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體育與健康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論文摘要】: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文章探討了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同時,對一些心理缺限的癥狀提出了與之相應的體育鍛煉的療法。
經濟飛速發展、信息膨脹、社會節奏不斷加快的21世紀,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人與人的交往越來越多,人際關系越來越微妙,怎樣處理好復雜的人際關系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人們生活在一個繽紛復雜的大環境中,這樣就要求人必須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來適應時代與社會的要求。現在人們已經開始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什么是"心理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應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和道德健康。人類對健康內涵的認識不斷豐富和深化的同時,個體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現代社會的廣泛重視。綜合許多學者的不同的觀點可以認為,心理健康是個體的一種持續的積極的內部狀態,個體表現出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并充分發揮其身心的各種潛能,在應付各種問題和環境時更多表現出積極的傾向。眾所周知,體育鍛煉有助于保持身體健康。體育鍛煉通常是指那些有計劃、有規律、重復性的、以增強體能為目的的身體活動。有些人把體育鍛煉理解為任何形式的身體活動,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到打掃衛生;有些人則認為,體育鍛煉是做大量的有氧運動或力量練習。可以看出人們對于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還不夠明了。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人的心理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不同的運動項目對人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不盡相同。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體育鍛煉與情緒方面
體育鍛煉可以改善情緒。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情緒是衡量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主要指標。良好的情緒對人的行為具有增力作用,消極的情緒會影響人的正常學習工作,還會對人的身體心理產生許多不良影響。長時期的情緒壓抑,憂慮和緊張,還可導致疾病。有調查表明,人運動時大腦會產生一種類似嗎啡作用的物質---內啡肽。嗎啡的作用是消痛并使人產生欣,內啡肽也會產生欣,它可以降低抑郁、焦慮、困惑以及其他消極情緒的程度。體育鍛煉也給人們提供一個機會,使人們能夠分散對自己的憂慮和挫折的注意力,在單調重復性的技術動作中,通過冥想思考等思維活動,可能促進思維反省和腦力的恢復,這種對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轉移,可以達到調節情緒目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使機體產生極大的舒適感。在各種運動項目中,去感受運動的美感、力量感、韻律感、從而陶冶情操,開闊心胸,激發生活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形成豁達、樂觀、開朗的良好心境。
(二)體育鍛煉與人格方面
人格,也稱個性。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利于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目標以及健康、積極、進取向上的人格。體育競賽中的取勝催人奮發向上,有利于個性形成。而失敗也是對人格的一種考驗,在失敗中挖掘有利因素可以看到成功的希望。體育運動能提高心理耐挫水平,在遇到挫折、困難時能正確地面對和處理各種挫折和困難,形成高尚的人格和獨特的個性。
(三)體育鍛煉與心理適應方面
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人與人的交往不僅反映了人的健康狀態,人與人中正常、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經常到公共場合進行體育鍛煉,不僅可改善人際關系,而且能使人與人之間互相產生親近感,使個體社會交往的需要得到滿足,豐富和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這有利于個體忘記工作、生活帶來的煩惱,消除精神壓力和孤獨感,從而給個體帶來心理上的益處,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際關系。
(四)體育鍛煉與智力方面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們從事各種活動最基本的心理條件。人要有正常的智力,就必須有健康的神經系統和身體。認知行為假說指出:體育鍛煉可誘發積極的思維和情感。
對于學生來說是要求其學習效率,是由大腦的高級神經系統所決定的,經常從事體育活動和身體鍛煉,可促進肌體的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的活動能力,增強呼吸和循環系統的功能,使大腦供氧充分,進而使記憶力增強,思維更加敏捷靈活。通過進行體育鍛煉可使學生緊張的大腦皮層得到休息,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結語
體育鍛煉可以提高智力,促進身體健康,也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使身體產生極大的舒適感,在運動中享受節奏韻律。體育可給人們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有助于消除體育之外的階層或文化上的差距,有助于消除孤獨心理,沖破"閉關自守"的生活方式,從而增進和發展與不同類型的人的交往。體育運動對于人的心理健康的積極促進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手段所無法替代的。我們要充分利用體育運動的有利條件,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有意識的發揮其特殊功效,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同時,健康的心理又能促使機體戰勝各種病魔的侵襲和擺脫各種挫折及逆境。因此,心理健康的持續化、年輕化,需要經常參加體育活動。
參考文獻
[1]顧淵彥.體育社會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姐剛彥.當代鍛煉心理學研究[J].體育科學,2000,(1).
