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初中英語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新課標;教案設計;生成
福師大余文森教授在“課堂教學”專題講座中提到,新課程所倡導的人本觀、課程觀、教學觀決定新課程要突顯教學的生成性。如果說,傳統課堂把“生成”看成一種意外收獲,那么新課程則把“生成”當成一種價值追求;如果說,傳統課堂把處理好預設外的情況看成一種“教育智慧”,新課程則把“生成”當成彰顯課堂生命活力的常態要求。
教材的變化、教學理念的更新,對英語教師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對青年教師更是巨大的挑戰。只有帶動青年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推進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調整優化教學方法,才能真正繼承和發展我校的英語教學理念。
一、有效教案設計的理論基礎
《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英語教學的基本理念是重視共同基礎,構建發展平臺;提供多種選擇,適應個性需求;優化學習方式,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關注學生情感,提高人文素養;完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不斷發展。也就是說,我們要為學生搭建一個自我發展的平臺,給學生自主選擇和發展的機會,幫助學生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式和風格。而作為教學設計重要組成部分的教案設計也應體現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
二、課堂教學案例分析—教學預案與有效教案動態生成的分析
“預設”和“生成”是矛盾統一體,英語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兩者如同鳥兒的雙翼,缺一不可。有效的生成離不開精心的預設,而精心的預設必須通過課堂的生成才能實現其價值。
在教師實施課堂教學行為前,教案只是教師根據自身對教材的剖析和把握,預設出來的一種理想教學狀態下的教學過程。而實際課堂教學過程卻是教案在實際教學中的動態生成。其中,教案動態生成的過程需要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由于學生原有英語水平的差異,學生對教學任務的反饋情況各有不同。下面,筆者對我校李老師的這堂公開課的教學預案與“生成性”動態教案進行了對比分析。
分析一:教學對象和教案內容設計的前后差異
在課堂教學實際操作中,筆者發現教案預設與教案的動態生成之間存在著一些差異。
課堂動態生成實錄片段:
片段:
T: Why is it a special birthday for Yan-ching Shi? (教師等待,給予思考時間)Why?(沒有學生舉手,李老師打算給予提示……)For most of the Chinese people,...(有學生舉手,李老師停下來請學生回答)
GS: Maybe 16 years old means someone is going to be an adult. So this is a special birthday.
T:...One of the girls is going to be 16 years old. She is going to have such a ceremony. OK? (確認是否明白) After the ceremony, she is going to be an adult. In Chinese, we say...(給學生留白,在此將預設的What is the custom to celebrate one’s 16th birthday in old days?問題轉換方式提出) It’s a kind of ceremony called ...(李老師再一次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Jiaji(加笈). (據筆者了解李老師課前從語文老師那兒得知學生在小學課本中已有相關的信息輸入,但問后李老師發現學生并不是很清楚,李老師只好給出答案。)
片段二:
(Task three: group discussion中,李老師根據最近四川災區的部分傷病孩子送到杭州治療這一時事,創設情景,讓學生小組討論給這些心靈受到嚴重創傷的孩子設計慶生活動,重新找到快樂。目標語言是:be going to 將來時)
Group 1: First we are going to have them invite some of their friends to the party. We can also recommend some beautiful sentences. (第一組報告的前兩個慶生計劃都以be going to 的正確形式表述出,但第三個計劃則以can形式表述。)
專家點評:
1) 英語特級教師夏谷鳴老師點評:
這里的任務設置難度不大,拓展的部分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加大難度,拆掉支架。這樣對學生來說,更具挑戰性,更有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
2) 英語特級教師汪吟老師點評:
Post-activities中的Task One部分還可以再設一兩個問題,或者把課文挖得再深一些、或者補充一些信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等,為下面幾個tasks作鋪墊;在Task Two里,是否可以讓學生關注他們周圍不同年齡的人、來自不同區域的人……慶生的不同的方式,有可能的話要分析一下原因;Task Three部分的情景比較難用be going to do sth.來表達,那天我注意到不少學生用We can / could do sth.這些結構。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初中英語 教學應用
前言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國開始引入案例教學法,并將其應用到很多學科之中,受到了一眾教師的青睞與好評,尤其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將案例教學應用在其中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因此案例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師不二的教學方法選擇。
一、案例教學法的涵義及注意事項
