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中學數學教育學概論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中學數學;數學教學;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1 現代中學數學教學面臨的難題
1.1 中學數學教學方式的問題
現代中學進行數學的教學時大都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所謂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指中學教師按教學大綱中所制定的教學的規劃提前進行備課,上課時按照教學制定的計化進行數學的教學,所以在課堂上數學教師所講的每一個內容都是教師在上課前已經準備好的,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方式,教師在課堂的教學組織方式是按照舉例講解、學生練習、分析學生練習中的錯誤、指導學生改正錯誤、最后課堂總結的步驟一步一步進行的,每堂課的內容都是按照教學計劃完成,既不會超出計劃的范圍也不會遺漏知識內容的講解,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也是存在著明顯的不足的,首先這種教學方式并沒有將對學生的教學效果放在第一位,這就導致了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根本沒有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答問題的時間,學生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師們不停的向學生們灌輸各種知識點,但他們并不知道學生們到底有沒有理解這些知識點,學生們長期的在這種教學方式下進行學習,并不理解學習這門學科的學習目標,教師講一點學生學一點,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很差,教師教學的效果自然也不理想。
1.2 數學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問題
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了學生不能夠連貫的應有所學習到的知識,現實中的大部分學生都具備了足夠多的理論知識,但是學生實踐的能力相反就變得很差,知識結構面窄,學生在真正到社會上進行實踐時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就很缺乏了,這些與社會所需人才培養計劃和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都是極不相符的。在現代的數學教學的內容,已經有個別的知識內容是對社會實踐無法適應的了,如空間立體幾何等教學的內容就已經不能適應數學教學的改革實踐的發展了;另外也有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是比較超前的了,如排列組合、復數數列、二項式定理等知識,這些知識如果是在學生實踐之前進行講解的,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一些,同時也能夠防止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時出現的前后知識無法連貫熟練的使用的現象了。
2 現代中學數學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方法
2.1 改革中學數學教學的教學方法
要想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就要探求能夠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的新的教學方法,從而替代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以課本為中心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同時探索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模式,才能夠充分的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首先,應當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數學學科的意識,從而真正的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教師可以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等多種的形式,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這門學科的價值和意義,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其次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通過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想象的能力。數學教學的過程不應是老師向學生單向的灌輸知識的死板的過程,而應該是由學生和老師通過互動、配合和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學計劃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的意識,還可以采用討論式、提問式、啟發式等多種方式進行知識內容的教學,這樣學生們才能夠真正的去獨立思考問題,在反思中掌握豐富的知識內容,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綜合的素質。
2.2 改革數學考試的方式
由于數學這門學科是作為一門考試課在中學的教學體系中存在的,所以數學考試的方式都采用閉卷式的考試方式的。這種考試的方式是能夠使學生掌握最為基本的理論知識的,同時對于提高學生應用這些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也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是對于培養能夠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技術型和實用型的人才顯然是不夠的。所以傳統的數學考試的方式也是應當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的,應當采用開卷式、閉卷式、大作業式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考試方式。根據不同考核學生的目的選擇不同的數學考試的形式,無論什么方式在考試時達到了考核學生滿意的效果了,就是最好的考試的方式。
2.3 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大綱
傳統的以教材為主,不管教材中的內容適不適合學生,不管教材中的內容是否超前等情況,教師只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進行授課的教學觀念已是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的了。應更新這種教學觀念,找到符合社會要求的教學觀念,進行教學大綱的改革的工作。首先,找到現代中學數學的教材中不實用的知識內容,如空間立體幾何、解斜三角形等內容,刪除這些與實踐應用脫軌的教學內容后,根據教學的需要可以適當的調整各個章節知識內容的教學順序。其次還應當將數學教材中的類似的知識點和理論內容進行歸納和整理,從而形成知識體系的模塊,如建立三角函數塊、集合函數塊等模塊,各個模塊都應分別列出必學的內容、選學的內容還有應基本了解的內容,這樣不僅能夠整理并概括了各模塊的知識內容,也減少學生學習的內容,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負擔。另外為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根據教材教學內容的要求,對學生所做的習題也可以進行相應的分類,如將學生的習題分為必做題、選做題、了解題、應用發揮題等類別。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對現代中學數學教學面臨的難題以及現代中學數學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方法兩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討。中學數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工程,這不僅要求教師們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也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所以,教師們在數學教學之余還應當不斷的學習深造,掌握更多更全更廣的專業知識以及與專業相關的知識,不斷的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完善自身的缺點,在中學數學的教學中充分的發揮教師教學的作用,為學生們能力素質的提高和發展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只有這樣,中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才能夠繼續蓬勃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明輝.淺談中學數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教學研究,2011.
[2]吳振興.淺論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J].基礎教育研究,2010.
[3]張 .中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驗[M].數學教育學報,1996.
