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初中女生心理教育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初中女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中最為突出的是人際關系、學習、青春期問題,現試述如下:
1. 同學間的關系問題。初中女生內心有強烈的交友需要,但由于一些女生心胸狹隘及缺乏相應的人際交往技巧,表現為孤獨、同學關系不融洽、小團體內拉幫結派等現象。
2.與父母關系的問題。由于與父母缺乏相互理解及溝通不當,加上初中女生個性嬌氣、叛逆,往往造成親子關系緊張。
3.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初中女生心理特別脆弱、敏感,更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和理解。她們往往會產生老師偏心、不公平、不關心自己等錯誤的認知,以及感到失落,沒有歸屬感。
4.學習任務繁重,競爭激烈,父母的期望值過高,許多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考試排名,題海戰術,違反心理健康原則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一方面,使學生的心理整天處于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致使學生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另一方面,對分數的錯誤看法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5.青春期心理問題是初中女生心理困擾中較為又一普遍而又嚴重的問題。初中階段,性器官漸漸發育,性意識也慢慢成熟。此時,女生主要表現為性情多愁善感,容易產生青春期閉鎖心理。另外,初中學生開始對異性出現好奇與向往,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女生更容易涉足早戀。
綜上,由于初中女生情感脆弱,且敏感多疑,在人際關系問題、早戀問題、學習適應等方面產生的心理沖突比男生更為突出。因此,我們尤其要正確認識初中女生的心理問題,采取切實有效的策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二、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針對初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教師和家長必須引導她們正確認識身心發展特點,掌握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從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
1.開展心理輔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初中女生產生這些心理困擾,既與社會、家庭、學校教育有關,又與她們自身生理發展有關,如學習競爭加劇,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所造成的煩惱與憂慮,以及部分教師、家長不正確的教育觀念造成的心理壓力等。這些都需要初中女生有較強的心理調節能力。
心理輔導是針對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消除其不利于心理發展的因素,培養其健全的和諧的心理品質,使其主動調整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心理問題,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心理沖突。只有她們心理素質得到提高,才能自覺克服、糾正其心理困擾。對初中女生進行心理輔導,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其一是把心理輔導課程化。教給她們一些自我調控的方法,正確認識已有的困擾或障礙;其二是組織心理輔導活動,進行個別輔導與咨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團隊活動中滲透心理輔導內容。
2.積極關注,激發學生心智潛能
要消除初中女生的學習困擾,首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大多數女生認為學習成績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夠或智力低下造成的,這就嚴重地挫傷其學習自信心,失去了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較強的自信心往往能激發其智力活動,使其智力活動的水平達到最佳狀態。所以,教學活動中,要多采用鼓勵、贊揚、期待、肯定等評價方式積極關注學生,以建立自信心,調動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初中女生學習負擔過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負擔過重,只要加強學習輔導,注重學習信心的培養,傳授學習方法和策略,其負擔過重問題就會得到解決。
3.引導健康情感,鼓勵學生正常交往,
一、體育課中,女生厭學的幾種心理特征
(一)消極、被動心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發育的不斷成熟,大多數女生喜靜怕動。體育課上守紀律、聽話,但不愛動是女生的一大特點,尤其是進行一些強度較大、動作較難而又比較枯燥的練習時,她們的惰性表現得最為明顯,常常要教師趕著、逼著去練,由于學生處于消極、被動的心理狀態,練習時情緒低落,練習效果自然不佳。
(二)害羞、害怕心理
進入初中后,大多數女生有一種近似成人感,性格上變得更為敏感,更關注周圍的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在行動上則趨向文靜。因此當她們在大庭廣眾,特別是在男生面前做練習時感到不好意思,在做難度較大或自己做不好的動作時,怕別人笑,對穿運動衣體形外露感到不好看,怕人議論等。膽小是女生的又一心理特點,隨著生理發育的逐漸成熟,女生的皮下脂肪增厚,重心降低,骨盆變寬,導致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質的下降,所以在學習動作時,尤其在學習有一定難度的動作時,產生猶豫、恐懼、信心不足等心理現象。另外,在以往中小學的體育課中,女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或看到別人受傷的經歷,因而在練習時,特別是在做有器械的練習時,會產生怕受傷的心理反應。
(三)怕苦、怕臟心理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在下降,如大多數女生由于怕吃苦,對800米跑有較強的厭倦心理。另外,由于體育課大多在室外上,又經常要用到器械,不少女生怕曬黑,怕弄臟手及衣服而不愿參加活動。
(四)考試制度不合理
目前,中學體育考試主要以技術和素質為主,評分標準也沒有根據學生不同的身體條件來制定,這使得部分因受身體條件限制(如身材矮小、單薄或過于肥胖),身體素質差的學生雖然花費了比其他學生多得多的時間去練習,卻仍然較難通過考試或分數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她們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有的學生甚至把上體育課作為一種負擔。
