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shù)篇優(yōu)質(zhì)導師推薦意見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fā),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久不通函,至以為念,唯愿一切康適。辛卯之秋,x月之初,貴我兩校首度合作順利完成,我校袁旭、代鳳嬌兩位學生如期赴臺。觀其往來書信,學海徜徉,怡然自得,大師教誨,如沐春風。非兄慷慨盛情,不知何時方有今日。
為繼續(xù)深化兩校合作,第二批赴臺項目近日啟動。經(jīng)層層遴選,反復斟酌,特推薦我院vxxxxx兩位同學赴臺參加獎學金研修生項目。
xxxx系我院機械工程系xxxxx專業(yè)學生。該生思想端正,在xxxx-xxxx學年度被評為校級三好學生,年度平均成績位列班級第一名,數(shù)控技術專業(yè)第二名,榮獲校級一等獎學金。其中,數(shù)學成績獲得滿分,工程力學成績獲得99分,均為專業(yè)第一名。在我院xxxx年度校園藝術節(jié)的英語口語大賽中,他還取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是一位品學兼優(yōu)、全面發(fā)展的大學生。
xxxx系我院機械工程系xxxx專業(yè)學生。其學習態(tài)度認真踏實,刻苦嚴謹,xxxx-xxxx年度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校二等獎學金,并被評為校三好學生。擔任機械系學生會副主席,積極組織并參加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任勞任怨,無私奉獻,表現(xiàn)突出,得到老師及同學們的一致好評,實為學生之楷模,校園之骨干。故推薦此二人,望貴校予以接納。
此番選派學生,是兩校之再次牽手,惟愿精誠合作,勤勉共進,奠定互信之基礎,拓寬合作之領域,在交流生及專業(yè)建設等方面建立嶄新的合作關系,開拓兩校交流之新疆界。
耑此 敬請
學院院長
敬上
xxxx年xx月xx日
交換生導師同意推薦信 范例2尊敬的校領導:
我院XX級XX專業(yè)的學生XX申請到貴校去做交換生,我是他的專業(yè)課老師,愿意作為他的介紹老師推薦他去貴校交換。
XX同學自入校以來,學習態(tài)度認真踏實,刻苦嚴謹,善于思考,注重動手能力的鍛煉,并側(cè)重自己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良好,并經(jīng)常主動與老師交流問題。具有很強的責任心,做事細心,團隊意識強,敢于創(chuàng)新,在小組作業(yè)中表現(xiàn)出了他的團隊意識及他的獨立思考能力。
總之,XX同學綜合素質(zhì)高,社會實踐能力強,極具團隊意識。且學習目標明確,基礎扎實,重視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和課外知識的積累,細心認真,責任心強。
相信其在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會繼續(xù)保持并發(fā)揚嚴謹治學的作風,兢兢業(yè)業(yè),刻苦鉆研。
僅此,誠摯希望貴校能同意XX同學的交換申請,我們不甚感謝。
XX大學 XX學院
關鍵詞:數(shù)學公式;推導;教學
數(shù)學公式是數(shù)學命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影響學生對數(shù)學概念的理解和數(shù)學理論的應用. 對公式的理解必須從數(shù)學的認知特征以及學生學習心理出發(fā),促進學生對數(shù)學公式和法則的學習及其意義的內(nèi)化. 但一些教師不注重公式的推導或者推導不到位,導致學生對所學的公式一知半解,沒有弄清楚公式的來龍去脈,應用起來只會生搬硬套,不能理解掌握這些數(shù)學公式的結構特征、推導過程,更不能理解滲透在這些公式、定理中的數(shù)學思想與數(shù)學方法,從而嚴重影響了他們對數(shù)學知識的掌握和數(shù)學能力的形成. 教師應充分關注公式教學,注重公式的推導過程.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對公式推導的一點體會.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的推導
已知點P0(x0,y0),直線l:Ax+By+C=0,如何求點P0到直線l的距離?
人教版《數(shù)學2》P106分析了最普通的思路:設點P0到直線l的垂線段為P0Q,垂足為Q,由P0Ql可知,直線P0Q的斜率為(A≠0),根據(jù)點斜式寫出直線P0Q的方程,并由l與P0Q的方程求出點Q的坐標;由此根據(jù)兩點距離公式求出P0Q,得到點P0到直線l的距離為P0Q.?搖
課本說“上述方法雖然思路十分自然,但具體運算較繁.” 既然思路十分自然,那應該是一種好的解法,
不能因為計算煩瑣而被放棄,本節(jié)的重點是公式的推導,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推導此公式是值得的,由已知可以得到直線P0Q的方程是y-y0=(x-x0),解方程組得到垂足Q,,進而求出垂線段的長P0Q=.
