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車位調查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汽車報告指出:網絡已成為消費者接觸汽車信息首選渠道,同時也是汽車企業重要的推廣營銷平臺。與非網民相比,網民是更具消費力的群體。
在汽車的現有用戶中,67%的用戶過去一周接觸過互聯網,遠高于對其他媒體的接觸,互聯網無疑是汽車企業最重要的推廣營銷平臺。目前,多數汽車企業投入在互聯網上的營銷費用都遠遠超過在其他媒體上的投入。這種現狀是與互聯網對汽車消費者的影響息息相關的。各種上網活動中的廣告會將新的汽車品牌、車型的信息送達目標用戶;用戶對感興趣的信息會進一步使用搜索引擎進行搜索,或者訪問汽車垂直網站或門戶網站的汽車頻道進行比較和評價;而后用戶會在微博、論壇中和朋友或其他用戶交流意見;最后在以上信息的綜合影響下,用戶會做出購買決定,并通過互聯網預約最方便的4S店進行實地看車和試駕;互聯網對用戶的影響將持續到購車之后,購車用戶會通過加入網上的車主俱樂部或品牌論壇的方式和其他車主分享駕車體驗和心得、共同維權,同時會通過訪問品牌官網獲取售后服務。可以這樣說,互聯網在汽車消費軌跡的每個階段都對消費者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上網家庭的汽車擁有率為28%,遠高于家庭總體的平均水平,汽車擁有率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和地域差異。城市上網家庭的汽車擁有率為32.5%,鄉村上網家庭的汽車擁有率為17%,城鄉存在較大的差距,但也預示著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力。從上網家庭汽車擁有率的地域分布來看,華北最高,在26%-30%之間,其次是華東和華南在21%-25%之間。
網民對車系的偏好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和年代色彩。從地域的車系偏好來看,華東的網民更偏好美系車,華北的網民更偏好德系車,而華南的網民購買日韓車更多一些。同時,網民的車系偏好帶有明顯的年代色彩,60后和70后的網民更偏好德系車,80后的網民更偏好美系車,而90后的網民偏好日韓車更多一些。
據統計,維修行業近幾年汽車保有量,維修企業數和從業人員數如下圖:
目前汽車維修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技術素質還不夠高的問題,已成為制約汽車維修行業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在眾多維修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對廠房,設備進行改造升級換代之后,很多國內汽車維修企業的人力資源已無法滿足現代汽車維修的需要,從業人員整體學歷偏低、高等級技能人才比例偏低、接受專業訓練的人才比例低、工資待遇低,留不住人才等等。因此,“人才難得,人才難留”這是許多汽車維修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這個問題也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效益的關鍵因素。因此,人才的需求已成為亟待的問題擺在了行業和企業管理者的面前。
為推動汽車維修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促進行業全面的發展,我委托幾個同行的管理者對目前永嘉汽車維修行業的現狀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通過對12家各類汽車維修企業的220名相關人員自然狀況的調研,,這些數據反映了當前汽車維修從業人員素質結構,企業崗位設置和相關培訓等基本狀況。
一、汽車維修企業從業人員文化水平。分析汽車維修行業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全員比例為38.5%,具有高中文化程度者占51.5%;具有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10%。文化水平層次的結構比例為4:5:1。維修從業人員的文化結構水平偏低的問題是個不爭的事實。另外,通過調查也表明,無論是汽車維修技術及管理人員隊伍還是技術工人隊伍都存在著人員知識老化,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嚴重缺失的共性問題。
二、汽車維修企業崗位設置和結構狀況。現代汽車結構的發展,維修新技術的廣泛運用和普及,催生了一些新的智能型且復合特征的崗位。例如:機械維修和電器維修兩個技術崗位復合而產生的機電一體化的崗位,已呈現迅速發展的趨勢。這個新型的崗位,主要對入場車輛故障情況進行檢測和診斷,為確定維修作業項目和后續的生產安排提供依據;對修復竣工出廠的車輛進行檢查,確認故障排除情況或鑒定維修質量。
三、汽車維修行業人員接受培訓的情況。技術和管理人員總體的受訓率達88.7 %左右,其中接受過專業學歷教育者占17.8%;接受過任職資格證書(技術等級證或崗位培訓證)培訓者占48.2%;接受過主題(例如汽車維修新技術,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及其他主題講座等)培訓者占24.7%;接受過有關經營管理方面的人員比例為9.35%。技術人員中接受過學歷教育者占19.54%;接受過資格培訓者占到54.91%。通過調查表明:75.3%的人員認為現行工種的分類和崗位設置標準已不適應現實維修生產的需要,相應的職業培訓體系應該進行改革。對現行業培訓的評價方面,有58.3的問卷認為培訓收費過高且盈利為目的;37.6%的認為職業培訓內容重復和不適用。高達80%以上的問卷對職業培訓的師資和教學手段評價一般和表示不滿意;46.5%和30.3%的認為培訓市場混亂和人才處于無序競爭狀態(一些機構培訓無目標,教學無大綱,教材不統一,師資素質低,考試,考核走過場,濫發證書等);44.95%認為職業培訓機構不足;26.52%認為生產壓力大,抽不出時間學習;同時,在問卷調查中,從業人員大多希望做到生產與學習能夠相輔相成,而且生產學習能夠兩不誤。有76%的問卷把結合崗位邊干邊學作為首選方式。有近60%的認為,在有些情況下采取脫產學習也是必要的。有17.6%的人員認為提高學歷的主要途徑是以入校學習方式為好,認為函授進修方式的占21.2%.此外,有26.4%的認為自學也是提高自身學歷方式。
