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自然環境保護對旅游競爭力的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人們的審美水平和審美趣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們的旅游不再之限于視覺的追求和享受,更傾向于發現其自然價值環境底蘊。自然環境的開發與旅游產業的結合,不僅可以增加旅游景點的自然特質,也為旅游產業的發展拓寬了方向,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提高。桂林遠離城市的喧囂,擁有最原始的自然景區,并且環山繞水,風景秀麗,景色迷人,是廣大游客節假日出門旅游的首選圣地。逃離水泥森林置身于純凈的大自然氧吧,凝視著繞足而過的一江清流,那將是在桂林最好的旅游體驗,也是桂林這座旅游城市最大的競爭力。實際地分析桂林旅游業現狀,找出其優勢條件和劣勢調節,進而有效提高桂林旅游業質量和競爭力。
一、桂林旅游業發展現狀
(一)桂林的生態旅游資源桂林坐落于廣西的北部,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自然資源。桂林作為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不但因其自然環境價值,還在于它的歷史文化價值。我國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說,這座美麗的城市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而聞名于天下。并且這里有著豐富的喀斯特地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溶洞景觀。同時桂林作為一個擁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充滿著濃厚的人文氣息,華夏五千的璀璨文明都曾在這里留下了歷史的印記,并且與這里旖旎秀麗的自然風光孕育出了淳樸、勤勞、善良的民族風情。桂林的山青水秀與民族風情二者交相輝映,渾然一體,共同打造出一個人間的旅游天堂,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感受桂林風情。桂林位于廣西北部,位于喀斯特巖溶盆地的中部,這座美麗的城市,有著極其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它以甲天下的山水為依托,以桂林市城區為核心,輻射12縣的生態旅游區,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共性,又有高大、雄、險、幽的特色,發展潛力巨大,深受國內外游人的青睞。發源于華南第一峰--貓兒山的漓江,水碧,風景如畫;花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原始森林充滿神秘色彩;城市綠肺般的會仙濕地及桂柳古運河以及人與自然協和一體的奇觀--龍脊梯田等。奇麗的自然山水與桂林的民俗、民居、民族歌舞、民族服飾以及民族文化孕育了桂林的民族風情,人文與自然相結合,形成了桂林充滿色彩和強烈吸引力的生態旅游景觀。
(二)桂林市旅游業發展面臨的環境污染問題桂林的環境質量和旅游資源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桂林市的旅游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旅游行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總值也直線飆升。但是不能否認在旅游業持續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在發展過程中能,人們過多的關注于經濟效益,往往忽視了對旅游環境的保護,造成旅游資源的破壞和旅游環境質量的下降。近年來桂林旅游景區垃圾成堆的現象十分普遍,原始森林白色污染嚴重,使原有的旅游價值喪失殆盡。且由于近年來經濟的進一步繁榮,工業發展帶來的三廢使桂林的河流受到了嚴重的污染,空氣質量也有所下降。而且在旅游景區大興土木建設酒店等等,破壞了桂林的原始生態環境。這些都使得桂林旅游業的自然環境資源受到嚴重的破壞,對旅游業的長遠發展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旅游資源和旅游環境質量是旅游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近年國家有關政策和快速發展的經濟為我市旅游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使旅游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并由此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人們總把旅游業的發展視為一種經濟活動,偏重追求其經濟效益,而相對忽略了旅游對環境的影響。造成我市旅游資源受的破壞、旅游區環境質量下降的問題日益突出。旅游對環境尤其是自然環境造成的嚴重破壞不僅會阻礙旅游業本身的持續發展,而且也會帶來相關的負效益。例如:我市漓江支流的小東江、南溪河、桃花江等普遍存在水質污染問題,尤其是部分河流還穿越市內著名景區,嚴重影響了桂林市旅游形象。近三年來,隨著新城市建設的開展,機動車輛的增加,桂林市的空氣質量也正逐年下降,主要污染物指標已名列全區前列,環境保護問題刻不容緩。
