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隨班就讀工作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職能
隨班就讀是基于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納教育,是特殊兒童在普通學校的普通班級和普通兒童一起接受教育的教育形式,是實現教育平等的必經途徑,也是發展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的重要形式。孟萬金教授結合中國國情,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全納教育理論:人本特教――以人為本的中國大特殊教育新理念,即“人人都有特殊需要,人人都需要特殊教育;人人都要關心特殊教育,人人都能享有特殊教育”的大特殊教育。
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中,學校為隨班就讀教育的發展提供平臺,為殘疾兒童的學業發展提供保障,是實踐層面支持系統中最核心的環節,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圖探究學校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中的角色與職能,以及如何發揮普通學校和特殊學校在隨班就讀保障體系中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推動我國隨班就讀事業的發展。
一、學校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中的重要性和問題
把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結合起來服務于所有的兒童,讓各類殘疾兒童進入普通學校接受平等的教育,是保障殘疾兒童接受良好義務教育的有效途徑,是幫助殘疾兒童更好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重要體現。我國非常重視隨班就讀工作,頒布了各類文件以保證隨班就讀工作的順利開展,其中,學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學校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中的重要性
我國在1986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19條第2款規定:“普通學校應當接受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并為其學習、康復提供幫助?!薄蛾P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貫徹落實《殘疾人教育條例》,完善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隨班就讀和特教班為主體的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體系?!辈⒁蟆俺浞职l揮特殊教育學校在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社區教育、家長培訓、選派巡回教師等工作的作用?!?/p>
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的最終落腳點是學生,所有的支持最終都體現在隨班就讀學生的發展上,學校是學生系統性地接受教育的場所。學校是隨班就讀工作開展的實施主體,在履行上級政策的同時,也需做好隨班就讀的工作計劃制定,做好科學的教育管理,合理設置課程方案、科學制定課程標準等工作。
2.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中學校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我國隨班就讀工作在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后,基本上實現了殘疾兒童能進入普通學校并接受平等公正的教育。但是,不難發現,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研究者曾對湖南省部分學校隨班就讀工作的開展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了學校在開展隨班就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調查結果表明,學校無論是在校園環境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殘疾學生安置、經費保障、教育管理及教學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學校對殘疾學生安排也不太合理,將不同類型的殘疾兒童、不同年級殘疾兒童安置在同一個班級中,導致隨班就讀教育教學質量較低。同時由于殘疾兒童進入普通學校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和管理,比較容易流失。
