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數控加工精度的影響分析與提升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數控車床機械加工制造設備正在不斷的創新,多樣化、智能化的高新制造設備開始在我國機械生產制造業進行了廣泛應用,但加工精度無法滿足企業對工件加工質量的需求。因此,需要結合當下我國數控加工過程中的數據處理和刀具參數的實際應用問題,結合工作人員的工作現狀,對影響數控加工精度因素進行詳細的分析,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全面提高我國數控加工精度。
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我國的數控機床加工精度成為了生產制造者最為關心的問題,為了全面提高機械制造質量,需要對數控車床的工作原理進行詳細的分析,了解影響數控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結合數控加工的類型和主要特點,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全面提高數控車床的加工精度,助力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數控機床在當下的時展過程中,需要合理的運用新型可程序化控制建立來改變傳統的驅動方式,優化生產結構,減少加工問題的發生,提高加工精度,不僅能夠保證生產產品的質量,還能夠全面提高機械制造能力,充分發揮出數控機床的應用優勢。
1數控加工精度的影響因素
1)數據處理問題。在進行數控加工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機床需要嚴格的按照已經編定好的程序來進行工作,因此,需要保證編程數值的準確性,一旦在生產過程中編程數值出現偏差,就會引起數控加工質量的降低,不利于加工精度的提高[1]。當前我國數控機床的設計與先進的歐美國家相比,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需要結合實際加工經驗和得出的數據處理信息,不斷的進行優化和改善。2)刀具參數問題。在進行機械加工開展的過程中,車刀工件始終是產品加工的重要設備,其工作的穩定性會直接影響到加工的整體質量,因此,在進行車刀切削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通常會受到主偏角和刀尖應用不穩定的影響,從而導致車削外圓加工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會出現細小的誤差,工作人員如果在加工開展過程中沒有及時的注意到這一誤差,隨著加工工作實施的不斷深入,刀尖的偏角將會逐漸的向下移,所導致出來的誤差將會越來越大,從而影響主偏角和刀尖的半徑不符合實際加工標準,車刀刀尖和工件中心的高度發生改變,影響整個加工流程的穩定運行,不利于產品整體質量的提高,刀具參數對數控加工精度的控制出現問題[2]。在進行產品加工的過程中,切削和銑磨都要通過刀具來進行,刀具的應用是完成產品加工的主要環節,在進行棒料零件的切削過程中,車刀的軸線會發生偏差,對加工的精度產生影響,因此需要充分的結合產品的生產特征,對刀具軸線所產生的偏差進行詳細的分析,對刀具可能產生的位移長度及時的進行修正,保證數控機床的正常運轉。
2數控加工精度的提升策略
1)優化數據處理程序。在我國數控加工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數據處理程序,對數據的準確性提供保障,從而全面提高我國數控加工質量,結合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從事加工的工作人員需要在工作開始之前對于數據的程序進行詳細的檢查,反復確認編程內容是否符合相應的標準。同時,在加工開展的過程中,還需要了解不同數據可能存在的誤差,制定出合理的預防方案,一旦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的在程序中輸入錯誤補償代碼,減少差值的累積,全面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3]。2)合理選用車刀。在進行數控加工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車刀是進行工件切削的主要部件,工作人員需要結合實際生產條件來選擇合適的車刀,全面提高數控加工的精度,在刀具的使用過程中也需要遵守規范化、標準化、統一化的原則[4]。同時,企業還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應用經驗,用自動換道設置替換傳統的人為換刀裝置,促進我國車削中心現代化發展,將換刀裝置與刀具庫進行相結合,刀具庫所提供的道具材質和性能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如果在工作過程中想要替換刀具,就可以通過自動換刀裝置來換取加工工件需要的刀具,根據工件加工的實計劃需求,合理的控制刀具的強度和耐磨性,全面提高工件加工的精度。
3總結
綜上所述,數控機床加工精度的提升是保證生產產品質量的重要基礎,為了全面促進我國機械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保證數控加工精度,數控加工設備是我國機械制造業生產過程中的主要設備,數控車床的制造者和使用者,需要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總結工作經驗,不斷的研究影響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全面提高機械加工車床的加工水平,推動我國機械加工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岳建彪.數控加工精度的影響因素分析及提升策略探討[J].數字化用戶,2018,24(52):52.
[2]李麗輝.數控加工精度的影響因素分析及提升策略探討[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8(24):121-122.
[3]鐘思權.關于影響數控加工精度的因素分析及提升策略探討[J].技術與市場,2018,25(4):33-34+37.
[4]曾凡柏,徐志鵬.數控車床加工精度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南方農機,2019,50(3):47.
作者:田春娥 丁燕 單位:連云港工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