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細節管理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一般資料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收治的58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均經頭部CTA或DSA腦血管造影證實為顱內動脈瘤破裂所致。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干預組29例,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齡39~65歲,平均(47.5±8.6)歲;頸內動脈-后交通動脈瘤13例,前交通動脈瘤6例,大腦中動脈瘤5例,頸內動脈床突上段動脈瘤1例,多發動脈瘤4例;開顱夾閉21例,介入栓塞8例。對照組29例,其中男8例,女21例;年齡37~62歲,平均(44.6±7.3)歲;頸內動脈-后交通動脈瘤15例,前交通動脈瘤4例,大腦中動脈瘤6例,頸內動脈眼動脈動脈瘤1例,多發動脈瘤3例;開顱夾閉22例,介入栓塞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Hunt-Hess分級、karnofsky評分(KPS)、日常生活能力(ADL)經統計學分析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入院后,均常規入住監護室,予重癥監護,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狀態、瞳孔及生命體征的變化,避免精神刺激和聲光刺激及一切可能引起血壓和顱內壓增高的因素,如用力排便、打噴嚏、情緒激動等,以減少動脈瘤再破裂出血的發生。干預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細節化護理管理干預,即對患者在給予集中化護理管理的基礎上注重細節護理,運用科學、規范、合理、細致的臨床護理方法,從環境管理、心理護理、病情觀察、用藥管理等方面對患者實施精心的護理。具體干預方法如下。
1.2.1強化細節管理理念,讓“細節事關患者生命利益”的意識深入人心
首先做好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加強護士對細節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指導護士如何把工作做細做好;培養護士良好的觀察力,把關注細節時刻牢記在心。如在觀察病情過程中,密切觀察動脈瘤破裂的前兆和體征對于預防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十分重要,如aSAH患者出現眉弓上方疼痛并向耳后放射、疼痛逐漸加重、一側動眼神經麻痹、瞳孔擴大和對光反射消失時,都高度提示動脈瘤正在擴大并有破裂的危險。
1.2.2嚴格執行操作流程,并不斷完善
aSAH患者護理細節規范根據科室護理工作特點及aSAH疾病特點,制定該疾病的護理工作流程,如術后第1日交接流程,術后管道管理流程,動脈瘤再破裂急救處理流程等,并且每一項流程的制定需經過專科護士們的廣泛討論和認可,以培養她們在遵循規范化工作的同時培養善于思考和總結能力。
1.2.3加強特殊患者的交接班管理
特殊患者包括急診患者、手術患者、危重患者和有并發癥的患者,對這些患者各班護士必須進行床頭交接班,交班護士與接班護士就患者的意識、生命體征、輸液情況及所帶導管等進行交接、記錄和雙簽名。
1.2.4深化細節服務,加強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患者除了給予常規住院宣教以外,還接受專職護士對其進行認知心理干預。護士要不斷學習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技巧,并通過交談幫助患者加強對疾病的理解,緩解其緊張心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1.2.5出院后指導
根據患者出院時病情,建立個性化護理檔案,并通過電話定期隨訪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咨詢和健康宣教,了解患者恢復情況以及家屬對患者護理措施的落實情況等,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整改,并提供相關的心理護理,肢體康復鍛煉方法。
1.3數據記錄
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再出血、肺部感染、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生情況。
1.4預后評定
出院后6個月兩組患者格拉斯哥評分(GOS)、KPS預后評分以及ADL評定:各種量表的使用及評價標準。
1.5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來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住院期間主要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干預組患者動脈瘤破裂再出血、肺部感染和導管相關性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出院后6個月兩組患者GOS、KPS預后評分以及ADL比較
6個月時,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GOS、KPS預后評分、ADL評定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剛剛落幕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家具展,囊括了“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辦公家具展”、“2008中國國際家居飾品布藝及燈飾展覽會”、“2008中國國際櫥柜展覽會”、“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家具生產設備及原輔材料展覽會”、“2008中國國際家具配件及材料精品展覽會”五個主題展,將整個家具行業從原料到設計成品,乃至作為配角的小件家具飾品都一網打盡。主辦方還借鑒了米蘭國際家具展“展店聯動”的模式,將展覽與上海徐家匯商圈的400家家具“航母”進行展銷聯動。