在學校環境建設方面,資源教室是隨班就讀中必不可少的硬件設施。我國較為成熟的資源教室集中于北京和上海,而且主要存在于小學,很多學校并未配置相應的資源教室。同時,資源教室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如資源教室的使用較少、資源教師的專業水平較低等。教師的能力高低是殘疾兒童隨班就讀成功與否的關鍵。調查表明,不少教師不僅缺乏職前特殊教育培養,也普遍缺乏職后特殊教育培養。資金保障是學校環境建設、師資力量培訓、教育管理等的基礎,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導致了學校無法發揮其在隨班就讀工作中的作用。
二、學校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中應有的角色與功能
1.政策實施與制定者
在隨班就讀開展過程中,學校扮演著制度、計劃的制定者和政策實施者的角色。學校要認真履行上級政策及任務,同時學校要制定相應的標準和制度,完善各部門管理以及對學生的管理。如明確隨班就讀學生的發展目標,對每個殘疾學生制定相應的個別教育計劃。在制定制度與計劃時,學校需要堅持以殘疾學生為本,根據學校殘疾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隨班就讀方式與方法,形成具有學校乃至地區特色的教育模式。
2.鑒定者
不同于普通兒童,殘疾兒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心理上更需要關愛和幫助,但是,并不是每一個殘疾兒童都適合到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學校應根據國際標準對學生進行全面檢測,將殘疾兒童的治療等各方面情況進行記錄,以便為每一個隨班就讀學生建立完整的個別化教育檔案。同時,每年定期對殘疾兒童進行檢測并記錄情況。鑒定是為了讓孩子及時得到治療并且接受適當的教育。
3.建設者
對于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來說,學校提供的方便他們學習生活的軟硬件設備是至關重要的,可見建設者是學校的重要角色。目前大部分學校資源教室的建設是非常薄弱的。因此,學校需要對這些問題重視起來,及時籌措經費,合理規劃使用經費,為殘疾兒童配備齊全的教育、學具等設施設備,使資源教室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學校是提高隨班就讀師資水平的建設者,學校的重視是基礎、培養是關鍵、檢驗是保障。首先,學校需要意識到師資力量培養的重要性,并且確定隨班就讀師資的培養目標,通過讓隨班就讀教師參加進修及請特殊教育專家進行現場教學指導等多樣化的方式,對教師進行定期的專項培養。而后,在隨班就讀實踐過程中檢驗培訓的效果及作用。
4.合作者
在隨班就讀工作開展過程中,接納殘障兒童的普通學校需要和特殊教育學校、殘障兒童家長以及社區緊密聯系及合作。普通學??梢耘c特殊教育學校合作,利用其資源優勢,使其發揮示范輻射作用。還可以定期選派骨干教師對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學生進行生理和心理康復訓練,并安排專人負責解答普通學校教師的咨詢問題,共同解決存在及新出現的問題。同時,家長是接觸孩子最多的人,需要時刻與教師保持聯系,及時反映孩子的情況,以便教師更好地了解和幫助孩子。
三、學校如何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中發揮應有的角色與功能
總體來說,目前學校要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中發揮應有的角色和功能,主要要做到以下幾點。
1.完善硬件設施,健全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
資源教室等硬件的建設是推動隨班就讀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資源教室是直接為隨班就讀殘疾學生提供服務的硬件設備,因此,要提高隨班就讀的教育教學質量,就需要配備適當的、以服務于殘疾學生需要為核心的教具、學具、玩具等設施設備。由于每個殘疾兒童的情況不同,學校還需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并有效運用資金,建立適用于學校隨班就讀發展的資源教室及其他相應的設施。
