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中學體育教學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體育活動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和健身效果,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種活動。但受體育競技的影響,學校過分注重體育的競技性,或過分強調利用體育活動鍛煉人的各種精神,如吃苦精神、拼搏精神,而往往忽視了體育活動的娛樂性。致使體育課堂失去了該有的吸引力,很多學生也因此對體育課“望而生畏”。體育教學內容生活化,則是在傳統體育教材的基礎上,增加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設置人性化的課程,使教學內容更貼近日常生活。教師可適當增加體育內容的生活化教學,使學生不自覺地提起興趣,并嘗試進行活動實踐。從而有利于學生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并有助于增強體質。
中學體育教學內容生活化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健康第一”的原則。這是體育活動的初衷,也是體育活動最重要的指導思想。要求優選能夠增強學生體質、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日常體育教學內容。所選的內容應大眾化,能夠面向全體學生。②“目標指向性多”的原則。所選的體育內容應具有多種目標指向性,以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能力達到要求。③“符合時展需求”的原則。所選內容應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即緊跟時代脈搏,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的內容。④“操作難度不大”的原則。結合學校提供的條件以及學生的特點,選擇操作難度不大、能普遍使用的內容,有利于形成穩定的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果。⑤“延續性”原則。教學內容應注意延續性,有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并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激發其創造性。
3.體育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教學結構
以往的體育教學內容結構主要以體育項目為主,并以掌握運動項目技巧為主線。在這種內容結構下,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受到一定影響,且體育的健身、娛樂、教育等功能的發揮也受到一定的抑制。構建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以娛樂、健身、保健以及競技為主干結構,并在此基礎上,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再將內容進行劃分:基礎性內容、提高性內容、專項性內容。根據教材情況,又可將教材內容劃分為重點教材內容、一般性教材內容兩種。通過以上多元化的內容設置,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體育能力。
4.中學體育教學內容生活化的要求
體育教學內容生活化要求:①應符合學生的體育需求、使其感受到體育學習的樂趣和意義,并主動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②制定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使其真正走進中學體育課堂,真正達到體育教學的總目標。唯有將體育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并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真正發揮其健身娛樂的效果。
5.體育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有效途徑
(1)注重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激發學生運動的熱情。在以往的體育內容教學中,過多強調體育項目的動作要領,或直接組織學生參與實踐,難以形成一種寬松、愉悅的環境。而模擬生活化的情境,能使學生更放松、更自然地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同時還能達到思想交流的目的。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應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然后將其擴展到日常生活,選擇與之相近或相似的內容,但要注意在創設情境時,尋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例如在學習“前翻滾”項目時,教師可將學生的思緒拉倒動物園或馬戲團的表演中,創設處于熱鬧的動物園或馬戲團的情境。讓學生想象動物的翻滾動作,如可愛的熊貓是如何翻滾的,棕熊又是如何進行翻滾表演的……讓學生對翻滾這一項目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并激發其學習的興趣。(2)教學內容娛樂性與競技性有效結合,吸引學生注意。注重教學內容的娛樂性,并非拋開體育教材內容,獨自選取具有很強娛樂性或健身性的體育活動。而是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原本認為“死板”“無趣”“消耗大”的體育項目,加入“娛樂性”的東西,或使體育內容“娛樂性”延伸。但若只注重娛樂性,則可能造成自由散漫的體育教學氛圍,若將內容的娛樂性與競技性完美結合,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提升體育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羽毛球”項目教學時,教師除了向學生講解最基本的羽毛球技巧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林丹與李宗偉的比賽視頻,在熱血沸騰的比賽中,產生躍躍欲試的心理。然后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模擬比賽,其他沒有輪到上場的同學可作為觀眾在旁邊觀看,并為其加油助威。在這種模擬比賽現場的環境下,羽毛球的娛樂性及競技性展現無遺。對于贏得比賽的選手教師可給予相應的獎勵,對于輸的一方,可鼓勵其再接再厲,爭取下次獲得成功。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課程中,教學形式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教師占了及其重要的地位,體育課程教學應是以教師為主,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主導這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并且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中心及其主體地位。在新課程改革下,體育教學應改變以往以為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與學校的最終責任是為了培養和服務學生,因此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應以學生為主體與中心,教師起到引導學生正常發展的作用。
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往往是采用全體學生統一標準進行教學,沒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新課程改革下,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教學,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潛力得以發揮,達到逐漸提高的培養學生的目的。初中體育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評價機制單一。
