中,如何通過系統的研究來盡可能減少裂縫,本文以所建的剪力墻結構的高層建筑為例對裂縫進行系統的研究,尋找出簡化計算方法供裂縫控制使用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裂縫控制措施。
【關鍵詞】
混凝土;控制裂縫;技術應用
一、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研究混凝土裂縫,并對其進行控制對于施工質量,施工造價產生深遠的影響,若能有效控制裂縫產生,則現今建筑地下室外墻附近的部分防水措施可以省略,更可以消除沿著裂縫而引起鋼筋銹蝕等質量隱患。可見,對裂縫進行系統的研究,尋找出簡化計算方法供裂縫控制使用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裂縫控制措施是迫切需要的。
二、研究內容與方法
(一)從混凝土性能、原材料、結構設計、施工方法、環境影響因素等方面系統地分析混凝土在施工中裂縫出現的機理。對影響混凝土結構收縮變形、溫度變化的因素和理論進行深入探討,對于配筋對混凝土極限拉應變的影響問題進行分析。
(二)根據裂縫出現機理研究主體施工階段混凝土裂縫控制的一些必要措施。在設計方面重點探討鋼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其對裂縫寬度和裂縫數量的影響等及合理的配筋等問題,研究伸縮縫間距和后澆帶間距的合理大小。在混凝土裂縫控制研究當中,對常用的8類水泥進行系統的研究,對選用合適的水泥、合適的水泥用量、外加劑的使用及粉煤灰的使用等,另外還對施工中應采取的措施進行了較多論述。
(三)結合實際工程對裂縫控制的一些方法和措施進行具體應用。通過對裂縫控制措施的運用及采取的辦法的評價,檢驗裂縫控制理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混凝土裂縫形成的原因
混凝土結構形成裂縫的原因有:一是外加應力(即荷載)引起的裂縫,二是結構變形引起的裂縫,三是施工操作引起的裂縫。主要包括混凝土性能、原材料、結構設計、施工方法、環境影響因素等方面。結構設計引起的裂縫:由外力作用引起的裂縫,可以通過力學計算來進行裂縫控制;由結構變形作用引起的裂縫,通常采用特定的構造設計進行裂縫控制。
四、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
(一)根據對剪力墻結構施工中裂縫的分析。裂縫主要存在于樓板之上,其他也存在有裂縫,所以針對所承建工程的具體情況對所產生的裂縫進行系統的研究,采取各種控制措施對其進行分析。
(二)裂縫的情況分析。1.樓板。與板的兩邊成45°角的裂縫占了絕大多數,裂縫基本上為上下貫通,發生45°角的裂縫都處在外墻轉角所對應的房間樓板上。裂縫沿板內電線管埋設的方向延伸。少量裂縫在板的跨中沿豎向或橫向延伸。2.地下室底板。由于地下室底板通常為大體積混凝土,在澆筑混凝土時內部會釋放大量的水化熱,對混凝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和裂縫,由于溫度應力是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的主要因素,從而影響基礎的整體性、防水性和耐水性,成為安全質量隱患。所以在選擇原材料時要慎重考慮,盡可能選擇水化熱小的。3.剪力墻。外墻裂縫多以豎向為主;水平方向近似于等距離排列;裂縫大多數從墻板根部開始往上延伸,部分未到達頂部即消失;裂縫寬度為中間大、兩端小;裂縫最早出現的時間是在側模板拆除以后;裂縫幾乎在墻的兩側同時出現;大多伴有滲漏水現象。
(三)結構混凝土裂縫控制的方法。一是控制好原材料的質量,因河砂干凈,又符合有關標準的要求,所以在配制混凝土時要特別注意,否則砂石含量不符合范圍標準,將大大影響混凝土的質量。二是混凝土外加劑的摻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質量的5%,并能按要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質。三是澆筑與振搗,控制出機溫度和澆筑溫度,散熱,加強養護,防風和回填,溫控措施,減小環境氣候的影響。四是選擇骨料時選用熱膨脹系數小的,盡可能不含泥的骨料,選用連續級配好的骨料。五是根據不同的環境、施工因素等對于外加劑如膨脹劑、緩凝劑、和減水劑要慎重選擇。六是對澆筑后的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提高混凝土和鋼筋的結合力,減少內部微裂縫,增加混凝土密實度,從而提高抗裂性。七是澆筑大體積混凝土采用全面分層法、分段分層法、斜面分層法。氣候環境的溫度和濕度對混凝土也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要根據氣候條件來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用塑料薄膜進行圍護,從而達到防風的效果。八是根據實際情況有時間性的澆筑混凝土,盡可能在夜間作業,避開暑期的高溫和冬季的寒冷,在澆筑混凝土時下雨,會改變混凝土的配合比,影響強度和增加混凝土收縮。
【參考文獻】
[1]游寶坤.混凝土建筑結構裂縫控制的技術措施[J].建筑結構,2002,10
[2]白天宇,魏榮忠.關于房屋建筑現澆混凝土施工中裂縫技術控制的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4,18
[3]司曉波.關于房屋建筑現澆混凝土施工中裂縫技術控制的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4,20
[4]李春武,劉大勇,李婉,劉志平.建筑結構混凝土控制溫度裂縫的施工控制措施[J].珠江水運,2012,12
[5]李士彬,朱慈勉,湯紅衛.超長地下混凝土結構抗裂縫技術研究[J].混凝土,2005,10
作者:田志翔 單位:陜西銅川煤礦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