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歷史文化考察報告范文

歷史文化考察報告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歷史文化考察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第1篇

考察報告:核桃之鄉—漾濞

考察報告:核桃之鄉———漾濞驅車駛入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南邊陲的漾濞彝族自治縣境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滿山遍野綠油油的核桃林,它像一塊塊綠玉點綴著山鄉,那萬綠叢中的點點白瓦房則風吹樹搖中時隱時現,讓人仿佛置身于山巒疊翠的綠色寶地。漾濞彝族自治縣歷史悠久,民風淳厚,土地廣袤,山川秀美,資源富集,她以“中國核桃之鄉”、“核桃城”、“核桃生態園”、“核桃村”、“全國核桃質量第一”、“全國縣級核桃人均占有量第一”著稱于世。濤濤不息的漾濞江自北向南縱貫全境,10.53萬彝族為主體的各族兒女在這里世代繁衍生息,11個鄉鎮(4鎮7鄉65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社區)星星點點散落在這崇山峻嶺、河流如織、阡陌縱橫的1957平方公里的紅土地上。“核桃的故鄉,在漾濞江畔,我愛你漾濞,核桃的故鄉----”這是一首在漾濞境內普遍傳唱的民歌。核桃,古稱胡桃,西晉張華在其《博物志》中稱:“張騫出使西域還,乃得胡桃種。”近代的《中國果樹分類學》亦從其說:“我國普遍栽培的核桃,原產于南部和亞洲西部。大約在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把核桃引入我國。因此,有胡桃之名。”1980年科技工作者在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縣發現一段核桃陰沉木,經中科院化驗表明,這段核桃木距今已3325 75年,即生長于公元前1375 75年之間。距此可確定,漾濞核桃已有35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在1979年全國核桃技術協作會上漾濞榮獲“全國核桃質量第一”、“全國縣級核桃人均占有量第一”的榮譽;1995年又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20xx年被國務院外國專家局授予為“國家美國山核桃種植示范推廣基地”。目前,漾濞大泡核桃已通過原產地標記注冊認證。核桃成了漾濞的一大傳統支柱產業,全縣核桃種植面積達到了42.09萬畝,農民人均達39株,年產核桃8124萬公斤,農民人均核桃純收入達936元,核桃成了當地彝民們賴以生存的主要經濟來源。如今,漾濞已建成萬畝核桃生態園一塊、千畝以上核桃連片5塊、百畝以上核桃連片102塊,這些連片核桃自然形成了核桃村、核桃箐、核桃溝、核桃坡,成了當地一個個令人向往的模范核桃生態自然景觀。金秋時節,是核桃成熟的季節,也是當地彝民們最忙碌的季節,亦是彝縣人民充滿希望和輝煌的季節。一樹樹長得又圓又大的累累核桃,一團團、一串串地綴滿枝,裂嘴笑歡彝民們收打,每當此時,彝族男女老少在歡歌笑語中,起早摸黑,男人們吼著山歌,拎著長竹桿,爬上綴滿核桃果的核桃樹,“刷”下雨點般的“金果果”;女人們應著山歌,背起竹籃,拾起一年的希望。在彝族山寨,稼植核桃、收打核桃、烘曬核桃果、交易核桃、核桃初級加工是彝族同胞們一年里的主要活計。近年,漾濞縣核桃種植業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私營企業的大發展。目前,全縣私營核桃初級加工企業大大小小共有126戶,其中年加工核桃量在500噸以上的有12戶,就核桃初級加工一項,每年均可解決1.5萬人左右約5個月的勞動力就業問題,年實現540多萬元的城鄉勞動經濟收入。與此同時,漾濞還與省內外60多戶客商結為核桃貿易伙伴,并形成了國內有一定規模的核桃收購加工貿易集散地,全縣年實現非公制經濟收入達16270萬元,占GDP的61.6。借助核桃產業的發展勢頭,漾濞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積極引進外商參與核桃種植業發展,實現規模化種植、科學化管理的同時,先后創辦了漾濞團山核桃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伊斯蘭僑茂核桃食品精深加工企業、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責任公司等,這些企業所生產的“傻哥牌”系列核桃食品、琥珀核桃、密香核桃、袋裝薄殼核桃、漾濞核桃乳等核桃特色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如今,漾濞核桃產業迅速發展,拉動了縣域經濟的大發展。核桃為四大干果之首,其全身都有是寶,核桃仁甘美可口,營養豐富,據測,1公斤核桃仁所含營養,相當于9公斤牛奶、5公斤雞蛋,稱為“營玉庫”;核桃又稱為“木本油料之王”,出油率高達70,核桃油既是高級食用油,又是高級工業用油;核桃仁、外果及枝葉均可入藥;核桃樹其木材堅硬,韌性好,耐沖擊,花紋美觀,不翹不裂,是上等的木制材料;核桃植株枝葉繁茂,樹冠如巨傘張天,果實翠綠可愛,因而又是優良綠色化樹種。核桃樹成了彝縣人民的“搖錢樹”。點蒼山之西的漾濞彝族自治縣,彝族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尤為突出、內容豐富,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有傳統的“火把節”、獨特的“二月八”趕廟會、商賈如云的“二月十九街”、“漾濞核桃產品交易會”等,有熱情奔放的彝族“打歌”、美麗的民族服飾、獨特的婚喪習俗等,構成了濃郁的民族風情。站在縣城遙看魏魏蒼山,似見突兀之處綻開一道縫隙,形同巨大的石門,這就是當地著名的旅游勝地“石門關”,其集雄、險、奇、秀、幽于一身,那里有山的險峻美、有石的奇特美、有水的雋秀美、有花的芬芳美、有云的朦朧美、更有風土人情美,在“關內”你看到是夢幻般的迭水瀑布、神奇般的自然雕塑、天堂般的生態峽谷,走出來,你已是蒼山神秘的客人了。

