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電子商務審計及其風險研究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近幾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運用電子商務開展經營業務活動,注冊會計師在對企業進行審計時不得不考慮這些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業務,然而這種新興的電子商務審計和傳統的審計有很大的不同,這種電子商務的審計存在更大的風險,注冊會計師識別、評估和應對其風險有更大的困難。因此,研究電子商務審計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不僅能夠更好的識別、評估和應對電子商務審計風險,而且也是對我國審計理論的完善。
一、電子商務審計風險的特征
一般情況下,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由于電子商務的無紙化、電子化和網絡化等特點,無論是電子商務的重大錯報風險還是檢查風險都比傳統審計風險要高。電子商務采用的全球網絡化信息系統,企業一方面面臨著系統自身的風險,可能導致會計數據被篡改、破壞,另一方面面臨著電腦病毒和電腦黑客的入侵,導致會計數據的丟失。這些致使電子商務重大錯報風險的加大。電子合同、電子函件、電子訂單的存在使注冊會計師審計中對其真實性、合法性很難辨別,導致電子商務審計風險中的檢查風險要比傳統的檢查風險要高,審計工作的難度更高。
在電子商務系統高度自動化的條件下,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取決于電子商務系統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對電子商務審計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系統交易過程和控制測試。審計對象也要從財務報表及其相關資料擴展到被審計單位的資信狀況、內部控制等對財務報表產生重要影響的諸多事項上來。
二、電子商務審計風險成因分析
我國的電子商務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發展水平較低,相應的電子商務審計也處于探索階段。隨著電子商務迅猛的發展,電子商務審計將成為注冊會計師審計發展的重要瓶頸。因此,了解電子商務審計的風險成因對電子商務審計至關重要。
首先,我國電子商務審計環境風險因素分析。迅速發展的電子商務運營不足,致使一些電子商務部能實現,加大了電子商務風險,同時增加了電子商務審計風險。此外,我國電子商務及電子商務審計的法律體系尚不完善,這使企業和注冊會計師缺少了執業標準,我國的審計準則雖然涉及了電子商務的內容,但是對電子商務審計的程序和具體的審計標準沒有規定,這必然導致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無章可循,必然導致審計風險。另外,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還不健全,這給企業在進行電子商務中可能帶來風險。
其次,電子商務審計的客體風險因素分析。一般情況下,審計風險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被審計單位內部的原因所導致的,電子商務審計風險的出現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企業內部出現的問題。企業對電子商務業務的內部控制不健全,導致了電子商務審計風險的大大提高。電子商務的自動化、無紙化、信息化等特點決定了,電子商務審計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控制測試而很少用到細節測試,因此企業對電子商務內部控制的設計及實施至關重要。企業內部網絡安全也是導致電子商務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網絡病毒的入侵、電腦黑客的攻擊等都可能篡改會計數據等,從而造成審計風險的產生。此外,參與電子商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素質也是影響電子商務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三,電子商務審計主體風險因素分析。我國的電子商務起步比較晚,電子商務審計需要的人才必須掌握會計、審計等必要的財務知識外還必須掌握電子商務、計算機等新一代的知識,這需要一種復合型人才,由于我國在電子商務方面的起步比較晚,因此,這方面的人才可能會很或缺。會計師師事務所對這方面的人才進行培養不僅需要財力更需要時間。會計師事務所在遇到電子商務審計業務時可能由于缺少這方面的人才,而根據傳統審計的經驗來審計,從而帶來個較大的審計風險。會計師事務所在對電子商務進行審計中所使用的審計軟件實用性不強,通用性較弱。我國電子商務審計是最近幾年才發展的,這方面的審計軟件的研究開發、研究投入還較少,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當中運用實用性不強的軟件很容易帶來審計風險。另外,我國近幾年會計師事務所的競爭不斷加大,造成了低價招攬業務。因審計收費的降低,會計事務所不得不減少審計工作、縮小審計范圍,這會增加審計風險。
