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范文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旅游資源調查報告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第1篇

為了全面、準確地了解全國導游隊伍和旅行社經理隊伍的人力資源狀況,為各級旅游行政部門

制定旅游人才規劃和有關教育培訓政策提供依據和參考,國家旅游局人事勞動教育司于20__年組

織了一次全國導游人員、旅行社經理人員人力資源狀況調查。在各省(區、市)旅游局人教部門和

旅游企業的積極配合和支持下,調查工作取得了成功。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本調查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__年2月初到3月底,研究設計人力資源調查表及調查程

序;第h階段從4月初到9月底,各省(區、市)旅游局人教部門進行數據統計,核準并上報全部調

查數據;第三階段從10月初到12月中旬,主要由我司教育培訓處進行調查數據的反復核實、匯

總,并形成調查報告

調查的截止時間:20__年8月31日。

(一)導游人員人力資源狀況

對全國導游員進行資格考試,從1989年開始,至20__年8月底,全國已有197375人獲得導游人

員資格證書,其中目前正在從事導游工作的有131904人,占66.8%;目前已不再從事導游工作的

65471人,占33.2%。

從性別結構來看,導游隊伍以女性導游人員為主,男女比例約為l:2。在目前全國從業導游人

員(131904人)中,男性導游人員45783人,占34.7%;女性導游人員86121人,占65.3%。

從年齡結構來看,我國導游隊伍是一支非常年輕的隊伍,七成的導游人員年齡在30歲以下(見

表1)。

表1 導游隊伍年齡結構表

年齡段人數百分比 (%)

20歲以下1751713.3

21~30歲7488756.8

31~40歲2658820.2

41~50歲97257.4

50歲以上31872.3

合計131904100

從學歷結構來看,我國導游人員的學歷普遍偏低(見表2),這在中文類導游人員中顯得更為

突出。總體上,導游隊伍高中、中職、中專學歷者占41.7%,大專學歷者占39.4%,本科以上學歷

者占18.9%。外語類導游人員的學歷比中文導游員稍高一些,但大專及以下學歷仍占52%。

表2 導游隊伍學歷結構表

學歷層次百分比(%)

總體中文外語

高中、中職、中專41.747.611.7

大專39.438.640.3

本科18.912.545

研究生以上 1.33

合計100100100

從專業結構來看,總體上,中文類導游人員以學旅游類專業為主,占34.9%,學外語類專業的

人員占12.l%,學管理類專業的人員占17%,學其他專業的人員占36%(見表3)。

表3 導游隊伍專業結構表

專業百分比(%)

總體中文外語

旅游類34.93817

外語類12.14.755.3

管理類1718.39.2

其他363918.5

合計100100100

從導游等級結構來看,導游隊伍以持導游資格證書和初級導游員證書者占絕大多數,為

96.3%;中級、高級、特級導游員所占比例極低,僅占3.7%(見表4)。導游隊伍等級結構不合理

的問題非常突出。

表4 導游隊伍等級結構表

導游等級人數百分比(%)

考取資格、等級證書的人員從業導游人員考取資格、等級證書的人員從業導游人員

資格1345527361768.255.8

初級555115198628.139.4

中級5939507433.8

高級134612100.680.92

特級2717<0.02<0.02

合計197375131904100100

從導游人員流失情況看,不同等級的導游人員,流失率各不相同,資格和特級導游員流失率較

高,初級、中級、高級導游員流失率較低。在持導游人員資格證書、等級證書的人員中,目前已不

再從事導游工作的65471人,占33.2%。其中,持資格證書人員的流失率為45.3%,持初級導游員證

書人員的流失率為6.4%,持中級導游員證書人員的流失率為14.6%,持高級導游員證書人員的流失

率為10 .l%,持特級導游員證書人員的流失率為37%。

從語種結構來看,中文類導游人員與外語類導游人員的比例為5:1(見表5)。在目前全國從

業導游人員(131904人)中,中文類導游人員110666人,占83.9%,外語類導游人員21238人,占

16.l%。在外語類導游人員中,一些語種人數與我國入境旅游者的數量不成比例,如我國客源市場

需求量較大的韓語、泰語、意大利語等人數太少。

表5 導游隊伍語種結構

語種人數百分比(%)

中文11066683.9

英語1091351.416.1

日語495223.3

俄語219610.3

法語7973.8

德語7193.4

韓語4131.9

西班牙語2301.1

意大利語1780.8

泰語1420.7

越南語280.13

蒙古語40.019

其他666≈3.1

小計21238100

合計131904100

從地區分布來看;導游人員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東部10省(市)共有導游人員67723人,占