四、汽車運用與維修培訓情況。目前的培訓資源總體為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培訓力量從量上能夠滿足要求;但從質上。無論從培訓的方式和專業的分類模式都存在著與現在汽車維修企業不相適應的問題,理論和實踐結合不夠緊密的問題仍普遍存在。
總體來說,當前汽車維修業仍處在人才缺乏,整體從業人員素質低下的狀況。分析從業的構成,接受過中等職業學校培訓的不過;接受過各類高等教育的除一些大的集團用高薪吸引了一些人員,其他小維修企業還是很少的。目前,二三類汽車維修業戶的從業人員的主體大都是來自離開土地的農民、城市普通中學畢業生,其文化水平不高,服務意識不強,專業知識缺乏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帶有普遍性。
總之,隨著汽車維修技術的發展和普遍應用,行業的發展對從業人員文化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汽車維修業從業人員文化素質有所提高,多是受益于國家大力普及義務教育的結果,以及行業自身就業的吸引力的提高。這些外部條件,將有利于促進從業人員的技能結構和年齡結構趨向合理,也為在行業中大力實施職業教育打下了堅實的文化素質基礎。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快實現從業人員隊伍的較高文化素質的構成,如何加快提高現有技術和管理人員隊伍的專業素質,加快高級技術及管理人員隊伍的建設,加速新專家群體的形成,是關系到汽車維修行業和維修企業實現現代化,促進汽車維修行業快速發展的關鍵問題,必須引起全行業的高度重視,并且求的有效地解決。
相信通過努力,今后幾年,汽車維修行業人員隊伍將能夠以不斷提升人員素質為前提而發展壯大,并將會有一大批高素質的人才涌入到汽車維修行業中。這類群體隊伍的不斷壯大,將會更好的在行業內部營造良好的氛圍,并為客戶提供更加規范和滿意的服務。
關于汽車維修行業從業人員現狀的調查報告(范本)
親愛的維修行業的同仁:
大家好!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們的調查,為能讓社會更全面的了解我們維修行業從業人員的實際情況,能更好的為維修行業從業人員,在此,我們將認真聽取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希望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填寫以下調查問卷。
請您在符合情況的選項前打勾(√)或填入相應的內容即可。
1.請問您的最高學歷?
()初中及以下 ()高中 ()職業高中
()中專 ()大專 ()本科及以上
2.請問您的家庭背景?
()農村 ()城鎮
3.請問您所在的企業有無對您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
()有 ()無
4.請問您有無接受過相關的維修技術的技術培訓?
()專業學歷教育 ()任職資格證書培訓
()汽車維修技術主題式培訓 ()有關經營管理方面的培訓
5.請問您有無意向參加學歷教育?
()有 ()無
6.請問您覺得什么方式是您最能接受的獲得學歷的途徑?
()參加職業機構 ()脫產教育(函授)()自我學習
7.請問您不能參加職業培訓的因素是什么?
()沒時間 ()經濟基礎不足 ()根本沒想過
8.目前的培訓機構存在的問題
()收費高 ()師資素質低 ()濫發證書
【關鍵詞】人才培養;汽車維修;職業能力;崗位
1 調研目的與對象
1.1 調研目的
為配合我校完成國家示范校建設任務,提高汽車維修專業的教學質量,以便服務本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加深與企業的聯系,同時,辦出更有特色的教學模式,我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團隊在貴港市及周邊地區開展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調研,以便重新制定實施教學計劃,明確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1.2 調研時間、人員、對象、問卷回收情況
調查時間:2013年7月15日-8月15日
調研人員:陸梓務、朱乾琳、溫志力等
調研對象:如下表1所示
問卷回收情況:調研總共發放調查問卷250份,回收207份,有效問卷為163份。關于貴港市汽車維修行業人才需求的調研問卷28份,關于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調查問卷(職業院校版)15份,關于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調查問卷23份,關于貴港市職業教育中心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畢業生調查問卷97份。
2 調研方法
結合我校畢業學生就業地區,為清晰全面地了解企業對汽車維修專業畢業學生的崗位能力需求,我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團隊對上述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座談、問卷調查與文獻調查法。
(1)實地考察:深入考察企業,到企業生產、維修車間考察,了解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及工作過程。
(2)座談:與企業主管和員工分別召開座談會,通過當面深入的交談了解企業對汽車維修專業畢業學生的崗位能力需求。
(3)問卷調查:在拜訪前制作調查問卷,分別對企業負責人,企業管理人員,第一線員工進行調查問卷調查。
(4)文獻調查法:通過尋找文獻搜集有關市場信息的調查方法,了解現有的汽車維修市場人才需求定位與未來的趨勢。
3 調研的情況分析
3.1 崗位需求分析