二、體育教學應有針對性
(一)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本身要熱愛體育事業,樹立堅定的事業心。其次在教學中講解生動、活潑,給學生產生美感。發現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時,開展一些學生興趣較高的游戲或喜愛的項目,以引起學生的求知欲。第三,女生素質差,體質弱,膽子較小,易失去運動信心,產生膽怯、害怕等心理障礙,不敢鍛煉,要多鼓勵,多示范,多輔導,以此來提高她們的學習興趣。
(二)揚長避短,合理安排
針對女生愛美怕苦,自尊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要發揮其有利的方面,克制消極方面,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學生自尊心強,可以促進她們積極學習,以取得優于她人的成績,有時為了表明不比別人差,會再現出超乎尋常的毅力,這對體育教學有著積極作用,教師要善于喚起學生的自尊感,促進體育教學。批評要注意方式,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并根據季節和運動后的清洗條件,安排運動項目。如冬季可安排一些耐力、速度耐力和力量項目,在夏季可以安排一些器械性和柔韌性等項目。
(三)掌握情緒,增加趣味性
運動心理學認為情緒是以特殊形式表現的心理狀態,是對上體育課態度的特殊反映,當學生對練習處于較高的情緒狀況時,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動作要領掌握的就快;當情緒低落時,就會消極應付,平時可以完成的動作也會受到心理障礙,難以完成。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特別對一些單調重復的練習,在教法上可穿插游戲和競賽的方法進行,以調節學生的情緒。
一、及時發現導致女生的消極心理的各種因素
(1)女生獨特的生理因素導致的消極心理。由于初中女生有其獨特的生理特點,導致了相應的心理變化,性格變得好靜而不好動、害羞、愛美。在體育課上,常常表現為積極性不高。另外,缺乏生理衛生知識,特別對月經期參加體育鍛煉存有恐懼心理。還有部分學生,上體育課不肯穿運動服,更不用說教師所要求的穿短裝。有的女生甚至穿著休閑服、時裝鞋進行體育活動,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差、影響了體育課的正常開展,還特別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增加師生的心理壓力,從而造成很多女生怕上體育課。
(2)女生的主觀因素引起的消極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女生對體育活動的認識也不斷發生變化。許多女生本來就對體育興趣不濃,常常表現為體育課上注意力不集中,掌握動作的能力差,上體育課不認真,同時也不愿意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如果遇上文化考試,即使去上體育課也心不在焉,總是想方設法去搞“地下斗爭”,比如帶本書,避開老師的眼睛找機會看書等等。這樣做,不但自己不能很好地參與教學,而且還影響整個班集體的體育教學效果。
(3)女生的客觀因素產生的消極心理。在女生的體育教學中,客觀存在著許多不利于教學的因素。現在家庭子女較少,許多女生從小嬌生慣養,對體育運動缺乏一定的膽量與信心,常會使她們對體育運動產生恐懼。一是對場地、器械害怕引起的恐懼;二是由于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差,完不成動作而引起的恐懼;三由于練習時經常失敗而引起的恐懼;四是由于教師的教學行為不當而引起的恐懼。
二、重視女生的心理調控,培養她們體育興趣
(1)給予女生一定的生理衛生知識教學,使學生的心理與生理一致。從生理因素導致學生產生消極心理的原因和表現中,我們發現:教師給予生理衛生知識進行正確引導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說,女生在月經期進行體育鍛煉的問題,其實這是一種機能適應過程,經期學生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抑制過程,對經期身體不適應起到調節、緩解作用,還可以改善機體的營養代謝、盆腔的血液循環。只要掌握在經期不做劇烈運動、強振動、閉氣、靜氣等對腹壓過大的練習原則,對增進健康是有利有益的。同時,我們應該不斷地進行思想教育,特別是那些性格內向、不善于交際、身體素質較弱的學生,我們要將事實呈現于她們面前,及時改正她們的錯誤思想。另外,我們還要讓學生理解“美”的含義,要讓那些在體育課上穿休閑服、時裝鞋的學生感到害臊,讓她們在體育教學中沒有“市場”。還有,現在已是跟那些舊的傳統觀念、封建意識決裂的時代了,女生要在運動場上顯示出時代的氣息、青春的活力。特別是作為當代青年的女性,要勇于掌握自我,展示優美的風姿,使女性健美得到充分體現。
(2)努力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一個人的體育意識不是先天的,而是通過從感覺到思維的形式和過程培養出來的。作為一個體育教師,必須經常教育學生,使她們明確學習體育知識,是增強體質、鍛煉意志、掌握知識與技能的需要。我們要利用新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創新的教學形式,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不斷引起和激發學生的注意和興趣,使她們通過新知識、新科技、新形式、新方法的實踐,得到身體和精神上滿足,引起廣大女生的探究活動,從而喚起體育運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良好鍛煉習慣和自覺性,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的。
(3)重視情感交流,促進學生心理適應。較之其他學科,體育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交往機會。比如體育游戲、教學比賽等各種形式的體育運動項目,都可以增進學生間的友誼、提高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因此,體育教師要巧妙地創設有利的教學情境,來進一步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學生在這種情境的激勵下,從心里愿意學、愿意練,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情境就轉變成了學生學習的動力。我們還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多鼓勵少指責,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使學生心悅誠服,激發她們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這樣,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女生恐懼心理也逐漸消失,學生也將朝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去努力提高,以達到教師在整個初中階段對女生教學所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