(三)在保護環基礎上開展生態體驗式旅游的必要性“桂林山水甲天下”,自發展旅游業以來,桂林就成為了聞名世界的旅游勝地,是游客心中向往的神圣的天堂,但是近幾年從桂林旅游業的發展形勢來看,情況不容樂觀。以往游客來到桂林市區都會因美景逗留數日,但是現在大部分游客經常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在桂林市只是暫時歇歇腳,而后就去了縣域旅游景區??梢姽鹆质杏捎慰偷木奂爻闪擞慰偷募⒌?,而桂林縣域的旅游業卻正在悄然崛起,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市區環境污染加重,景區旅游資源破壞嚴重造成的。因此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開展旅游業已經顯得十分重要了。從桂林開始發展旅游業開始,就一直采用“桂林山水甲天下”來進行城市旅游的宣傳,可近年來桂林市區已從游客目的的轉變為游客集散地,游客在市區的停留時間逐漸縮短,縣域旅游強勢崛起,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游客在選擇旅游目的的同時,也是在對優美自然環境的選擇。近年來桂林市政府出于保護漓江的目的,正逐步將市行政中心職能從主城區西遷至臨桂,也是為更好的為游客提供游覽空間,以達到建設旅游勝地的目的。因此,當前開展老城區的環境保護與整治工作將傳統觀光游升級為生態體驗式旅游顯得十分重要。
(四)桂林發展環保、生態體驗旅游項目的可行性根據實際情況顯示,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桂林市逐漸開展治理市內水利環境的工作,通過“兩江四湖”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使得桂林市的自然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好轉,對桂林市旅游業進一步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今年的游客接待量同去年相比大幅度上漲,旅游業創造的經濟價值也直線飆升,對周圍縣域旅游業的發展也產生強有力的帶動作用。從政府角度來講,創造綠色生態城市是桂林市基本的出發點,自《桂林市城市總規劃》頒布后,我們以其為指導又制定了《桂林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將桂林市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的軌道中,并通過制定“一帶兩江三楔四線”布局結構,合理分配各類園林綠地,將生態環境中的各個要素緊密聯系,協調發展。并且積極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大力加強對桂林景區旅游資源的保護,為打造桂林五位一體的生態格局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為桂林市旅游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實際案例來看,近年來,桂林市政府逐步開展對市內水體環境的治理工作,“兩江四湖”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的實施為桂林旅游抹上了濃黑重彩的一筆,2014年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長40%,此外,其二期工程通過疏浚桃花江、建設兩岸生態鄉村旅游的模式也取得了成功。因此,將此模式繼續擴大至城市周邊將有力地增強桂林市旅游的競爭力。從政策層面來講,桂林市以創建綠色生態城市為出發點,以國務院批準的《桂林市城市總體規劃》為指導,編制了《桂林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并納入到了城市總體規劃中,該規劃確定了“一帶兩江三楔四線”的系統布局結構,使各類園林綠地合理分布,緊密聯系。其中,“一帶”是指漓江城市段建設濱水綠帶,形成綠色廊道,把城市其他綠地串聯起來?!皟山敝冈谛|江、桃花江沿岸開辟規模不等的園林綠地,形成城市中心東西兩翼的兩條綠色風景帶?!叭ā奔雌咝?堯山組團綠楔、西山-蘆笛組團綠楔、黑山-龍泉組團綠楔,從三個方深入主城,并實現城市與周邊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八木€”即城市周邊的堯山景區背景線、龍泉景區背景線、蘆笛景區背景線、桂海景區背景線,這四條城市背景線構筑了郊野景觀。
二、通過保護自然環境增強旅游競爭力途徑的探究
