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疾病護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臨床資料
本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齡42~84歲,平均65.5歲。臨床診斷為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癥12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4例,糖尿病性末梢動脈閉塞2例。
2治療方法
2.1治療藥物前列地而脂微球載體制劑(凱時),10ug/支,保存條件0~5℃。
2.2用法將前列地而脂微球載體制劑10ug溶解在10ml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注射,每天一次,連續用藥14天為一療程。
3治療結果
3.1觀察指標
3.1.1間歇性跛行的行走距離,每增減100米為一級。
3.1.2靜息痛,分無痛、較痛、很痛、難忍疼痛四級。
3.1.3潰瘍面積以長徑*短徑為測量標準。
3.1.4皮膚感覺按無痛、麻木、麻痹三級。
3.1.5踝/肱指數通過多普勒測得的踝動脈和肱動脈的血流量比值。
4最終療效評價標準
4.1各觀察指標的療效評定標準(見下表)
表各觀察指標的療效評定標準
4.2最終療效評價標準
4.2.1顯效五項觀察指標中至少一項達Ⅳ級,其他都不低于Ⅲ級。
4.2.2有效五項觀察指標中至少一項Ⅲ級,其他都不低于Ⅱ級。
4.2.3無效五項觀察指標至少有一項達到Ⅱ級,其他都不低于Ⅰ級。
4.2.4惡化五項觀察指標中有一項達到Ⅰ級。
5治療結果
5.1結果顯效3例(占16.7%),有效12例(占66.7%),無效3例(占16.7%),本組總有效15例(占83%)。
5.2副反應全組未觀察到嚴重靜脈炎、頭痛等副反應。在注射過程中,有8例主訴注射部位有疼痛感,其中3例于注射后出現血管段微紅、輕壓痛,分別于注射后2、3、5小時后體癥消失。
6護理
6.1使用本藥的護理
6.1.1本藥為前列地而脂微球載體制劑,故應冷藏保存,但應避免冷凍,宜注意冰箱中的溫度和放置位置。
6.1.2報道本品偶見過敏性休克,首次注射前應測量病人的血壓,同時準備搶救藥品,注射液靜脈注射時應緩慢,隨時詢問病人主訴感覺,發現不適和異常,應立即停用,進行觀察和處理。
6.1.3由于本制劑對血管內壁有一過性刺激,有時會出現注射部位血管疼痛發紅、硬塊、瘙癢等癥狀,故注射后應用生理鹽水滴注,以減輕對血管壁的刺激。
6.1.4本制劑注射時,應避免與其他藥物混合,尤其是血管增容劑(右旋糖酐、明膠制劑等)混合,以免影響藥物的療效。
6.2觀察項目的護理
6.2.1皮膚潰瘍面的觀察本組采用照相對比測量,故原則上將最大的、最容易拍攝的潰瘍作為觀察病灶。每日進行創面護理,以免繼發感染,影響療效結果觀察。
6.2.2病情觀察和護理使用本制劑曾有過加重心、肺水腫,使眼壓增高、胃腸道出血、口腔炎等癥狀,故應加強對心肺功能、消化系統等方面的觀察,以便及時發現副反應癥狀。
6.2.3加強血栓方面的護理定期進行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聚集情況、血脂、血糖、肝功能和尿糖、大便隱血等實驗室檢查,及時發現異常,判斷與本藥是否有關。
6.2.4某些藥物的使用影響藥效故在護理上應積極配合醫師,防止使用對血液凝固織容系統、血小板功能影響的藥物以及血管擴張藥、對微循環有影響的藥物,前者如噻氯吡啶、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潘生丁、華法令、肝素、尿激酶等。后者如已酮可可堿、激素、氯貝特、吡醇氨酯、硝酸脂、煙酸類、細胞色素C、右旋糖酐類等。
6.3心理護理
6.3.1用藥前對病人的心理護理本藥為一種新型的血管擴張劑,除療效外,尚存在一定的藥物副反應,故在使用前,應詳細閱讀說明書聽取醫師對藥物的介紹,掌握使用特點和有關知識。本藥品作為對慢性動脈閉塞癥引起的四肢潰瘍及微小血管循環障礙導致的四肢靜息痛治療藥物,應向病人及家屬作較詳細的介紹,說明某些病例用藥后無效的可能,以及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副反應,解除病人的焦慮、恐懼心理,使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中接受治療。
6.3.2治療過程中對病人的心理護理對不同病人對新藥治療的不同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誘導,大部分病人往往看好新藥,而忽視用藥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部分病人有時對新藥作為試驗對象而存有疑慮,對用藥過程中出現的一切細小現象均疑及與使用新藥有關,故主訴甚多。我們應針對不同病人的特點,細致了解病人的心態,然后給予啟發和解釋,以區別是否屬藥物反應,必要時與專題負責醫師聯系。
6.3.3療程結束后對病人的心理護理為進一步提高對慢性閉塞性疾病的治療質量,治療結束后對顯效病例的鼓勵,對有效病例囑咐保健事宜,以進一步鞏固療效,對無效病例的心理安慰,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7討論
