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自然壟斷企業收入監管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自然壟斷企業收入分配問題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以成本為中心,對自然壟斷企業的收入分配實行逆向監管是解決收入分配問題的根本出路。文章從收入分配現狀及其原因、成本監管的必要性、成本監管的主要內容、成本監管的保障機制等四個方面對自然壟斷企業收入分配的逆向監管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自然壟斷企業;收入;成本;監管
在一個經濟社會中,自然壟斷企業主要有電力、有線通信、鐵路運輸、管道燃氣、自來水供應等行業企業。自然壟斷企業通常通過壟斷價格獲得高額利潤,導致該類企業職工收入分配增長過快,這對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是不利的,需要加強研究和監管。對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自然壟斷企業收入分配現狀及其原因
近年來,包括自然壟斷企業在內的各種壟斷企業職工的收入水平連續大幅度提高,自然壟斷企業的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及其增長速度遠遠高于社會職工平均工資水平。以某市為例,據某市有關部門統計,該市2001年自然壟斷企業職工平均工資為社會職工平均工資的1.56倍,至2005年卻已達到社會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2倍還多。電力部門局級干部年收入達到60萬元,處級干部為30萬元,科級干部15-25萬元,甚至連一名抄表工的年收入也達到10萬元。
自然壟斷企業職工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長,其原因有多方面,本文認為,自然壟斷企業過分強調“成本上升過快”是其收入快速增長的主要手段,而“成本上升過快”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
(一)從客觀方面看自然壟斷企業成本上升過快的原因
1.政府投入的固定資本被轉成自然壟斷企業的產品成本。雖然我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已有10多年的時間了,但是在自然壟斷企業的資產構成中,國有資產仍占據主導地位,自然壟斷企業對政府的依賴性仍然很大,體現在政府對多數自然壟斷企業仍有政策和資金的扶持,比如許多城市的公交、液化氣等自然壟斷企業,每年都能從政府那里得到一定數額的補虧資金。同時,政府每年有一定數額的建設資金以國家投資的形式注入自然壟斷企業,這些投資在形成自然壟斷企業的國有資本的同時,也增加了自然壟斷企業的固定資產,進而形成會計核算中的固定資產折舊費,這筆折舊費本來是國家的錢,但是卻被轉成自然壟斷企業產品成本的一部分,出現政府投入資金越多、自然壟斷企業的成本就越高、其產品價格也越高、自然壟斷企業賺國家的錢也越多的現象。
2.來自消費者的建設資金被轉成自然壟斷企業的產品成本。許多自然壟斷企業在初次向消費者銷售產品或服務時,常以配套費、入網費、維修費和開戶費等名義收取建設資金,而用消費者的這些錢建設的有關設施項目建成后,就轉化成自然壟斷企業的固定資產,并且每年提取折舊費,這些折舊費本來是消費者的錢,但卻轉成了自然壟斷企業的產品成本,出現消費者投入越多、自然壟斷企業的成本就越高、其產品價格也越高、自然壟斷企業賺消費者的錢也越多的現象。
3.自然壟斷企業把向子公司轉移的利潤當成企業的產品成本。有些自然壟斷企業內部結構較復雜,主公司下面有子公司或分公司,比如:燃氣企業下面有燃氣安裝分公司、燃氣銷售分公司、燃氣送氣分公司、燃氣表及相關材料生產廠等;城市供水企業下面有工程安裝子公司、原水子公司、純凈水子公司、水表生產廠等。各個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間、子公司、分公司與主公司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主公司除了向其子公司或分公司無償提供工作人員、辦公用房、辦公設備及相關流動資金以外,還將其壟斷業務分包給各子公司或分公司,同時向其支付高額的費用,其實質是主公司將壟斷利潤轉移到各子公司或分公司,并將轉移的利潤當成主公司的產品成本,導致自然壟斷企業的產品成本上升。
4.自然壟斷企業獨特的性質和市場特點,造就了其產品成本的提高。自然壟斷企業由于是其所在領域產品的惟一提供者,產品不愁銷路,因而企業缺乏降低成本的動力,很多自然壟斷企業存在人員超編、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的現象,因而自然壟斷企業的產品成本總是居高不下。
