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測繪工程合同管理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測繪工程的系統控制與質量管理不僅能夠直接對測繪工程建設安全和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而且還對我國社會發展規劃的科學決策產生影響,對于我國信息化建設與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和作用。除此之外,繪測工程的系統控制與質量管理是測繪單位進行管理、監督、控制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測繪行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在《測繪法》中明確提出了測繪工程系統控制和質量管理工作不僅是測繪生產條件單位和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而且還是測繪行業開展測繪工作控制與管理的決策依據,為測繪行業的控制能力、監督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條件。因此,測繪生產單位以及主管部門應該將系統控制和質量管理作為監督、管理和控制的工作重心,不斷完善制度機制,增強管理、監督、控制以及檢查的力度,并在工作中不斷進行創新,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測繪隊伍,從而使得測繪行業為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和進步提供有效的服務。
1.2測繪工程系統控制和質量管理的必要性
測繪工程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六”,所謂的“六”主要是指測量內外結合,數據會據此進行自動的處理和采集,對測量控制實行智能化,對測繪的信息處理實行可視化,并且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提供資源共享;其次是“十六”,所謂的“十六”主要是指迅速、及時、準確、可靠、集成、安全、遙控、容易。近幾年來,我國對測繪工程進行了大量的調查,根據相關調查報告的顯示,我國的測繪工程的合格率已經達到95%左右,這說明,測繪行業發展迅速,測繪質量不斷提高。但是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雖然我國經濟取得了顯著的提高,但是測繪行業之間的競爭卻越來越激烈。因此,測繪人員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測繪質量,從而促進自身在測繪行業的良好發展。
二、測繪工程的系統控制和質量管理現狀
目前,大多數的測繪工程一般都屬于自測自用,從而會很容易造成測繪產品的質量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雖然現在有一部分的測繪單位建設了系統控制和質量管理,但是還存在著很多的缺陷和問題,無法確切的保障測繪工程的質量,從而導致了測繪產品與各個工程環節出現脫軌的現象。甚至有的測繪單位沒有設置關于系統控制和質量管理的機構,即便是設置了的也如同虛設,沒有發揮出其監督、控制、管理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有的測繪單位招聘的擔任系統控制和質量管理的工作人員的素質不高,沒有從業資格等,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影響測繪產品的質量。其實,想要提高系統控制和質量管理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如果僅僅只是單純的依靠測繪單位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依靠來自于社會各個領域的力量進行制約和監督,從而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進測繪工程系統控制與質量管理的提高。
三、測繪工程的系統控制和質量管理改革途徑
3.1加強前期工作優化
在測繪工程之前,測繪工程單位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加強前期工作的準備和優化,例如做好測繪工程的環境條件、設備選擇、所需材料以及地理位置等。在獲得相關的真實信息后,工作人員應該結合編制測繪工程的方案、規劃及其相關技術等進行嚴格的檢查,審查測繪方案是否具有實施性,從而確保符合國家相關的行業標準和要求。同時,根據實際的測繪工程的特征建立一系列合理有效的系統控制、質量管理以及檢驗查收制度等,落實質量管理和系統控制的責任,明確工作目標、分工合作,保障整個測繪工程達到標準。
3.2健全質量管理機制