整個導游隊伍人數的51.3%;中部9省共有導游人員32412人,占24.6%;西部12省(區、市)共有

導游人員31769人,占24.1%。

(二)旅行社經理人員人力資源狀況

我國旅行社經理人員從業人數為50650人,其中國際旅行社總經理5436人,占11%,國際旅

行社部門經理10223人,占20%,國內旅行社總經理15768人,占31%,國內旅行社部門經理19223

人,占38%。在旅行社經理從業人員中持有旅行社經理資格證書的人數為34480人,持證率為

68.l%(見表6)。

表6 旅行社經理隊伍持證率情況表

人員類別從業人數持證人數持證率

總體506503448068.1%

國際社總經理5346437380.5%

國際社部門經理10223688267.3%

國內社總經理157681210076.7%

國內社部門經理192231119558.2%

從性別結構來看.旅行社經理隊伍中男性經理人員要多于女性經理人員,但不同類型經理人員

的性別比例有很大不同。總體上,我國旅行社經理隊伍中男性30362人,占60%;女性20288人,

占40%(見表7)。

表7 旅行社經理隊伍性別結構表

人員類別性別結構

男性百分比 (%)女性百分比(%)

總體30362602028840

國際社總經理372769170931

國際社部門經理598759423641

國內社總經理1005764571136

國內社部門經理1073456848944

從年齡結構來看,旅行社經理隊伍年齡結構比較合理,以中青年為主,40歲以下的占80.9%

(見表8)。

表8 旅行社經理隊伍年齡結構表

年齡段百分比(%)

總體國際社總經理國際社部門經理國內社總經理國內社部門經理

30歲以下28.71327.122.240.1

30~40歲46.647.550.650.340.8

40~50歲19.82918.622.115.4

50歲以上4.910.53.75.43.7

合計100100100100100

從學歷結構來看,我國旅行社經理人員的學歷較低,總體上,高中學歷者占18.3%,大專學歷

者占54.8%,本科以上學歷者僅占26.9%。國內旅行社部門經理學歷更低一些,高中學歷者占29.7%

(見表9)。

表9 旅行社經理隊伍學歷結構

學歷層次百分比(%)

總體國際社總經理國際社部門經理國內社總經理國內社部門經理

高中18.38121229.7

大專54.853.753.457.253.2

本科以上26.938.334.630.817.1

合計100100100100100

從專業結構來看.旅行社經理人員所學專業以旅游類、管理類專業為主,分別占26.4%和

24.2%,其他類專業占37.8%(見表10)。

表10 旅行社經理隊伍專業結構

專業百分比(%)

總體國際總國際部門國內總國內部門

旅游類26.417.321.723.633.4

外語類11.617.9188.68.9

管理類24.230.122.628.420.5

其他37.834.737.739.437.2

合計100100100100100

二、主要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幾點結論:

(一)在全行業推行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等級考核及旅行社經理資格認證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它在提高導游隊伍素質,培養合格的旅行社經營管理人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旅游行業人力資

源開發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導游人員資格考試從1989年實行以來,共為行業培養選拔了近20萬導