隨著血管外科的發展,下肢動脈缺血癥不斷地被醫務人員研究和解剖,文獻報道目前疾病在我國以每年60萬的數字在遞增,其中有5%~6%的人被迫截肢。由于目前盛行的內膜剝脫術和旁路轉流術遠期療效尚不滿意,因此,血管擴張劑、血小板凝集抑制劑、微循環改善劑等藥物不斷被開發應用,其中前列地而近期被探索試用。可是靜脈應用該藥經一次肺循環約80%~90%失活,推廣動脈用藥方法,技術要求高,不易推廣。目前有靜脈一次性給藥的方法,但劑量增加了4~8倍,伴之血管紅痛、全身發熱、腹瀉、肝功能損害副反應驟然增加,且藥物選擇性差,即只擴張正常血管而缺血組織血管不擴張。
前列地而脂微球載體制劑將藥物包裹在脂微球中,采用0.2um的脂肪微粒,既具有了靶向作用(在病變末梢血管部位集中釋放),又防止了肺代謝的失活,注射用量可大為減少,緩解了靜脈注射的副作用。本組18例,有效率達83%,而無一例出現肝功能損害等毒副反應,而減輕靜息痛則更為明顯,縮短了間歇性跛行距離,促進潰瘍面的愈合。在治療過程中,準確的授藥技術,做好對病人的心理護理和各項指標的觀察護理,對保證順利完成治療和提高療效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肝膽疾病患者,患者均經過臨床診斷確診。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37~79歲,平均年齡(48.0±10.4)歲,其中重癥胰腺炎12例,膽結石15例,膽囊炎13例,急性膽管炎10例。全部患者均不存在意識障礙及精神疾患。本組患者均知情同意后,隨機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2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措施,例如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工作、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對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主要實施優質護理,其中優質護理方法具體如下:①構建良好的醫療環境。臨床對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前,首先應為患者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就醫環境和住院環境,同時還應該保證病房中的清潔度以及適宜的濕度和溫度,從而讓患者保持一個愉悅的治療心情。護理人員要注意著裝和言談,語氣要輕緩,服務要優質全面,并且積極主動的為患者服務,努力營造一個優質服務空間和舒適的治療環境。加強對護理人員工作的監督,使護理工作能落到實處,采取一定的獎懲制度,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②心理護理。患者對病情缺乏了解或者對治療效果不清楚等狀況會使其產生焦慮、緊張以及恐懼等不良心理,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中一定要加強患者的心理干預,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的認識程度,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等各項工作。另外,還應該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和各種疑惑,以實現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護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提升治療的信心。此外,護理人員也要與患者的家屬進行密切的聯系,叮囑患者家屬給予患者貼心的關懷和心理的撫慰,幫助患者順利度過難關。③對需要手術的患者,護理人員必須根據手術的要求做好術前準備以及術后的護理工作。例如術前禁食水、留置導尿管、灌腸和備皮等各項手術準備工作。在手術過程中,應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發現異常應立刻報告,及時處理,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根據手術的不同情況,幫助患者安排舒適的臥位,在手術后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還不太穩定,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嚴密的病情觀察,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定時為患者翻身、叩背,保持皮膚清潔,保持床單清潔、干燥、平整、無渣屑。④飲食護理。肝膽疾病患者的飲食是很關鍵的,否則會影響到患者的身體恢復。建立符合患者實際情況和身體需要的飲食結構,囑患者食用維生素和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禁食刺激性食品和油膩食品,確保營養的充足攝入。根據患者的要求和病情需要及時調整飲食結構。對于無法自主進食的患者主動協助其吃飯,密切觀察進食后反應。⑤引流護理。要密切關注引流物的量、顏色、性狀等情況,確保引流管的順暢,一旦發現引流異常要立即采取相應措施。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采用醫院自行制作的護理滿意情況調查表進行,其中調查項目主要有入院指導護理、生活護理、健康教育、護理服務質量、服務態度以及出院指導服務等各項指標,分為滿意和不滿意兩種評價。