[1]

在百度搜索:考察報告:核桃之鄉—漾濞

第2篇

設計考察課程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實踐類必修課程之一,是在大三學生掌握一定專業設計后,為了增加學生對視覺傳達設計行業的認識、開闊其視野、增強其社會活動能力而設立的。文章根據課程特點,結合教學實踐,探討設計考察課程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視覺傳達設計;設計考察;教學方法

視覺傳達設計是一個創意無限、瞬息萬變的行業。對于大三的學生來說,之前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大多源自教師的傳授,學生對視覺傳達設計行業的認識比較片面。設計考察課程是在大三學生掌握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后,讓他們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專業設計、開闊視野、提高自身設計素養的社會實踐活動。它的意義在于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并為學生日后的設計積累大量素材。

一、課程目的和考察點的選擇

設計考察是近年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經過教學改革新增設的一門課程,時間為兩周,一般安排在大三,在學生學習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后開課。該課程的目的是增強學生對本專業的了解,開闊其視野,使其積累人生閱歷,對將來從事的行業有一個理性認識,同時與畢業設計和專業實習更緊密地銜接起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專業性比較強,學生上大學前接觸到的行業信息一般比較少。通過設計考察,學生可以近距離地接觸設計行業信息和設計資源,這對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拓展學生的設計思路有很大幫助。廣州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有著“千年商都”的美譽。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廣州的經濟、文化得到巨大發展,中國第一家成功為企業導入CI設計的廣告公司就誕生于此。近年來,廣州聚集了數十家4A廣告公司,廣告設計行業發達,從設計、制作到有著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此外,廣州市區還有多家美術館、博物館、畫廊、文化創意產業園和設計院校。深厚的設計產業背景和眾多的文化機構,使廣州成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考察的理想目的地。