(二)從主觀方面看自然壟斷企業成本上升過快的原因
在產品成本方面,自然壟斷企業充分利用了監管者與被監管者之間存在嚴重信息不對稱的弱點,從我國的情況看,多年來政府主要采用成本加成定價方法對自然壟斷企業進行價格管制,其做法是在自然壟斷企業產品的生產成本上加一個合理的利潤率以確定產品價格。然而,其中的生產成本往往是根據企業上報的成本數據為準,或者對它進行一個調整。這里,由于利益驅動,企業上報的生產成本一般有水分,往往是主觀隨意性較強,而且,政府對企業上報的生產成本進行的調整也很難做到準確,調整數額或幅度取決于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討價還價程度,同時,由于自然壟斷企業的尋租行為,政府的某些工作人員在自然壟斷企業的成本核實方面也可能存在暗箱操作,從而導致政府難以對自然壟斷企業形成強有力的成本約束,因而成本難以得到有效降低。
二、自然壟斷企業成本監管的必要性
為減少自然壟斷企業職工收入與社會平均職工收入水平之間的巨大差距,國家近年來采取了各種調控監管措施,然而事實證明其收效甚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管制者對自然壟斷企業的真實成本難以準確把握。前面已經提到,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自然壟斷企業通常以“成本上升過快”為由來提高產品價格,進一步提高收入水平。那么,既然自然壟斷企業“成本上升過快”是其職工收入快速增長的主要手段,政府就應該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即對自然壟斷企業實施成本監管,從抑制自然壟斷企業成本的快速增長方面解決問題。這就是本文提出的所謂收入分配的逆向監管問題。這種逆向監管很有必要,通過對自然壟斷企業成本的有效監管,可以為政府控制自然壟斷企業的利潤和收入分配提供數據支持,最終達到縮短社會職工收入差距的目的。
另一方面,從政府對自然壟斷企業實施價格管制的情況看,世界各國廣泛應用的自然壟斷企業價格管制模型主要有:投資回報率價格管制模型、成本加成定價管制模型、價格上限管制模型、列伯-麥加特激勵管制模型、特許經營權競標、區域比較管制模型、等等。通過分析不難發現,這些模型中,有的直接反映出成本構成,有的避開了對成本構成的反映,但不管是哪一種模型,本質上都對成本具有依賴性,即如果成本把握不準,價格管制模型就起不到真正的管制作用,這充分顯示出成本監管在自然壟斷企業價格管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自然壟斷企業中實施價格管制,必須加強對成本的研究和監管。
三、自然壟斷企業成本監管的主要內容
自然壟斷企業的成本費用主要包括:材料燃料及動力費、工資、維護費、折舊費、攤銷費、利息凈支出及其他費用等等。因此,政府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對自然壟斷企業進行成本監管:
(一)嚴格監管自然壟斷企業產品中固定資產的成本
考慮到固定資產的投資、使用和維護等特點,本文認為用成本極限法來核算自然壟斷企業產品中固定資產的成本較為合適。所謂成本極限法是將產品成本中有關固定資產的成本構成分為三類費用:經營費、折舊費、投資利息。其中:
經營費主要指因固定資產生產率變化而引起的加工費用、固定資產日常維護和中小修理費用、停工損失和廢品增加的損失、原材料及能耗增加的損失等等,它每年按等差級數遞增。這種等差級數的公差,稱為固定資產低劣化數值,也稱固定資產老化值。固定資產經營費的具體計算方法如下:式中:
S為固定資產經營費總額;n為固定資產使用年限;a為第一年的固定資產低劣化數值;g為固定資產低劣化數值。
由于a=0,如果假設S為年度固定資產平均經營費;那么
每年折舊費等于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除以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具體表示為:
式中:A為固定資產每年折舊費;C為固定資產投資總額;n為固定資產使用年限。
每年投資利息應等于投資總額折半乘以年利率,其所以折半,是因為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其價值因逐漸轉移而遞減,直至接近于0,因此,在計算每年應攤利息時,其實際占用額不應按原值計算,而是折半計算。具體表示為:
式中:B為年投資利息;C為固定資產投資總額;r為年利率。
將以上三項費用相加,就可得出自然壟斷企業產品中固定資產的年總成本U。即
公式中,影響三項費用的因素各有不同。其中,經營費取決于固定資產的低劣化數值,而影響低劣化數值的因素主要包括固定資產有形磨損的程度和無形磨損的程度。因此,低劣化數值需要通過對上述兩大因素的有關資料進行分析而得出。