游人員,其中13萬人目前仍工作在導游崗位上。13年來導游考試合格人數從1989年的僅有9627

人,20__年累計增長到197375人,增長了近20倍。旅行社經理資格認證考試從1997年實行以來,

通過認證的人數近3.5萬人,占旅行社經理隊伍的近70%。

(二)導游隊伍、旅行社經理隊伍學歷層次偏低。在導游隊伍中,高中(中專)學歷占

41.7%,大專以上學歷只占48.3%;旅行社經理隊伍中,大專及以下學歷者超過73.l%,本科以上只

占26.9%。學歷偏低這一問題應引起旅游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

(三)導游隊伍等級結構嚴重不合理。低等級(資格和初級)導游人員占導游隊伍的絕大多

數,為96.3%;中、高、特級導游員人數尚不到4%,特級導游員全國只有27人。

(四)外語類導游的語種結構不合理。從前面可見,中文導游人員數量已基本滿足旅游接待工

作的需要,外語類導游人員整體數量不足,尤其是一些小語種導游人員還很奇缺。20__年,來我

國的韓國入境旅游人數僅次于日本,在主要客源國中排第二,而我國現有的韓語導游人員只有413

人,占外語類導游的1.9%,遠不能滿足對韓國市場的接待需要;20__年,來自越南的入境旅游人

數達143499人,比上年增長26.l%,而目前我國僅有越南語導游28名,占外語類導游的0.13%。從

外語導游人數與主要客源國入境人數的比例關系(見表10)更能清楚地看出加快培養小語種導游迫

在眉睫。

表11 20__年主要客源國入境人數和各語種導游人數比較表

導游人數入境人數各語種導游人數與接待入境人數之比

語種人數客源國人數

英語10913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22604071:207

日語4952日本29255531:482

俄語2196俄羅斯12716351:579

法語797法國2221351:279

德語719德國2818351:392

韓語413韓國、朝鮮22035631:5336

泰語142泰國3863281:2721

越南語28越南1434991:5124

意大利語178意大利917111:515

(五)導游人員的地區分布不平衡。總體上,東部省(市)導游人員數量較多,中部和西部省

(區、市)導游人員的數量較少,基本上和各地區旅游業發展水平相適應。但西部個別省(區、

市)導游人員嚴重不足,如目前經考試合格的導游人員只有151人,導游嚴重不足,已成為制

約當地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我局開展的導游工作是一項重要而正確的決策。

三、幾點工作建議

為進一步加強導游隊伍和旅行社經理隊伍建設,根據本次調查結果,提出以下幾 點工作建議:

(一)針對導游隊伍總體素質不高的問題,要在質量優先的前提下,認真處理好增加導游人數

與保證導游質量的關系。要加強考試管理,嚴格考試紀律,嚴把導游入門關;要堅持業務培訓、考

核和職業道德教育并重;不斷提高考試的規范化、科學化水平,充分發揮導游考試在培養、選拔合

格導游人員方面的積極作用。

(二)針對導游等級結構嚴重不合理的問題,要進一步推行導游人員等級考核制度。通過導游

等級考核優化導游隊伍的學歷結構和等級結構,整體推進導游隊伍素質的提高。

(三)針對導游員學歷普遍偏低的問題,建議:

1.在適當時機,對《導游人員管理條例》中關于具有高級中學、中等專業學校或者以上學

歷的人方能參加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的學歷條件進行修改。

2.加強年審培訓。各級旅游行政部門要加大年審培訓的力度,充分發揮年審培訓的作用,切實

通過年審培訓不斷提高導游人員素質。

3.旅行社要制定有效的激勵措施,鼓勵低學歷的導游員積極參加大專(大本)的學歷教育,以

適應競爭和形勢發展的需要。

(四)針對外語類小語種導游人才緊缺問題,要加快培養緊缺外語導游人才的步伐。

1.我司應抓緊調研,弄清全行業小語種導游的需求情況,采取委托院校辦班,定向招生。定向

培養、定向使用的培養形式,抓緊外語緊缺導游人才的培養。

2.省級旅游局要制定相應措施,鼓勵本地區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等機構的外語人才,特別是

緊缺小語種外語人才,參加導游人員資格考試,從事兼職導游工作。

3.旅游院校要根據導游人才市場供求趨勢,開設緊缺語種的導游專業學歷班。

4.旅行社要鼓勵現有的外語導游人員通過在職學習、進修、短訓等方式,掌握第二外語,在現

有導游隊伍中培養多語種導游人才。

(五)針對我國導游員地區分布不平衡問題,制定有關政策和措施,鼓勵導游人員的跨地區流

動。鼓勵東部地區的導游人員向中西部地區流動;指導和支持西部省(區、市)旅游人才建設,特

別是導游隊伍的建設,重點支持自治區的導游隊伍建設;配合導游人員ic卡管理,建立網上導

游人才市場和全國導游人員數據庫,將導游人員檔案通過互聯網向社會公布,加強對導游行為的社

會監督。

(六)針對旅行社經理學歷偏低的問題,要繼續推行和完善旅行社經理資格認證制度。通過認

證鼓勵旅行社經理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學歷層次。各省(區、市)旅游局通過采取網上培訓、短期

研討、舉辦論壇等多種形式,為旅行社經理人員更新知識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供培訓服務。

(七)針對有的地方培訓、考試與管理脫節的問題,要堅持培訓、考試與管理相結合,培訓、

考試服務于管理的原則。人教部門與行業管理部門要加強溝通與合作,通過培訓、考試,促進行業

第2篇

關鍵詞: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特征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3

蘇州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游城市及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61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其中5A級景區6處11個景點;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11家;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30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家。蘇州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水平居全國前列,旅游目的地規模和高等級景區數量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但旅游資源分布不均,旅游空間結構模糊不清,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不夠。因此,對現有區域內旅游資源進行排摸、梳理及優化開發能更好的滿足日益變化的旅游需求,為開發更高層次的旅游產品奠定基礎;同時從空間視角分析旅游資源的分布情況對現有結構的調整及開發模式的優化更有一定的幫助。