三、電子商務審計風險的防范
對審計風險的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有效的降低審計風險,使審計風險可以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審計對象的無紙化、網絡化、信息化日益提高,要求各方面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降低電子商務審計風險。
電子商務環境因素方面的防范措施。第一,由于我國電子商務處于發展階段的早期,因此加強對電子商務系統的完善至關重要。給電子商務一個合理的平臺,才能把電子商務審計落實的實處,把電子商務審計風險降到可以接受的底水平才不是一句空話。第二,完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和有關電子商務審計準則。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對規范電子商務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給了電子商務業務一個合法的標準,有利于審計人員對電子商務的合法性給予判斷。完善電子商務審計準則,特別是具體的審計準則,從審計的程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都要有明確的規定,這有利于審計人員把握電子商務審計的細節,從而降低風險。最后,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能對電子商務這種虛擬的網絡交易提供安全保障,另一方面注冊會計師可以更好的了解企業的信用狀況。另外,加強網絡的安全措施也是對電子商務正常運行不可或缺的部分。
電子商務審計對象的防范措施。第一,加強企業關于電子商務的內部控制措施。由于電子商務的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的程度之高,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時,通常采用控制測試而很少采用實質性測試,這對電子商務業務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要求比較高。因此,建設有效的電子商務內部控制系統,對防范電子商務審計風險有很大的幫助。第二,加強企業內部電腦安全和參與電子商務人員的專業知識。電子商務的網絡化、信息化要求企業把電腦安全措施管理好,不僅做好企業內部的網絡安全,更重要的是做好電子商務網上的授權處理。企業要求做到專門的部門專門的人員來采購、管理電子商務業務。企業應加強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不僅專門的電子商務人員懂得電子商務的內含,而且要讓企業公司的各個部門如銷售、采購、運輸等部門了解電子商務的流程和內含,讓電子商務滲透到整個企業當中,這樣有利于電子商務的正確開展,減少了在運行過程中的摩擦,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時減少了電子商務的風險。
電子商務審計主體的防范措施。第一,會計師事務所培養電子商務審計的人才。電子商務審計是最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它和傳統審計有很大的不同,這就導致傳統的審計方法和程序不適合電子商務審計。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加大電子商務審計這方面的人才培養,才能應對所接受的業務中的電子商務審計,從而減低電子商務審計風險,增加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量和審計質量。第二,會計師事務所開發實用、有效的電子商務審計軟件。不同的電子商務環境造成審計對象的范圍和審計方法不一樣,因此在軟件研究和開發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這方面的問題,開發出不同環境下實用、有效的電子商務審計軟件,這樣可以在降低審計風險的同時,提高審計的質量。第三,會計師事務所做好電子商務質量控制措施。在項目組審計完畢后,會計師事務所要對所涉及的電子商務審計重點進行復核,要求對電子商務這部分的復核更嚴格、人才配置更優秀,要把這方面的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本文通過對電子商務風險的特點、風險產生的原因以及應對風險的措施的簡單研究,希望對企業所涉及的電子商務業務有所幫助,同時希望拓展會計師事務所的電子商務審計業務,提高電子商務審計的效率。
參考文獻:
關鍵詞:審計風險;風險防范;傳統企業;電子商務系統
一、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審計風險研究
