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與老師溝通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概述
溝通是人們關于信息、思想和感情的一種傳遞過程。良好的溝通是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礎。高校中的師生溝通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前提和重要環節。師生課外溝通是指發生在課外,師生之間關于學習、興趣愛好、情感、生活、工作、理想、人生、價值觀等問題所進行的一種意見和想法的交流活動[1]。良好的課外溝通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融洽師生關系,延續課堂教學過程,完善課堂教學活動,最終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育活動的持續進行。
二、師生課外溝通現狀調查分析
本文對浙江水利水電學院企管專業的兩個年級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本次調查發放了共11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104份,回收率達到94.5%。問卷共有20個問題,其中包含16個單選題,4個多選題。
通過對問卷數據的整理、統計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關于學生進行師生課外溝通的程度、意愿和主動性的分析
有66.35%的學生沒有或者幾乎沒有在課外時間與老師進行過溝通,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在客觀上沒有與老師進行過接觸,溝通程度較低,師生之間缺乏溝通。
有78.85%的學生愿意在課外時間與老師進行溝通,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在主觀上愿意與老師進行溝通,不會排斥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
在溝通的主動性上,只有25.96%的學生表示會主動與老師進行課外溝通,有22.12%的學生表示不會主動進行溝通,51.92%的學生表示要看情況而定是否主動與老師在課外進行溝通,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都不會主動與老師進行課外溝通。
2.關于學生進行課外師生溝通的內容、方式和場所的分析
在溝通內容上,學生選擇最多的前三位分別是學習、就業和興趣愛好,選擇比例分別達到了66.35%、56.73%和49.04%。其他選項及比例分別是心理(47.12%)、個人情感(34.62%)、其他(19.23%)和信仰(9.62%)。這說明學習是學生最關心的,也是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最多的內容。
在溝通方式上,69.23%的學生選擇以面談的方式與老師進行課外溝通,57.69%的學生選擇以網絡的途徑與老師進行課外溝通。34.62%的學生選擇電話這種方式,還有13.46%的學生選擇書信這種方式。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喜歡面對面或者網絡(QQ、微信、微博、郵件等形式)這兩種方式與老師進行課外溝通。
在溝通場所上,學生選擇最多的前三位分別是辦公室、教學樓和校園,選擇比例分別達到了53.85%、50%和48.08%。其他的分別是學生宿舍(23.08%)、食堂(17.31%)和其他場所(15.38%)。這說明與教學環節相關的場所適合進行師生課外溝通。
3.關于學生進行課外師生溝通的技巧、知識和效果的分析
在溝通技巧的運用上,有49.04%的學生表示,偶爾會借助手勢、表情等肢體語言來輔助自己的溝通表達,31.73%的學生表示有時會,只有10.58%的學生表示經常會借助手勢、表情等肢體語言來輔助自己的溝通表達。還有8.65%的學生表示從不借助手勢、表情等肢體語言來進行溝通。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還不善于用肢體語言來更好的進行師生溝通,從而影響了溝通質量。
在溝通知識的學習上,有48.08%的學生偶爾會去學習與溝通有關的理論知識,有46.16%的學生有時會去學習溝通知識,只有5.77%的學生會經常去學習溝通方面的理論知識。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意識到溝通的重要性,缺乏主動學習溝通知識的積極性。
在溝通效果上,49.04%的學生認為通過與老師的課外溝通,學生與老師的關系會略有改善,42.31%的學生認為學生與老師的關系會有所改善,只有8.65%的學生認為通過課外溝通,師生之間的關系沒有變化。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師生課外溝通的效果還是認可的,有助于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這將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 結論
1.學生與老師在課外所進行的溝通是很少的,學生是愿意與老師進行課外溝通的,但又不會主動進行課外溝通。
2.課外師生之間的溝通,學習方面是交流的首要內容,同時學生喜歡在辦公室與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3.學生沒有意識到合理運用肢體語言等技巧對加強師生課外溝通的作用,也缺乏學習溝通理論知識的積極性,但對溝通改善師生關系的效果持肯定態度。
參考文獻:
[1] 倪春麗.民辦高職師生課外溝通障礙內容結構模型研究[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51-54.