一、研究方法及數理統計

對離散的地理對象或事件(點)如旅游資源點的空間分布模式的研究對于城市規劃、服務設施布局及商業開發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間點模式的研究是用點的密度或頻率分布的各種特征研究點的分布情況,并從空間離散的旅游資源點中有效提取其分布格局,從而揭示旅游旅游空間分布的重要方法。在研究中通常用點過程密度λ(S)描述空間分布情況,即在點S處單位面積內資源點的品均數目。用數學極限公式可定義為,其中ds指在點S周圍一個足夠小的區域;E表示數學期望;Y(ds)是ds內資源點的數目。在此基礎上,現行的基本方法有樣方計數法和核密度方法兩種。核密度估計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KDE)認為地理事件可以發生在空間的任何位置上,但是在不同的位置上事件發生的概率有所不同。因此,核密度估計法主要用于交通事故預防等通過已知事件推測未知事件的研究。而樣方分析法(Quadrat Analysis, QA)則是基于點的密度分析空間上的聚集程度的方法,通過研究景區的密度、頻率來解釋其空間存在的模式。分析時將研究區域劃分為若干個子區域(樣方),統計落在樣方中的資源點的數量,再對包含不同景區數量的樣方的頻率分布進行歸納,最終判斷景區聚集程度。從憶波等(2013)利用樣方分析法對旅游景區的分布及可達性等分別進行了研究。綜上所述,本文將通過樣方分析法對現有問題進行分析并從中找出可供研究的基礎規律。根據Greig-Smith于1962年的試驗以及Tylor和Griggith、Amrhein的研究,最優化的樣方尺寸是根據區域的面積和分布于其中的點的數量來確定的,即矩陣樣方邊長為。其中A為研究區域的面積,N是區域中的資源點數量。

二、蘇州市旅游資源類型及資源點分布情況

(一)蘇州市旅游資源類型分析

2007年江蘇省旅游局指派相關專家對蘇州進行了旅游資源進行了基礎的排摸及梳理,并形成了以根據《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以下簡稱國標)為基礎的旅游資源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蘇州市的“自然與人文資源基本類型數量及比重”為1:269,遠高于全國平均值的1:118。由此可知,蘇州市不但旅游資源豐富,擁有率極高且是以人文旅游資源為主、自然旅游資源為輔的旅游型城市。在此基礎上,結合蘇州所轄六區四市今年來的發展規劃及統計資料,對現有的旅游資源進行了進一步的篩選與整理:一是刪除了如楊公祠、金門、中和橋等已經不存在的資源點;二是刪除了不具備文化旅游特征的資源點,如胥江路汽配街,太浦河泵站等;三是對相對較大成片的景區或特色街巷進行細分,將每個資源點具體落實;四是添加了近年來新出現的文化旅游資源,如科文會展類、新建的火車北站等。

經過重新梳理的蘇州旅游資源的基本類型比國標總數少6個,擁有率為96.1%。其中,水域風光類是自然資源的主題,占總數的35.2%,天象與氣候類最少,占自然資源的3.6%。人文旅游資源方面,建筑與設施類占全部資源總數的63.3%,是蘇州旅游業的重要資源。

(二)蘇州市旅游資源空間分布及類型區分

將利用GPS設備采集的全市991個資源點的物理地址按照不同的等級分批導入ArcGIS軟件,并按照計算柵格的邊長為4公里,即將蘇州全市劃分成以4公里為邊長的正方形網狀樣方柵格以判斷不同區域內不同等級資源點的密度情況。即,蘇州各區市均為由若干個16平方公里大小的樣方柵格組成(表1)。而GPS采集來的資源點則散布在全市范圍內,且每個柵格中所擁有的資源點數量各不相同。根據不同區市中每個柵格內資源點數量的多少、類型及等級將有助于找出蘇州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的特征,本文中所涉及到的計算與判斷也均基于此。

表1:蘇州市分地區土地面積及柵格數量統計(不含水域面積)

姑蘇區 吳中區 相城區 高新區 工業園區 吳江區 常熟市 昆山市 張家港市 太倉市

土地面積(km2) 51 1254.3 300.8 205.7 107.7 760.1 1094 864.9 772 620

柵格數量 3.19 78.39 18.80 12.86 6.73 47.51 68.38 54.06 48.25 38.75

從整體的旅游資源空間分布情況來看,蘇州市的旅游資源分布具有顯著的不均衡性。全市3級及以上的優良級旅游資源點主要集中在姑蘇區與吳中區,分別占總量的19.8%及21.8%。新建城區中相城區、高新區及工業園區資源點偏少且優良級比率更小,資源點分布呈現塊狀及線狀集中分布的特性。吳中區旅游資源點整體上分布較為分散,但局部集中于東西山及木瀆、直古鎮中。吳江、常熟、昆山、張家港及太倉的旅游資源點則相對集中于區域內的古鎮及歷史文化積淀較深的地區。