[3]江宇.體育與人的心理健康[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9).
[4]李京誠.身體鍛煉心理某些領域的研究綜述[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3).
[5]汪繼兵.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促進[J].黃山學院學報,2006,(10).
[6]張力為,任未多.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劉協和.心理衛生大全[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
【論文摘要】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如何評定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是一個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通過構建新課程理念下的綜合學習評價體系。通過在實驗班采用該評價體系,對照斑采用原有的以競技、體能為主的終結性評價的對比實驗,來論證實驗班的教學效果是否明顯好于對照班。實驗表明,實驗班在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體育課成績、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水平、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面和對照班比較,都有高度顯著性差異,說明該綜合學習評價體系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0.前言
隨著基礎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在開展新課程實驗過程中,積極參與關于水平四學生評價方式改革的研究,在《教育部中小學評價與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建立了一套以“學生成長記錄袋”為基礎,結合學生體質測試及模塊評價.以改革學科評價方式為重點,旨在激勵學生全面發展和促進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為主要目的.以對學生學習活動全過程評價為主的水平四綜合評價體系,使學生評價與貫徹新課程理念相對接。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通過隨機抽取蘇州市吳中區東山中學初一(1)班為實驗班男生23人,女生21人,初一(2)班為對照班男生22人,女生24人,實驗時間為一年。
1.2研究方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文獻資料法、專家咨詢法
1.3新課程理念下的水平四綜合評價體系的構建思路
1.3.1構建學生成長記錄袋,記錄學生身體形態、身體機能等可測部分,還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學習表現進行記載。將參加校以上運動會比賽作為加分條件,視情況加5一l0分。
1.3.2運動能力、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等生理指標的考核,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但將其分值調整為占總分的40一50%。1.3.3拓展原評價中的出勤及上課表現,將努力程度、參與態度、合作探究、心理健康、等納入評價體系,分值為20%。
1.3.4對平時上課認真但由于受先天條件的限制而無法取得優晃的同學,經本人申請小組討論,可以自己的特長展示而獲得加分.視情況加5—10分。
1.3.5對體育基礎知識和運動常識進行考查,但采用講授和自主探究相結合的辦法,通過教師講授、學生自主探究、分組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分值為20%。
1.3.6評價采用等級加評語的方式。等級分優(85分以上)良(75—84分)及格(60一74分)不及格(59分以下)。在期末對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簡短評語,交班主任一并寫入該學生的報告單中。
2.研究結果
2.1學生的學習興趣指標的統計(表1)
采用中學生興趣量表在實驗前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習興趣進行統計并檢驗。量表來源自汪曉贊(2005)的博士論文《我國中小學體育學習評價改革的研究》,分體育學習消極興趣、體育學習積極興趣、運動參與程度、自主與探究學習、對體育的關注和對體育的認識六個維度。
由表l看出,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驗前各項統計并無差別.而實驗后具有高度顯著性的差異,說明實驗班采取的綜合評價體系效果顯著。
2.2身體素質和體能指標的統計由表2看出,實驗前各項指標的T檢驗中P均大于0.05,而實驗后P值均小于0.0l,說明該綜合評價體系更有利于實現技能及身體健康領域的學習目標。
2.3學生體育課成績、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水平統計由表3看出實驗后實驗班在體育課成績和體質健康測試中均明顯優于對照班,說明該綜合評價體系更有利于學生體育課成績和體質水平的提高。
3.分析與討論
3.1科學合理的評價對學生起著重要的“指南針”的作用科學的評價體系更應該公平、公正、合理的評價每一個學生.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更有利于更好地實現體育與健康的課程目標。
