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中學英語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與中學英語的課程改革相適應
在合作學習的理論和模式引入我國之后,國家教育等相關部門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改革,提倡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促進合作學習的應用和發展。在有關中學英語教學的課程改革中,更是明確地提出了,中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在學習中形成的合作精神,關注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和過程,著重轉變學生學習英語的傳統方式。
(二)培養學生的英語素質及學習能力
傳統的中學英語教學過分看中了英語語法知識的傳授,從而輕視了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所以,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英語交流機會。在課堂上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相互協作,共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英語素質及學習能力的目的。
(三)發掘學生的英語學習潛力
面對現階段中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和挑戰,英語教學開始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努力探索英語課堂教學新模式。而基于合作學習模式下的中學英語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真實直接的體驗英語的情景交流,增強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更有利于發掘學生學習英語的潛力,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二、中學英語教學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一)著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
學生合作技能的發揮對整個英語課堂的合作學習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作技能囊括的方面有很多。例如:對自己或是他人的態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支持和辯駁意見的能力、對觀點的總結概括能力等等。首先,在開展英語合作學習的教學之前,必須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它不僅能夠使學生在小組學習中處理好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提高學習效率,促進英語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而且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教會學生傾聽。傾聽其他學生的想法,在聽的過程當中,找出自己所認同的觀點,辨識總結出自己的看法;再次,教師要在英語教學的合作學習中,指明學生需要注意改進的地方以及可以采用的方式方法,從而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其合作技能。
(二)加強教師的合理監控
在英語教學的合作學習中,教師所扮演的不僅僅只是一個指導者的角色,更是其中的參與者、促進者。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觀察,在英語合作學習當中進行適時地指導、有針對性的監控和協調,以保證學生英語合作學習的正常開展。首先,教師要及時糾正錯誤。在整個英語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難免會犯各種各樣的小錯誤,譬如語法詞匯的使用錯誤、句式成分不明、表達不通順等等。這就需要教師要留心觀察各個學生小組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予以糾正和指導,將學生的學習和討論引入正軌。第二,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討論。在合作學習的進行過程中,由于學生個性差異、小組組織結構以及學習材料準備不充分,經常會發生“冷場”的情況,這時教師就要適當地補充一些相關的英語材料,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大膽地討論,指導學生合作技能的發揮。第三,教師要協調好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避免沖突的發生。在合作學習時,不管是因為分工不合理或是意見不合造成的小組內部沖突,還是因為不同小組觀念差異造成的小組之間的沖突,教師都必須及時的指導和介入,采取相對應的解決措施,減少誤會,化解矛盾,避免沖突,維護整個班級的團結以及整個教學的順利開展。
三、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當前高考閱讀和完形填空中對學生文化禮儀的考察越來越看重,但是與之相悖的是時下的英語教學大多還停留在語言教學上,對文化的重視度不夠,未能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滲透到教學之中。致使學生離開了課堂就幾乎不使用英語。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刻不容緩。對于中學生來說,課堂傳授的絕大部分是課本知識,因此教師應重點挖掘教材內涵,以“本”為本向外拓展、滲透。比如,在學習《Thatmustbearecord!》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搜索中國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和英國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項目,讓學生們找出兩者分別在哪些方面的記錄比較多,從而歸納出中國人和英國人在鐘愛的挑戰項目上有什么區別。而在學習《HealthyCare》的時候可以著重介紹一些英國人的飲食習慣,人們平常的娛樂活動等等,同時學習一些像Calorie、Vegetarian、keepthediet等比較常用的表達讓學生能夠站在英國人的角度為他們制定健康計劃。同時,英語文化的滲透也應盡量從學生感興趣的領域入手,這樣不僅能擴充他們的文化知識,還能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不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強調課堂互動,提高聽說能力
現在的學生普遍聽說能力比較弱,近幾年高考中英語聽力的比重也逐漸加大,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也要逐漸加強。語言環境對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尤其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用英語授課,用英語與學生進行問答,實現英語互動。而有的學生由于性格比較內斂,或者是知識掌握不牢、發音不標準等原因,存在心理障礙,不敢開口說英語。這時教師應當針對這種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利用組織小組討論、同桌對話等方式,把學生個體放到群體中去進行英語說話練習,借助群體的力量來帶動其說英語,在融洽的氣氛逐步培養學生的開口意識,在聆聽他人的同時也學會表達自己,提高英語聽說能力。此外,在新課的導入階段或是早自習時間,教師都應該進行準確的帶讀或聽光盤錄音,讓學生模仿發音、反復練習,以達到語音純正之效;靈活運用教材插圖、教學掛圖或自制的卡片作為對話練習的提示,讓學生“看圖說話”,逐漸脫離“認字說話”,達到口腦同步的效果。