1. 改進
上述解法有一定的計算量,這時要引導學生進行優(yōu)化,由兩點距離公式的P0Q=得到啟發(fā),是否可以用整體的思想求出呢?讓Q點坐標“設而不求”,把直線P0Q的方程寫成B(x-x0)-A(y-y0)=0 ①,直線l的方程Ax+By+C=0寫成A(x-x0)+B(y-y0)= -Ax0-By0-C ②,由①②兩式平方和得(A2+B2)[(x-x0)2+(y-y0)2]=(Ax0+By0+C)2,即P0Q=. 《想法是怎樣形成的》一文介紹有九種解法,把點到直線的距離問題轉(zhuǎn)化為我們熟悉的問題:轉(zhuǎn)化為解直角三角形問題、求三角形的高、求兩點的距離、求線段的最小值、求數(shù)量積、求兩平行線間的距離、求原點到直線的距離、求直線與圓相切的問題.
2. “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
人教版選修2-1P39先由橢圓的定義得P={M|?搖MF1+MF2?搖=2a},即得+=2a(2a>2c)①,
化簡成(a2-c2)x2+a2y2=a2(a2-c2)②,
再由橢圓的定義可知,2a>2c,即a2-c2>0,令a2-c2=b2(b>0),
得到+=1(a>b>0)③.
從邏輯上講,上述過程無懈可擊,但學生會認為,為什么要令a2-c2=b2(b>0),僅僅是為了使方程變得簡潔優(yōu)美嗎?教學設計要利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為此,我們可以這樣設計:將圓x2+y2=a2(a>0)沿縱向“壓扁”得到橢圓,圓的方程可以寫成+=1(a>0),(幾何畫板演示“壓扁”的過程),請對照圓和橢圓與坐標軸的四個交點的坐標,你能猜想橢圓的方程嗎?學生能得到橢圓的方程如③式,這樣從②式到③式的轉(zhuǎn)換就變得非常自然,學生對令a2-c2=b2(b>0)也會覺得非常合理,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當然整個推導過程要讓學生切身體驗,體驗具體的計算過程. 章建躍老師曾指出:“‘老師板演學生看’的做法,忘記了‘飯要自己親自吃’的常識,剝奪了學生自主實踐、獨立思考的機會,結果肯定是講過練過的不一定會,沒有講過的肯定不會”.
1. 改進
學生學習的困難是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過程,帶根式的方程的化簡學生感到困難,也是教學的難點,特別是由M適合的條件所列出的方程為兩個根式的和等于一個非0常數(shù)的形式,化簡時要進行兩次平方,方程中字母超過3個,且次數(shù)高、項數(shù)多.由于初中代數(shù)學習中這方面的知識準備不夠充分,所以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這類方程化簡的方法. 化簡過程的思路自然、直觀,但運算量較大,學生覺得比較麻煩,那么我們是否可以改進呢?
由①+=2a我們能否得到
+=?如果能得到,計算量就會小了很多,通過思考得恒等式:[(x+c)2+y2]-[(x-c)2+y2]=4cx④,
由④÷①得:-=⑤,
由⑤+①得:=a+⑥,
將⑥兩邊平方,整理得(a2-c2)x2+a2y2=a2(a2-c2).
這樣通過“分之有理化”去掉了一個根號,只要一次兩邊平方就可以化簡.
反思
將①式移項后兩邊平方得
(x+c)2+y2=4a2-4a+(x-c)2+y2,
即a2-cx=a,我們可以得到=,式子表示點M到定點F2的距離,而式子-x表示點M到定直線x=的距離,故動點M又可以描述為平面內(nèi)到一定點F的距離和到一定直線l(F不在l上)的距離的比是一定值的點的軌跡是橢圓. (這是P47例題6所揭示的橢圓“第二定義”).
將②式移項整理得,a2y2=(a2-x2)·(a2-c2),當x≠±a時,我們有
=,即·=(定值),故動點M還可以描述為平面內(nèi)到兩定點(不包括這兩點)連線斜率之積為定值的點的軌跡是橢圓(除去兩點). 只有我們對數(shù)學知識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才能使學生在運用知識時領會知識的要領,達到真正的掌握. 數(shù)學思想是數(shù)學的靈魂,它可以遷移到數(shù)學以外的各門學科和各種工作中去. 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必須貫徹明確性的原則. 每一個數(shù)學公式的推導,都體現(xiàn)出某種數(shù)學思想方法,教學中必須揭示推導公式過程中隱含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指出它的名稱、內(nèi)容和規(guī)律,并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訓練.
回憶著小學那充滿歡樂的日子,我不禁感到了絲絲遺憾。在六年的時光里我何曾留著像游絲般的痕跡呢?沒有。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將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來填補種種遺憾。
假如時間可以倒流,我一定要學好英語和電腦。記得有一次,我與媽媽在商店買東西,看見一個老外正指手畫腳,嘴里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可是沒人知道他在說什么,急得售貨員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zhuǎn)。可又束手無策。這時,從人群中走出一位叔叔,經(jīng)過叔叔與老外的一番談話,我才知道,這個老外看上了一臺電腦,想把它買下來,結果沒人知道他在說什么,鬧了大半天。哎!如果我懂英語,不就可以為他們當翻譯嗎?
電腦,也是我六年來的遺憾之一。每當看見同學們在打字課上“噼哩叭啦”地打字時,我總是羨慕萬分,每次打字,別人只要一兩節(jié)課就可以把老師的任務完成,而我總是要很多節(jié)課才能打完。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一定會好好學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