基金項目: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科研重點課題成果(xkyzd201208)
作者簡介:
一、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發展概述
我國正在發展國際化的教育事業轉型,需要更多的更豐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總結了一些經驗,創造了一些新方法,這些方法幫助我們成功轉型做出了貢獻,在初中語文教學改革中,許多國內著名學者付出了辛苦的研究努力,在教學方式上探索出了一條以:"探究、合作、交流、協作"為主的道路,強調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與互動性,將以往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缺點所摒棄,忽略對教學過程中起到阻礙作用的"一人堂"模式,加強了那些思想陳舊,保持封閉觀念的老師的培訓與輔導,讓他們改變觀念,以學生為重,以實際性為主,以互動性教學為首要目標,在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的發展和更新過程中通過不斷修正和更新,真正的符合我國發展的教學路線和模式正在形成。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障礙分析
1、學生與老師不能充分溝通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過分注重老師的地位,尊師重道被一貫應用與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與老師溝通和交流,只是背著手在那里聽,光是聽怎么能把知識學到手呢?腦子里面都是老師一直在灌輸,沒有自我的思想與老師溝通,老師也根本不會想到學生腦子里在想什么問題,課堂交流的缺失導致課堂中學生逆反情緒和被動思維的產生過多,讓學生失去了主動性,讓老師與學生的差距變大,讓學生的心理背負了太多的壓力和困惑,導致了有問題的學生長時間不交流就放棄了學習。濰坊廣文中學案例值得我們學習,在2004年教學過程中因為忽略學生的自主成長,沒有關注學生的角色定位,沒有加以正確的引導,導致了學生與老師的思想差距過大,不能很好的融為一體,事后濰坊廣文中學積極調整教學戰略方向,加強課堂師生互動,有效的進行了教學轉型。
2、初中語文教材內容缺乏靈活性
初中語文教學在課堂內容上與西方先進教學方式相比缺乏相對應的內容靈活性與多樣性,內容缺乏"對話概念"其實對話概念在許多人眼里有些不對稱性,覺得學生就是應該扮演一個被動角色,巴赫金的對話理論改變了這一理解,他認為學生與老師在對話中才能對彼此更加了解,才能有深入的認識,對現狀才會有更加清晰的分析,初中語文教學對13--16歲的青年有一定的語言文學引導意義,但是對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引導期,這一點關系到未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分析能力,學者在不斷探索中分析出每一個年輕人需要對現存學習知識有自我分析的能力,初中語文教材中應該加入一些靈活性元素,讓學生和老師有更近一層次的交流。
3、學生學習存在被動性
學生在初中階段雖然接受能力強,但是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的能力都在儲蓄過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程度的方式和方法來進行轉變,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有主動性,但是學生現階段大多沒有主動性傾向,原因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地位不被重視。學習過程中老師占據著重要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過于輕視學生的地位,導致了學生心理的怯懦和被動,在知識交流上沒有信心與老師交流,越是這樣就越循環向不好的方向,轉變的可能性也就越低,使學生完全失去了學習動力。 轉貼于
三、初中語文教學障礙性的解決措施