在電子商務系統高度自動化的條件下,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取決于電子商務系統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對電子商務審計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系統交易過程和控制測試。審計對象也要從財務報表及其相關資料擴展到被審計單位的資信狀況、內部控制等對財務報表產生重要影響的諸多事項上來。一般情況下,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由于電子商務的無紙化、電子化和網絡化等特點,無論是電子商務的重大錯報風險還是檢查風險都比傳統審計風險要高。電子商務采用的全球網絡化信息系統,企業一方面面臨著系統自身的風險,可能導致會計數據被篡改、破壞,另一方面面臨著電腦病毒和電腦黑客的入侵,導致會計數據的丟失。這些致使電子商務重大錯報風險的加大。電子合同、電子函件、電子訂單的存在使注冊會計師審計中對其真實性、合法性很難辨別,導致電子商務審計風險中的檢查風險要比傳統的檢查風險要高,審計工作的難度更高。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審計要素的變化
1.審計目標
在傳統的審計中,審計目標主要是為了查錯防弊。主要是通過對企業賬目的審查來核對企業會計報表的真實性,從而分析判斷企業采用的會計處理辦法是否符合法律所規定的會計準則,并是否能夠真實反應企業真實的經營以及財務狀況。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商企業等新興產業的不斷發展,經濟活動的開放性也更強。這些新興行業的審計目標也不斷的擴展,客戶服務功能的審計、電子支付審計等都成為了審計目標。
2.審計對象
縱觀電子商務環境下,通過對互聯網將企業的物資流、資金流與信息資源都融合在一起。經濟交易的雙方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系統對產品的報價以及查詢、電子合同的簽訂等經濟活動都能產生相關的電子憑據。因此,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電子證據以及電子支付等均是企業審計的重要對象。
3.審計方法
現階段,涌現了很多網絡審計軟件為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電商企業提供了技術的支持。在數據的采集上,審計人員通過審計端口對企業會計信息的數據進行搜集。通過對計算機以及互聯網絡可以進行遠程登錄、電子函證、文件傳輸,以傳輸信息,獲取相關的審計證據。在對數據的分析上,審計人員在運用審計相應的軟件,準確和快速的獲取信息對生成審計報告以及,都能夠有效的為審計工作提高時效性。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對審計的思考
1.加快電子商務審計法律法規的完善
對我國計算機審計的各種法律規定,計算機的審計準則都需要有制定標準的格式。需要制定有關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把電子憑證、合同以及有法律效應的數字簽名的保管都需要明確制定下來,有關電子商務與網絡經濟的立法都需要滿足我國的國情,同時借鑒國際相關法規以及立法,能夠促進我國的電子商務審計法律法規的建立以及完善,保證電子商務審計能夠有法可依。
2.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審計
電子商務審計的內容主要包括電子商務系統處理和控制功能的審查,為了證實電商企業的交易事項是否合法以及安全可靠,這些都是傳統的審計所沒有的。首先必須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對審計單位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控制進行審查,然后根據一般控制與應用控制的審查結果來決定抽查的范圍與重點。通過網絡對審計單位的會計數據進行手機審核時,需要對審計單位的審計人員賦予應有的審核權限,可以高效的完成審計工作。另外,對異常項目通過調查和數據分析進行測試、檢查、分析與核對,這樣可以達到降低審計風險的目的。
3.加快審計的電子化應用技術
隨著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對加強計算機審計實用環境的建設提出了更加長遠的發展。對各級審計機關對計算機硬件的建設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大計算機設備系統的投資,對審計機關內部審計資料庫的建設,能夠有效促進審計事業的現代化發展。要讓審計人員盡快參與審計軟件的開發,使審計軟件的使用在電子商務環境下能夠具有自身的實用性,以便今后的計算機審計信息化的建設能夠順利的實施。
四、結語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電商企業的業務流程發生了一些變化,這就需要新的機構來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以確保電子商務環境市場下的有序進行。同時,電子商務在另一方面也改變了企業審計的環境,迫使企業審計改進傳統的審計模式,并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優化審計流程,確保企業審計能夠滿足新形勢的發展要求。
參考文獻:
[1]王爽.淺談網絡審計的風險及其防范[J].數碼世界,2005(13).
[2]王萍.網絡審計的對象創新和業務創新[J].會計天地,2004(8).
[3]宋榮臻,李悅.網絡審計及其方法的完善[J].科技與經濟,2005(4).
