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匯報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感謝您們到我鎮開展扶貧指導調研工作,現就我鎮教育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地處三縣八鄉交界處,幅員面積52.6平方公里,轄10個村1個居委會,78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12390人,其中:貧困戶412戶,1394人,貧困發生率11.25%。建檔立卡貧困村4個171戶590人。全鎮已脫貧397戶1344人,未脫貧15戶50人。2018年脫貧任務為15戶50人。其中XX未脫貧為5戶20人。
按照省市縣脫貧工作安排部署。在素質提升上,一是提升文化素質。穩定提升現有教育水平,著力扶持貧困家庭學生教育,關心關愛留守兒童教育;二是提升技能素質。通過整合培訓資源、強化技能宣傳、發揮農家書屋陣地作用,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三是提升文明素質。依托“婦聯+”模式,充分調動鎮村兩級婦女干部、農村女黨員、女能人積極參加到文明新風進千家活動,從操家理務,講文明、講禮貌,尊老愛幼,一點一點抓起,逐步提升文明鄉風素質,著力實現2018年脫貧目標。
二、XX村教育扶貧基本情況
據2018年春統計,筆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共21戶。期中縣內就讀貧困戶11戶,學生14名,均享受了教育資助政策??h外市內就讀3戶,學生3名,2人上小學,1人上幼兒園,均未住校,享受“三免”政策,由于沒有住校,不夠條件享受寄宿生生活補助。上民辦幼兒園1人,沒有享受學前資助。市外就讀4戶,學生4人,2人上高中,2人上幼兒園,除了在南充就讀高二的XXX之子XX住校享受教育資助政策,另外3戶沒有享受教育資助政策。期中在浙江就讀高三的XXX之女XXX住校只享受了“三免”未享受寄宿生生活補助。上民辦幼兒園2人,沒有享受學前資助。
三、主要工作
近年來,全鎮教育扶貧工作緊緊圍繞省、市、縣脫貧攻堅大局,強化措施,加大力度,聚焦重點,聚力推進,教育脫貧工作力度持續推進。
(一)抓救助,著力扶持貧困家庭學生教育。以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學生為重點,加大資助力度,完善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資助體系,全面兌現“兩免一補”政策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2018年度,全鎮落實寄宿制小學生每生每學年500元生活補助,惠及學生352人(其中建檔立卡學生93人)17.6萬元;對建檔立卡非住校生10人進行每人500元資助,資助資金5000元。作業本減免人數762人,減免金額1.143萬元,達到了百分百減免作業本。同時積極擴大教育資助渠道,鼓勵引導社會愛心人士捐贈資助,構建政府投入與社會資助、短期助困和長期幫扶并重的教育扶貧格局。
(二)抓基礎,著力改善辦學條件。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投入,著力改善辦學條件,近年來,先后投入教育建設資金300萬元,配套完善了學校的綠化、圍墻、操場、大門、排污溝等附屬工程設施,新增了一批桌椅、實驗器材等教學設備,對教室內外進行粉刷、美化。抓好學校教育的同時,切實強化村級文化建設,鎮投入資金100余萬元,在XX村級建文化活動場所1個,配套籃球場、活動室、健身器材、農家書屋等設施,加強村級文化陣地建設,讓群眾有活動場所,有活動形式,著力從兒童教育抓起,切實提升鄉村文化素質,讓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協同共進。
(三)抓輟學,著力鞏固適齡學生入學。堅持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深入宣傳《義務教育法》、《教師法》等教育政策法規,使學校、家長和社會進一步深入了解入學鞏固率問題,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建立鎮村與學校聯動包戶機制,嚴格落實控輟保學目標管理責任制,將控輟保學目標責任落實到學校、村委會。今年,小學入學率達99.77%,不存在輟學現象;同時認真堅持建立貧困生救助機制,落實“兩免一補”等各項救助措施,確?!安蛔屢幻麑W生因貧困而輟學”。
(四)抓隊伍,著力加強師資建設。強化教師品質教育,提高師德教育實效,建立師德師風問責制,加強師德師風的社會監督,全面提升貧困村教師能力素質;同時施行集體備課、集中學習,既確保了教師的備、批、改的有效時間,又培養教師良好的學習習慣,期末學校結合德能勤績對教師進行公正合理的評價,從而在發展黨員、提拔干部,在晉職、評優、績效工資的分配等方面優先考慮貢獻卓越的教師,從而有效地鞭策了后進、激勵了先進,大大激發了教師愛崗敬業的熱情。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資源配套不足。學?,F代化教學設備不全,教師經費、校舍面積、實驗設備、圖書資料、計算機等硬件設備還需加強,目前無法滿足逐漸擴大的教學規模。
一、基本情況
鄉位于縣城東北部,離縣城53公里,轄7個行政村,43個農業合作社,1954戶,7860人,幅員面積37.7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屬典型的農業鄉鎮和國定貧困鄉鎮,貧困率達19%。2015年12月7日全市精準扶貧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后,我鄉立即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在貧困戶精準識別“回頭看” 工作中,我鄉在2014年481戶,1495名貧困人口的基礎上共清退333戶,1019人,清退率達68.2%;新進307戶,923 人;按縣扶貧移民局業務要求,2014年學村脫貧20戶,55人,2015年全鄉預脫貧200人,其中學堂山村預脫貧9戶,33人。按照“十步工作法”、“八個比對”、“六個不納入”等業務要求,現我鄉精準準識別貧困戶共475戶,1402人,其中低保貧困戶206戶,550人;殘疾人貧困戶76戶,83人。
全鄉475戶,1402名貧困人口全部實施“五個一批”脫貧攻堅計劃。其中: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300戶,507人;移民搬遷安置242戶,765人;通過低保政策兜底240,642人;通過醫療救助扶持229戶,245人。
二、具體工作