在以前的體育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評價機制單一,簡單地靠運動的成績進行評價,運動成績是學生體能的一種表現,但是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這樣的評價方式并不全面。在以前的體育教學大綱中,對于初中體育教學的內容,規定得較為空泛與死板,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時,學習到的體育知識較為淺乏。在進行課改后,體育教學較更為側重與學生的戰術與技術的運用,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應針對每個學生自身的條件及其興趣愛好,確定教學內容及其評價體系,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體育教學氛圍中,掌握相關的知識及其技能,初中體育教學的課程改革,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多方面的評價,讓學生的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前的初中體育課程上,教師在教學中起著主體地位,學生的地位相對被動。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設計好的教學內容。在新課程改革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明確的體現,學生成為了體育教學的中心,有著學習的主動權,教師的主導地位相比以前較為弱化,讓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進行體育課程的教學,成為體育課程教學的參與者,這樣不但可以創造出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還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
在以往的初中體育教學模式中,學生是通過教師所制定的教學方式來進行體育教學,而且教師又是通過教材來制度教學內容,導致學生只能學習到教材內的知識,并不能做到全面的發展。新課程改革下,我們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具有開放性的教學內容、目標及其方法成為教學的主導,使得體育教學課程的趣味性增加,也使得學生全面素質得以增強。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為了應付考試,致使體育教師過分的注重于培養學生的技能,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較為忽視。在進行新課改以后,不能僅僅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應從多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
這種傳統的強調體育知識,忽視學生實際素質技能的體育教學方式,極大的限制了中學生的人際交往、獨立活動能力的進一步提高,降低了學生的體育興趣以及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導致許多中學生的心理、身體素質比較低,最終對學生學習的效率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其次,教學過程單調乏味。中學體育教學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借助相應的教學環境來發揮體育課堂教學優勢,以多樣、靈活、實用的體育教學手段讓所有存在個體差異的中學生都可以通過相關手段實現其學習目標。要較好的保證中學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就要盡可能的避免盲目擴大以及過度強求遵守紀律、聽從指揮以及步調一致現象的出現,以免出現體育教學目的錯位的情況。而傳統中學體育教學,普遍選擇按部就班、機械的操練模式,使得中學體育教學的時效性大大降低,教學形式也較為單調、呆板、機械及乏味,大大降低了中學體育教學的質量及效率。再次,體育教學內容較為陳舊。競技體育過度強調體育活動對人體具有的各種改造作用,且強調身體活動各項能力的超越,這與人類自然生長規律及實際狀況背道而馳,偏離了強身健體的實際目的。此外,競技體育中技術要求較高、規則較為嚴密運動項目盡管增強了中學體育教學的嚴肅性,但是卻不符合中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乏味、枯燥等感受,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降低。
2新課標下中學體育教學的主要特征
2.1教學方法出現較大轉變。
新課標重點強調運動興趣的培養、激發,終身體育運動意識的培養,這說明不管是體育教學內容,還是體育教學方法,中學體育教學都以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及體育素質的培養為主要目標,因為只有對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給予重點關注及培養,學生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教學課堂當中,從而達到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2.2教學主體發生轉變。
新課標下中學體育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主動性作用,強調體育教學課程要盡可能的滿足學生自身的實際需要及情感體驗,重視學生在體育教學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為只有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潛能給予重點關注,才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采取針對性的體育教學方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動性的發揮。
2.3指導思想更加具體化。
學校體育是體育教育最為基礎的一門學科,是保證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發展的關鍵性環節。因此,在實際的中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有效的貫徹落實相關體育指導思想,并堅持健康為主的指導原則。盡管體育指導思想并未專門針對學校的體育教學,但健康為主的指導體育思想卻是面向全部學校教育而提出的。體育教師只有轉變過去唯體質論的落后思想,才能逐步向現今科學的健康唯上論靠攏,充分發揮出體育教學的作用。
3傳統中學體育教學與新課標下中學體育教學的比較分析
3.1新課標下中學體育教學的多樣化及信息化比傳統中學體育教學強。
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適當、合理的室內體育教學課程是必須的,但是在上課時,體育老師要比室外體育更加用心,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中學生較為活潑、好動,對于已經習慣室外體育的學生來說,突然進行室內體育教育,必定會出現坐不住的現象,這時就需要教師充分借助教室中的多媒體來播放一些精彩、學生感興趣的體育賽事視頻,并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體育趣聞、體育資訊進行交流,以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但在傳統中學體育教學之中,室內體育的課程雖然比較多,但是教師卻并未對室內體育的相關課堂計劃進行積極、有效的改進及執行,從而使傳統中學體育教學呈現出死板、單調及不懂變通的現象。而在新課標之下,中學體育教學的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學氛圍更加和諧,學生的主體作用及教師的指導作用也得到了較好的發揮,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
3.2新課標下中學體育教學改變了傳統的中學體育授課模式。
新課標下中學體育教學改變了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重視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在傳統體育教學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講,盡管教師將體育形容的淋漓盡致,但是學生仍然難以親身感受體育的魅力。在新課標下,要求教師將課堂讓給學生,加強和學生的交流及互動,認真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并以此為依據制定出科學、有效的體育教學計劃,以便促使學生更快的融入課堂,而這正是傳統中學體育教學所不具備的。
3.3新課標下中學體育教學比傳統中學體育教學更為活潑靈動。
傳統中學體育教學呆板、靈動性較差,難以有效的激發出學生學習體育的欲望,導致許多學生不愿真正參與到體育課堂當中,從而難以達到鍛煉學生身體的目的。但新課標下中學體育教學不嚴格按照教學任務開展教學活動,脫離了傳統中學體育教學的死板模式,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這時教師在加以相應的輔導、訓練就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提升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課堂中,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