質量管理從本質上來說其實就是一個概念性的體系,其由一系列相關的概念所組成。質量管理包含著許多的內容,例如質量體系、質量成本、質量保證、質量方針、質量控制、質量監督、質量計劃等。為了保證測繪工程的系統控制和質量管理的順利實施,就需要不斷完善質量管理機制,例如進度機制、檢查機制、激勵機制以及制約機制等,從而實現工程目標。同時,還需要將系統控制與質量管理資格審查認證和年檢工作有效的結合起來,并將結果內容作為測繪工程單位資格年檢的重要依據。
3.3強化測繪控制的管理
想要強化測繪控制的管理,就需要健全和完善管理控制系統,努力提高測繪工程的質量檢查工作的水平和效率,盡力改善測繪工程的質量和效率。抓住測繪工程的系統控制和質量管理的科學性、公平性、獨立性等特點,不僅能夠提高測繪水平,使其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服務,而且還能完善和規范測繪生產單位的生產。
3.4注重質量管理要點
質量管理要點應該設置在人員、設備、數據采集的過程中,只有同時滿足這三大要素,才能充分保障測繪工程的質量管理效率。在測繪工程數據采集的階段,其質量管理應該具備以下三個功能,檢查已知數據、檢查控制數據、檢查地形方面圖形以及比較瑣碎的部分數據。同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對地形元素的采集、處理、編輯以及控制網的分布設置建立臨時管理點。
3.5完善相關規章制度
關鍵詞:水利測繪;全球定位系統;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采用全球定位系統實施動態定位技術,即 RTK (Real Time Kinematic)技術。通常全球定位系統的測量方法,例如靜態、快速靜態、動態測量均需要事后進行解算才能獲得厘米級的精度,而RTK技術是能夠在野外實時得到厘米級定位精度的測量方法。它是GPS 應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工程放樣、地形測圖,各種控制測量的外業作業效率。
一、目前RTK技術構成原理
當今RTK實時動態定位技術,是一項以載波相位觀測為基礎的實時差分 GPS 測量技術,是利用兩臺或兩臺以上 GPS 接收機同時接收衛星信號,其中一臺安置在已知坐標點上作為基站,其它作為移動站。
在RTK工作模式下,一般是由基站采用數據鏈將其觀測值以及測站坐標信息共同傳送給移動站。移動站不僅通過數據鏈接收來自基站的數據,還要采集 GPS 觀測數據,并在系統內組成差分觀測值進行實時處理,同時給出毫米級的定位結果。移動站可在靜態或者動態環境下完成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在整周未知數解固定后,即可進行每個歷元的實時處理,只要能保持四顆以上衛星相位觀測值的跟蹤和必要的幾何圖形,移動站可隨時給出毫米級定位結果。RTK 測量系統主要由三部分構成: GPS接收設備、數據傳輸系統和軟件系統。
二、RTK技術在水利測繪領域的應用
GPS-RTK 技術具有定位精度高,實時定位速度快,提供三維坐標,操作簡便,全天候作業及全球地面連續覆蓋等特點,在現代化水利測繪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1)平面控制測量。
在測量工程中,常規的導線測量的控制方式慢慢被淘汰,利用 RTK 技術控制網測量和部分碎部測量得到應用。其基本優點為首先是高精度,其次觀測時間短,應用RTK 測量時,當每個流動站與基準站相距在 15km 以內時,流動站觀測時間每站觀測僅需幾秒鐘。
(2)放樣測量。
在水利工程測量過程中,采取 RTK 點放樣和線路放樣,采用點放樣時,首先將放樣點坐標和靜態網中的坐標轉換參數一起上傳到GPS 流動站中,然后根據所放點標識進行實地放樣。進行線路放樣時首先在室內根據線路中心線的彎道元素編制線路中心線文件,將該文件和坐標轉換參數上傳到 GPS 流動站接收機,在實地依樁號和所放點與中心線的關系進行現場放樣。
(3)高程測量。
GPS 測量資料與水準測量資料相結合來確定區域性大地水準面的高程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要求 GPS 觀測點具有水準測量資料且密度適當,分布比較均勻。利用高精度GPS定位技術精密確定觀測點的大地高程差,并根據建立的適當大地水準面數學模型,內插出計算點的高程異常或異常差,從而得出特定點的正常高。利用 RTK 技術進行縱、橫斷面測量,形數據點的采集工作,大大提高了作業質量和生產效率。
3 RTK技術應用實例
(1)案例分析
進行水下地形測量,主要結合水閘平面布置、軸線比較及水利模型試驗工作。水下地形測量范圍由水閘軸線上軸線方案上游 5km 至下軸線方案下游1km 范圍,整個測區視野開闊,河道水面最寬約 250m。本工程測量采用 GPS-RTK技術作業,使用 Trimble 5700 GPS 系統,應用其電子手簿TSC1 進行數據處理。
(2) 測量前電子手簿 TSC1 的操作準備。使用 TSC1 首先建立新的工作項目。考慮該工程測量采用的坐標系統,操作時直接從資料庫中的其他工作項目中選擇采用相同坐標系統的項目拷貝出來,這樣可以免去輸入與轉換的麻煩。拷貝坐標系統成功后對工程項目的系統單位、系統時間/日期分別進行配置。
設置 RTK 基準站。選擇在上空開闊、無遮擋的點,并且能夠看到周圍沿地平線高度角13°以上的全部天空作為基準站建站位置。基準站定位后,在點位上對中整平,連接5700GPS,連接接收機電源,同時將 TSC1 電子控制器連接到 GPS 接收機。再將外接電臺的天線和延長桿安裝在比較高的固定位置,連接電臺天線和電臺,連接電臺和 GPS 接收機,連接電臺電源。啟動基準站接收機并設置好基準站。