2.提高師資水平,保障隨班就讀工作順利開展
師資水平直接影響到隨班就讀的教學質量,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隨班就讀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目前我國隨班就讀師資水平還有待提高,研究數據顯示,對隨班就讀教師進行多樣化的職前、職后培訓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保障隨班就讀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但是,不少學校并沒有這個意識,也未采取過邀請特教專家為教師進行講座培訓等行動。因此,學校里無論是領導還是教師,都要增強加大培養教師專業能力的意識。教師要主動通過培訓提高自身素質和本領,積累特殊教育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
學校首先可以“請進來”:根據國家規定比例,在普通學校配備相應的特殊教育教師以發揮輻射作用,還可以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進行講座,請特殊教育學校一線教師親臨現場指導;二是“送出去”:學校需要明確師資的培養目標,并制定送培計劃,派送教師去參加隨班就讀或特殊教育的培訓,與不同地區學校溝通交流,吸取經驗,并結合理論和自身實際情況將別人的好做法運用于實踐中;第三,進行“地區內部研討”:學校定期組織教研活動,與特殊教育學校、其他學校定期進行教育教學的探討研究,總結出適合本地區隨班就讀發展的方法。
3.加強科學管理,提高隨班就讀質量
加強科學管理是保證隨班就讀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首先,學校需要積極履行上級部門的相關政策,同時,學校需要根據殘障兒童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工作計劃及管理制度。其次,學校需要在入學前對隨班就讀學生的智力、聽力、視力等情況進行檢測與鑒定,從一開始就了解真實情況,并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再就是建立隨班就讀檔案資料,并與殘疾兒童家長進行交流并記錄有關資料,同時為每位殘疾兒童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及制作檔案,殘疾兒童所有資料如作業、成績、輔導記錄等資料放入檔案中,以便研究。最后,學校需要制定相應的評估方案,客觀地評價學生學習情況,合理地考察隨班就讀教師教學質量,以了解隨班就讀工作的質量。
4.加大宣傳合作力度,達成多方共識
隨班就讀學校需建立隨班就讀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多種形式向孩子們(普通孩子和特殊孩子)、家長、教師及社會傳播隨班就讀的作用,增強他們接受特殊教育的意識。
普通學校需要加強與特殊教育學校的聯系與合作。特殊教育學校應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牽頭隨班就讀教師參加研討,探索隨班就讀教育教學方法,并結合地區特色,創造出新穎實用的方法。因此,普通學校與特殊教育學校的緊密合作是確保隨班就讀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基礎。
其次,學校需加強與家庭之間的聯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孩子們的監護者與陪伴者,殘疾兒童的家長及普通兒童的家長對殘疾兒童的態度決定了他們的未來。有些殘疾兒童家長并不愿意對外承認自己的孩子不同于其他孩子,不接受與學校合作。有些甚至雇人在家照看孩子而不是送入學校。同時,有些普通孩子的家長認為班級里面有殘疾孩子會影響到正常孩子的學習及成長。因此,學??赏ㄟ^召開家長會,相互交流,消除普通孩子家長的擔憂,并增強其對特殊教育的了解。同時,與特殊教育學校等機構聯合舉辦殘疾兒童家長培訓班,傳授特殊教育相關知識,幫助殘疾兒童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參考文獻
[1]賴伙琪.為每個特殊兒童提供適合的教育――隨班就讀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14,(02).
[2]張沖.以人為本,樹立中國大特殊教育新理念――孟萬金教授創立“人本特教”的里程碑意義[J].中國特殊教育,2008,(09).
[3]樸永馨.特殊教育辭典(第三版)[Z].北京:華夏出版社,2014.