案例教學法最早是在1994年由美國哈弗大學教授蘭德爾教授提出,并且是一種基于構建理論的教學方式,具體而言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案例作為教學工具或者是講課的題材,從而通過這種具有事實和經驗理論為依據的方式去進行教學講解,同時在案例教學中強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引而不發,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探討以及爭論,從而了解知識背后的復雜深意,這是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但是值得注意是,案例教學法雖然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卻必須要注重以下幾點事項,第一是案例內容要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可以反映出英語教學知識以及教學管理的實際。第二案例教學要具有完整性,也就是案例之中要有具體的時間、背景,并且案例教學要符合教學條件以及學生的基本狀況。第三案例教學要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也就是說通過案例要能夠反映出具體的觀點與看法。第四案例教學要具有新穎性,能夠結合時代的發展變化,對案例進行創新,這樣才能滿足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第五案例教學要有啟發性,學生可以通過案例教學對知識進行反思,從而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對此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案例教學的注意事項,去闡述案例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二、案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做好課前準備,編織教學案例。在進行初中英語教學時,為了能夠更好的發揮出案例教學的應用價值,教師在課前就應該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明確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有針對性的進行案例編制,這樣才能在案例之中,將學生所要學習的英語詞匯以及語法知識更好的融入到案例之中。具體而言,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選擇教學案例,首先是利用報紙、雜志、書籍中去編制案例,由于受到一些客觀的條件限制,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無法獲得一手的案例資料,因此教師只能退而求其次,通過一些書籍文獻去編制案例,如在進行《Where’s your pen pal from?》這節課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跨文化溝通案例教程》這樣的書籍,去選擇合適的案例,從而讓學生理解英語中的地理知識與不同國家的文化。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影視作品去編制案例,現下的網絡技術發達,信息呈現出一種迅猛的趨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網絡影視資源去編制教學案例,既具有實時性,又具有新穎性,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是教師可以選擇的案例編寫方式。
2.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思考。案例教學是一種突出學生主體的教學方式,因此在運用案例去進行初中英語教學時,案例討論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核心環節。而在進行案例討論時,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組,通常情況下,以4~5人為一個小組為最佳,這是因為人數太少不利于學生之間的互動啟發,會影響案例討論質量,而人數過多不利于管理,同時又會使一些學生沒有發言機會,同時要在小組之中,選派一名小組組長,并由小組組長去安排發言記錄。如在學習《I’m watching TV》這節課程中,教師為學生布置了這樣的案例任務,如讓學生根據電視節目調查進行“進行時態”的動作描述,相信通過案例討論,學生一定會對進行時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做好課后總結,實現鞏固提高。案例教學雖然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但是卻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為此在學生課堂討論結束后,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談論結果進行總結,從而指出學生討論發言中不足的地方,并為學生做出相關補充總結,這樣才能讓學生從案例任務中,上升到更高的一個層次。在這里筆者還是以《I’m watching TV》這節課程教學為例,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加以總結,如talk with/ to,be boring,go to the movies,want to do sth,這些都是固定的搭配方式,將這些搭配方式告訴學生,可以防止出現一些時態上的錯誤,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討論回答情況,明確學生知識學習的薄弱環節,從而對學生進行集中式的講解,進而實現初中英語教學的鞏固和提升。
三、總結
在初中英Z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時,教師必須要強化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從而引發學生自己去對案例進行充分思考,這是有助于學生英語能力提升的,因此在今后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案例教學在教學中的正確運用,從而不斷的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及學習水平,為學生未來更好的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實現學生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茜.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調查[D].聊城大學,2014.