另外,在上述U的公式中,年固定資產折舊費和年投資利息可根據現成的相關比率進行計算,但是問題在于每年折舊費應該是多少才最合適?或者說,據以計算固定資產折舊費的折舊率應該定為多少才最合適?按照國家規定,從1986年起,我國國有企業固定資產平均折舊率調整至4.9%。以此推算,自然壟斷企業固定資產的價值將在20年多一點的時間就全部折舊完畢。而現實中自然壟斷企業是否按這個規定比率進行折舊,這個折舊率是否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需要,這是對自然壟斷企業的成本進行監管所必須要研究的重要內容。
上述公式U表明,固定資產的折舊費和折舊率主要取決于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n。因此,這里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該項固定資產投資在多少年以內其成本費用是最低的,也就是要求固定資產總成本U最小時n的數值。通過對上式中的n求導,并令U′等于零,即:
也就是說,當時為固定資產的最佳使用年限。根據最佳使用年限來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率。這樣,固定資產的折舊費就會處在一個科學合理的水平上,從而可以有效減少甚至避免自然壟斷企業通過抬高折舊費來變相獲利的情況發生。
在科學合理地確定固定資產折舊率以后,再將這個折舊率劃分為固定資產基本折舊率和固定資產大修理折舊率。一般說來,年平均大修理折舊率與年基本折舊率比較,相對較低,通常為年基本折舊率的1/2-1/5。
(二)嚴格監管自然壟斷企業分攤的其他共同成本
分攤的其他共同成本是指自然壟斷企業與其他經濟主體共同使用但須分攤承擔的成本費用,對這一費用的監管主要應避免人為的不合理分攤比率發生,政府應該依據一定的監管細則進行管理,比如:《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輸配電成本核算辦法實施細則》規定:電網企業經營過程中發生的,需由輸配電業務與其他業務共同承擔的費用,各單位在充分考慮共同費用與資產、售電量、工作量等相關性的基礎上,確定合理的分配方法,在會計期末分配計入輸配電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目前仍存在發供合一的企業,首先應合理劃分供電資產和發電資產,然后將共同費用根據供電和發電的收入比例進行合理分攤;等等。
(三)嚴格監管自然壟斷企業材料費及其他費用
材料費是指自然壟斷企業業務運行中所耗用的消耗性材料、事故備品等的費用。該項費用須與前述固定資產中的經營費協調核算,避免重復計費。對這項費用的監管主要應要求自然壟斷企業建立并規范執行材料成本定額計劃,杜絕計劃外超額材料費的發生。
其他費用是指自然壟斷企業運行過程中發生的應計入成本的其他各項費用,包括自然壟斷企業的水電費、辦公費、會議會、差旅費、運輸費、勞動保護費、外部勞務費、業務費、物業管理費、低值易耗品費、廣告費、綠化費、計算機維護費、公司經費、董事會費、業務招待費、租賃費、保桿護線費、其他等可控費用;以及勞動保險費、職工教育費、工會費、排污費、稅金、計提的壞賬準備、壞賬損失、研究實驗開發費、土地使用費、長期待攤費用攤銷、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等費用,這些費用是自然壟斷企業的非可控費用。對于其他費用項,尤其是非可控費用,監管過程中應嚴格把關,并參照相關行業的平均標準核定其額度。
(四)嚴格監管自然壟斷企業的崗位種類、人員數量及工資成本
為有效降低工資成本,監管部門應促使自然壟斷企業進行勞動、人事和分配制度三項改革。
在勞動制度改革上,應實行全員競爭上崗制度。根據企業生產經營需要,優化勞動組織結構,完善定員定額;科學設置工作崗位,實行定崗定員,減員增效,多渠道安置富余人員;在人事制度改革上,應按照精干、高效原則設置管理崗位和管理人員職數,精簡職能部門,減少管理層次,引入績效考核和競聘機制,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實行公開競聘、擇優聘用、定期考核,并實行任期制,形成管理人員能上能下的機制;在分配制度改革上,應建立以崗位工資為主要形式的工資制度,明確崗位職責和技能要求,實行以崗定薪,薪隨崗變,避免以資歷代替業績的工資分配方式,調整職工收入分配結構,工資收入與企業效益和職工實際貢獻掛鉤,形成收入能增能減的機制。
參考文獻:
[1]毛宇山,等.加強壟斷行業價格監管的思考[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5,(11).
[2]孫邦基.工業技術經濟分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5.
[3]王慧馨,等.淺論經濟評價中固定資產的折舊費問題[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