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SWOT的礦產資源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內蒙古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swot分析
1.1內蒙古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劣勢
1.1.1礦產品多為原礦或初級產品,產業結構不合理比如煤炭資源,由于先天開采條件相對簡單,又適逢我國工業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以煤為主的礦產資源市場需求呈直線上升趨勢,礦業成為了投資收益的熱門行業,于是大礦小礦遍地開花,產能也急劇增加,資源消耗量較大。礦山企業為了盡快實現資金回籠,多數以出售原礦為主,很少考慮礦產品增值問題。通過對自治區每年外運原煤數量和區內煤炭開采、洗選礦石量、焦炭產量等數據的分析就可以發現,每年全區以原礦外運的煤炭占到原煤產量的二分之一,高附加值的產品少之甚少[4]。而煤炭在能源結構中長期占著較大的比重,呈現出一種“一煤獨大”的不合理布局。這種產業結構的不合理,給經濟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非金屬小礦多而散,產能低下,產品單一,缺乏新技術、新產品的投入和研發。產品沒有太強的市場競爭力,而且普遍表現出“低出高進”,經濟轉化效益差。
1.1.2資源綜合利用率水平不高對于金屬礦產資源來說,區內的共伴生金屬礦產占有很大比例,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尤其是選礦回收率普遍偏低。例如黃崗鐵錫礦,主要的金屬元素有10多種,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選礦技術只能實現4種元素的回收。像這類現象在全區的多金屬礦山中不在少數。據統計,區內多數金屬共伴生礦的綜合利用程度十分有限,普遍存在個別元素無法回收利用或不去回收的現象。
1.1.3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大在我國的經濟起步階段,一直采取的是生產要素低價、低稅收政策,形成了一種資源依賴型的發展環境。在這種背景下,多數企業依靠生產要素的低價格和環境保護的低投入,獲取了極大利潤,甚至很快形成了某種競爭優勢[5]。其結果卻是由于大規模的礦產資源的開發,造成資源的大量消耗,并給生態環境帶來了較大的破壞,付出了嚴重的生態環境代價。據統計,全區僅煤礦開采區內形成的塌沉陷面積就達150km2,占全區總塌陷面積的97.89%;煤礦廢水排放量達1.02×108m3,占全區廢水總排放量的74.14%。由于區內礦山企業的采選冶能力和采選冶工藝參差不齊,“三廢”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和影響。
1.2內蒙古礦產資源產業發展的機遇當前,我國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通過發展新型煤化工來替代石化產品已成為唯一選擇,這將使煤炭資源豐富的內蒙古迎來了煤化工發展的黃金期和煤炭資源產業向深層次發展的重要機遇期。隨著我國中東部地區有色金屬老礦山資源接近枯竭,必然要出現中東部較具優勢的技術、資金、人才向資源潛力巨大的西部地區轉移,內蒙古金屬礦產資源豐富,鉛鋅銅鉬等有色金屬成礦條件好、潛力大,是其較好的選擇,這也將為內蒙古金屬礦產資源的集約化開采利用提供豐富的經驗和技術支撐。政策機遇。內蒙古政府近期提出的“8337發展思路”中,明確提出要把內蒙古建成全國重要的現代煤化工生產示范基地、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和現代裝備制造等新型產業基地、清潔能源輸出基地,這也對促進礦業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帶來了機期。
1.3內蒙古礦產資源產業發展的威脅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隨著資源的開發利用,資源越來越少。目前又恰逢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興起,加速了資源的消耗,降低了礦山的資源占有量,縮短了礦山服務年限。這就對礦山企業生存構成了威脅。隨著國際全球化的推進,礦產資源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這對于開發利用水平相對較低的我國來說,必將使眾多礦山企業在資源轉化和產品競爭方面面臨嚴峻挑戰和威脅。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和制度的不斷健全和完善,對于那些產能低下、環境影響大、環保的技術設施及資金投入不足的礦山企業和產品附加值不高、經濟效益不好的小礦企業,也將構成生存威脅。
2內蒙古礦產資源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
通過對內蒙古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內在優勢和劣勢以及礦產資源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外部機遇與挑戰的分析,利用SWOT分析法,可以建立四種戰略模型。對于煤炭等優勢礦產資源,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分布集中,開采條件簡單,經濟貢獻突出,市場需求旺盛等正是其內部優勢所在。對于金屬礦產資源,共伴生、難選冶礦多,小礦貧礦多,采選冶成本高,“三率”水平偏低;產品附加值低,資源轉化效益低正是其內部劣勢。這類礦產資源的產業發展,應在實施S-O增長型戰略的同時,借助外部機遇實施W-O扭轉型戰略,通過礦產資源優勢的發展,實現優勢礦產資源的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利用,并對資源稟賦存在先天不足的金屬礦,通過技術工藝的升級改造和產業鏈的完善,促進資源的節約與綜合利用和產品多元化發展。針對存在的礦產資源自給能力下降、資源對外依存度加大的不利影響,利用S-T挑戰型戰略,充分發掘自身潛力,依托內蒙古有利的地質成礦條件,加強礦產勘查工作,擴大地質找礦成果,提高國內礦產資源的保證程度,化解資源危機。對于眾多小散亂而經濟效益不明顯、產值較低的小礦企業,則需要采用W-T防御型戰略,進行礦產資源整合,集中零散資源,集散成大、積少成多,來積極的抵御生存威脅。
總之,通過內蒙古自治區礦產資源產業經濟發展的SWOT分析,我們認為,在開發利用過程中,盡可能的去實施S-O增長型和W-O扭轉型戰略,促進礦產資源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和資源的節約與綜合利用方向發展,促進綠色礦業的形成;通過S-T挑戰型戰略來推進礦產勘查工作,尋求找礦突破,增強資源的自給能力和資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后勁。對于生存威脅大、內部劣勢突出的小礦為主體的礦業開發產業,應該加速推進礦產資源整合,通過重組、兼并等改造,來完成風險抵御。
作者:孫雨霞常宏郝俊峰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