[4]李天順.讓隨班就讀在特教事業中承載更重要的責任――在全國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建設和管理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J].現代特殊教育,2011,(01).
[5]李妍伶.成都市隨班就讀學校資源教室方案建設和運作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5.
[6]孫穎.北京市資源教室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特殊教育,2013,(01).
[7]李澤慧.近二十年我國隨班就讀教師培養研究回顧與反思.中國特殊教育,2010,(06).
[8]郭錫.我國隨班就讀師資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畢節學院學報,2013,(31).
[9]孫凱凱.如何發揮特教學校在隨班就讀保障體系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跨地區教育協作機制”的重要思想。隨班就讀工作的區域聯動有助于整合優勢資源、推廣先進經驗、形成發展合力。近年來,中山市隨班就讀工作區域聯動得到進一步發展,建立了多級聯動機制,成立了“市、鎮(區)、校”三級隨班就讀工作體系,在開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市教育局———鎮(區)文體教育局———中山特校與普?!钡慕M織保障聯動體系,不斷完善“中山特校———鎮(區)隨班就讀中心校———隨班就讀學?!钡木唧w實施聯動體系,不斷完善“特教專家———特教專業教師———隨班就讀骨干教師———隨班就讀教師———普校教師”的師資建設聯動體系等多元多級聯動機制。中山特校在區域聯動實踐中發揮著領頭羊的作用,工作伊始就從本校優選了10多位特殊教育骨干教師作為隨班就讀指導中心成員,對中山市24個鎮(區)分片區實施包干,落實責任分工,做到每個中心成員都負責2至3個鎮(區),每個鎮(區)都有2至3個聯系人,實現了特校與鎮(區)間協作的無縫覆蓋。緊接著建立了鎮(區)隨班就讀通訊本和全市隨班就讀工作群、開通了隨班就讀工作熱線和空中家校特教專欄,加強了省教育廳、市教育局、特校骨干教師、鎮(區)特教專干、隨班就讀學校各級行政與教師師間的聯動。又通過實地調研,甄選出各鎮(區)隨班就讀中心校,以點帶面地開展各項工作,促進中山地區隨班就讀教師培訓、教學教研、檢測評估、專業支持服務等工作實施。為促進中山地區隨班就讀教師由單一發展模式逐步邁向多元綜合發展模式,推動隨班就讀工作均衡、優質發展,中山特校實施了一攬子區域聯動工作計劃。先后邀請肖非、鄧猛、劉全禮、盛永進、王輝、許家成、李曉慶等專家教授進行全市隨班就讀培訓,開設“中山特教講堂”定期舉行特殊教育知識、技能的培訓;組織編寫《認識與幫助特殊兒童》系列叢書、隨班就讀文集,作為隨班就讀等學習材料;組織隨班就讀學校調研;組織撰寫隨班就讀教育信息簡報,協調各隨班就讀學校的經驗推廣;開展各隨班就讀學校間主題班會、學科教學、教育故事等研討、評比活動;組織建設中山市特殊教育和隨班就讀資源庫,協調各種隨班就讀資源服務隨班就讀工作。
二、普特融合:為殘疾兒童提供適宜的教育服務
隨班就讀是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的一種融合形式,要提高隨班就讀的質量,就必須發揮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雙方的優勢,加強普特融合。中山特校和普校的學生交流頻繁。中山特校的招生咨詢十分重視評估轉介工作,努力推薦適宜隨班就讀的輕度殘疾兒童入讀普校,中重度殘疾兒童在中山特校教育康復效果較好的也經常被轉介到普校隨班試讀。轉介不是終點,而是促進普融的開始。中山特校經常根據隨班就讀學校的工作反饋前往調研,協助教師加強對隨班就讀學生評估、制定個別化教育支持計劃、探索有效教學方法,指導隨班就讀中心校資源教室的建設和資源教師的培養。對于休學的殘疾兒童,中山特校不斷探索、實踐送教上門服務的新途徑。隨班就讀學生有特別需要的也可以來到中山特校接受專業支持服務。中山特校一方面加強對此類兒童的巡回指導,另外對需要進入中山特校接受言語訓練、運動康復、情緒行為調節、社會交往引導等專門服務的隨班就讀學生,中山特校優選專業骨干教師為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康復訓練,并對隨班就讀學生采用雙學籍管理辦法,記錄學生的個別教育經歷。通過校際合作與普特融合,近兩年有多所學校的隨班就讀學生到中山特校接受專門的教育康復訓練,其中有3名自閉癥兒童堅持了幾個學期,每周2小時接受溝通康復和社交技能干預。除此之外,中山特校每學年還接待超過200位特殊需要兒童來校咨詢。當遇到適宜到普校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時,學校通過評估檢測與耐心細致的溝通,推薦并積極跟進適宜兒童隨班就讀,為隨班就讀學生接受適宜服務提供持續支持。為了保障隨班就讀學生接受到最適宜的教育服務,中山特校結合本校校本課程研發工作,編寫了《自閉癥兒童教育康復輔助教材》以及生活適應、生活語文、生活數學、語言訓練、運動康復、認知溝通、心理健康等學科或領域的校本教材,贈送給有需要的隨班就讀學校,并與普校教師探討最適宜的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將中山特校教育的成功經驗與隨班就讀學校教育工作有機融合。