二、根據課程定位安排考察內容、明確考察目的

設計考察課程是視覺傳達設計的延展內容,涉及范圍比較廣,是專業必修課程之一。本課程的教學思想和目標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設計能力的提高,主張多元化的設計教學和開放式的實踐教學模式,讓課程成為學校與企業、學生與設計師之間的橋梁,為學生后繼的畢業設計和專業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設計考察課程總學時只有兩周,學時少,考察內容多、范圍廣。課程教學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介紹行業特點、專業特色、企業的運轉流程和行業運作規律等知識,引導學生在考察過程中深化所學知識、拓展思維,加強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視覺傳達設計行業是一個競爭激烈、信息變化大的行業,要求從業人員對時展需求有準確的領悟,既要關心商家的訴求,又要關注消費者的需求。該行業的主要特征表現為設計、制作和應用等三個環節的相互銜接。為了讓學生對視覺傳達設計行業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本課程由行業概況、參觀交流、視覺觀察和資料收集等四部分教學內容構成,其中參觀交流和視覺觀察是本課程的重點。

1.行業概況教師通過PPT教學的方式向學生介紹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涉及的行業,特別是行業的特點、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等,重點介紹在大時代背景下廣州視覺傳達設計行業的特色、資源、優勢以及市場分布情況。

2.參觀交流第一,參觀廣告公司。教師選擇一到兩家實力較強的4A廣告公司進行參觀交流,通過觀摩和座談會的形式,讓學生對廣告公司的運作模式、公司與客戶的交流方式以及如何設計策劃方案等方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第二,參觀文化創意產業園。廣州紅專廠創意藝術區是藝術文化交流機構、國際畫廊、藝術家工作室、私人博物館、私人美術館、設計公司、創意產品商店的聚集地。學生可以自由參觀體驗,觀摩最新的國際創意設計、展示設計和創意產品,了解最前沿的設計資訊。第三,參觀博物館、美術館。博物館、美術館分別陳列著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和視覺藝術品,是學生進行文化藝術研究、提高自身文化藝術修養的理想場所。教師可以選擇幾家廣州市區的大型博物館、美術館讓學生參觀,了解廣東的歷史、文化和藝術,重點思考藝術的發展和變遷,并收集相關設計元素為以后的設計創作積累素材,如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博物館、廣東美術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等。第四,美術院校交流。選擇廣州的一家美術院校進行參觀交流,包括參觀實訓室、設計工作室,聽學術講座,與本專業師生交流互動等,相互交流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和設計思想。

3.視覺觀察第一,觀察城市視覺導向系統。城市交通視覺導向系統、商業視覺導向系統以及文化視覺導向系統等城市視覺導向系統,能有效地將復雜的城市空間層次化、條理化,極大地提高城市的現代化管理水平。不同的城市、地域和文化影響了城市視覺導向系統的設計。對城市視覺導向的觀察,主要是對廣州市不同類型的導向系統及其關系進行觀察研究。第二,觀察城市公共空間廣告。城市建筑物、道路、廣場、市政公共設施等的公共空間廣告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構成要素。在出行的過程中,教師可要求學生有意識地對廣州市公共空間中的戶外廣告、燈箱廣告、多媒體的電子LED廣告等進行觀察,重點分析廣告的創意、訴求點、受眾及其影響力。第三,觀察商業賣場視覺營銷設計。城市大型商業賣場中的展示空間設計、照明設計、道具設計、商品陳列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等視覺營銷設計,有利于建立品牌形象,促進銷售,是現代商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教師可選擇廣州市的一到兩家大型商業賣場,讓學生針對其視覺營銷設計進行觀察,思考賣場是如何通過合理地展示和營造視覺沖擊力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4.資料收集第一,宣傳冊、廣告單。博物館、美術館、商業賣場等場所免費發放的宣傳冊和廣告單是很好的視覺設計研究資料。在參觀的過程中,學生要有意識地收集設計宣傳資料,為以后的設計創作提供實物參考。第二,照片。設計考察內容多,時間緊。學生在參觀過程中,發現新穎的設計或者有啟發的設計,可以用相機把它們記錄下來,作為以后創作的參考素材。

三、合理安排,科學組織考察

設計考察課程有學時短、考察內容多、信息量大、考察點分布廣、實踐性強、學生人數多等特點。怎樣合理組織安排學生開展考察,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鑒于此,可以根據考察點和考察內容,采用不同的組織形式。

