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教師評職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論文摘要:云南對貧學洗統計與信息學院的教師教學質童“學生瀏評”的統計分析發現,學生、課程類型等因素對教師教學質量測評結果有明顯的干擾作用。為使學生洲評教師教學質責準確地反映教師的真實水平,提出了一些解決的方法和措施。
一、課堂教學質最測評綜述
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是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照教育目標的評價標準,對教師教學效果、完成任務等情況進行科學分析的綜合過程;也是對教師實際課堂表現與理想目標作比較的過程。向課堂要質量,是廣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標。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學課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顯得十分重要。課堂教學質量是教師、學生、教學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但教師的作用是最主要的。大多數學校在期中及期末的時候都進行教師的教學質量測評,旨在了解學生對老師課堂教學的評價,能夠對以后的教學活動進行改進,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二、測評對象和方法
(一)測評對象。選取云南財貿學院統計與信息學院2004-2005年上半學期任課教師為測評對象,其中任課教師為28人,課程為20門,收回有效問卷2954份。
(二)測評方法。采用云南財貿學院編制的咤教師教學質量測評表》問卷。測評指標體系共包含授課內容、專業知識、教學態度、教學技巧、能力培養等五個基本的測評指標,要求學生根據聽課的實際感受,在描述結果的相應欄目中選擇一項(例如:指標有1,2,3,4,5個分值,五分是最高分,依此類推),每項得分越高,說明對教師教學評價越高。測評過程在老師的監督下,學生進行無記名的打分。
(三)數據處理。所有數據均采用計算機軟件SPSSll.0進行處理。
三、統信學院學生測評教師教學質
(一)統信學院的大多數教師是敬業的,有較高的業務能力,是合格、稱職的教師群體,總體上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是滿意的。測評本學期上課的全院教師有2882人,全院的平均分是81.29分,優秀(85分以上)占39%,良好(75一85分)占50%,合格占4%,不合格占7%,在學生人數日益增加的大負荷工作壓力下,優良率依然達到了89%;這表明統計與信息學院教師整體的教學水平較高,并且在不斷的提高。
(二)授課內容、專業水平、能力培養、教學技巧、教學態度的五項指標平均得分是81.29分(4.1),從得分上可以看出學生對統計與信息學院教師教學情況的評價處于較高的水平,對老師的教學是基本滿意的;然后,分別從各項指標的得分來看,學生對教師在不同的指標(授課內容、專業水平、能力培養、教學技巧、教學態度)上的看法上是不一致的。其中,得分最高的是“教學態度”這項指標,得分是87;其次是“專業水平”,得分是84.6;再次是“授課內容”,得分是81.8;然后是“教學技巧”,得分是76.8,最后是“能力培養”,得分是76.2。這表明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態度總體上是滿意的,但是對自身的能力培養感覺到有一定的欠缺。在各項指標的方差中,“教學技巧”的方差是最大的,這說明學生對教師教學技巧的評價差異較大,教學技巧沒有做指標的細化,可能是由于學生們對指標的理解不同而造成的差異(見表)2。但是,這樣的評價情況是否可以準確和真實地反映教師教學質量的情況才是我們最關心的間題,下文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對此進行分析。
四、學生測評中存在的問題及統計分析
(一)不同班級的學生對同一位教師講授同一門課的測評結果差異的原因分析,現在就統計與信息學院隨機選取三位教師(甲、乙、丙)對其教學質量測評進行方差分析(見表3、表4、表)5,他們同時對不同的班級講授統計學,由于這些班級人學時以相同的標準錄取,故可以認為這些班級的學習成績、知識水平、學習能力是一致的。如果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是客觀的,那么這些班的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應該是一致的。
我們看到授課內容、專業水平、能力培養、教學技巧、教學態度的指標經過差分析得到的F的值對應的概率都小于0.05,故可以認為在五個指標上學生對老師的看法有著明顯的差異,換言之該位教師所教的兩個班的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有著明顯的不同。
我們看到的指標經過方差分析得到的F值對應的概率小于0.05,故可以認為在五個指標上學生對老師的看法有著明顯的差異,換言之該位教師所教的三個班的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有著明顯的不同。
我們看到的指標經過方差分析得到的F的值對應的概率小于0.05,故可以認為在以上五個指標上學生對老師的看法有著明顯的差異,換言之該位教師所教的三個班級的學生對同一位教師講授同一門課的評價有顯著的差異。
從對三位教師測評結果的統計分析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同一位教師講授同一門學科,不同的班級對其評價是顯著不同的,可以說是存在明顯差異的。不同班級對同一位教師講授同一門課程的教學質量評價出現較大的差異,但是一位教師在授課內容、專業水平、能力培養、教學技巧、教學態度上應該是一致,不會因為班級的不同而產生明顯的差異;因此,可以看出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并非如我們預期的那樣客觀,學生做出的評價除了對老師教學因素的評價外,可能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不同班級的學生對教學質量測評的重視程度,不同班級學風的情況,學生可能對年長的教師、職稱較高的教師比對年輕、職稱教低的教師的主觀感覺要好,還有學生對教學生動形象的教師的感覺要好于講授枯燥學科的教師等其他原因的影響,使得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產生了偏差。
