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股市動態分析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盡管會議當天天公不作美,綿綿春雨一直在下,但大雨澆不滅讀者的熱情,五百多位讀者及投資者頂風冒雨參加了報告會,場面十分感人。《股市動態分析》雜志社社長劉波表示,“這段時間股市不太好,天氣也不好,但是看到今天下午到場的投資者還是比較多的,這一點我還是很受感動,也深受鼓舞,我覺得后面的股市還是很有希望的!”
本次報告會邀請了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先生、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研究總監陳強兵先生、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先生、海通國際環球投資策略部董事潘鐵珊先生、麥格理資本證券聯席董事林泓昕先生作為嘉賓進行主題演講。此外,報告會還安排了專欄作者圓桌會議。
從嘉賓及專欄作者的發言來看,大部分對2013年剩余時間的行情都表示謹慎樂觀。魏鳳春表示,“中國經濟已經人到中年,投資須遵從舍、得之道。”陳強兵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就像狗熊掰玉米一樣,掰一個大的,扔掉再掰一個更大的。增長無憂,而資源浪費、效率低才是問題。”楊德龍預計,“全年可能有兩三波的反彈,這就決定了今年的操作要有一定的波段性,市場下跌的過程中敢買,而在市場上漲的時候要敢賣。”海外投資機構的兩位代表海通國際潘鐵珊和麥格理證券林泓昕從香港市場的角度分析了市場的投資機會。
中恒集團,公司主要產品“血栓通”是心腦血管用藥的大品種,在樣本醫院統計中是終端銷售規模最大的品種,隨著新的農村合作醫療的拓展,血栓通在基層醫院的銷售大幅放量。血栓通產能將在2014年下半年開始逐步釋放。中恒集團是中國人口老齡化受益的確定性品種。
宜華木業,公司原來以出口為主,隨著美國房地產市場好轉,公司產品出口受益;現在公司積極開拓內銷業務,分享國內消費升級紅利。公司擁有500萬畝林地資源,掌握上游資源,實現一體化經營,有助于公司充分獲得全產業鏈的利潤。
洪都航空,公司主要生產教練機,主要品種是L-15高級教練機和K8中級教練機,隨著L-15高級教練機的陸續交付,公司迎來業績恢復增長。目前中航裝備旗下僅有成飛集成和洪都航空兩個資本運作平臺,隨著成飛集成的停牌資產注入,洪都航空也有望未來進行資產整合。
國光電器,公司原來業務是音箱、揚聲器等的生產和銷售,目前公司切入鋰電池產業鏈,另外公司在花都區有1200畝土地,公司面臨業績反轉和土地價值重估的雙重機遇。
國電南瑞,公司是中國電力自動化領域的技術領先企業,在高端電力二次設備市場占有率高達50%以上,在省電網調度高端自動化市場占有率達75%。資產重組完成后將北京科東、電研華源、國電富通、南瑞太陽能等收入麾下,國電南瑞在配網自動化市場地位更加穩固。同時公司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在軌道交通、新能源領域進展順利。
威遠生化,新奧控股入主威遠集團后,通過2010年和2013年兩次資產重組,分別注入了二甲醚資產和煤炭/煤化工資產,公司轉型為清潔能源供應商;公司現有甲醇產能60萬噸,在建產能60萬噸,公司的煤制甲醇具備成本優勢和規模優勢。
本刊自2014年12月中期以來就強調指出,這一輪興起的牛市有其自身的特點,它與A股歷史上出現過的牛市有著很大的不同,個中原因在于交易杠桿的存在(參見2014年12月12日第48期《杠桿上的舞蹈 借來的牛市》)。以及市場在經歷相當幅度上漲后,已到了風險顯現的時間窗口(參見2015年1月10日第二期文章《新股發行提速 大盤面臨短期調整》)。至2015年1月17日,本刊更以封面文章《牛回頭――調整的時間、空間、方式》提示投資者注意短期調險。
站在目前的時間節點上,回顧這些策略提示,有助于我們把握下一階段的行情,制定更為完善的操作策略。
注意本輪牛市的特點――杠桿
在2014年12月12日《杠桿上的舞蹈 借來的牛市》一文中,我們重點強調了我們的研究發現,即“融資交易成了本輪市場上漲的助推器,融資余額的快速增長推動了行情發展。然而‘融資融券’一直以來都是不平衡發展,融資規模迅速擴大,且融資規模占流通市值比重已超過成熟市場水平,但融券瓶頸始終難以突破。結合成熟市場的經驗,以及A股市場此前的個案,‘兩融’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起到的作用通常是‘漲時助漲,跌時助跌’,對此,投資者務必加以防范。”
階段高點的提示:短期調整
本輪行情的階段高點出現在1月9日,上證指數最高達到3404.83點,而本刊研究部及時的發現,市場上行已經進入到了階段調整的時間窗口,始自2014年11月22日央行降息開始,金融股帶領大盤一口氣從2500點上漲到3400點以上,一個多月的漲幅超過30%,已經醞釀了短期調險。遂在2015年1月10日第二期雜志“股市動態30”專欄中撰文《新股發行提速 大盤面臨短期調整》。
在今年第三期雜志中,本刊以封面文章《牛回頭――調整的時間、空間、方式》全面分析了行情的運行特征及后續演進的可能。事實上,本刊研究部在階段高點出現后,已在1月12日確定第三期封面文章主題時作出“牛回頭”的判斷,但由于周刊出刊的特點,至1月17日讀者拿到當期雜志時,市場已經出現了劇烈的震蕩。不過,這一判斷仍然有助于大部分讀者規避隨后出現的更為劇烈的調整。
戰略性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