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與朱元思書教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只有有了這樣的認識高度,才會有行為的高度。教學機智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對各種教學技能運用自如,對教學方法有所創新,善于運用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勇于打破常規,善于“急轉彎”,善于營造充滿情趣的課堂教學氣氛,在長期積累和反復歷練的基礎上“妙手偶得”。
沒有預設是不會上出好課來的,但課堂教學不是預設的教案劇,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隨著學生學習活動的展開,教學的實際情況和教師的預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差異。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觀察、傾聽、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熟悉程度,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流程,優化教學設計。
在為推廣蘇教版教材而舉辦的一次教師培訓中,主辦方請來了幾位名師開展示范課活動,其中著名特級教師唐江澎老師的一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執教的是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借用的是北京科技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當他走到講臺準備板書課題的時候,卻聽到前排有個學生小聲嘀咕道:“沒勁!這篇文章我們已經學過了。”唐先生一怔,馬上轉過身來,面對全體學生:“同學們好!剛才我聽到一位同學小聲說學過這篇文章,是嗎?課前老師沒有了解到這一點,是老師的失誤,因為我昨天晚上在火車上還在一直琢磨怎樣和大家一起上好這節課。既然大家學過了,那太好了,大家一定對這篇文章很熟悉了,哪位同學有問題能把老師難倒?”學生們提了三個問題后就再也提不出來了。唐先生話鋒一轉:“既然大家沒有問題了,那我也提個問題可以嗎?”可提出的問題學生回答不上來。他接著說:“看來我們對這篇課文還有探究的必要,不是嗎?”于是師生開始了很有新意的探究過程,一個個精彩的亮點在課堂中閃現,直至下課的哨聲吹響。
在這節課上,學生的一句話打破了唐先生原來所有的奇思妙想。在如此突兀的情境下,他及時調整了自己固有的思維,重新安排了教學流程,巧妙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引導學生一起尋找探究文本、感悟文本的一片新天地、新境界。當最后一個問題探究結束后,他問學生:“有收獲嗎?”學生響亮地回答:“有!”唐先生最后說:“同學們,對于經典篇目,我們決不能因為已經學過或讀過而不去重新溫習它,而應該常讀常新。”這句話一結束,臺上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這節課,因他的教學機智而精彩。
華東師大教授巢宗祺先生對這節課給予了高度評價:“教學機智生成了一節精彩的課堂,師生得到了共同發展,并得出了一個論斷——經典要常讀常新。”
教學機智還取決于對學生的關愛和教學中的真情投入。每節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教師在情感、智慧投入的過程中,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才有可能及時捕捉動態生成的時機,自然而然地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和新思想。
先生之謂,一半出自本然,一半源于景仰。從21歲湖北大學中文系本科師范畢業,光陰荏苒近三十春秋,中學教師是他的正宗,即便后來做書記、當校長,兼任政府督學、師大教授,也還是師者之師。他是改革開放后中學語文早期教改實驗的試航員,是湖北省第一個破格晉升為中學高級職稱的青年教師。他既見證了名校黃岡中學的鼎盛輝煌,又親歷了薄弱學校圖強變優的艱辛探索。但先生之謂,又不足以概其全貌,他還是政協常委、文聯委員、作家協會和書法美術家協會理事等。
一、專業歷練話成長
徐老師1983年大學畢業后去的第一間學校是七年后享譽全國的湖北省黃岡中學,稱得上一開始就處在一個較好的成長環境中,又站在一個較高的平臺上——參加人教社中語室編寫的全國六年制重點中學分編型初中語文教材在黃岡中學的實驗。