(二)學生對擔任文科及理科教師側評結果差異的統計分析。如果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是客觀的,那么對擔任文理科教學的教師的評價應該是一致。現在將20門學科中,把計算為主及較抽象的學科定為理科,把描述性較強的學科定為文科,對其進行單因素的方差分析。F值及所對應的概率值是0.000,0.712,0.672,0.000,0.000,在授課內容,教學技巧,教學態度的指標上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有著顯著的差異,也就是說學生認為擔任文理科的老師在授課內容上,教學技巧,教學態度存在明顯的差異。我們可以看出,對理科老師的五項指標的得分值都小于擔任文科老師的五項指標上的得分值,也就是說學生對文理科老師的評價存在明顯的差異。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學生對文科老師的評價要高于理科教師。
顯而易見,文科學科性質決定其適合閱讀,講授起來比較形象生動,易于接受;而理科相對閱讀起來比較困難,講授起來也枯燥無味,不易于理解和接受;大多數的學生很自然地對文科產生了比較大的興趣,對理科產生了一定的排斥情緒,這種主觀的感覺自然會影響學生對老師教學質量測評的評價結果。
(三)除了以上兩個方面,造成學生測評出現偏差的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不同年級的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是不一致的,高年級的學生對測評內容的理解要明顯比低年級學生特別是剛人校的低年級學生準確。
五、完善學生測評教師教學質且的對策
(一)進一步改進測評的指標體系。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測評是學校對教學質量的檢驗,也是學生對教師教學的反饋意見,這個環節相當關鍵,不能忽略,應該繼續加強。但是如何使教師教學質量測評能夠達到真實地反映教師的教學能力是相當關鍵的。我們需要完善教師教學質量測評表的指標體系,建立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的指標體系。由于學生對指標的理解各不相同,出發點也不相同,所以建立二級指標相當關鍵。經過建立二級指標,避免了學生對指標的理解不清所造成的誤解,而且一旦出現問題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原因所在,不會片面認為教師的教學態度差,而是可以找到具體的原因,使教師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對癥下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專業水平這一指標也不太合理學生的知識結構及深度是有限的,他們還不具備對教師的專業水平進行合理的評價,這項表達成為反映教師是否就本課的內容進行講授,教師是否就相關知識進行專業性的拓展和延伸,教師上課是否經常出現專業錯誤等情況的指標。這樣學生可以較客觀地完成測評表的填寫,避免了學生對指標主觀判斷造成的錯誤。
(二)加強學生對測評的認識程度,讓他們意識到他們的評價將直接影響到他們今后的上課質量,進一步向學生強調要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盡量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
畢業設計過程中工作態度較好,潛力較強,任務完成狀況較好。軟件設計貼合工程規范,文檔及程序清單比較齊全。推薦畢業設計(論文)評為中等。
2、學習態度比較認真,嚴格遵守校紀校規。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課題設計,并較好地到達了任務書所提出的要求。演示效果良好。
論文書寫格式比較標準。界面設計合理,文檔齊全。推薦畢業設計評為良好。
3、該生能圓滿地完成畢業設計任務,方案合理,方法正確,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論文選題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能夠達到綜合訓練目標,題目有較高難度,工作量大。選題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參考)價值(較大的實踐指導意義)。
該生查閱文獻資料能力強,能全面收集關于考試系統的資料,寫作過程中能綜合運用考試系統知識,全面分析考試系統問題畢業論文,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強。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學院規定,內容完整,層次結構安排科學,主要觀點突出,邏輯關系清楚,有一定的個人見解。
文題完全相符,論點突出,論述緊扣主題。
語言表達流暢,格式完全符合規范要求;參考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其時效性較強;沒有抄襲現象。
二、良:
論文選題符合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論文,能夠達到綜合訓練目標,題目有難度,工作量較大。選題具有學術研究(參考)價值(實踐指導意義)。
該生查閱文獻資料能力較強,能較為全面收集關于考試系統的資料,寫作過程中能綜合運用考試系統知識,全面分析考試系統問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較強。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學院規定,內容較為完整,層次結構安排科學,主要觀點突出,邏輯關系清楚,但缺乏個人見解。
文題相符,論點突出,論述緊扣主題。
語言表達流暢,格式完全符合規范要求;參考了較為豐富的文獻資料,其時效性較強;未發現抄襲現象。
三、 中:
論文選題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能夠達到綜合訓練目標,題目有一定難度,工作量一般。選題具有學術研究(參考)價值(實踐指導意義)。
該生查閱文獻資料能力一般,能收集關于考試系統的資料,寫作過程中基本能綜合運用考試系統知識,全面分析考試系統問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一般。
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學院規定,內容基本完整,層次結構安排一般,主要觀點集中郵一定的邏輯性,但缺乏個人見解。
文題基本相符,論點比較突出,論述能較好地服務于論點。
語言表達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規范要求;參考了一定的文獻資料,其時效性一般;未見明顯抄襲現象。
四、及格:
論文選題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基本能夠達到綜合訓練目標,題目難度較小,工作量不大。論文選題一般。
該生查閱文獻資料能力較差,不能全面收集關于考試系統的資料,寫作過程中綜合運用考試系統知識,全面分析考試系統問題的能力較差強。
文章篇幅符合學院規定,內容不夠完整,層次結構安排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觀點不夠突出,邏輯性較差,沒有個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