1、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
我們在改進教學目標時應該注意改進教學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非常重要,可以通過加強溝通使課堂的互動性得到彌補,課堂的交流和互補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時與老師進行潛意識的溝通,將自己心里所想的一些東西分享出來,與同學和老師交流,使內心的知識得到新的領會和記憶,在交流過程中可以利用交流時的過程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在學習能力方面也可以得到相應的補償,現在的老師經過最新的教師培訓都喜歡和具有交流思想的學生進行互動和溝通,在新課程要求下,溝通變得非常重要。溝通時可以以學習分組來進行溝通,這種方式使同學互相溝通的交流加強,也可以使同學和老師的溝通加強,在國外被稱為協作式教學方法。
2、增加教材內容的靈活性
初中語文知識的學習最好利用教學內容來增強學習方式的靈活性,學習的靈活性可以幫助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教材的實質是為了讓學生進行讀和理解,所以按照陳舊的觀念設計課本得到的還是以前陳舊的學習觀念和分析觀念,沒有科學性和系統性,缺乏正確的方式和方法。我們現在要強調教材的靈活性,設立一些新內容進去,幫助老師掌握課堂靈活性和新秩序,幫助老師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讓教學無障礙性,教材中的新章節內容可以設立些小組討論和自主研究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己努力發現學習的樂趣。
3、學生學習要由被動變為主動
關鍵詞:家長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家長工作;督促幼師做好家長工作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4-283-02
一、我們得讓老師認識家長工作的重要性
從事幼教工作很多年的老師都知道家長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新一界的畢業生老師沒有工作經驗,所有的工作對她們來說都是零。如果說給她們時間,讓她們自己摸索,可能會碰到無數次家長投訴,委屈的直讓她們掉眼淚。她們認為自己的工作已經很努力了,為什么還得到家長的批評?來自家長社會的壓力,總會讓很多幼師換行。
家長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文化素質也千差萬別。他們會站在他們的角度想:我交了錢了,老師就得管我的孩子學好、吃好、玩好等。只要稍有不慎,家長的怨氣就來了。
家長的投訴很多種,列舉以下幾項:
我的孩子說老師沒給他吃飯?
我的孩子說在幼兒園天天吃白菜?
我孩子剛來上學讀大班,以前沒上過幼兒園,老師應該照顧他,不能給他和別人孩子一樣的學習內容?
我的孩子得了腮腺炎在家一個星期了,現在還說不能上學,要康復證明。那誰能證明他沒康復?要是我孩子沒事,檢查費用誰來出?
我的孩子褲子每天都有尿濕,有幾次還穿濕褲子回家?
孩子總是回家說有同學打他?
孩子說老師不喜歡他?
我的孩子自從上幼兒園后,回家就會說臟話了?
老師的英語單詞讀音教錯了,我教對的,可是孩子總是說老師說得對?
孩子自從上了幼兒園,總是感冒,我要讓孩子退學?
問他什么他總說不會,問老師教了沒有,他說沒有?
老師太不負責任了,跟老師講了今天孩子帶了藥,可老師還是忘記給孩子吃藥,弄得我的孩子已經在兒童醫院住了一個月了?
我的孩子回家不愛跳舞,不愛學習?
帶了四條毛巾到幼兒園,一條沒有帶回來過?
我的孩子很多次不是手受傷,就是臉受傷?
家長的投訴很多,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造成的社會影響就不好。一傳十,十傳百,幼兒園的口碑自然就不好。
幼師的工作,家長說好就好,家長說不好,再好也不好。當家長與老師經常保持聯系與溝通,老師的家長工作做得好的時候,一旦真正有事情發生,比如孩子磕到頭到醫院縫針、孩子發燒老師未發現等小問題,家長就不會責怪老師,很理解老師。
二、研究如何做好家長工作
家長工作既然這么重要,那么我們如何做好家長工作呢?