設置 RTK 流動站。將 5700GPS 安裝在背包里,電臺天線安裝在背包上,GPS 天線用延長桿安裝在背包上,測量人員手持 TSC1 作業,連接各種天線。啟動 RTK 流動站,初始化完成后即可進行測量。
(3)測深儀器的選擇。
由于本工程水域面積較大、水深較深、流速較快,采用傳統的測深桿、測深繩測量水深,精度較低,費工費時,故選用回聲測深儀進行測量。測深點平面定位與水深測量同步進行。開展測量前對測深儀在測區內進行聲速測定,通過測點處實際水深與校正測深儀測深值的比較,校正測深儀聲速,保證水深值的正確性。
(4)外業測量。
采用 Trimble 5700 GPS 自動采集水下地形點的平面坐標及高程,測量過程中實時傳輸RTK作業數據,使測深儀數據與GPS同步自動記錄。
(5)內業處理。
外業工作結束后,利用計算機對外業數據進行分析及整理,并通過數字化成圖軟件成圖輸入。測量過程中由于使用了 RTK 技術,無須進行復雜的觀測和內插。
在目前的社會工作中,測繪工程有著重要而且廣泛的應用,為了使得測繪工程的管理更加的科學,也為了使得管理的手段更加的具有針對性,根據測繪對象的差異,可以將其分為工程測繪、房產測繪、水利工程測繪等。就目前不同種類的測繪工作開展情況來看,無論是那種測繪工程,要實現其價值的充分發揮,都需要有管理信息系統的支撐,因為管理信息系統可以為測繪工程的開展提供規范和專業的實踐標準,這樣,其實踐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會有明顯的提升。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建設科學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統十分的重要,所以本文就測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進行研究,目的是為測繪工程的可靠性提供管理保障。
關鍵詞:
測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測繪工程在目前的社會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尤其是在工程項目的開展中。現階段,我國正在積極的進行城市建設和社會基礎建設,這些建設項目開發和規劃需要在可靠的信息數據基礎上進行,因為有了數據保障,項目的質量可以提升,項目的科學性也可以進一步的提高。測繪工作是獲取工程信息數據的主要手段,保證測繪工作的持續和有效,需要相應的管理系統來支持,所以測繪工程的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就變得十分必要。簡單來講,測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是測繪工作開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積極的研究其系統結構,并實現系統的優化,對于工程建設來講有著重要的意義。
1測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框架
1.1開發前期的準備工作
在測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當中,首先要進行的工作就是開發前期的準備工作。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開發前期的準備工作是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基本框架的重要內容,而要想框架結構更加的具有針對性,那么前期的開發準備工作就要從三方面進行:第一是對測繪企業生產管理以及各個環節的特點進行詳細的分析。在明確企業特征的基礎上構建具有針對性的管理信息系統框架,這樣,管理工作的全面性會得到實現。第二是對應用系統進行定位。分析系統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地位,進而確定其規模的大小以及在管理中所處的地位。第三是對管理系統進行基本的模塊劃分。通過模塊劃分,管理系統各個模塊的功能和責任更加的明確,系統應用的價值性會得到提升。
1.2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是測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基本框架中的重要內容。從目前的表現來看,生產管理的目的是實現企業現代化管理的各個生產流程的控制,從而對生產關節的關系調整做出幫助。通過生產管理,企業的生產運行效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生產管理中,有效利用信息管理的手段,可以使得整個管理實現信息化和透明化,這樣,管理中的問題暴露會更加徹底,框架的應用價值分析也會更加的準確,整體框架的改進和分析效果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簡言之,生產管理作為測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框架中的內容,強化其信息化運轉十分的重要。