金屬色調獲勝
2008年在國際時裝界大肆流行的金屬色調,突然也成為了本次家具展覽上的主角。專業沙發制造廠家顧家工藝就憑著一款用色極其大膽的沙發作品“1101”獲得了本次家具展軟體家具類的設計金獎,這款暗紫色沙發在燈光的照射下呈現出強烈的金屬色調,頗有幾分“雅皮士”的風格。“沙發中最大眾的顏色是黑色和白色以及咖啡色,但是我們在推出新品的時候,會嘗試讓顧客接受更加跳躍、前衛的色彩,”顧家副總裁劉宏這樣表示,“在很多時候,設計師會借鑒包括時裝在內的潮流趨勢變化,這些新鮮問世的作品會在各大家具展上接受客戶的評價。”
相比軟體家具廠商在顏色設計上大膽突破,并小心驗證市場效果的做法,古典家具設計制造商則選擇了追隨潮流,同時稍作折中的策略。“前兩年,木質家具流行天然的木紋色,而今年我們根據潮流趨勢推出了銀色和古銅色兩種金屬主打色。”制造古典家具的CHOISI家具銷售總監吳妹珍指著自己展位上一張淡金色櫻桃木雕花餐桌表示,“選用這種銀色和金色的中間色,也是古典家具把握潮流的方式。”吳妹珍表示,家具商在緊扣流行的時候,不會大膽到選擇一年之后就顯得過時的顏色,中間色的設計新鮮感可以保持數年,而純銀色的桌子是用來在展覽上吸引眼球,讓顧客對設計風向有個先行的概念。
與金屬色大行其道的民用家具領域不同,在辦公家具領域,興盛數年之久的“硬邊藝術”代表——追求金屬炫目質感的“新鋒銳”風格悄然退出了主流舞臺,圓潤的風格正逐漸以后起之秀的態勢占據辦公家具的主導地位。圣奧辦公家具有限公司的設計師羅葉富還是個走出校門不久的設計新秀,他所在的設計團隊以一款圓潤設計風格的“Anyways”辦公桌椅獲得了家具展的辦公家具金獎,他表示:“在學校學設計的時候,最常聽見老師提起的就是‘新鋒銳’的設計,流行了那么多年,我們覺得應該變一變了。”“新鋒銳”設計刀削一般光潔的平面、鋒銳的交線和角度在辦公室的確能夠讓人有一絲不茍的嚴肅感,但是在“創意空間,自由辦公”成為辦公家具設計主旋律的當口,圓潤風格取代“新鋒銳”似乎已經不可逆轉。
設計師的國際化之路
“設計師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我們不方便透露設計師的任何信息。”劉宏對他所在公司麾下的設計“悍將”的資料守口如瓶。不過,他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國際家具展就是各大家具設計、制造公司挖掘設計人才的大好契機。“在各類家具展上,除了展示自己的作品之外,我們也會觀察其他參展商的作品,這是我們發現有潛力的設計師的機會。”在國內家具行業盲目抄襲、拷貝現象嚴重的環境下,要獲得高端市場顧客的青睞,與眾不同的設計是家具廠商的唯一武器。“賢臣擇明主而事,飛鳥擇良木而棲”,風格鮮明的設計師們通常喜歡單打獨斗,自由來、自由去,家具廠商在尋找這些人才的同時,這些人才也在觀察哪些廠商適合做他們的大樹。
于是,眾多國外設計師開始為求賢若渴的中國家具制造商設計家具,越來越多知名的家具廠商旗下聚集著國際設計團隊。除了在家具展招兵買馬的顧家工藝,CHOISI和圣奧也是如此,吳妹珍說:“我們的家具在上海制造,但是設計室卻是在法國巴黎,設計師每年都會參考國際的服裝展、各類設計展、各類奢侈品展,甚至是游艇展,這些國際性展覽都會成為我們的設計靈感來源。”同樣,羅葉富他們也通過另一種方式,實現了設計團隊的國際化:“我們在德國有一個專業的設計工作室,德國方面的設計師每個月都會和我們面對面地交流一次。”
在設計界國際合作成風之時,自立門戶的設計師也必須從國際展覽中汲取養料。獲得本次家具展家具飾品金獎的萬石畫藝設計師Michael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說,每年總有兩個月,自己必須去世界一流的設計展上仔細觀摩和學習,這樣才能保持設計師擁有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一些設計師每年只能出一兩件作品,這樣肯定無法在家具飾品行業立足。”
細節決定成敗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隨著家具制作工藝技術的日漸精湛,現在評判家具的優劣,多是從細節上入手。在家具行業打拼6年多的過程中,吳妹珍發現國際市場上的買家在挑選家具時,通常十分注重設計和做工的細節。“他們看著桌邊的小雕花,就知道桌子是否達到了他們所期望的品質。”邊角和轉角等家具上常常被人忽略的細節,往往就決定了他們的舍取意向。
這篇畢業論文不僅表達了我四年來對浙江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班專業課及病毒營銷、開放平臺、開發者的認知和領會,還融合了近來年來對病毒營銷、網絡營銷、互聯網行業的感悟和認識,更凝聚了導師、同學、同仁和家人的智慧和關愛。
從論文選題、綱要擬定到技術選擇、文字編寫,從表格安排、數據收集到模型提出,從初稿的反復修改到最終成稿的整個過程,一路走來,得到了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吳曉波老師和杜健老師的及時點撥、熱情指導和詳盡審改,吳老師和杜老師深刻縝密的思維和樸實嚴謹的作風給我及我的論文注入了難能可貴的價值,使我的學術研究水平和科研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拔升,這里特別向吳老師和杜老師表達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感謝!
在論文的研究和撰寫過程中,浙江大學深圳研究生班張國庫、吳曉東、占谷、夏石泉、張紅標、陳黎等同學,以及我的同事許多彬、黃普光、詹俊、陳子舜等都給予了很多無私的幫助,他們高屋建瓴的指導、熱情和煦的幫助、以及敏捷的思維和啟發性的建議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令我受益匪淺,在此一并表示真誠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