三、蘇州市旅游資源空間分布差異特征與結構比較

(一)旅游資源總數及資源密度差異

從行政區域來看,根據本次調查結果,對應全市旅游業發展水平,從資源點數量角度來看旅游資源點在空間分布上呈現較大差異性(圖1)。姑蘇區、吳中區、昆山市、太倉市及常熟市的資源點分布較多,單體數量均超過了100,占總數量的74.8%,旅游資源極度豐富。吳江區及張家港市的單體總量超過50,占17.1%為旅游資源較豐富地區。其余三區的旅游資源分布較少,資源點分布也較為分散。從資源量的占比方面來看,除姑蘇區外其他區市的資源密度均不超過0.5個/平方公里,這與行政面積較大有直接關系。其中,相城區與張家港市由于資源點數量少,資源密度小于0.1個/平方公里,為旅游資源稀疏地區(圖2)。

圖1:蘇州分地區資源點數量及資源量占比

圖2蘇州分地區土地面積及資源密度情況

從地緣角度來看,區域間的資源點分布情況也各不相同。縱觀蘇州全市有兩處明顯的旅游資源真空區。一處在相城區中心城區以北至常熟市區以南,東至陽澄湖東岸、西至望亭通安一線的廣袤地帶。另一處位于同里周莊資源密集區以南至G318以北,東至淀山湖西至S227的地區。大范圍區域的資源真空對連接將擁有豐富旅游資源點的主城區以及旅游資源豐富但游客相對稀少的太倉、張家港及吳江區東南部地區起到了負面作用。如何打通這其中的障礙及瓶頸,協調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減少游客在前往旅游景點道路上所花費的時間并提高過夜旅游者尤其是境外旅游者,以達到全市旅游事業攜手共進的目的將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蘇州市旅游資源點分級密度評估

從單體樣方角度分析,蘇州市的總資源密度與優良級密度呈正比,即總資源密度大的區域其優良級密度也相對較大。其中資源點分布密度最大的區域為姑蘇區,原因是在51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上擁有188個資源點且其中有81個為優良級(三級以上)。另外,該區域的不同等級的資源點分布趨勢及其密度差異不大。這也顯示了蘇州古城區的深厚文化積淀,文化傳承及保護工作相對到位。而相對應的,五級資源點的分布也與整個資源密度呈正比例關系。其中,姑蘇區與吳中區分別有18個和10個五級資源點,并呈以核心區域為中心簇狀或團狀分布的特點(圖3)。其他區域的五級資源點相對較少,相城、張家港和太倉則沒有五級資源點。隨著等級的逐步降低,資源點數量也上升明顯但總體趨勢不變,且分布較為分散。

圖3:蘇州下轄10區市資源密度及高等級資源密度及數量比較

(三)蘇州市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差異特征

蘇州旅游資源豐富,但不同類型及擁有量卻有很大的不同。建筑與設施類是全市分布最廣泛的資源類型,全市十區市均有分布。建筑與設施類旅游資源在吳江、常熟及太倉占總資源比均為63%。而遺址遺跡、旅游商品及人文活動三類的分布也比較廣泛。根據不同類型旅游資源總量及類型雙排序,姑蘇區盡管缺少了天象與氣候景觀類及生物景觀類但仍然是全區市中資源總量及質量最高的區域,因為其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及對現有資源的保護及開發也相對得當所以排名第一。吳中區除缺乏氣候景觀類之外其余類型的旅游資源均非常豐富,旅游資源總量培訓的第二位序。國標中的主類中天象與氣候景觀是全市最缺乏的一類旅游資源,全市僅常熟與太倉市共計五處。而這兩市也是擁有資源類型最全的區域,但每一類的單體數量均不多高等級的資源點也不多,因此兩市位于第三位序。高新區及工業園區盡管旅游資源單體總量不大但高等級資源尤其是擁有現代城市氣息的旅游資源點對豐富蘇州的旅游類型起到了極其重要作用因此兩區位于第三位序。昆山、吳江、張家港的特點是旅游資源總量不多,類型分布上有一定的非均勻性,三區市的人文活動類、旅游商品及景觀建筑與設施類是其資源的重點類型為第四位序。相城區擁有的類型則最少,均只有三類旅游資源且無優良級資源為第五位序。

從分區旅游資源類型分類來看,經過整理及重新篩選的蘇州市旅游資源點明顯呈現出人文旅游資源遠高于自然旅游資源的情況,(圖4)這與之前江蘇省旅游局的旅游資源調查報告所統計的結果吻合。