1.3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也是測繪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框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實踐情況來看,合同管理的主要任務有三個:第一是實現合同的簽訂。第二是實現合同部門的流轉,第三是進行合同歸檔記錄的跟蹤管理。簡單來講,合同管理在整個管理信息系統當中有著突出的地位,因為測繪工程的開展需要按照合同項目來進行。
1.4資產管理
資產管理也是測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框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從現實利用的角度來看,資產管理主要是進行測量設備的有效管理。通過管理效率和質量的提升,降低對設備的占用,從而加強設備的利用率,并對設備的使用狀況進行有效的跟蹤。另外,對固定資產進行有效的統計管理,做好日常消耗品的領取以及使用記錄也是資產管理需要重點注意的內容。
2測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設計
在測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工作中,科學的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而要實現設計的科學就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設計的完善。
2.1生產流程結構設計
生產流程結構的設計是管理信息系統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從管理的實效性考慮,此方面的設計有四部分內容。第一是任務的登記。任務登記的設計主要是對管理任務進行劃分,然后分別設計在管理的各個環節當中,從而實現任務分配的目的。第二是技術設計。技術設計的目的是通過技術的分析和討論評價技術的可行性,這樣可以保證技術在管理中有最大的利用價值。第三是任務安排。在任務登記的基礎上對登記任務進行安排,流程的運行會更加的具有目的性。第四是進行質量檢測。通過質量檢測,整個生產流程的結構運行效率和質量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2.2客戶需求結構設計
客戶需求結構方面的設計主要包括了兩項內容:第一項是移交客戶。在測繪工程實踐中,不同的工作需要由不同的部門進行處理,所以隨著工程進度的進行,客戶也需要進行相應的移交。第二是進行資料的移交。針對不同的客戶會形成不同的資料,所以在進行客戶移交的時候,資料也要進行相應的轉移。簡言之,在測繪工程實踐中,客戶的需求會產生不同,所以為了實現管理的科學化,需要在不同的部門間實現客戶和相應資料的移交,所以做好這兩方面的設計工作十分的有必要。
2.3用戶結構設計
用戶結構設計是測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設計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用戶結構設計的現實應用來看,其主要分為用戶管理、歷史記錄以及人事信息三個部分。用戶管理主要指的是對測繪工程用戶基本信息的管理,其中包含了用戶的各類信息,實現管理的強化可以保證對用戶信息的有效掌控。歷史記錄主要是進行管理歷史的查詢和檢索。所以在此部分的設計中,需要進行檢索方式等的有效設計。人事信息同樣是用戶結構設計中的要點,進行設計的優化有利于提升管理的效率。
3測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關鍵技術
在測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當中,有兩項關鍵的技術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處理,其分別是基于工作流引擎的流程控制技術和基于活動目錄的用戶身份確認系統。流程控制技術的研究深入其目的是要實現管理信息系統的管理效率化提升,而用戶身份確認系統的研究深入則是要提高管理信息系統的質量。簡言之,在測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中,要實現效率和質量的綜合提升,就需要對關鍵技術進行研究的強化。
結束語
測繪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對于測繪工作的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積極的分析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框架,并就設計的基本內容進行研究,然后探討系統設計中的關鍵性技術,這對于管理信息系統的全面性建設而言意義重大。
作者:安科 單位:濟鋼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