【關鍵詞】初中英語 教學方案 語法 創新
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具有遠大的目標、濃厚的興趣、豐富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性格。人是由身心部分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但英語教學不僅要充分發展人的智力因素,還要依靠其他一切心理因素。英語教學要建立在學生的心理因素之上。情感因素直接影響到英語學習,輕松愉快的學習英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樣才能讓高中英語教學更符合實際要求,讓學生學的更透徹,筆者認為要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一、做好基礎教學
英語學習中,詞匯量的積累是最重要的一環,一個英語學的好的人,一定具備了大量的詞匯量,許多詞匯不僅能脫口而出,還能拼寫出來,并可以很好的與他人交流。提高詞匯量最好的方法說到底還是背單詞,對于非英語專業的人來說,有一萬左右單詞量基本差不多了,但是背單詞是件很苦的事情,老師可利用一些新穎的方式,比如情景刺激法,互動互背法,最重要的是及時復習。老師要時刻提引導學生,用大段的時間背單詞,效果并不好。長時間枯燥記憶易造成催眠效應,以至于背單詞的時候犯困。用若干個5-10分鐘的時間段來替代整塊時間,能提高學習效率。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有空閑就可以看。聽力練習都是最基本的對話,而且發音一般很標準,多聽能夠增加單詞的重復率。聽的時候分精聽和泛聽兩部分。精聽是指每個詞都要弄懂,泛聽最重要,掌握語速和語調,以及總體印象都要靠泛聽。泛聽中聽到的詞,才是真正應該記住的詞,所以別害怕精聽的時候什么都聽不懂。精聽的意義就在于找出沒聽清的那些詞。泛聽要聽精聽已經聽過的內容,溫故而知新,是進步的源泉。提高詞匯,要看什么用途,如果以長期的英文學習為目的,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閱讀原滋原味的英文文章,把不會的單詞記在本子上,有空復習,假以時日,一定會提升很快。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熟話說:“興趣是最后的老師”,興趣也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只有對英語產生興趣,才能投入到學習當中,才能讓老師的教學更有效果。老師在課堂中應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適當的穿插游戲,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教師可通過成語接龍游戲,猜英語諺語游戲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實踐表明,學生普遍喜歡富有幽默感的老師,而表情冷漠,語言乏味的老師,課堂氣氛會顯得枯燥。幽默是一種藝術,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在教學中應充滿發揮自身的幽默感,將這種感覺帶入教學,帶入課堂,它能活躍課堂氣氛,消除學生身心疲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每節英語課都有所期待。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因為教材難度的加大,過多的進行書本知識教學與訓練容易使課堂變得枯燥。教師可以適當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講解。多媒體課件可充分利用動畫,音樂,圖形,文字,等進行生動教學,可緩解氣氛,提升學生的求知欲望。每周還可安排一到兩節經典英語電影放映課,為學生講解每部影片的背景含義,在了解課外知識的同時。師還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相關的文化知識,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也開始普及,隨著信息技術的運用,高中教育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得到了改革。而英語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學科,也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如果能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結合,就能讓英語課堂更加有活力,讓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幫助學生自主地學習英語知識,有效地提升英語教學效率。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結合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借用高科技信息資源與設備可以讓教師英語教學發揮自身的特長,達到教學目的。
四、加強與學生的課外交流
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去留心班上學生的興趣愛好。對于一些對英語放棄或信心不足的學生,老師可以進行多方位的開導,夸其所長,找出他的薄弱環節進行點撥,讓他們對英語重拾信心。同時,課外也是師生面對面交流零距離接觸的好機會,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機會跟學生談心從而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必要時教師也可以參與學生的課外活動比如籃球賽等。當然,也可以在課余時間進行分組英語辯論賽等活動,讓同學在競爭和討論中多英語有更多的了解,同時也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與默契。
五、合理安排練習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