圖4:分區旅游資源類型分類

從地緣角度分析,旅游資源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區域,且其在類型分布上差異也比較明顯。(1)中心地帶的旅游資源點則主要分布在拙政園、平江、閶門歷史街區,桃花塢片區、山塘-虎丘、運河、環城河帶以及觀前街商貿區周邊,其資源類型以人文旅游資源為主。(2)環太湖區域的旅游資源點則主要分布于東西山、木瀆古鎮、城西丘陵地區及西部生態城周邊,其資源類型兼顧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3)中部湖蕩地區以金雞湖、陽澄湖為中心,以全國商務旅游示范區為龍頭,整合相城區、工業園區、昆山等地的旅游資源,以新建景區景觀以及水域風光類旅游資源為主,兼顧人文活動類及旅游商品類。(4)沿江地區則在以大江風貌、江海風情等自然旅游資源的基礎上,依托良好的歷史文化資源,擁有大量景觀建筑類人文旅游資源。(5)全市的古鎮除木瀆外均集中于中部湖蕩周邊及東太湖附近。其資源類型以人文旅游資源中的景觀建筑與設施為主,兼顧人文活動類、旅游商品類。綜之,蘇州市旅游資源類型的空間分布差異是自然資源類型分布不均,人文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差異較小。

(四)蘇州市優質旅游資源分類情況

蘇州下轄十區市的優質旅游資源數量分布差異明顯。在全市991個旅游資源點當中,優質資源共有385個(其中五級33個),占全部的38.5%、五級資源點占全部的3.3%。優良級旅游資源單體共分七個主類,按照單體數量從多到少進行排序依次是景觀建筑與設施類、人文活動類、地文景觀類、旅游商品類、水域風光類、生物景觀類及遺址遺跡類。五級資源點與總優良級比較缺少了遺址遺跡類及建筑與設施類兩類,具體分別是建筑與設施類20個、地文景觀類5個、水域風光類4個、人文活動類3個及旅游商品類1個。五級資源點的分類情況及變化趨勢與總優良級基本相同(圖5),低等級資源點的分類情況亦同。可見優質旅游資源,尤其是五級資源點的出現與同類型的旅游資源的總量及整體質量有極大的關聯。

圖5:高等級旅游資源點的分類情況

四、總結與不足

基于本次調查研究,對蘇州市旅游資源空間分布作如下總結:(1)蘇州市人文旅游資源遠多于自然旅游資源,在分布方面自然旅游資源多為湖泊、丘陵地區,多集中在蘇州西南部及沿江地區。文化旅游資源則分布較為分散,并呈現圍繞中心城區簇狀或團狀分布的特征;(2)蘇州市的總資源密度與優良級密度呈正比。(3)旅游資源從數量和等級綜合考量,姑蘇區位于第一位序,相城區位于第四位序。(4)相城區資源點少且均為低等級資源點,需尋找適合自己發展并有鮮明特色的旅游資源作為開發的支撐點。工業園區則是量少質優的特點,在高端商務旅游及城市休閑游方面可以多做文章。高新區的優良級偏少,應在現有資源點中提煉出有潛力可挖并符合現有消費習慣的旅游資源點,并加以重點培養。縣級市在旅游開發中應盡量避免資源真空區的出現。

樣方計數法只能獲得點在樣方內的靜態信息,不能獲得關于樣方內點與點之間的動態信息。其結果是樣方分析不能用來充分了解旅游中的可達性,即旅游者到達這些資源點所需花費的時間及效率。經后可考慮用GIS軟件輔助判斷,以期更加深徹了解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

參考文獻:

[1]程玉珍,等.蘇州統計年鑒2013[M].蘇州: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25-76.

[2]蘇州市旅游局.蘇州旅游總體規劃(2008-2020)[R].蘇州:蘇州市旅游局,2008:34-35.

[3]從憶波.中國A級旅游景區空間結構與可達性測度[D].蘭州:蘭州大學,2013:19-22.

第3篇

 

隨著旅游產業的繁榮發展,對旅游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業務素質的要求在逐步提高。而在經濟全球化和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部分高校開設的旅游管理專業,從培養目標設定、課程結構體系設置、教學內容設計來看,與目前旅游就業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性。旅游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內容設計是否科學合理,不僅關系到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是否合理,更關系到能否促進學生充分的就業和適應工作的需要。因此,本文選取江西地區部分高校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就市場調查類課程設置或者相關教學內容設計的實際問題,從旅游產業發展對專業人才培養需要的角度,探討市場調查教學內容的構建。

 

一、江西省高校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市場調查教學情況

 

(一)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市場調查類課程設置情況及影響

 

到2014年底,江西有19所高校設置了旅游管理類本科專業,分別是南昌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南昌師范學院、贛南師范學院、宜春學院、九江學院、井岡山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江西農業大學商學院、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南昌工程學院、上饒師范學院、江西科技學院、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等。