3.2通過特長展示加分,能夠使既使通過努力也無法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也可以達到理想的成績,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樂體驗,這也體現了新課程強調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體育課中獲得樂趣的理念。
3.3變原來一味填鴨式的灌輸體育與健康知識為多種渠道的學習方法,更能是學生在學習中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基本知識。
3.4學生學習成績評定不僅有教師參與,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進行多主體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建立自我評價表及小組評價表,組織學生學習如何進行自評及小組評價。然后,教師結合自評及小組評價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從而體現了評價的公平性、公正性,主體性和民主性。
3.5過程性評價使受先天條件影響的學生也能夠從中看到取得優異成績的希望,受到鼓舞和激勵,同時也對自恃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具有一種約束和鞭策,從而能夠激勵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習。
4.結論
4.1該綜合評價體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提高運動參與領域、心理健康領域及社會適應領域的學習目標。
4.2該綜合評價體系可以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和運動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實現健康領域、技能領域的學習目標。
4.3該綜合評價體系有利于促進學生體育課成績和體質健康測試水平的提高。
如:我們多次將現代教育技術引入到籃球戰術配合教學中。中職專的學生對NBA情有獨鐘,在籃球戰術教學中我們先播放一段關于NBA的錄像,畫面上球星瀟灑的扣籃場面以及出其不意的搶斷都能夠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NBA隊員場上的技術和戰術也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此時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籃球技巧以及戰術配合等相關知識,就很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加上學生課外進行主動的模仿練習,很快就能做出精彩的戰術配合。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精確個人動作教學中的細節
一套動作在體育專項教學中需要拆分成若干小節分別進行教學,最后再將分解的動作串聯成完整的動作,這個過程中,動作的串聯和銜接是其中的重點。由于利用現代教學技術能夠明確地展現出串聯和銜接的動作,從而有效提高了動作的流暢性。如:在教授一套完整的單杠聯合動作中,首先,為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先讓學生欣賞一段體操大賽截取的單杠動作;其次,將整套動作拍下來做成課件演示給學生看的過程中穿插重點和難點;最后,將學生一些錯誤的動作拍下來與教師正確的動作進行比較,運用慢放和暫停等手段加強學生的理解。通過這種方法不僅縮短了教學過程,還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技術重點,攻克技術難點
在體操運動中,支撐跳躍的連續動作由于要在一瞬間完成一連串復雜的技術動作而具有較高的難度。因此,學生很難在瞬間看清楚整個瞬間完成的動作,更不能快速建立一個完整的動作表象,但是教師過多的重復示范以及講解又容易讓學生產生錯誤的認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呢?我們可以將難以示范的動作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通過慢動作、停鏡以及重放等手段結合講解和示范表現出來,由于學生能夠看清楚每個瞬間動作的細節,因此能夠更快更全的建立動作表象的同時掌握動作的難點和重點,自然會提高教學的效果。
4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學效果更加直觀、準確、逼真
在體育教學方法中,最重要的兩個方式莫過于講解和示范,而講解更是最主要和最常用的一種方式。所謂講解就是教師通過語言向學生說明教學任務、動作要領以及動作名稱、做法和要求等,從而指導學生掌握動作技術和技能練習的方法。在教學中對于講解的要求很高,除了要做到通俗易懂和簡明扼要外,為了達到準確表達動作技術結構和要領的目的,更要運用術語和口訣進行講解,從而讓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但是僅憑一張嘴是不容易做到這一點的,為了更好地縮短學生的認識過程以及優化教學過程,我們引入了現代教育技術,由于現代教育技術能夠有效地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能夠采用仿真化、模擬化以及形象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將教學的內容發展和變化過程逼真地展現出來。多媒體具有的動畫技術和音像組合技術能夠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在逼真的情境中領悟動作要領。如:教師在示范挺身式跳遠的過程中不能夠做到同步解說和慢動作示范,更不用提騰空階段的挺身技術,但是通過多媒體技術就能夠一目了然。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應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