1.4統計學方法
對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照組護理滿意例數為18例,護理滿意率為72.0%;實驗組護理滿意例數為24例,護理滿意率為96.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小結
1.1臨床資料:
我科自2012年10月―2013年5月間收治了患有婦科疾病的住院治療的患者200例,這些患者的年齡為26-45歲,平均年齡為36.8歲,患者的婦科疾病類型為:輸卵管疾病、子宮疾病、外陰疾病、陰道疾病、卵巢疾病等,患病時間為3-18個月,平均患病時長為9.36個月。兩組患者的年齡、患病時間長度、臨床癥狀等數據均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對這180例患者進行隨機平均分組,分成觀察組100例,對照組100例,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臨床基礎常規婦科疾病護理,對觀察組患者加用優質護理服務。②在兩組患者痊愈出院后對兩組患者進行滿意度的調查,對比兩組患者對所接受的臨床護理效果的滿意度。利用分組調查法,對兩組患者的滿意度進行統計,作為參考測定兩種服務的服務質量。優質護理方法:(1)創造氛圍,潛移默化,向病人、醫院、社會承諾護理服務的宗旨,接受病人的監督,營造醫生、護士、病人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科室開展優質護理起始階段通過細節處理彰顯了病房的溫馨。如制作反應科室文化的專欄優質護理服務主題,優質護理服務項目及服務標準的公示牌,各種溫馨提示,病房各擺放健康教育資料,為患者提供針線、梳子、老花鏡、一次性水杯等在內的便利設施。(2)健全制度,明確職責:科室定期組織工作討論,了解科室優質護理服務措施的創新性及可行性,掌握科室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整體質量及管理狀態,加強對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規劃,協調與指導,統一思想,針對實際工作中的難點、專科特色和病人需求等,積極參與自由發言或提問,共同討論解決思路和辦法,保持護理工作質量持續改進。從主動性、細微處、人性化等方面入手,在原有基礎上強化基礎護理,優化優質病區護士工作流程,各級護士職責,優質護理檢查系則,質量控制標準護士考核制度系則,病人滿意度測評表等。使護士明確基礎護理工作項目及工作規范,并接受患者及社會的評價。(3)技能培訓,主動服務:有計劃有目的的根據科室特點制定了一套詳細周密的培訓計劃,對護士進行分層分階段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基礎護理操作、專科知識、工作職責、行為規范、法律法規、最新的護理動態、新藥知識、應急預案等。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培訓,如外出參觀學習、院內業務講座等。培訓人員涉及到科護士長及病區的每位護士。科室也注重提高護士的溝通技巧。如制定護士文明用語(4)彈性排班,做好表率,護士長是科室護士的表率,起領頭羊的作用,起對待工作和患者的態度影響著身邊的護士,護士長在工作中必須做到更新服務理念,嚴以律己,以身作則,積極投入到對患者的優質服務中去,以自己良好的品德及職業素養去影響啟發護士更好的服務于患者,并根據他們的特點與特長,從護士的內心入手,推進護士激發他們的進取心及良性競爭力。我科根據病房的工作量、患者的病情和護士的能力等因素使用了彈性排班,合理調配護士人數、科室床位40張、護士人數12人,分成兩個組,每組2人,每組選定一名護理骨干擔任組長,每位護士負責8~12個病人,工作時間07:30~17:30,排班注意新老搭配,危重病人由年資高、能力強的護士負責,增加了高峰工作段薄弱時間一般護士的能力,提高各班護士人數及技術力量。護士站前移,縮短護士活動距離,減輕護士的工作強度。采用表格畫護理文書,縮短書寫護理文書的時間。出院時對兩組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5)加強基礎護理:護理人員做的每天整理床單元三次,制定護理工作日程表,并嚴格執行,日程表內容包括為不能自理患者洗頭、剪指甲、溫水擦浴、加強健康教育、出院隨訪等。
1.3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經t檢驗,計數資料χ2檢驗,P<0.05對比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經過相關工作人員的統計,實兩組婦科疾病患者的滿意度分別為實驗組99.6%和對照組88.4%,兩組患者的結果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其中,觀察組當中,滿意98例,一般1例,不滿意1例;對照組患者滿意85例,一般1例,不滿意14例,兩組患者的滿意度調查結果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優質護理服務對婦科患者的護理效果影響很大,優質護理服務能夠給醫院的基礎護理工作帶來水平的提升,進而取得優異的成績,能夠使患者和醫院都得到收益。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