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家長都有不同的看法。有家長認為,幼兒園的孩子不應該寫字,有家長認為幼兒園的孩子要布置家庭作業。那么老師應不同家長的要求,解決家長問題也有難度。
讓老師把問題最多的家長交給園長。平時園長特別注重與這些家長溝通,成立家長委員會,聽取采納他們的建議,讓他們參與幼兒園的管理。
園里也組織老師進行“如何做好家長工作的培訓”。
老師家長工作的成功經驗分享。
把自已平常在工作中與家長溝通的好方法向大家介紹,供大家參考學習:
老師在開學第一天由于坐園車的孩子提前上車,所以老師沒有時間給XX孩子梳頭發,然后老師對XX家長說:“XX的媽媽,您把XX的頭發扎得好漂亮呀,我們老師不敢動,怕拆了后還不了原啦。”本來是沒時間給孩子梳頭發,結果變成了和家長的溝通,對家長的贊美。家長也非常開心。
老師各自說一說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哪些家長工作難題,把平時在工作中遇到的家長意見做個匯總。
互相角色扮演開展“如何做好家長工作”研討會。
我當“家長”,你當“老師”,或者我當“老師”,你當“家長”,把問題互相用電話或者面談的形式溝通,試著解決這些家長工作難題。
大家從兩位老師的角色扮演中得出許多結論,做為老師,不管家長言辭如何,語氣如何,都不可以對家長動怒,應有老師的師德與修養。
在家長面前還要敢于承認錯誤,敢于承認錯誤也是優點。要把“不好意思”、“抱歉”掛在嘴邊。就算是沒有錯誤,也認真傾聽家長的話,待家長情緒稍穩定時,再做溝通。
如果小班新生家長問:“我孩子是否哭了一天,一天沒吃飯,沒喝水呀?”真實情況差不多就是孩子哭了一天,一天沒吃飯,沒喝水,但老師也不能直接告訴家長,要幫助家長和孩子渡過開學的恐慌期。回答應該講究語言藝術:“今天是他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許多幼兒園的小朋友他不認識,其實也看得出來,他也好喜歡與小朋友玩的,明天,后天,慢慢地,他熟悉老師與小朋友了,與老師小朋友一起游戲,他就會喜歡上幼兒園的。”
把老師們匯總的家長工作難題一一演示,集合大家老師智慧,找到最好的回答方法。老師再做好記錄,把回答的方法技巧匯總。
老師通過“角色扮演”活動的開展,知道了站在家長的立場說話,讓家長感受到老師是愛孩子、關心孩子、重視孩子的。
評價老師與家長的現場電話溝通。
大家隨意從班級花名冊當中抽取一位家長,每位老師都與被抽中的孩子家長現場電話溝通。其她老師認真聽該老師的溝通,做筆記,并對該老師的電話溝通做評價。老師都有與家長現場電話溝通和聽其她老師與家長電話溝通的機會,老師有被評價和評價她人的機會。通話“現場電話溝通”活動的開展,促進老師們的電話溝通技巧。
有些老師拿起電話手發抖,不知道講什么。有老師反應,許多家長,你跟他說話,他理都不理睬,沒法溝通。要不就說有事,忙。要幫助這些老師樹立自信,鼓勵她們大膽與家長溝通:就把家長當你的同學,年紀也比你大不了多少,其實這些家長不是不愿意與老師說話,是他自己以前讀書的時候最怕老師,所以現在看到孩子的老師,都繞道而行,或者害怕與老師講電話。只要老師大膽地、真誠地與家長說話,慢慢地是可以架起家長與老師之間友誼橋梁的。
三、督促幼師做好家長工作
因為家長溝通工作重要,所以平時園長有要求老師要做好家長工作。但老師的家長工作做得好否,平常是否經常跟家長溝通,好像也無法檢查。記錄家長投訴多少,是評價班級家長工作做得好與壞的一個方面,但不是全面。如果沒有一個方法檢查老師家長工作做得好否,老師們也有惰性,知道家長工作重要,但又沒有去家訪,平時也少了電訪,也少了與來園接送孩子的家長面對面的交流。所以就必須有一個家長工作做得好與壞的檢查方法。
通過電話詢問家長從各班隨意抽取一部分孩子抽樣調查,電話咨詢一下家長,請家長談一下該班級老師有沒有經常與他電話溝通談一談孩子在園的情況?
或者與家長面談,了解該班級老師的家長工作情況。
來園離園時的家長接待記錄。
把以上三種收集到的家長工作情況公布到全體老師,但不說明是哪個班,請全體老師公平公正地做評價。最后告訴該班級老師班級的家長反應情況,老師能認識自己的家長工作問題,解決家長工作問題。通過家長工作的檢查,老師平常也不會疏忽與家長溝通,促進老師做好家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