【關鍵詞】電子商務 審計風險 審計范圍
一、電子商務審計面臨的挑戰
(一)電子商務審計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完善
傳統審計準則已經相當完善,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有關電子商務簽證的具體標準尚未出臺,給電子商務企業審計帶來實質性困難和風險。電子商務審計的法律依據明顯不足,盡管電子商務已有一段時間的發展,但在法律方面還是一片空白。
(二)會計記錄資料發生了改變
電子商務的出現,改變了財務會計信息的載體,使審計證據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經濟業務產生的原始憑證以電磁信息的形式在網上傳遞并儲于磁性介質中,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都集中由計算機按程序指令執行。
(三)審計范圍發生變化
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范圍已擴展到傳統審計內容之外,傳統的報表審計內容是指被審單位特定時期內的會計報表及其他相關資料及其所反映的經濟活動。電子商務環境下還需對系統硬件環境進行審查,包括各部件的兼容性,信息通道的暢通性等。
(四)審計風險加大
相對于傳統商務方式下企業的內部控制而言,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的內部控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由于計算機數據處理的集中性,使大部分控制作用基本失去作用,傳統的會計崗位職責被打破,使得在傳統交易方式下的賬簿控制體系失去作用,網絡環境系統建立和運行的復雜性,導致內部控制的范圍也相應擴大,電子商務引起的技術性風險可能使審計風險中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增大。
(五)審計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大多數工作在基層的審計人員雖然都接受了一些計算機知識培訓,但一般多是初級程度的培訓,遠不能適應計算機審計的要求。此外開發實用性和通用性較強的審計軟件所需的高層次、高水平的人員也很缺乏,人才的缺乏嚴重制約著我國計算機審計的發展。
二、對于電子商務審計挑戰的對策思考
(一)加快電子商務審計法律法規的完善
制定我國計算機審計的各種規范化、標準化文件,包括計算機審計的法律準入規定,計算機審計準則,各類審計數據庫或輸出數據的標準格式等。應盡快制定有關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把電子憑證、電子合同和數字簽名的法律效力和保管要求,數字認證機構的管理,電子信息與網絡系統的安全等相關內容以法律法規的形式明確下來,有關電子商務與網絡經濟的立法要立足我國的國情,同時借鑒國際上有關示范法或其他國家的有關法規進行立法,促進我國的電子商務審計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保證電子商務審計的有法可依。
(二)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審計
實現電子商務以后,電子商務審計的內容包括對電子商務系統處理和控制功能的審查,以證實其對交易事項的處理是否真實、合法及安全可靠,這是傳統審計所沒有的。首先必須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對被審計單位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的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進行審查,然后根據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審查結果決定抽查的重點和范圍,通過網絡對被審計單位財會數據進行收集審核,審計人員在網上通過被審計單位賦予的審查權限,可以完成大部分審計工作,利用審計軟件抽取樣本,進行各種數量關系的配比分析與數據查詢,對異常項目通過調查和數據分析進行測試、檢查、分析與核對,這樣可以達到降低審計風險的目的。
(三)加快審計的電子化應用技術
順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加快計算機硬件和計算機審計使用環境的建設。從審計事業的長遠發展出發,各級審計機關應對計算機硬件建設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大對計算機設備和系統的投資,著重審計機關內部局域網和審計資料庫的建設,促進審計事業的現代化。要讓審計人員盡快參與審計軟件的開發研制,使審計軟件突出實用性即具有審計特色,以便于今后計算機審計方法的應用和審計信息化建設能順利實施。
(四)采取措施降低審計風險
審計人員要了解網絡會計系統內部控制程序,系統中會計組織機構設置是否合理有效,崗位之間的牽制是否充分有效,根據自己處理傳統舞弊案件的經驗,運用相應的審計手段,對數據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審計,審查操作人員是否通過篡改程序和數據文件導致會計數據的不真實、不可靠、不準確或以此達到某種非法目的,利用審計法規管理軟件對系統合法性與合規性進行驗證,利用審計接口軟件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減少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利用審計抽樣軟件進行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審查磁性化的會計信息及其存儲材料的完全性,計算機系統是否具有應急恢復功能,系統防火墻是否完備等,減少網絡病毒的傳播及黑客的攻擊,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審計的外部風險。
(五)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
要推動電子商務審計的發展,必須加強計算機審計人才的培養。因此審計人員應加強計算機網絡知識的學習與培訓,不斷完善個人知識結構,進一步提高自身職業素質,以滿足審計業務范圍日益拓展的需要。并把計算機審計列為必修課,培養復合型審計人才,為電子商務審計的開展提供人才保障。
由以上所述可見,電子商務的出現對傳統審計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但開展電子商務是國際大趨勢所在,同時又給審計一個創新的機遇。隨著我國審計法規的不斷完善,審計人員素質的逐步提高,審計技術的逐漸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審計會對電子商務時代的到來充滿信心。因此,我們必須迎接挑戰,把握機遇,推動我國電子商務審計的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王曉東,蔡昌.電子商務環境下網絡審計的初步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06).
[2]楊銳.淺析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風險[J].東北大學學報,2003(02).
[3]孫寶文,李輝.電子商務的風險管理與審計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