三、綜合服務:多管齊下提升隨班就讀工作質量
近年來,中山市隨班就讀工作區域聯動得到進一步發展,建立了多級聯動機制,成立了“市、鎮(區)、校”三級隨班就讀工作體系,在開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市教育局———鎮(區)文體教育局———中山特校與普?!钡慕M織保障聯動體系,不斷完善“中山特校———鎮(區) 隨班就讀中心?!S班就讀學?!钡木唧w實施 聯動體系,不斷完善“特教專家———特 教 專 業 教 師———隨 班就 讀骨干教師———隨班就讀教師———普校教師”的師資建設聯動體系等多元多級聯動機制。中山特校在區域聯動實踐中發揮著領頭羊的作用,工作伊始就從本校優選了 10 多位特殊教育骨干教師作為隨班就讀指導中心成員,對中山市 24 個鎮(區)分片區實施包干,落實責任分工,做到每個中心成員都負責 2 至 3 個鎮(區),每個鎮(區)都有 2 至 3 個聯系人,實現了特校與鎮(區)間協作的無縫覆蓋。緊接著建立了鎮(區)隨班就讀通訊本和全市隨班就讀工作群、開通了隨班就讀工作熱線和空中家校特教專欄,加強了省教育廳、市教育局、特校骨干教師、鎮(區)特教專干、隨班就讀學校各級行政與教師師間的聯動。又通過實地調研,甄選出各鎮(區)隨班就讀中心校,以點帶面地開展各項工作,促進中山地區隨班就讀教師培訓、教學教研、檢測評估、專業支持服務等工作實施。為促進中山地區隨班就讀教師由單一發展模式逐步邁向多元綜合發展模式,推動隨班就讀工作均衡、優質發展,中山特校實施了一攬子區域聯動工作計劃。先后邀請肖非、鄧猛、劉全禮、盛永進、王輝、許家成、李曉慶等專家教授進行全市隨班就讀培訓,開設“中山特教講堂”定期舉行特殊教育知識、技能的培訓;組織編寫《認識與幫助特殊兒童》系列叢書、隨班就讀文集,作為隨班就讀等學習材料;組織隨班就讀學校調研;組織撰寫隨班就讀教育信息簡報,協調各隨班就讀學校的經驗推廣;開展各隨班就讀學校間主題班會、學科教學、教育故事等研討、評比活動;組織建設中山市特殊教育和隨班就讀資源庫,協調各種隨班就讀資源服務隨班就讀工作。
二、普特融合:為殘疾兒童提供適宜的教育服務
隨班就讀是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的一種融合形式,要提高隨班就讀的質量,就必須發揮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雙方的優勢,加強普特融合。中山特校和普校的學生交流頻繁。中山特校的招生咨詢十分重視評估轉介工作,努力推薦適宜隨班就讀的輕度殘疾兒童入讀普校,中重度殘疾兒童在中山特校教育康復效果較好的也經常被轉介到普校隨班試讀。轉介不是終點,而是促進普融的開始。中山特校經常根據隨班就讀學校的工作反饋前往調研,協助教師加強對隨班就讀學生評估、制定個別化教育支持計劃、探索有效教學方法,指導隨班就讀中心校資源教室的建設和資源教師的培養。對于休學的殘疾兒童,中山特校不斷探索、實踐送教上門服務的新途徑。隨班就讀學生有特別需要的也可以來到中山特校接受專業支持服務。中山特校一方面加強對此類兒童的巡回指導,另外對需要進入中山特校接受言語訓練、運動康復、情緒行為調節、社會交往引導等專門服務的隨班就讀學生,中山特校優選專業骨干教師為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康復訓練,并對隨班就讀學生采用雙學籍管理辦法,記錄學生的個別教育經歷。通過校際合作與普特融合,近兩年有多所學校的隨班就讀學生到中山特校接受專門的教育康復訓練,其中有 3 名自閉癥兒童堅持了幾個學期,每周 2 小時接受溝通康復和社交技能干預。除此之外,中山特校每學年還接待超過 200 位特殊需要兒童來校咨詢。當遇到適宜到普校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時,學校通過評估檢測與耐心細致的溝通,推薦并積極跟進適宜兒童隨班就讀,為隨班就讀學生接受適宜服務提供持續支持。為了保障隨班就讀學生接受到最適宜的教育服務,中山特校結合本校校本課程研發工作,編寫了《自閉癥兒童教育康復輔助教材》以及生活適應、生活語文、生活數學、語言訓練、運動康復、認知溝通、心理健康等學科或領域的校本教材,贈送給有需要的隨班就讀學校,并與普校教師探討最適宜的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將中山特校教育的成功經驗與隨班就讀學校教育工作有機融合。
三、綜合服務:多管齊下提升隨班就讀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