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素質教育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各地出現的素質教育實踐活動熱,一方面體現了素質教育理念正在不斷深入,受到了廣大教師與學生家長的廣泛認同,另一方面說明了校內外一體化教育體系正在逐步完善,社會教育資源得到了充分發掘,為學生成長拓展了空間。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活動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特點。
1.實踐活動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補充。素質教育理念已經提出若干年,但是真正得到實施是在近十年。實踐活動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教育載體得到充分重視,許多學校將其與其他學科教學工作同計劃、同布置、同安排、同落實,成為促進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發展的重要課程,是現行教育教學體系外的有效補充。
2.實踐活動是中小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路徑。在課堂內、校園內,學生雖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能力素質發展也卓有成效,但是受制于時間空間及條件的限制,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鍛煉,尤其是心理素質、思想情感、協作能力的培養顯得力不從心。開展課外素質教育實踐活動,能夠在這些方面取長補短,尤其是利用專業基地、專業場所、專業機構對學生進行訓練,能夠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3.實踐活動是中小學生課外生活的豐富內容。從目前各中小學開展實踐活動狀況看,學生參與熱情之高始料未及,他們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下獲得了放松,在課外得到了發展的廣闊空間,參與的興趣不斷提高,有利于身心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講,素質教育實踐活動成為學生課外最為豐富的內容。
4.實踐活動是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載體。中小學生在學業方面得到了有效滿足,教師還要將目光轉向學生身心發展,尤其是當代獨生子女群體缺乏的堅韌品質、頑強意志及團結包容心態,課堂教學中難以全面滲透。借助于專業基地、專業團隊的素質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可以在思想上、品德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對身心健康具有積極意義,尤其對于心智發展尚不完全的小學生及進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有價值。
二、夯實工作要點,保證素質教育實踐活動卓有成效
當前,絕大多數學校開展素質教育活動,都是和教育部門專業的素質教育基地聯合,借助于豐富的設備場地條件、活動器材及專業的指導隊伍,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實踐活動,效果非常明顯。工作中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統籌規劃保證實踐活動納入整體教育體系。在中小學開展素質教育實踐活動不能一頭熱、一陣風,想到哪里做到哪里,而要制訂詳細周密的計劃,將其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課程規劃體系,落實相關條款。每學期參與的次數、時間,不同年級段學生適宜參加哪些活動,如何組織,等等,要制訂詳細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要將工作目標任務細化到時間節點,明確到實際人頭,通過這樣的方式,保證教育實踐活動能夠有條不紊地推進。
2.無縫對接保證中小學生有序參與實踐活動。由于各地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所對接的學校、學生數量眾多,因此學校應當安排專門的分管領導,每學期初就要與實踐基地取得聯系,提出本校實踐活動計劃安排,與整個基地的活動安排協調統籌起來,以保證制訂的計劃能夠有效實施。許多學校由于未能事先和實踐基地做好對接,往往在需要開展活動時面臨場地安排不過來、時間緊張等問題,無法完成全部項目。因此一定要從頭規劃、及早對接,保證整個實踐活動有序開展。
3.精選內容保證適應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特點。為中小學生開展素質教育實踐活動,是對他們的體能與心理素質的一次鍛煉。由于學生年齡階段不同,在活動內容上也要體現差別。初中生和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不一樣,在實踐項目上要有所區別。例如年齡稍大的學生可以加入攀巖項目,這是一項既鍛煉體能又訓練技巧的內容,學生過小則不適宜參與這一項活動。可以組織年齡較小的學生過晃晃橋等項目,這些項目比較適宜年齡較小的學生。另外,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對抗游戲活動及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包餃子等。有些活動適宜全體學生,有些活動則只適應相應年齡階段的學生。學校與實踐基地應當進行深入研究,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開出相應的訓練菜單,讓他們采取訂單式計劃安排,保證不同年齡學生都可以開展與其身心發展相吻合的活動,保證每一批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針對性的指導,讓他們玩得開心、玩得盡興,同時能力素質得到發展。
4.聯系生活保證學生在活動之后能大有收獲。通過三天或兩天的素質教育實踐活動,學生雖然當時感觸很深,無論是培養團結有愛的意識,還是頑強拼搏的精神,當時的收獲非常明顯,但是回去經過一段時間會逐步淡忘。因此,教師在離開教育實踐基地之后,還要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對學生進行滲透引導,以這次實踐活動為契機,以他們獲得的內心感受為基礎,與日常管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例如讓在包餃子時感悟的團結友愛延續到班級管理中,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再如攀巖活動中所感受到的頑強拼搏意識,可以在學習活動中升華,鼓勵學生學習中不怕困難,勇于向自我挑戰,制定更高目標等,讓活動與日常學習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放大素質教育實踐活動的作用。