1.集中考察,統一行動對于學生獲得信息量是相同的考察點,可以通過集體組織的形式統一考察。如,企業參觀以座談會和觀摩為主,采取統一行動,比較方便開展考察;院校交流主要是學術講座、參觀和互動交流的形式,強調團體間的溝通和互動,也適合集體行動。

2.分組考察,先集中后分散部分公共場所的場地空間有限,考察信息點分布廣,采用統一行動的形式顯然難以組織開展,有時還會因為考察點同時涌入大量人員造成擁堵,人為地制造障礙,導致考察效率低下。這樣的考察點比較適合分組考察,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形式,由教師統一帶隊到考察點,明確當天的考察重點,然后分組進行考察。分組時,教師可根據學生數量將學生分成若干組,一般5~6人一組為宜,每組推選一名組長負責組織本組活動。如,廣州紅專廠創意藝術區總占地16萬平方米,園區內的私人美術館、藝術家工作室、創意產品商店等空間容量有限且分布廣泛,教師可將學生統一帶隊到園區,然后根據園區地圖,擬定多條考察路線,讓學生按小組分路線進行考察。此外,每天外出考察前,教師要讓學生制訂當天的考察計劃、明確考察內容和目標,擬定交通線路和考察時間,鍛煉學生計劃和組織的能力。在考察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多和行業從業者溝通交流,獲取最新的行業信息,樹立自信心,增強社會活動能力。每天考察結束后,教師可在晚上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交流考察方法、考察心得,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和總結的能力。

四、整理資料,舉辦考察匯報展

設計考察實踐課程結束后,學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獲。教師應及時整理與總結考察成果,方便以后的學習與研究使用,這是設計考察實踐活動重要的后續工作,也是考察成果的體現。

1.整理考察資料和存檔教師應對考察、參觀過程中收集的圖片、實物、影像等原始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歸檔,方便以后研究和調用。可以根據資料類型進行分類,如地域文化素材、現代設計元素、商業廣告、櫥窗設計、創意產品等分類歸檔。此外,教師應要求學生找一兩件自己特別感興趣的設計作品進行分析,研究作品的創意、表現、制作以及優缺點等,然后整理出一份文件材料存檔,鍛煉學生分析、總結的能力。

2.撰寫考察報告撰寫考察報告是考察實踐活動重要的后續任務,學生應在整理考察資料的基礎上,對考察的總項目或者子項目進行深入的探討、總結,形成考察報告。考察報告可以從考察概況、考察內容、考察分析和考察收獲等四個方面進行撰寫,要求觀點明確、材料客觀、語言平實、敘述合理。

3.舉辦考察匯報展將整理后的考察資料、報告以及主題設計作品以匯報展的形式向全校師生展示,這是檢驗學生考察成果的良好方式。一方面,讓學生在組織展覽的過程中回顧考察活動的過程,加深對設計的感悟,鍛煉學生的設計、組織和協調能力;另一方面,擴大設計考察成果的受益范圍,讓更多人通過展覽享受考察成果,激勵學生在設計道路上不斷前進。為了從多方面檢驗學生的考察成果,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把匯報展分成若干個主題板塊進行展示,如分成主題海報設計、設計分析、考察報告、實物資料、照片素材等五個主題板塊。主題海報設計板塊以考察的城市為主題,用收集的素材進行城市形象海報創作,檢驗學生考察后的創作水平,如,以“印象廣州”為主題,要求學生創作一幅廣州城市形象海報;設計分析板塊,則將前面整理的作品分析文檔以圖文并茂的展板展出;考察報告板塊,把考察報告設計成可展示的折頁;實物資料板塊,將收集的宣傳冊、宣傳單、海報等實物資料精選部分展示;照片素材板塊,精選一部分設計作品照片,輔以文字說明進行展示,檢驗學生的設計審美水平,如,以“設計新發現”為主題,要求學生精選十張新穎的設計作品照片,輔以文字解說,以照片墻的形式展出。總之,通過多元化主題的匯報展,可以多角度地檢驗學生設計考察的收獲,同時讓未參與考察的師生感受視覺傳達設計的魅力。

五、結語

設計考察課程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走出校門、接觸行業的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學時短,考察內容多,但它對拓展學生的視野、轉變設計觀念、培養團隊精神、增強自身設計素養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對于設計考察課程的教學,不僅要明確教學目的、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還要多關注行業新動態,靈活地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嘉健.服裝專業設計考察課程教學初探.裝飾,2013(3).