(一)強化幫扶隊伍,夯實組織基礎.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我鄉組織了專班,落實了專人,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業務人員專門抓的工作態勢。
一是成立以黨委書記、鄉長為雙組長,分管副鄉長和其余領導班子成員為副組長,鄉級各單位和村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二是設立扶貧開發辦公室,由分管領導兼任扶貧開發辦主任;專職副主任則由年富力強的業務能手擔任并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2名確保此項工作順利開展。三是利用駐村幫扶單位的本身優勢,充分發揮貧困村“第一書記”和回引創業人員作為扶貧攻堅生力軍的輻射帶動作用,確保實現全域脫貧。目前我鄉三品寨村在市土地儲備中心的幫扶下回引了2兩戶養牛專業大戶,采取“分戶散養、集約經營”的發展模式,帶動該村23戶貧困戶參與黃牛養殖,計劃年出欄50頭,實現貧困戶年均贏利2萬元。啟動了該村的辦公陣地新建工程(現已完成選址及圖紙設計),該工程集村部辦公、村小學、村醫療衛生服務和休閑文化娛樂等于一體,初步投資200萬元,建成后將是我鄉第一個現代化村級陣地。
(二)細化幫扶方案,夯實理論基礎.根據縣委《關于決戰決勝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部署要求,我鄉以縣扶貧攻堅實施方案為藍本,由黨委書記親自掛帥攜班子成員、各站所負責同志編制了《鄉扶貧攻堅實施方案》、《鄉各村扶貧開發專案》和《鄉總體扶貧規劃》。各分管領導就分管領域也制定了詳細的專項方案。同時以“規劃至村、幫扶到戶”為原則,為各村制定了契合村情的發展規劃和行之有效幫扶方案。截止目前我鄉已為7個村制定專項發展規劃26份,制定貧困戶發展規劃470份,基本實現貧困戶一戶一規劃。通過細化幫扶方案,切實為貧困村的發展和貧困戶的脫貧指明路子。
(三)優化幫扶環境,夯實產業基礎.
以鄉、村、社層層召開動員會的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把上級有關政策宣傳到村、到社、到戶,確保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做到政策公開、規則公平、結果公正、群眾公認。轉變交流方式,消除貧困戶和幫扶人員的隔閡,使幫扶人員更深入細致的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利用現有的專業合作社優勢,鼓勵貧困戶積極加入專業合作社,同時積極回引返鄉創業人士發展產業。目前我鄉已發展以紅心獼猴桃產業和生態養牛以及中藥材種植的專合社3家,帶動54戶143名困難群眾加入,尚有2家正在深度洽談中。以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為契機繼續培植范家壩村官山上聚居點,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其中800米新街現已完成路基工程,計劃入住15戶,實現入住率100%;在學堂山村實施的庭園改土,大力發展“一社一景、一戶一品”的庭院經濟,目前該村已完成改土2000㎡,新建垃圾池6口。
(四)量化幫扶責任,夯實考核基礎.
我鄉上將精準扶貧工作納入行政村目標考核,將此項目標分解到村、社,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對各村闡明精準扶貧工作的紀律要求,確保扶貧工作公開、公平、公正。遵照巴中市委《扶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加強對扶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的管理與考核,同時強化督促檢查, 嚴格獎懲。對各村定期進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整改。通過獎勵先進、鞭策后進,調動基層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全面推進鄉扶貧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為貧困村和貧困戶制定幫扶方案的時候,部分幫扶責任人沒有聯系到具體實際。導致幫扶方案可操作性不強,幫扶效果不明顯。
四、今后工作打算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鄉成立精準扶貧等當前重點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任副組長,班子其他成員及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制定了《鄉人民政府精準扶貧開發項目實施方案》;各村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落實各自職能職責,同時加強對鄉村干部進行扶貧的動員、培訓,聯系我鄉工作的縣組織部部長同志就貫徹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市委六屆九次全會、縣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專題做了培訓。
二、摸清情況,制定規劃
目前,全鄉共有建卡貧困人口802人,311戶,貧困率為5%。在深入調研的基層上,對兩個精準扶貧村制定3年發展規劃即:《鄉村2015-2017年發展規劃》、《鄉村2015-2017年發展規劃》,同時對全鄉的貧困情況進行了摸底。
三、落實幫扶措施和責任
全鄉311戶貧困戶每戶門口懸掛精準扶貧幫扶信息牌,對致貧原因,幫扶措施,幫扶責任人及責任人電話進行公示,方便貧困戶的聯系。
要求幫扶領導及幫扶干部每周到貧困戶家中進行幫扶次數不得少于1次,每月不得少于4次,及時解決在脫貧過程中遇見的各種困難、問題。
明確幫扶部門責任,鄉政府已制定出貧困戶信息明細表,增收產業培育類由鄉畜牧站牽頭,幫扶領導、幫扶干部配合對養豬、養牛、養羊等建設內容的貧困農戶進行幫扶。農戶環境建設類由鄉農整辦、國土所、房管所牽頭,幫扶領導、幫扶干部配合對硬化院壩、硬化入戶路、危房改造建設內容的貧困農戶進行幫扶。能力提升類由鄉農業服務中心和鄉勞保所牽頭幫扶領導、幫扶干部配合對勞務扶貧、職業教育的貧困農戶進行幫扶?;A設施建設類的有鄉農業服務中心牽頭,幫扶領導、幫扶干部配合對安全飲水、改廚改廁的貧困農戶進行幫扶。
四、抓住時機,把扶貧項目落到實處
省市縣全委會的召開給扶貧開發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們一定要搶抓政策、人才等機遇,落實好方家嘴村、花朝門村、地母啞村等村的生豬、肉牛、白羽肉雞產業.著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