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健康教育計劃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切實上好健康教育課。
1、學校教導處要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做到有教師、有教材、有教案、有課表、有考核,確保開課率達到100%,全面提高學生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
2、認真進行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要在各學科中有意識滲透健康教育知識,確保100%的學生健康教育。
3、按照《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認真做好健康教育評價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力爭各項指標達標。
4、積極組織健康教育任課教師認真學習鉆研教材,制定好教學計劃、堅持集體備課,進行教研活動,及時總結交流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
1、學校大隊部是健康教育宣傳的主陣地,要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宣講健康教育基礎知識,利用紅領巾板報辦好健康教育專欄。
2、利用校園電視網絡開展專題衛生講座,宣傳衛生和健康知識。
3、進行健康知識競賽和健康實際操作能力競賽。
4、利用主題班隊會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行為習慣教育。
三、加強對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導。
1、教導處要加強健康教育計劃制定、備課、教研活動、考核等方面的檢查,并計入量化考核和獎懲。
2、事務處督導、檢查教工食堂的食品衛生安全工作。
3、大隊部要利用校園宣傳陣地搞好健康教育宣傳、傳染病預防常識教育,確保健康知識知曉率,健康行為形成率不低于80%。
四、做好學生的身體健康監測和疾病預防工作。
1、本學期積極配合上級做好學生體質監測工作。
2、按照“六病”防治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學生近視眼、齲齒、寄生蟲、營養不良、貧血、脊椎彎曲等常見疾病和麻疹、腮腺炎等傳染性疾病的群體預防和矯治。
3、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對學生嚴密關注,認真執行信息報告制度。
五、繼續認真做好健康教育的建檔工作。
一、熱情宣傳,普及衛生知識和傳染病防治知識,今年重點宣傳性病、艾滋病、肺結核、霍亂、肝炎、傷寒、菌痢、麻診、流腦、流腮、乙腦、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血吸蟲病,特別是前十種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預防勝于治療。通過宣傳提高人們自我保健意識,自我護理能力,了解健康知識,提高生活質量。本部和分院、門診和病區設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傳欄和讀報欄,宣傳欄兩月更換一期,櫥窗每月更換一期,并攝圖片資料保存。
二、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健康教育專業培訓。集中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培訓每年不少于一次,培訓覆蓋率98%,并記錄備案,納入繼續教育學分。
三、制定門診健康教育制度,門診病人流動量大,健康教育應側重于普遍性,根據不同季節,不同疾病的特點,進行常見病、多發病及季節傳染病的防治知識宣傳,并貫穿于病人候診、就診、治療、檢查、取藥的每個環節中。通過口頭宣傳,發放健康處方,懸掛宣傳畫,門診大廳電視宣傳等方式進行。
四、制定住院健康教育制度,病房是醫務人員對病人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的最佳場所,健康教育應貫穿于病人入院、住院、出院的過程中。對病人的熱情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同情、理解和體貼,避免不良刺激,解除患者心理上的痛苦,有時比外科刀和內科藥作用更大。重點普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識和保健知識。在查房、給病人治療、護理時,用口頭方式對病人及家屬進行宣教。每周發放健康報,病區定期召開座談會,使住院病人及陪伴家屬對相關疾病自我保健知識知曉率達75%以上。將健康教育列入病區常規工作制度。
我們社區人口達2萬人,糖尿病發病率為4%,患病率為6%。我們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計劃在2010年12月前,舉辦糖尿病健康教育學習50次,在社區醫院或居委會由社區醫生講課,以圖片、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為社區居民講解糖尿病知識,在社區內普及糖尿病知識,提高社區居民對預防糖尿病知識的知曉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適當的體力勞動,控制體質量、合理膳食、預防感染。教會居民識別糖尿病的癥狀和就醫應當做的輔助檢查項目。采取分年齡段的方法,由高危人群逐漸向普通人群轉移并采取結合健康普查的方式,進行組織社區居民定期測血糖、尿糖、篩查高危個體,建立糖尿病人的社區檔案,建檔率達60%。實施動態管理,管理率達60%,控制率達40%。防治知識率65%,參與率70%,生活質量改變程度為50%。
1 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系統損害