[2]陳家友.開闊藝術視野傳承民族文化——談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田野采風.大舞臺,2010(6).

第3篇

[關鍵詞] 連城; 魯土司 ;祖源;

【中圖分類號】 TU-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3)11-237-3

永登位于東經103.2°,北緯36.7°,在甘肅省蘭州市西北,后魏廢縣,建永登亭,《水經注》載:“潤水南經永登亭西是也”。元置莊浪縣,明改莊浪衛,清改平番縣。1927年改為永登縣。而連城則隸屬于永登縣管轄,距縣城65公里, 連城地貌特點為東西兩山高聳相峙,南北呈一狹長谷地,清澈鏡明的大通河如一條哈達穿鎮而過。雖處西北,但當地林木蔥蘢,景色宜人,歷來有塞上“小江南”之譽,而魯土司便居于連城鎮。

魯土司始祖于明初歸附,封為土司,世襲相傳,以“土皇帝”居于西北,世忠于朝廷,守土保家,經歷十九世,二十二人,歷經561年(公元1370年――民國21年)。在這漫長得五百多年里,其家族的發展至衰亡足以列入歷史發展過程中研究。明王朝于公元1368年建立至1644年滿人入關而滅亡,期間時長為275年;清王朝于公元1644年入關至末代皇帝1912年退位,其時長為267年,明、清兩個朝代總的年限為542年。幾乎歷經明清兩王朝始終的魯土司足以把握中央政府的邊疆治理、民族政策、乃至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考證等各個方面。但是,或是由于史料缺乏、或是由于研究者關注不夠,關于魯土司的研究為數不多。鑒于此,文章將魯土司的研究成果分類加以詳細闡述。

一、魯土司家族的祖源探討

李良品的《中國土司研究百年學術史回顧》(《貴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4期)中將土司研究分為啟蒙期(1908年到1949年),低迷期(1950年到1979年),快速發展期(1980年到1998年),鼎盛期(1999年到2010年)四個階段,其中在快速發展階段提到這一時期土司研究注重于土司制度的產生源頭和發展過程的探討,而就在這一時期關于魯土司的研究則聚焦于它的祖源探討。馬明達、王繼光的《箋注》(《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4期)中從《魯氏家譜》卷三《始祖傳》及《魯氏世譜》得出明初率部落歸附者乃脫歡,而非阿失都或鞏卜失加。魯鑒始祖脫歡,據《家譜》、《世譜》云為元安定王。而這篇文章得出魯土司始祖脫歡非元宗室系成吉思汗四子闊列堅的支裔安定王脫歡,而是順帝至正元年任過平章政事的有名脫歡者,得出魯氏家族并非元宗室,只為蒙古族后裔。郭永利在《甘肅永登魯土司家族的始祖及其家族的辯正》(《絲綢之路》2003年第1期)中從魯光祖的《魯氏家譜》及魯《魯氏家譜》的一份敕諭的年代得出魯氏家族率眾歸附者是鞏布失杰,并非始祖脫歡,指出攀附始祖脫歡具有有意附會之辭,而在否定了始祖脫歡之后,有以土達一詞說明魯氏家族的祖屬為蒙古族。而郭永利在《甘肅永登連城魯土司家族的聯姻及其家族問題》(《青海民族研究》第14卷第2期)中在聯姻問題中指出十五世土司在清代與阿拉善蒙古親王之間的聯姻, 近親結婚的結果使魯氏的子孫有的早夭,有的成為癡呆人,既在前文中指出魯土司家族非元宗室,又何來與蒙古親王的近親結婚,這兩篇文章在小論點似乎有出入。王繼光《安木多藏區土司家族譜探研―一以《李氏宗譜》、《魯氏世譜》、《祁氏家譜》為中心》(《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中在對甘青土司家譜的遺存做了說明后對魯氏家族的祖源提出質疑,以始祖脫歡為元宗室且武功卓著,卻不見于史,進而提出質疑,認為魯氏家族始祖脫歡僅為蒙古族后裔,非元宗室。易雪梅的《魯土司家譜考》(《檔案 (史料研究)》2002年4期)中也認為魯土司家族為蒙古族后裔。南德慶的《永登連城魯土司始祖考證》(《青海師專學報(社會科學)》1997年第3期)中從檢索出元史名脫歡的五人,在《魯氏家譜》與《明史》做出斷定:脫歡非為每土司始祖;在《明史?魯檻傳》與《魯氏家譜》的史料得出阿失都鞏卜失伽為土司始祖證據不足;并據妙因寺寺內存有一匾《救賜大通寺記》,推定魯賢為魯土司始祖,并據《明史魯檻傳》“魯檻,魯賢之子”,肯定魯賢確有其人,也是魯氏土司家族史有記載的最早的祖先。

