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老鷹捉小雞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體育游戲;層次性;個體差異
一、投放玩具材料的層次性
玩具材料可引發幼兒進行體育活動的構想和愿望,并產生相應的行為和活動。體育活動材料的投放對幼兒體育活動過程與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投放材料上注重層次性,即材料豐富多樣,既要符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難度;既要讓幼兒獲得成功,又讓幼兒的能力得到挑戰。另外,教師在活動中靈活地引導、指導幼兒選擇層次材料,能促進幼兒能力的提高。
1.提供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需求的多層次材料,并進行針對性指導
由于幼兒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能力、年齡的差異,在投放材料時要考慮材料的層次性,使每個幼兒都能在與不同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提供滿足小、中、大不同年齡段幼兒發展的體育游戲活動材料,并以游戲的口吻引導幼兒與材料有效互動,如體育游戲中發展幼兒爬行能力的墊子:小班投放兩手著地的屈膝爬的墊子,重點鍛煉幼兒雙手屈膝爬的能力;中班提供手腳著地屈膝爬的小動物手掌,加大爬行距離并有定點方向;大班提供匍匐爬的墊子和網子,重點鍛煉全身著地匍匐爬行的能力并有目的設置障礙,以增加游戲難度及趣味性。
2.關注同齡幼兒動作發展的個體差異,有目的地使用游戲活動材料
幼兒的發展水平和速度不盡相同,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和游戲目標選擇、投放若干個與幼兒發展水平相符合的游戲材料,使幼兒能夠按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如小班體育游戲“小袋鼠運糧食”,教師根據小班幼兒雙腳持續跳躍高度水平不一、跳躍動作不連貫、跳躍距離遠近不等的情況,投放了用軟地墊制作的小格子,可隨意拼擺成不同線路;用呼啦圈、繩子、牙膏盒等組合的小路,材料之間的距離從25-50cm、高度從平面到5cm四個層次,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小路進行游戲。
二、體現游戲難度的層次性
幼兒是一個發展的個體,不同的年齡階段體現著不同的年齡特征,相同年齡階段也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教案及開展體育游戲時要隨著幼兒運動能力的不斷發展,適時適度地提高活動的難度,讓幼兒在不斷挑戰自我中保持活動興趣,提升運動能力。
如小班體育游戲“蹲蹲下雞蛋”,游戲玩法是幼兒分別扮演小雞和老鷹,當唱完兒歌時,老鷹就要去追四散跑的小雞,一旦小雞蹲下,老鷹就不能再去捉小雞了。活動中,教師設計了三遍游戲,每一遍都是有目的地根據幼兒能力提高難度。第一遍僅僅是讓老鷹追小雞,小雞四散跑,重點練習了幼兒四散奔跑的能力;第二遍游戲在小雞跑的同時學會蹲下保護自己,發展了幼兒躲閃及快速下蹲的能力;第三遍游戲則是在幼兒熟練掌握快跑、蹲、躲閃能力后,選出兩個以上老鷹追小雞,增加了游戲的難度和趣味性。
一個游戲,通過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提出不同層次的游戲要求,為幼兒提供一個循序漸進、小步遞進的活動過程,展開游戲情節,使幼兒在活動中逐步掌握動作技能,提高運動能力。
三、注重教師指導及評價的層次性
1.教師應根據幼兒個體差異給予有層次的指導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要關注不同幼兒的動作發展。游戲中,有的幼兒動作和理解能力較強,能較快地、輕松地完成教師提出的游戲要求;大部分則是能夠通過努力完成要求。也有一小部分幼兒能力較弱、完成動作較困難。所以教師在游戲指導上要有層次性。動作技能掌握不好時,可采取語言提示、動作示范、同伴學習、鼓勵、幫助的方法,進行動作技能的指導。當幼兒動作掌握較好時,可依據幼兒水平,為幼兒提供挑戰性材料,可在幼兒不同的身體部位增加不同大小的負重,逐漸加難度,進行層次指導,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一、顯性的學習目標
傳統體育課時計劃中的目標設置,其實是一種教學目標而不是學習目標。在計劃中,教師將采用“學習目標”的形式,如“學會”、“懂得”等,這些明確地表達了行為的主體是學生,是學生學會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而不是教師提高了什么,體驗了什么。這種學習目標顯性化的做法,使得教師在上課時可以讓學習目標直接面對學生,學生在上課時非常明確自己的目標,從而獲得有效的學習。如在跳遠練習中,我向學生強調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踏板起跳成騰空步。隨后我做了兩次示范,并強調不是看誰跳得遠。并在沙坑上方支起一根橡皮筋。然后讓學生自己練習,他們就知道這節課的目標是練習騰空步,而不是跳得遠。
二、選擇性的學習內容
設計與制訂體育新課程課時計劃時,首先可根據單元教學計劃確立學習目標,設計許多可能達成這一學習目標的內容,教師也可以在不同的場合、環境下選擇不同的內容來達成學習目標,也可以由學生自己來選擇最喜歡的方式來達成學習目標。如五年級有一節課的學習目標是“發展靈活性”和“學會遵守規則和尊重他人”。我把這個目標介紹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設計一堂課來體現這個目標。立刻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沒想到內容還真不少。有“肩肘倒立、小籃球”;“后滾翻、通過障礙”等。最后大家統一意見決定上課的內容是“前滾翻、貼膏藥”。也許是他們自己制定的吧,一個個小臉練得紅樸樸的。大部分同學都能標準地完成前滾翻了。做游戲時違反規則的現象也少了。
三、主體性的學習方式
體育新課程教學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小學低年級的“模仿動物走”一課中,我先介紹了鴨子、大象、蛇等動物的走路姿勢,并且給小朋友做了幾次示范。其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索、構思,來發現不同動物走路的不同特征。小朋友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鴨子走路是一擺一擺的”、“大象走路顯得很笨重”。“那你們能模仿它們的姿勢嗎?”“能!”同學們都爭著回答。一個個都學著各種各樣的動物走起來。
四、融洽的師生互動