所謂分編型初中語文教材,就是按照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新的語文教學結構體系把每學期一本的全國統編語文教材分編成兩本——《閱讀》和《作文·漢語》,其厚度、容量和難度都遠超全國統編教材,卻沒有相配套的教學參考書。這給執教者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一次,他講授名家作品《紫云英》后,信心滿滿地準備接受肯定和表揚,可等來的卻是聽課的學校領導、名師對他老舊的課堂套路、沉悶的課堂氣氛、低質的課堂效果提出的善意批評,以及對所謂名家作品在構思、遣詞、語法等方面的研討和批判。這是一次讓他倍受震撼和洗禮的評課。
他深知自己的差距所在。為了能夠勝任教改實驗,他要求自己“善教、廣學、深研、精思、苦練”。善教是目的,廣學、深研、精思、苦練是途徑和過程。教而廣學,學以養教,方能教學相長;教而深研,研以助教,方能教研共進;教而精思,思以善教,方能知行合一;教而苦練,練以為教,方能熟能生巧。為此,他攻讀過別人很少涉及的專著《文章學》,自學過五十年代的漢語語法教材,對問題的研思幾近考據;他主動承擔試驗課、公開課的試講任務,努力創新教學方法,反復修改教案,他跟隨學校富有專長的名師苦練演講和硬筆書法,不斷嘗試各種文體的寫作。
教改實驗促進了徐老師的成長,徐老師的成長又浸潤著教改實驗汲取的養分。
1986年,他以自己數年的教改實驗為例,對中學語文教學提出富有創見的思考,在《演講與口才》雜志上首發中學說話教學教改實驗論文《以說為主兼練聽讀寫》,認為中學語文教學要高度重視說話訓練,要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列入考評內容,要以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為主帶動學生聽讀寫能力的提高。該刊主編邵守義先生因此發表《中學語文教學應該從說入手》一文,闡述自己對中學語文教學的深入思考。
1992年,其11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專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之光》經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印行1.5萬冊單行本后,被多家報媒推介評論為“采用散點式透視手法,用引人入勝、飽蘸真情的文學筆觸,揭示了(黃岡中學國際數學奧賽選手)林強、王崧、庫超的成功之路,揭示了一所普通中學為什么五年之內連續四次登上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金牌領獎臺之謎,從更深層次上對中等教育提出了一些發人深思的問題。……是經驗的抽象,更是人生的足跡;是謎底的破射,更是人生的窺探;是抽象的思維,更是形象的誘導;是文學海洋中的浪花,更是啟迪智慧的金鑰匙。”
1994年,作為三位主要參研人員之一,湖北省教科研課題中學選修教材《實用交際常識》一書榮獲該省教科研成果一等獎,徐老師獨立完成了第二章“現代中學生交際口才”近5萬字的編研任務。與此同時,他多次參加校內外演講和書法比賽,頻頻獲獎。其新聞通訊等各類文章也不斷在各級報刊登載,被同事們戲稱為黃岡中學“一支筆”。
教研夯實了他的教學根基,教改激發了他的教學創新,寫作、演講和書法為他增添了多彩的教學元素。他的優質課多次榮獲市內外青年教師業務比賽一等獎第一名。他的課堂教學嚴謹、靈動、實效,氤氳著激情、創新的活性因子,成為下課鈴敲響時學生最不愿意結束的課程之一,其《景泰藍的制作》、《與朱元思書》、《想像與作文》等閱讀和寫作教學更成為學校對外交流的名片。
1987年,徐老師榮獲湖北省教研室頒發的“在教學研究和改革中做出顯著成績的教學工作者”稱號。1995年,徐老師成為湖北省第一個破格晉升的最年輕的中學高級教師。1996年以后,他開始兼任學校行政管理工作,肩上的擔子越挑越重。2004年他擔任黃岡中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籌劃并親歷了黃岡中學的百年大慶。這是學校發展史上光榮而又璀燦奪目的重大里程碑。
每每談及在黃岡中學的成長經歷,徐老師總是十分感慨。他說,教師頭十年或者說三十五歲以前的專業狀態,基本上為其奠定了此后的事業基礎,自己后來能夠走上學校管理和領導崗位,多半與這十多年的專業歷練有關。青年教師要不怕壓擔子,要能夠挑重擔、吃大苦、練真功。他又說,人生之幸有“五好”,一個人如果出生后遇上好父母,讀書時遇上好老師,成家后遇上好伴侶,工作后遇上好領導好同事,困難時遇上好朋友,想要不成功都很難;自己如果不是遇上了像曹衍清校長那樣的著名教育家,如果不是得到了黃岡中學名師群體的幫教濡染,個人的努力都將是微不足道的;名師們崇高的敬業境界、嚴謹的治學態度、創新的思維品質、開闊的眼界視野、求真的批判精神,對自己都是一輩子受用的財富。
誠哉斯言!