 

為更好地了解江西省高校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市場調查類課程或相關教學內容的教學計劃安排情況,本文選取了南昌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南昌師范學院、贛南師范學院、宜春學院、九江學院、井岡山大學及上饒師范學院等10所高校,通過查閱上述10所高校旅游管理本科專業教學計劃,得出市場調查類課程設置和相關教學內容設計方面的大致情況:一是沒有一所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單獨開設了《市場調查》這門課程,說明該課程沒有進入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二是有6所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開設了與市場調查內容有關的課程:即江西財經大學、南昌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和九江學院開設的《旅游市場營銷學》;江西師范大學開設的《市場營銷管理》;南昌工程學院開設的《市場營銷學》課程和“旅游資源調查、旅游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的實踐教學環節的相關內容,贛南師范學院開設的《旅游市場學》等,說明大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本科專業關注了這方面的教學內容的設計。

 

通過對江西高校旅游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查,筆者還發現,旅游管理專業的理論性和知識性課程設置份額過重,對于該專業面向行業實際需要的市場調查類實踐性、技術性課程設置數量偏少,尤其是無一例外全部沒有設置市場調查課程。雖然大部分院校開設有諸如《旅游市場營銷》、《旅游營銷學》、《旅游市場學》、《旅游資源管理與開發》、《企業戰略與管理》等與市場調查類課程有一定關聯度的理論課程,但這類課程與實踐性課程、市場調查類課程的結合和銜接不夠,學生的學習還是無法使其完全具備從事市場調查的能力,這無疑是教學計劃的一大缺憾。

 

(二)市場調查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設計不合理原因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的市場調查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設計不夠合理,究其原因,其一是高校旅游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面較為狹窄,沒有充分認識到市場調查類課程在旅游管理專業中所處的重要地位,致該課程闕如,相關教學內容遠遠不能適應學生接受系統的市場調查能力的培養。旅游管理專業應該培養出實踐能力強、市場敏銳度高的畢業生,但筆者在訪談一些旅游相關企業負責人及部門負責人時得知,大部分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對于旅游市場的認識與把控能力不足,其應用旅游管理專業相關知識來分析及解決旅游經濟發展、旅游管理實踐、旅游市場開發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其二是高校對培養學生市場調查能力不夠重視,缺乏對行業分析能力培養的積極引導,導致學生對市場調查類課程學習的需求度不高。筆者通過與所任教學校的學生進行充分的交談、訪談,了解到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市場調查類課程的重要性認識同樣是不充分的,甚至對市場調查類課程對于增加應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養的技術性含量,增加感知市場脈搏的能力,也是含糊與模糊的,導致其學習的興趣不高。

 

總之,旅游管理專業市場調查類課程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課程體系,不僅很難適應高速發展的旅游行業的要求,也將導致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專業素養不高,缺乏競爭優勢。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如何使旅游管理市場調查類專業課程和相關教學內容設置更科學、完善,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旅游管理畢業生把握行業發展脈搏的能力

 

二、市場調查教學內容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中的體現

 

一般來說,市場調查類課程主要是為工商管理類中的市場營銷、會計等專業和經濟學中的國際貿易等專業而開設,是專業必修課程。而旅游管理學科是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也是一門寬方向的學科,它涉及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文化學、地理學等多門學科,屬于管理學領域,其本科培養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了解旅游業的發展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但目前的現狀是,該專業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并不完全耦合,專門的《市場調查》課程基本沒有列入教學計劃,只是在一些專業課程中或多或少涉及到市場調查等相關教學內容。

 

如《旅游市場調查》這門實踐課程,學生通過對旅游市場調查與預測的概念、方法、技術;旅游市場調查與預測的內容、程序,旅游市場調查計劃的制定等內容的學習,從而能夠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旅游市場的相關調查以及對調查結果進行系統分析,進而為旅游企業提供決策依據。《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或《旅游資源管理與開發》)課程中關于旅游資源調查的方法和步驟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簡單了解和掌握市場調查種類、方法及調查內容。《旅游經濟學》課程中關于旅游需求和供給,旅游市場的種類、營銷組合,旅游市場的調查和預測,旅游市場細分和目標市場的選擇等內容,也可以讓學生初步掌握市場調查與預測的方法。《管理學原理》課程中關于企業文化、組織變革等課堂教學內容和課外實踐,可以培養學生實地調研、撰寫調查報告的能力。《旅游心理學》課程中能系統地讓學生掌握旅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能夠根據問卷調查法的使用原則和使用目的,設計問卷,調查旅游者對旅游產品的滿意程度或者旅游者旅游動機等內容。具有較強應用性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讓學生掌握市場調研能力。包括查閱旅游信息管理的相關文獻資料的能力;進行問卷設計,發收問卷,從事問卷統計、分析和調研報告的撰寫,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旅游企業戰略管理》中涉及到旅游企業微觀、宏觀環境的市場調研,可以鍛煉學生如何選擇市場調查方法及安排市場調查內容。