中等職業學校初一、初二輟學的學生在我校占百分之二十多,學生是免試入學,還有社會回流生。許多學生不知道自然數是什么。目前,雖然國家提倡素質教育,但由于傳統觀念影響,學校、家長仍然把學生文化課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標尺,這些學生是學校德育處和教師辦公室的“常客”,再加上家長教育不得法,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厭學、自卑,導致成績越來越差。中職學校文化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的開設比例再三調整,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時數一再壓縮。作為一門重要文化課程的數學,教材難度不斷降低。然而,學生對數學課程仍然不感興趣。不少學生上課聽不懂或不聽講,學習被動,嚴重缺失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上數學課時還是“睡倒一大片”,教師無論怎樣努力都是白費勁。教師上課不只是體力、腦力上的疲倦,而且是心理上的一種壓抑。加上沒有統考要求和升學壓力,教師對教學失去信心,教學隨意性較強,沒有完整的教學計劃,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到哪里就到哪里。學生的基礎現狀,數學知識的連貫性、系統性與各專業對數學要求的差異性、教學時數的局限織在一起,使數學課程教學舉步維艱,困難重重。
二、對中職數學教育改革的一些看法
教師要根據本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在數學教學中將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結合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進行數學教學,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作為一門計算工具的重要性,真正體會到數學是“有用”的,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和學習欲望。
1.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創設問題情境,恰當地設置認知沖突,誘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的思維活動在問題的牽引下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增強學習的動機,增強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進而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而這種學習效果的滿足感又進一步強化了學習的興趣,數學教師應把數學的實際用途貫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對自己未來職業的幫助及深造的實際意義。特別要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在數學教學中將數學知識與不同的專業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作為一門計算工具的重要性及實踐性,真正體會到數學是“實用的”,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相反,缺乏學習興趣必然減弱學習的動機,影響學習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的發揮,產生較差的學習效果,這種學習效果的不滿足恰恰又會挫傷學習的積極性,并抑制學習的興趣,從而導致惡性循環。
2.讓學生在成功中樹立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設法創設競爭和取勝的機會,教師不能只關注好學生,而應把更多的注意力偏向差生。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例題、課堂練習題、課后作業的布置上,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采取不同的要求,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歡樂。教學上,教師可以從讓學生取得成績入手促使他們產生繼續學習的愿望和動力,隨著成績不斷提高,學習動力會越來越大,學習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新學期剛開始時,可適當放慢速度,進度要與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水平相適應。在傳授新知識時,要注意提示新舊知識的內部聯系,以便鞏固已有的知識。教師在備課時,既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要耐心細致地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使他們獲得克服困難后的成功喜悅。
3.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傳統的“粉筆+黑板”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教學模式相比,各有優勢。選擇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融合傳統教學的優點,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做到教師講解、黑板板書、媒體演示相結合。“多媒體”只能代替部分教師板書。恰當的板書不僅僅是向學生傳達靜態的文字信息,更是一種表達思維活動的有力手段。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出一般方法與結論。
目前,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搞“題海戰術”、“大運動量測練”的現象依然存在,忽視數學基礎知識教學,學生嚴重地兩極分化的的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另外九年義務教育初中數學教材對大多數概念進行了淡化處理,老師們也忽視概念的教學,課后搜集方方面面的題型,也是整天忙忙碌碌地鉆在題庫里。初中生本應輕松地學習,可也是昏頭昏腦地埋在解題中。個別老師認為只要考的問題都是老師講過的題型,考不好就怨不得老師了,但每次考試過后老師們總是抱怨,某題型練過多遍,怎么還有這么多學生不會呢?以前,人們把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全歸于考試指揮棒,可是隨著全面貫徹教育方針,考試也在不斷改革,盡可能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所以那些只交給學生對號開鎖的鑰匙,不給學生解剖鎖的結構原理的老師將離素質教育的軌道越走越遠,現在是應該回到重視基礎,重視概念教學的時候了。
二、加強數學概念教學的必要性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那種忽視基礎知識教學,尤其是數學概念,人為地“拔高”,導致兩極分化的做法顯然與素質教育是背道而馳的。數學概念是現實世界中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及其特有的屬性在思維中的反映,中學教材出現的近700個數學名詞可稱為教學肌體上的“細胞”,細胞鍵康,肌體才能強壯。提高概念教學的水平,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是使學生融匯貫通地掌握數學知識、增強能力的前提和關鍵,是把知識學好學活的必由之路。
三、加強數學概念教學的幾點建議
1.把握教材體系,重視概念的連貫性教學。數學概念教學存在著缺乏計劃性和彼此割裂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要抓住主線進行連貫性教學。例如絕對值的概念,這是初中數學中的難點之一,由學習有理數運算法則的需要而引入;到學次根式時,又由于=a 與算術根聯系起來;到高年級,在方程與不等式中又再次出現;在直角坐標系中,因為x=,它又是兩點間距離公式的特例;到高中,學習了函數知識后,還可以把實數的絕對值規定為a=max{-a,a};在復數里,復數的模又可以理解為實數的絕對值概念的推廣。
2.分析矛盾運動,用發展的觀點進行教學。
數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在社會實踐中,在數學自身的發展中,不斷發展、充實。例如角的概念,開始僅局限于平面內,且在1800之間,即銳角、鈍角、直角;以后發展到平角、周角;進而又出現了正、負角、任意角;若在空間里,又有線角、線面角等。有些概念如指數an隨n的擴展與原概念的涵義就不同了。在教學中,應注意對其辯證的分析,指出其擴充的必要性,將概念納入它自身的矛盾運動中去進行分析,要把概念的確定性和靈活性辯證地統一起來。
3.教學要明確概念的層次性。
每一個新概念都依賴著舊有的概念來表達或是由舊概念推導出來的,教學中務必注意概念的層次性,在學生對某些預備概念模糊不清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引入新概念。例如直線方程的各種形式,都是從斜率公式推導出來的,而“斜率”又依賴于“正切函數”來表達,“正切函數”又是以“任意角”、“平面直角坐標系”、“比”、“對應”、“函數”等作為預備概念的。如果對以上某一概念不理解或一知半解,建立新概念就有一定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