二、治校辦學開新天
徐海元是一個勇敢面對挑戰、銳意創新創造的人。
2005年,他應改革開放前沿地區的召喚,參加了廣州市教育局面向全國公選校長的招聘考試;2006年,他走馬上任廣州市南沙第二中學校長。
【關鍵詞】教學資源 特色語文教學法 整合 觀摩
所謂特色語文教學法是指當代語文教師在運用傳統教育法的同時運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料及其他素材與媒體技術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與教育教學水平,在教與學中強調“學”與“探究”的一種特殊語文教法。推進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實現語文改革的跨越式發展。傳統語文教學法中的“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本教案”的單一模式隨著時代的進步已經走向死胡同,特色語文教法越來越顯示出它的有效作用,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文教師合理利用圖片資料、課件資源等輔助元素為自己的語文教學服務
遠程教育資源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情并茂、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多種感官接受刺激,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首先、圖文并茂,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如教學《荷塘月色》一課,課文語句優美,用詞精確,有一種超凡脫俗之美,如何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讓學生感受到這一切呢?①教師配樂示范朗讀,給學生營造優美的學習氛圍;②用課件展示荷花的千姿百態,引導學生觀察其形與色,發揮想象體會荷花的優美;③配樂欣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其次、以說促寫,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學《地毯下的塵土》一課時可設計情景,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去,讓他們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講一講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同時,對比今天的幸福生活,說說你應該怎樣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通過設計情境,能夠讓學生深入理解教材,體會課文所描述的社會現實,讓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有效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再次、從媒體中欣賞到豐富多彩的圖片,把空洞的文字敘述轉為精彩的動畫展示,將簡單的圖片變為連續的動作過程呈現給學生,使抽象、枯燥、靜止的文字知識變得具體化、趣味化、生活化、審美化,利用這些豐富的圖片和課件,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二、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增強自身素質,提升自身能力
語文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充分利用媒體資源進行備課和上課,把學科教學、課改精神、當前目標、近期目標、遠期目標與遠程教育資源有機整合,結合“語文課堂實錄”“語文課堂點評”等內容學習先進理念,轉變傳統教育觀念。使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以師為主導,以生為主體,以練為主線,以疑為主軸”的“四主方針”,努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優化自己的語文教學模式。語文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來源,因此教師必須提早了解學習與熟悉網絡概念和搜集信息的技能。遠程教育資源中的“教師發展”欄目,為教師的“現代教育媒體技術的使用”提供了“培訓教程”。對計算機媒體課件的制作、應用等知識、技能進行了媒體講解,提高了語文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如:PPT的制作,影視媒體設備的使用,為教師把農村遠程教育資源引入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知識、技能保證。遠程教育資源的實際運用必須與媒體技術和語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在運用它們時要借助“語文教研論文”和“語文經驗交流”,不斷充實自己的課堂整合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遠程教育網中“語文同步課堂、語文示范課、信息技術、語文教育資源、語文教育動態、語文課程改革、語文精品推薦、古詩詞欣賞”等資源,內容極其豐富、新穎、貼近實際而具有借鑒性。新鮮、新奇的事物總是容易被人注意的。通過各種語文遠程教育培訓使教師認識到“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擁有整個世界”,并通過操作演示等多種方式,主動學習遠程教育資源與媒體技術運用,不是簡單的收集整理而是要讓他們進課堂,服務教學。
三、合理利用遠程教育,創設語文教學情境,激發語文學習興趣,突出重點,降低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