二、魯土司家族的

魯土司的的屬寺為研究其的切入點,有紅城鎮的感恩寺、永登縣的海德寺、連城鎮的妙音寺及寺、顯教寺、雷壇、東大寺、西大寺,研究者也多以此為切入點。

趙朋柱的《魯上司信奉的宗教》(《蘭州學刊》1988年第4期)中簡單指出魯土司系蒙古人出身,信奉喇嘛教。羅文華、文明的《甘肅永登連城魯土司屬寺考察報告》(《故宮博物館院刊》2010年第1期)中對妙音寺、顯教寺、雷壇三寺內做詳細說明,對妙音寺的8座大殿內的塑像、壁畫做考察,顯教寺的碑亭及四殿塑像碑刻詳細說明,雷壇的泥塑、壁畫做一詳細報告,指出此次考察對宗教研究的重要性。夏春峰的《甘肅連城妙因寺及其相關寺院探研》(《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6期)中對妙音寺的壁畫內容作了詳細的說明,得出當時魯土司信仰錯綜復雜,佛、道并存的信仰,體現家族對宗教的依賴性以及地方文化的包容性。魏文的碩士論文《甘肅紅城感恩寺及其壁畫研究》對魯土司的家族信仰以藏傳佛教為基礎,尤其對感恩斯內的藏文碑記作了釋讀,以感恩寺淵源以及感恩寺記事做了大量的史料概括,以歷史與藝術的雙重視野得出魯土司的藏傳佛教的豐富內容魯土司家族的信仰以藏傳佛教為主,輔以道教,雜糅藏傳佛教的各派中的薩迦、格魯。米德《蒙古族魯土司屬寺東大寺《西游記》壁畫內容與粉本考辨》(《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4期)文中以東大寺的壁畫的具體內容《西游記》作一具體的研究認為魯土司家族信仰藏傳佛教寺院。楊鴻蛟《由蘭州永登縣博物館藏明清唐卡看15――17世紀河湟地區藏傳佛教的信仰變遷》 (《中國藏學》2010年第1期(總第89期))文中對99副唐卡以及壁畫推測,魯土司家族最初信奉薩迦派,并據妙音寺的多杰羌殿得出魯土司家族對噶舉派的推崇及重視,推測魯土司家族改宗格魯派始于17世紀。張寶璽《永登海德寺和紅城感恩寺調查研究》 (《敦煌學輯刊》2006年第l期)成為甘、青、內蒙一帶頗負盛名的藏傳佛教寺院,其境內尚有多處藏傳佛教寺院。趙秀文的碩士論文《永登連城魯土司歷史文化資源及其旅游開發》中對魯土司家族的信仰分為道教、藏傳佛教并對其信仰的原因作一簡單的介紹。