在體育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活動表現出互動的特征,即雙向的思維活動。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有時是引導者、啟發者,有時要通過觀察、分析,掌握信息反饋,及時采取有效的方法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這時,教師的職能可能就是幫助者和服務者。如在做“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中,由于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入學,什么都不會。我不厭其煩地給他們介紹游戲的方法和規則。然而僅有這點還是不夠的,一定要加入到他們的游戲當中去。因為有的“小雞”不會躲閃,有的“老鷹”不會拍打。這時就要停止游戲,給他們示范不同角色應該怎么做。而且我還變換不同角色,有時做“母雞”,有時做“小雞”,有時做“老鷹”。給學生做榜樣,他們覺得越來越有意思了。
關鍵詞:體育活動;游戲教學;存在問題;開展對策
目前,小學體育游戲活動廣泛開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缺乏趣味性、公平性,死守預設教學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分析了小學體育游戲活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合理開展小學體育游戲活動的對策。
一、小學體育游戲活動存在的問題
1.游戲內容缺乏趣味性和公平性
小學生明顯有著活潑好動和貪玩的性格特征,也正是出于這方面心理年齡問題的考慮,小學體育課堂上往往會安排一些游戲環節,可是這些本應該帶給孩子快樂的游戲內容,卻沒有起到應有的教育目的和興趣的提升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游戲雖然設置了但是缺乏趣味性。體育教師往往在課堂教學中重復同類型的游戲內容,無外乎比一比、賽一賽等,一開始學生還有興趣,時間一長就覺得沒有什么意思了,而且還會出現游戲糾紛,使得師生都疲于奔命。其二,雖然教師設計了游戲活動,但是所謂的游戲仍然是反復進行體育動作訓練,學生感受到這種游戲內容不是真正的游戲活動,身心依然緊張,得不到應有的放松。另外,游戲活動也要有競爭意識和公平的評判,但是許多體育教師認為游戲就是活躍氣氛,再一次地訓練體育動作,無需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體育競爭評判,學生開心就好。殊不知,這種缺乏公平性的游戲活動學生不會感到開心,反而會覺得游戲是一種不信任學生的敷衍的教學設計,因此產生厭煩感。
2.游戲過程死守預設缺乏生成性
體育游戲過程中的預設主要是指游戲活動是在教師的預設情況下開展的,能夠保證做到相應的鍛煉,并提升學生的學習運動興趣。而體育游戲的生成性則主要是指在游戲過程中會出現許多突況,教師應該有靈活指揮,使得游戲內容更富創造性的能力。目前,在體育游戲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過分強調預設,突出表現就是按教案安排游戲,預設教案就像一根無形之手控制著游戲教學,從而使本應該輕松自由的游戲變成執行教案的過程。其實,體育游戲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預設與生成是體育游戲教學的兩翼,缺一不可,但是小學低年級的游戲活動,教師往往過于重視預設教學內容的安排,這種考慮也是為了保證體育活動過程中能夠萬無一失,時間安排合理,運動強度合理等,但是長期實行這種教學模式學生的興趣、創新能力的發展就得不到發揮,所以新課改下的體育游戲教學設計應該積極倡導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形式,以學生有價值、有創見的問題和想法等為契機,及時調整或改變預設的計劃。
二、合理開展小學體育游戲活動的對策
1.多種選擇,設置評價
在游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推行多種游戲選擇的教學設計就能夠轉變游戲內容缺乏趣味性的問題;設置評價機制則能夠轉變游戲活動缺乏公平性的問題。首先,教師要提出多種游戲方案,通過舉手表決來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內容,如:游戲“快快集合”“投準”“拍球比多”“大魚網”“投沙包”“老鷹捉小雞”“指鼻子”等都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其次,教師要做好評價工作,要保證游戲活動始終能在公正、準確、有序的基礎上順利進行。可以請學生自己選擇裁判或者教師參與到游戲中去,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鼓勵小學生面對勝利不驕傲,面對失敗也不要氣餒,更要在比賽結束后講明“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和“公平競爭”的體育精神。
2.靈活教學,培養創新
在小學體育游戲制作如果能夠靈活安排教學內容,就能夠轉變當前體育活動內容中過于重視預設內容的問題,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一年級的游戲“模仿動物的叫聲和跳躍”過程中,教師就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模仿,而不是讓學生完成教師指定的動物活動。當然在這個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預設的游戲模仿中包括“猴子、大象、兔子”的模仿動作,因為這幾個動作的模仿能夠起到更好地鍛煉身體的目的,而如果一旦學生沒有選擇這幾個模仿內容,教師也不要硬性要求,教師可以說:“下面老師模仿一個,大家猜猜是什么?”學生猜猜后,教師鼓勵學生和老師一起來學一學。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游戲創新,如“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可以讓學生想一想還有怎樣的新玩法?另外,在進行了體育動作教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這種學習內容,自己創編球類的游戲活動,總之,要培養學生創造力。
概而述之,小學體育游戲活動是在符合小學生認知和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有效選擇和合理設置,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孩子們產生興趣,主動參與。
參考文獻:
[1]陳晶.農村小學陽光體育活動的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