糖尿病是一種由于胰島素分泌絕對和相對不足,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伴有蛋白質、脂肪、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與遺傳、自身免疫及環境因素有關。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系統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的慢性進行性病變,晚期常伴有酮癥酸中毒昏迷而危及病人的生命。
1.1 臨床表現典型癥狀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體質量減輕。
1.2 糖尿病分型及特點1型糖尿病:青少年起病者,起病急,癥狀明顯,有酮癥酸中毒的傾向;起病者發病較緩,癥狀隱匿,一些患者僅有輕度的高血糖,在感染或其他的應況下迅速惡化,發展為嚴重的高血糖,最終需用胰島素進行治療。2型糖尿病:多見于40歲以上的成年人,起病緩慢、隱匿,常因慢性并發癥、伴發病或于健康體檢時發現,多數患者不需要依靠胰島素治療維持生命。其他還有非凡類型糖尿病:包括胰腺疾病、損傷、藥物或化學物質作用、激素作用、某些遺傳病、胰島素受體病變等導致的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
2 健康教育的目標
使血糖達到并接近正常水平,消除癥狀或延緩并發癥。通過開展健康教育,滿足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需求,并在飲食、運動、用藥、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心理調節等方面進行主動的調控,增強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治理和自我保健能力。
3 科學飲食
3.1控制總熱量,使體質量達到并維持標準水平,限制脂肪的攝入,適量選擇優質蛋白,減少或禁忌單糖或雙糖的食物;平衡膳食,食物選擇應多樣,谷類是基礎,多吃粗糧、蔬菜等高纖維的食物;減少鹽的攝入,烹調時使用植物油;堅持少量多餐,定食、定量、定餐;多飲水、限制飲酒。
3.2合理分配如為三餐可分配為1/5、2/5、2/5,或1/3、1/3、1/3;也可按4餐分配為1/2/2/2/7。
4 體育運動
4.1運動的作用堅持體育鍛煉有減肥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應鼓勵病人積極的參與運動。體育鍛煉對糖尿病患者有很大益處,向患者說明運動療法的基礎知識
4.2 運動的方式(1)首選的運動方式是步行,飯后1小時運動最合適。每次20~30分鐘,以不疲勞為度,每周3~4次。(2)運動前多飲水。(3)隨身攜帶易于吸收的糖果、飲料等以預防低血糖反應,并佩戴糖尿病病人信息卡。(4)運動前應做5~10分鐘的低強度活動。(5)穿柔軟棉線襪、合腳的運動鞋。
4.3運動的注意事項(1)血糖大于15mmol/L患者不宜運動。(2)糖尿病腎病者不宜運動。(3)收縮壓大于180mmHg者不宜運動。(4)晨起時動作宜緩,不可劇烈,防止血液集中頭部發生腦血管意外,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因腹壓增壓而血壓升高,運動時應由家人陪伴,防止跌倒。
5 科學用藥
藥物治療包括口服藥物和注射胰島素:
5.1口服藥物當常規劑量的單一藥物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時,就應及早采取聯合用藥,一般應用2種藥物,最多可用3種藥物。口服降糖藥要遵循服藥時間
5.2胰島素的自我應用
5.2.1適合人群:一般情況下,Ⅰ型糖尿病人及Ⅱ型糖尿病人口服藥物效果不佳者應注射胰島素。
5.2.2注射部位及方法 上臂三角肌下緣、腹壁、后背、大腿前及外側,皮下注射。經常更換注射部位,重復注射部位要間隔8周以上,以免發生皮下硬結,影響藥物吸收。如果需要用混合胰島素應先抽取速效胰島素,再抽取中或長效效胰島素,為防止皮膚感染,取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前皮膚嚴格消毒等。
5.2.3注射胰島素應嚴格保證餐前30分鐘,防止低血糖反應的發生。
5.2.4低血糖反應的表現及處理 低血糖反應表現為疲乏、饑餓感、頭暈、出汗、心悸,重癥患者可引起昏迷。一旦出現低血糖反應, 應立即停止活動,臥床休息,進食糖水100~200ml或甜點心,及時到醫院就診。
6 行為矯正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質量的基礎。很多糖尿病病人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不良嗜好及飲食習慣,如吸煙、飲酒、喜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因此要矯正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使糖尿病病人做到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
7 病情監測
由于糖尿病易引起心、腦、腎、血管、四周神經及眼的慢性并發癥,因此要定期監測血、尿常規、血糖、肝腎功能、心電圖、眼底和神經系統的檢查。同時注重皮膚的清潔衛生,每晚用溫水泡腳,按摩足部,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肢體壞疽。
8 自我監測
8.1尿糖監測 指導病人用尿糖試紙監測尿糖的方法及結果的判定。
8.2血糖監測 為病人演示血糖儀的使用方法及指導結果的判定。
9 糖尿病的并發癥較多,預防病變,應做到
9.1經常保持個人衛生清潔,著裝宜棉質、寬松、柔欽、勤換內衣、勤剪指甲,防止抓傷皮膚,引起感染。
9.2注意用眼衛生,經常閉養神,不可過多看電視、看書刊等。
9.3注意休息,勿勞累,冬季注意保三暖,即頭暖、背暖、腳暖,防止外邪侵入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9.4晚睡前用溫熱水泡腳,水溫低于50℃,以促進血液循環,利于睡眠。
10 心理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