三、魯土司家族婚姻

郭永利在《甘肅永登連城魯土司家族的聯姻及其漢化問題》(《青海民族研究》第14卷第2期)中認為魯土司家族與青海李、祁土司兩大土司聯姻,以借助彼此的力量來擴大穩固地方的小統治,揭示了政治與婚姻的聯系。趙秀文的碩士論文《永登連城魯土司歷史文化資源及其旅游開發》對祁土司、李土司的聯姻也作了簡單的介紹,并且對喪葬及生活習俗作了簡單論述,源于旅游的緣故,文中論述過于簡略,論點簡單。陳亮《淺析明代甘青李魯土司家族的發展與歷史作用》(《雞西大學學報》第11卷第10期)中對李魯土司的發展及家族聯姻有以簡述,對李魯土司的發展及盛衰的原因及歷史作用作一簡要的介紹,旨在肯定土司家族在維持西北邊疆的穩定,為中國的統一、安定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四、其他相關研究

(一)西北土司發展與滅亡:王繼光的《試論甘青土司的形成及其歷史背景》對甘青一帶存在土司但并不納入史料提出,明政府并不承認是土司區,其原因就在于這種土流參設制度與土司制下的行政建置不同,并且提出這種西北土司特點與這些地區的歷史變遷、民族分布和地理形勢密切相關。李世宇《從土司地區的經濟結構看土司制度的建立》(《貴州大學學報》1985年第01期)以貴州地區的土司來研究提出封建領主制經濟為基礎的經濟制度,陳嘉宗《從土司后裔賣地看土司制度的衰亡》(《廣西地方志》2001年第3期)文章對沂州地區的土司的土地情況做了詳細的介紹,從霸地到賣地契,揭示土司家族的衰亡,魯土司也經歷了同樣在衰落時期賣地契、田地的以維持家業。林偉科《簡析明代西北土司的特點》(《黑龍江史志.史志鑒研究》2010年第15期)客籍多、根基淺,土流參治、土制于流,忠于朝廷、服從征調,軍功起家、承襲武職等西北土司的基本特點,李清凌《元明清時期甘青地區的土司制》(《云南社會科學》2003年 第5 期)首先指出西北地區亦存在土司制,中央政府對甘青土司在制度上存在一些土流參治,土控于流、守土與護家休戚相關、多封眾建,各族頭人機會均等的制度創新。賈霄鋒的碩士論文《元明清時期西北與西南土司制度比較研究》對西北與西南土司的差別以及原因作了研究、分析與歸納。高士 榮《明代西北推行土司制度原因芻議》(《西北史地》1996年第3期)對西北推行土司制的原因分五個原因加以說明。李向德《連城魯土司述略》(《青海民族研究(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期)中簡單介紹了魯土司家族,對魯土司作為封建統治的一部分,它存在亦有它的殘酷性作一簡要說明。近兩年博碩論文亦有涉及到魯土司的發展,青海師范大學黨晶碩士論文《明代莊浪衛與魯氏家族》文章以四章對莊浪衛的經濟文化作了詳細闡述,同時對莊浪衛下轄的魯土司作了以軍功為主的的論述,肯定魯土司以軍功起家,并以軍功得到中央王朝的賞識并加以壯大。蘭州大學賈霄鋒博士畢業論文《藏區土司制度研究》更是對甘青地區的土司制度作了全面詳細的論述,以政治、制度兩大篇以八章的篇幅詳細闡明了土司的繼承制度、發展及滅亡原因,對研究魯土司的發展宏觀的啟發與指導,郭勝利、王希隆《西北土司流變考》(《新疆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對西北土司的發展及變化,張生寅的碩士論文《國家與社會關系視野下的明清河涅土司》文中對河湟土司分三個部分作了簡要介紹河湟土司的興起、發展、衰落并對國家對其管理做一梳理,以國家與社會互動背景下土司勢力由盛而衰發展過程,認為河湟地區土司一直以來是強國家弱社會的特點。