 

旅游是一個依靠市場才能生存的服務行業,不管是從專業教育方面來說,要求高校必須重視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市場調查能力;還是從就業發展角度看,要求從業人員需具備市場的眼光和敏銳度。這些都決定了市場對于旅游行業(產業)生存發展的必要性,也就成為旅游管理專業開設市場調查類課程的必然性。

 

三、優化教學計劃中市場調查教學內容布局的思路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教授課程和學習課程是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大學課程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知識體系、素質體系、能力體系和價值體系的綜合載體。旅游產業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實踐性強的綜合性行業,隨著社會的進步、行業的發展,對旅游從業人員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所以旅游管理專業,不論是本科還是專科,課程設置的基本出發點應該是實踐需要、市場需求,核心是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行業生存能力。為此,在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可以根據學校的定位,選擇性的從兩個方面優化市場調查教學內容的布局。

 

(一)設置旅游管理專業市場調查課程

 

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時,應該加上《市場調查》課程,作為專業主干課程。該課程的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市場調查的理論、方法與技術,以適應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旅游管理專業《市場調查》課程的主要內容是:

 

1、基礎性的市場調查

 

市場調查課程作為一門工具性的課程,教授的是一種研究和實際工作的方法,所有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都應該掌握。所以,高校經濟與管理類的專業都應該開設市場調查課程,尤其是涉及到市場調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內容要作為重點,包括市場調查與研究的方法,市場調查的程序及步驟,市場調查資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市場調查報告的撰寫等內容,所有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均應通過學習掌握并能實際運用。

 

2、旅游市場類的市場調查

 

對于旅游行業來說,消費者就是市場,旅游者旅游體驗的整個過程感受就是市場關注點。因此,旅游市場類的市場調查知識包括旅游市場調查特點、方法、內容等,學生能夠將一般性的調研方法運用到旅游調研分析中,讓學生掌握運用旅游市場調查的基本方法,收集、分析旅游市場資料,開展市場預測,了解旅游業的發展動態,這部分內容為該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讓學生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所有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均應學習掌握并能在實踐中運用。

 

(二)在不同專業課程中嵌入旅游市場調查專題內容

 

少部分研究性大學的旅游管理專業,雖然不一定要開設《市場調查》課程,但也應該在不同專業課程中嵌入旅游市場調查專題內容,或設置針對專題類的市場調研課程。旅游市場調查的教學應以總體教學目標為基礎,涵蓋多種旅游類別的市場調研內容,也就是在不同的專業課程中插入旅游市場調查的專題內容講解,并能夠讓學生參與研究與練習。

 

如旅游資源調查—在《旅游資源開發與管理》等課程中對旅游資源調查的內容進行專題講解,這對于畢業后從事旅游策劃、規劃工作的學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如旅游市場調查—這種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旅游市場營銷》或者《旅游商品開發》等課程的專題講解來實現。

 

如旅游產品市場調查—可通過《旅游產品開發》、《旅游開發與規劃》等課程來實現,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旅游者消費特征、旅游線路選擇、旅游產品開發、旅游形象設計等方面展開調查分析的能力,這對實際的旅游工作而言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隨著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旅游業持續高速增長,旅游教育的繁榮與發展出現了新機遇,但對其教育與教學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鑒于目前高校旅游管理本科專業市場調研教學的現狀及旅游就業市場上對人才的要求,在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接入專門的市場調研課程體系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而專題類針對性的市場調研能力的培養,能夠強化學生的旅游行業市場調查能力,提高旅游人才的培養質量,讓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更能適應旅游人才市場的需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 在线看小视频 |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偷拍另类 | 三妻四妾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久久久99 | 色偷偷亚洲男人天堂 | 免费在线欧美 |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一区二区 | 亚州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一级国产| 免费操片 | 99色在线播放| 四虎www| 在线成人国产 | 色婷婷激情五月综合 | 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 成人免费的性色视频 | 在线免费观看色视频 | 丁香花在线高清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 偷拍视频免费观看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 色婷婷丁香 | 伊人婷婷涩六月丁香七月 |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 五月婷婷激情综合网 | 四虎在线最新永久免费播放 | 久久久久亚洲视频 | 国产高清资源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 男女做羞羞的网站视频 | 久久精品成人 | 久久综合久久久久 | 在线观看国产视频 | 欧美成人专区 | 自拍偷拍综合网 | 小黄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