三、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注意點
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活動對學生身心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應當成為中小學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這一活動在組織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安全保障要到位。小學生、中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相對不足,帶隊教師及校領導、基地工作人員,都要對安全保障工作進行嚴格檢查,確保每一個環節不出疏漏,讓孩子們在安全的前提下開展活動。二是對接聯系要到位。從學期初的計劃安排對接,到活動前的具體對接,包括時間路線、活動內容、準備器材,等等,要通過無縫對接保障活動緊張有序開展。三是后續教育要到位。素質教育實踐活動為中小學教育管理提供了廣泛空間,以這樣的活動為契機,還要組織若干后續教育活動,以保證素質教育實踐活動中培養的品質、受到的熏陶,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得到貫徹落實與升華,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首先,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教學發展的大背景,也是教育體制發展的必然要求,這是各學科教學中都不能回避的所以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其次,小學美術教學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觀察能力、欣賞能力,這些素質的培養是綜合性的,需要結合素質教育的內容進行教學。還有一點就是,素質教育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而小學美術作為小學教學科目中的一個重要學科也是組成一個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部分,所以要將小學美術教學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順利地開展好、進行好、完成好。
二、如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小學生還處在少年或者兒童的年齡層次中,而好奇心是這個年齡層次的孩子所共有的一個特點,所以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很多學生在通過美術課的學習以后,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對周圍人和事產生興趣,因而就會更加細致深入地觀察周圍的一切。只有不斷地進行觀察,才能得出最新的內容,才能不斷增強自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和創造。
(2)給予充分的想象空間。學生在完成一件作品的時候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注意表現對象,并自主地加以記憶。觀察得越多,記憶內容越豐富,這樣就會將那些本來無聯系的內容進行隨意地組合,并對一些細節進行重新添加和刪減,經過一段時間,他們的想象力就會自然而然地變得豐富起來,因此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創作理念。例如,在蘇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下冊《海洋生物》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們介紹海洋生物的形狀、花紋和色彩等,讓學生們自己聯想海洋世界的大致狀態,并鼓勵他們用畫筆將想象中的海洋世界畫出來。從而培養學生敏銳的想象力和個性的表現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海灘、海面一直想象到神奇的海底世界,也可以使學生對大海的認識從“單一”逐漸向“豐富”轉變,為學生認識大自然打開另一扇窗戶;同時也可以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關于“大海”這一主題的美術課程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一、轉變教師觀念,提升教師駕馭課堂能力
傳統的教師觀念有如下幾個特點:其一,教師如“水桶”,學生如“水碗”,把課堂教學當作簡單的“灌水”的過程。其二,有些老師把課堂當成了教師演“教案劇”的場所,學生只是教師的配角,學生沒有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其三,重知識傳授、輕方法引導和學生體驗,導致學生不會思考、不會質疑、不能創新。其四,對學生和教學內容的了解和分析不夠重視。因為學生的的個體差異、學習能力、知識基礎、思維的平均水平比城鎮小學生的差距更大,用同樣的內容去教有差異的學生,不能夠因材施教,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其五,缺乏對學生思維廣度、思維深度、思維力度、思維效度的訓練,沒有把課堂教學目標真正定位在學生的發展上。這樣一來,導致課堂教學表面上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實質上空洞無物的局面。那么,教師的觀念應如何轉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授課方面要少講、精講。學生一堂課的有效注意力也就那么十幾分鐘的時間,所以教師要盡量控制每節課的授課時間不超過15分鐘,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和教師引導上來,要敢于把時間還給學生,用在小組討論、小組合作和師生互動探究上來。而且教師在授課時要盡量做到“講與不講區別對待”:重點、難點、易錯點,要講;學生已經學會、學生自學就能會、講了也不會的,要不講。通過這種手段,不斷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教師在課堂作業布置上要下功夫,方法也要有所講究。注意不布置超過學生合理學習限度的作業,不布置懲罰性的作業,不布置重復性的作業。布置提高能力的作業,布置引導學生探究的作業,布置發展遷移拓展學生思維的作業。第三,教師要精于備課、深鉆教材。備課時要充分體現備學生、備教法、備教材,依據學生的學情去備課。課堂知識傳授的有效性是保證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讓學生通過對知識的獲取產生愉悅的心理效應,從而成為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和原動力。
二、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