(二) 旅游興起與開發: 隨著旅游的發展有關魯土司旅游的文章也出現少,趙秀文的碩士論文《永登連城魯土司歷史文化資源及其旅游開發》與趙秀文、金鋒《永登連城魯土司文化旅游開發的戰略構想》(《生態經濟》2009年第02期)中對魯土司的旅游開發作了簡單的說明,葉明暉、孟祥武《永登魯土司衙門建筑形制述略》(《華中建筑》2009年第08期)中對魯土司衙門的建筑作了簡要的介紹。

(三)出版書籍:永登地方黨史辦出版《古鎮連城》和楊培鑫《連城勝跡》(甘肅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以簡單通俗的語言作了對魯土司全面的介紹,趙朋翥《連城魯土司》(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書中對魯土司家族的十九世土司,二十二人作了詳細的簡要的生平介紹,并且對魯土司屬寺也作了相關的介紹,算是一本總論性的簡要介紹的書籍。王繼光《安多藏區土司家譜輯錄研究》(《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文中對《魯氏家譜》敕諭以及序言有關族譜作一詳細的歸納,并對遺誤不清之處進行了考證辨析,對研究魯氏家族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五、其他

2008年8月22日至24日,首都師范大學佛教美術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導師謝繼勝為代表的團隊對永登縣境內的佛教寺院進行了二十多天的深入考察,以妙音寺為重點考察對象,甘肅省蘭州市文物局與永登縣政府聯合主辦、首都師范大學、故宮博物院和甘肅省永登魯土司衙門協辦的甘肅永登魯土司屬漢藏佛教藝術研討會召開,提出魯土司衙門大量的壁畫遺存及碑刻等大大等大大拓展了藏傳佛教的研究領域。會后有賈維維、孫琳提交《甘肅永登魯土司屬寺藏傳佛教藝術考察及學術報告會議綜述》(《中國藏學》2009年第1期),對考察作了詳細的介紹。左五元《專家研討魯土司漢藏佛教藝術》(《中國文物報》2008年002版)對魯土司考察報告也作了報道。邵其珍的《考察隊發現并確認大量曼荼羅壇城和國內罕見的佛教壁畫》(《蘭州日報》2008年第001版)指出此次考察發現的曼荼羅、佛教壁畫、唐卡圖案、金銅佛像、佛經等大量的資料。蘭州日報推出《永登發現大量國內珍貴文物》(《永登發現大量國內珍貴文物》,《蘭州日報》2008年第001版)對考察報告作一簡單介紹。

六、后記

魯土司研究近幾年以來隨著以首都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謝繼勝的調查一步一步的深入,特別是壁畫的研究對藝術以及宗教的研究一步一步的深入,但同時在許多方面研究不深。在祖源祖屬的研究現在已經得出結論,魯土司家族為蒙古族的后裔,在婚姻研究方面,寥寥無幾,研究以李土司、祁土司的聯姻為主談及政治聯姻的主導作用,在經濟制度方面研究也大多只能以西北土司來以大見小,魯土司家族以軍功受到中央王朝的重視,世代駐守邊疆,盡忠職守,作為邊疆一域的“土皇帝”來割據一域,作為一個內部獨立的集團,在經濟、文化上應該有其獨特的文化經濟圈,但由于史料的缺乏,或研究不深,或未涉及,隨著史料的整理,魯土司的研究領域空間很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 亚洲一二三四 | 最新电影在线免费完整观看 | 丁香综合五月 | 免费激情网址 | 在线免费观看国产 | 九九精品国产99精品 | 久国产| 国产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 日本在观线免费观看 | 久久亚洲伊人成综合人影院 |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1页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影院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专区久久 | 五月天丁香六月欧美综合 | 国产在线视频网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欧美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黄网站 | 免费视频久久 | 真实国产乱人伦在线视频播放 |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 亚洲欧洲自拍偷拍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不卡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 久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 小视频黄色 | 欧美日韩在线网站 | 四虎免费永久网站入口 | 九色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黄网 | 一级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