(一)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凸顯生態宜居環境優勢1、要使環境保護工作列為發展旅游經濟的前提條件,明確旅游資源保護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采取相應的地方政策給予實質性的保護。2、適當控制旅游資源,特別是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規模,增加旅游的文化、科技含量,以緩解環境壓力。上工業項目要與治污防污工程同步進行,防止先污染再治理。3、強化環境管理,以保護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為目標,相對集中布局,搞好功能區劃分,對污染源集中控制,嚴禁污染項目從城市向農村轉移。加快城郊村鎮基礎設施建設,防止生活污水不、垃圾直接污染土壤和水源。4、對旅游資源的開發應用推行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資源開發和利用應充分考慮旅游環境容量和承載力,防止過度開發和短期行為,對環境的破壞。桂林雖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環境脆弱度高,旅游承受能力有限。我市是以旅游為主導的區域經濟實體,只有旅游資源健康發展,才能使旅游產品獲得依托,最終促成旅游業的循環健康發展。
(二)桂林地區生態旅游資源開發的主要原則1、桂林地區生態旅游資源開發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的有機協調,使當代人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旅游資源利用,造福子孫后代。2、桂林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應遵循“保護性開發”的原則。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理念?!惫鹆稚鷳B旅游開發要遵循“保護性開發”原則,積極推行電動旅游汽車、燃氣旅游汽車。鼓勵桂林旅游企業采用清潔能源和低能耗技術。在桂林景區建設中培育一批低能耗景區。推進漓江游船能源系統改造工程,漓江游船動力系統改造為電力發動機或混合動力發動機。在桂林旅游鄉村建設中,努力打造原生態的文明鄉村。3、桂林生態旅游資源的開發應遵循“特色性開發”原則。旅游資源貴在稀有,其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與眾不同的獨特之處,即特色。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競爭力。特色正是旅游資源的靈魂所在。
(三)對開發桂林地區生態旅游資源的建議據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桂林在旅游業的發展凸顯不平衡,市區和縣域出現脫節的現象。相比較而言,桂林市的旅游業發展比較迅猛,但是旅游資源的破壞程度較大,發展潛力受阻;而桂林縣域旅游業的發展雖然相對較慢,但是完好的保留了更多的旅游資源,環境污染較小,旅游價值較高,發展潛力無限。因此,我們應該將市區和縣域統一起來,協調發展,堅持以市區帶動縣域的發展模式,在加大對市區旅游資源保護的同時,還要適當開發縣域的旅游資源。同時還要堅持旅游資源開發的三原則,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堅持持續開發,將社會、生態、經濟效益協調發展,同時還要與當地的特色相結合,使桂林的旅游風光在旅游屆別具一格。桂林市生態旅游資源存在城區與縣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總體上來說受城鎮規模景響較大,小城鎮對自然生態破壞較小,如陽朔的自然生態景觀就明顯強過桂林市區,同樣的山水,但縣城的景觀明顯山更青水更綠。因此,地方政府應把握宏觀發展方向,包括經濟發展方向、市域經濟發展平衡、旅游發展方向等,在具體的項目建設中要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原則,經濟效益和市場為導向,兼顧政府、開發商、當地居民利益,做好利益協調工作,嚴格按照持可續發展理論及生態旅游的理論進行旅游項目的建設和開發。對于開發商要加強教育和管理,對違規者進行處罰。另外在進行景點設計上也應保持自然的原始韻味,保護當地的傳統文化,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三、總結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也的迅猛發展,游客在追求視覺享受的同時越來越追求精神和心靈的愉悅與放松,桂林本身具備豐富的山水旅游資源,也有良好的歷史文化遺跡與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為進一步適應時展的需要,提升桂林旅游業的競爭力和創新性,將桂林旅游業與特色民族文化、自然生態有機結合起來勢在必行。這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也需要旅游產業從業者做好市場調研,開發出適應市場需要的旅游紀念品。同時依托各方面優勢條件,加強對桂林旅游形象的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使桂林旅游業的水平和質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重塑其旅游名勝的形象,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作者:劉世杰 單位:桂林旅游發展(集團)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