目前貴港市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就業崗位主要有汽車機電維修工、維修服務顧問、鈑噴維修工、配件管理員、整車銷售顧問、保險索賠員、汽車美容技師、船舶維修工、物流用車維修工等。根據調研結果,目前貴港地區汽車行業最急需專業人才的崗位有汽車鈑金、汽車噴漆、汽車美容、汽車服務接待等四個崗位,并且其4個崗位的薪資水平都普遍比機電維修崗位要高,就業前景更加廣闊。而據權威數據顯示,包括貴港在內的全區范圍內的中等職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招生人數超過所有專業招生總人數的16%,而急需的汽車鈑金、汽車噴漆崗位卻由于社會認可度不高,普遍認為這些崗位就業環境差、對身體有害而缺乏生源,因而造成中職學校開設相關專業難度較大,汽車美容、汽車配件管理和汽車服務接待也因人們普遍認為其是“非技術”類崗位而不被認可,機電維修是“技術”類崗位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學好技術,才有出路”的思想引導下,更多的家長選擇機修專業就讀,因而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生源是人滿為患,其對應崗位的需求基本趨于飽和,造成了專業人才培養與汽車行業企業需求之間的巨大矛盾。
同時考慮到貴港地處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物流用車及船舶物流非常發達,相關的物流用車與船舶維修也需要大量的人才,我校應增加物流用車與船舶維修專業方向,以滿足貴港地區的人才需求。
3.2 每個崗位對能力要求的分析
調查汽車維修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應達到的職業能力,表2以汽車鈑金工為例:
3.3 對于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分析
通過和汽車維修企業主管的交流,我們發現企業主管對中職汽修畢業生在技能方面要求不高,只是要求具有基本的汽車維護、保養知識和動手能力,對中職汽修畢業生不要求能排除復雜的汽車故障。主管強調我們的畢業生應該具有較好的溝通交流、文字表達、5S等基本的素質,要熱愛汽修行業,工作的時候精神飽滿,衣著整潔,操作規范,遇到顧客應能主動打招呼,對于顧客提出的汽車維修問題,要給滿意的回答,視顧客為上帝,以讓顧客滿意為最高宗旨。
3.4 對于實訓場地與師資的分析
根據調研,企業希望畢業生具備基本的汽車維護和保養的能力,盡快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因此我們學校的實訓場地應讓學生體驗到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職業素養及作業規范流程,使學生從入學初期就開始接觸實際工作崗位的具體操作技能。
師資方面應大部分達到“雙師型”教師,近年來,由于本專業招生規模的擴大,使得本來就非常緊張的師資更加是不堪重負。同時,本專業相當一部分的教師是從其他理工科專業、甚至是文科類專業轉型,僅僅經過簡單的中職師資培訓就上崗,造成專業課教師教學任務過重,而非專業課教師“心有余而力不足”,難以勝任專業課程的教學。針對這個問題,可以通過聘請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到學校做兼職教師,以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企業一線技術人員把他們的從業經驗、職業素養及作業規范流程通過言傳身教給我們的在校學生,可以使學生獲益良多。
4 調研的結論
4.1 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通過以上的調研分析,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總目標應定位為: 為汽車企業、大型車輛及船舶物流企業培養機修、鈑噴、汽車美容、汽車銷售、汽車維修接待、大型車輛及船舶維修各個崗位的具有較好的溝通交流、文字表達、5S等基本的素質和職業素養的基本技能型人才。
4.2 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加強與貴港本土汽車維修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以服務貴港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區域行業發展為宗旨,以就業為目標,以需求為導向,培養符合貴港本土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基本技能型人才。本專業在汽車行業企業人才需求調查、開設同類專業的中高職學(院)校調研、本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結果分析的基礎上, 引入汽車行業標準規范,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出“工作導向、項目遞進”工學結合的“1+3”(一個主方向、3個專項技能方向)人才培養模式。
4.3 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的建議
為了進一步適應貴港汽車市場需求,以培養學生的機電維修、汽車鈑噴、汽車銷售、汽車維修服務、物流用車的維修和船舶的維修等崗位職業能力為目標,構建本專業就業崗位職業能力為本位,融入國家汽車運用與維修、船舶運用與維修相關職業標準、技術規范,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提高綜合職業能力的與“工作導向,項目遞進”人才培養模式配套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體系。在構建本專業課程體系時,既考慮融入行業企業的作業規范和標準,所學內容與企業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本專業師資、教學條件和學生綜合情況,采取由職教專家牽頭,組織汽車行業企業專家、專業骨干教師、公共課教師共同開發的方法,在職教專家的組織和指導下,將本專業畢業生所對應企業工作崗位的實際工作任務(行動領域)轉化為所要開設的課程(學習領域),由此形成了以企業實際需要為依據、“基礎課程為專業服務、”“理論必須夠用”的可操作性強的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劉芳.對汽車人才的需求及培養模式的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5(4).
[2]劉建平.汽車運用與維修課程體系改革初探[J].廣州教學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