三、開展課外活動,營造英語氛圍
僅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來培養學生的英語知識應用能力是遠遠不夠,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英語、用英語的興趣,是補充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輔助手段。因此,英語教師要經常組織多種課外活動,營造英語氛圍,讓英語教學回歸生活,實現其英語交際能力的內化。以下主要介紹三種可行性較強的活動:
(一)課前演講
教師在新的單元開始前給學生個人布置任務,讓他們課后通過看書、上網等方式查找資料準備一個3分鐘以內的演講,用以鍛煉他們的整理和表達能力。所演講的話題是與本單元所學知識相關的外國文化,如《GreenWorld》可布置的話題就有各國的環境污染情況、環境治理措施、各國的珍稀動植物,等等。在查找資料準備演講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加深了對教材內容的認識,在鍛煉表達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文化意識和文化敏感性,是學生培養英語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二)角色扮演
任何語言的使用都離不開語境,只有當人處于某種場景之中,交流才會發生。而在交流時,不僅要求言語合乎語法、還要根據談話的對象、場合有所變通,表情和肢體反應也要恰如其分,這對于農村學生來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所以教師主要還是以參與為重,標準可稍微放寬,讓學生根據課本內容編寫對話,并與同桌之間進行角色扮演練習,重點在于鼓勵學生更多地去創造、去使用,能夠在具體角色之和情境之中體驗到英語的價值和魅力。
(三)交流展示
實施新教材以來,很多英語教師感到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教學難以深入開展?;蛘咧R局限于教材而只能照本宣科,或囫圇吞棗淺嘗輒止,或因知識面太過狹窄造成傳遞信息不當,或只重視英語語言知識的教學而忽視相關學科知識的滲透。久而久之,學生對相關學科知識一知半解,這不僅會影響其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同時使學生將英語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割裂開來而認識不到英語與各科知識相互促進的作用,從而降低了英語教學的效果。⑤⑥
2中學英語跨學科教學的探索
2.1跨學科聽課
傳統的聽課,都是教什么聽什么,不同學科的教師之間,在教學上很少交流,頗有“老死不相往來”的感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時時注重自我觀念的更新,努力地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在注重本學科的同時,關注到各個不同的學科??鐚W科聽課需要關注到不同學科之間許多互為聯系的內容,借鑒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取他山之石而來攻玉,為本學科的教學服務。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更是要了解和掌握多學科知識,尤其是語文、地理、美術等。語文句式準確、簡潔,我們在進行英譯漢的時候就很有必要加強語文語句的修煉。英語教材中較多地涉及到國外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我們必須盡可能多地了解這些地理知識,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準確無誤。美術中的簡筆畫等往往能在英語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能夠使教學變得多姿多彩。
2.2跨學科教學
2.2.1英語與語文學科相融合
英語中的寫作水平的高低,與語文學科文字功底的好壞息息相關。美國作家德爾文舒伯特在其Readingiswriting文章中說:“教科書所編的閱讀課文是寫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語言現象的展示廳,是語法規則的剖析室,是文章題材的示范本”。因此,我們不但要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應該同時對寫作能力進行各種形式的訓練,在對課文的內容、詞匯句式上有了較好的掌握以后,布置一個稍加變化的主題進行寫作。
2.2.2英語與地理學科相融合
例如,人教版新目標八年級上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地理學科進行整合。這個單元會涉及到大量地理知識,各國的建筑物,各地的名勝古跡以及相應的人文知識等,我們可以提供一些相應的資料,如文字材料、圖片等,滲透地理學科知識,開拓學生視野。這會對學生今后做相關的閱讀理解也會大有裨益。
2.2.3英語與數學學科相融合
時態無論是在初中還是在高中的英語語法中,都舉足輕重。它涵蓋了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現在完成時,一般將來時等時態。時態教學的難點就在于,當教師把幾種時態放在一起時,學生容易將其混淆。這時,就需要與數學學科相整合。學生們對數學學科中數軸已經相當熟悉了,如果我們把其中幾個較難分辨的時態用直觀的數軸圖形表示出來,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將會更有利于學生對時態的理解和掌握。
2.2.4與美育相整合
英語教學的整個過程,既是一種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一種審美的過程。美育能夠為智育的發展添磚加瓦,它也同樣是素質教育中培養人才特別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的一環。對于我們所教授的中學生而言,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從而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是不可少的。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時時刻刻滲透美育,通過英語本身所作為的這種優雅的語言,動聽的各種英文歌,留給人深刻印象的油畫、布景優美的國外電影等,不斷地將美育滲透,并向學生展示英語自身的美麗。
2.3跨學科作業
在英語教師布置Homework時,往往只是本學科內部習題,我們不妨打破這種模式,進行跨學科的作業。例如,學完人教版新目標八上Unit4What’sthebestmovietheater?我們可以讓學生們用英語制作一張宣傳你心目中thebestmovietheater的海報,讓學生親自收集素材來進行設計,自己編寫各種廣告,完成后貼在教室里,供大家相互欣賞。這就很好地與美術學科進行了整合。在學完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后,我們可以讓同學們自己撰寫對景點的評論,評論前,教師設計幾個必須寫到的點,或者提幾個供學生參考的問題,寫完后在課堂上交流、評價,這就很好地與語文學科進行了整合。
2.4跨學科教研
所謂跨學科教研活動,即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教師組成大大小小的教研組,針對某一特定的主題進行集體備課、聽課和課后反思研究。在跨學科的教研活動中,我們英語學科和其他各學科打破了涇渭分明的老路,做到了相互滲透和融合,在對話和交流中不斷地加強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的主題可以寬泛亦或精細,在“求異思維”中獲得自己教育教學的主題和靈感。
3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