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市場采購貿易的概念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義烏試點轉口貿易發展戰略
2011年3月4日,國務院發文批復《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中明確提出到2015年,進口、轉口貿易和服務貿易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的發展目標。義烏是浙江中部的一個內陸縣級城市,不沿江不靠海,不具備先天優勢;但其后發優勢明顯,創造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認清義烏發展轉口貿易的條件,以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選擇適當的發展戰略,對實現《方案》中的目標,促進義烏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轉口貿易概念的界定
轉口貿易,指國際貿易中進出口商品的買賣,不是由生產國與消費國直接進行,而是通過第三國轉手進行的貿易。這種貿易在生產國為間接出口、消費國為間接進口,在轉手國為轉口貿易。①
隨著貿易實踐的發展,人們對轉口貿易的理解有了延伸。最具代表性的是俞仲根(1993)提出:轉口貿易從狹義和廣義上分為國際轉口貿易和轉口貿易。狹義的國際轉口貿易,從國際貿易角度出發,將介于供應國和消費國之間的一種國際貿易活動視為轉口貿易。廣義的轉口貿易,從對外貿易角度出發將由一國某地作為本國商品對外貿易中轉地的貿易活動也列為轉口貿易范疇。②
義烏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匯集了34個行業約170萬種商品,這些商品中來自浙江省內的占55.6%(其中有33.3%來自義烏及其周邊地區),來自省外的占39.9%,來自國外的占4.5%。③各地的中小企業借助義烏這一平臺將產品銷往全球215個國家和地區,有55個國家和地區在義烏設立進口商品館,義烏市場正在實現從“買全國、賣全國”到“買全球、賣全球”的戰略轉型。
因此,筆者認為《方案》中提出的轉口貿易的概念,適用延伸后的廣義概念,更能準確評價義烏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有利于制定相應的發展策略。
研究綜述
國內學者對轉口貿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對轉口貿易概念及種類的研究。如:張鳳清(1999)根據我國保稅區的運作情況,提出轉口貿易主要包括:國際轉口貿易、離岸貿易和離區貿易;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2007)在對陜西省轉口貿易情況的調查中發現,其交易方式包括提單貨和倉單貨;周瑩(2010)將國際轉口貿易分為實物型和非實物型國際轉口貿易,實物型國際轉口貿易又分為流通型、物流增值服務型和延遲型轉口貿易。
對各地區發展轉口貿易問題的研究。如:金燕、王寅(2009)對北京市轉口貿易動態特征進行研究;顧雅男(2008)從法律制度層面分析如何促進上海轉口貿易的發展;林鋒(2009)對上海發展轉口貿易的相關要素進行分析;湯世強(2010)對上海發展離岸貿易問題進行研究;鈕偉、李新宇(2008)研究了浙江省轉口貿易特點及監管策略。
由于各地區的現實情況及發展目標不同,對促進轉口貿易發展的建議也不盡相同。
義烏轉口貿易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義烏沒有國際轉口貿易的統計數據,但業務確有發生。海關統計國際轉口貿易額,主要是統計進口貨物存放在保稅倉庫,未經加工或經過包裝、分級分類、分拆、拼裝等簡單加工后,再出口的貿易額。義烏公共保稅倉庫于2009年8月正式通過海關驗收,同年12月投入運營。據義烏海關消息,到目前為止,保稅倉庫主要用于進口商品的保稅倉儲,轉口貿易的業務尚未發生。但有消息稱韓國、臺灣、巴基斯坦、印度等境外商品再出口已占到義烏市場出口總額的5%。
義烏國內轉口貿易量大,但無法被真實反映。據2006年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義烏小商品銷往浙江省內的只有20%,銷往省外的占42.3%,銷往國外的占37.7%。④義烏國際商貿城進口商品館于2008年10月開館營業,現有商位370余個。目前,已引進境外商品經營主體150多家,來自亞、歐、非、北美、南美、大洋洲等的1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余個大類的4.5萬余種特色商品。進口商品輻射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年交易額達數十億元,轉口貿易達30%以上。
據筆者對義烏部分外貿公司及進口商品館業主的走訪調查,證實確實有部分境外商品通過義烏市場再出口,但因沒在義烏報關,而沒有反映在義烏的統計數據中。再者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實踐,義烏小商品市場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據悉,有2千家以上的外地外貿公司受貨代公司委托,以經營單位名義向義烏海關申報小商品出口。為了貿易便利化,從2007年9月1日開始,海關總署批準義烏小商品可以采用“旅游購物模式”出口。據義烏海關統計,2011年1月至5月,義烏口岸以旅游購物模式出口的商品達到29.1億美元。這種遍地開花的局面,也造成義烏外貿秩序的混亂。因此,通過義烏市場轉口的商品很難通過官方統計數據全面反映出來。
義烏發展轉口貿易的條件分析
一般學者都認為,發展轉口貿易的地區,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優越,最好處于各國之間的交通要塞或國際主航線上;稅收政策優惠,建有保稅倉庫等可以降低中轉費用;靠近主要的轉口市場和轉口貨物產地。
義烏是浙江中部的一個內陸城市,不沿江不靠海,不具備地理位置優勢;義烏還是一個縣級城市,銀監、外事、仲裁、港務等諸多機構的分支機構還沒有開設到義烏,金融服務、擔保服務、信息中介服務發展相對滯后。按照經典的經濟理論所要求的發展轉口貿易的條件,義烏似乎都不具備。然而,義烏最大的優勢是小商品市場,義烏轉口貿易的發生也是市場推動和“倒逼”的。
義烏市場得以發展主要是因為它為廣大中小企業搭建了一個低成本的交易平臺,而讓中小企業在無力構建自己的國際化銷售網絡之下,也能參與國際貿易。而且,隨著集裝箱和卡車等交通工具的出現,陸地運輸的成本已經大幅度下降;再加上義烏日均有1500余個標箱運往世界各地,物流的集約化,使得運輸的低成本優勢更加凸顯,義烏也得以成為遠離港口的小商品交易中心。
義烏發展轉口貿易的戰略選擇
以市場為依托發展離岸貿易。離岸貿易是指貿易服務商在國外組織貨源,直接銷往國外客戶的一種貿易方式。⑤義烏應該避開與上海的競爭,依托市場來發展離岸貿易。大力發展國際商貿城進口商品館,將其打造為國外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理想平臺。加快建立進口商品免稅區,通過優惠的政策和優越的環境吸引更多境內外主體來經營。允許境外自然人取得個體工商戶資格及對外貿易經營權,給予境外經營主體國民待遇。
以內地為經濟腹地發展國內轉口貿易。義烏沒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貿易發展史,應該利用其已經建立起來的“義烏商圈”效應,繼續加強同內陸省市的經濟合作,積極發展以我國內地為經濟腹地的國內轉口貿易。在轉出口上,通過打造物流高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通關便利性吸引在義烏成交的外地商品通過義烏報關出口;在轉進口上,將義烏打造成“進口商品集散地”,通過對具有“始發港”和“目的港”功能的義烏港的建設以及進口商品保稅區的建設,吸引進口商品在義烏報關后,再輻射分撥到其他省市。
以保稅倉庫為助力發展國際轉口貿易。由于義烏地理位置的限制,企業在進行大宗商品的轉口貿易時一般會選擇以離岸形式或在上海、寧波等地轉口而節約運輸成本,但小規模的轉口貿易還是會選擇義烏。義烏國際商貿城是超市型的小商品市場,來此采購的國內外客商往往會即興采購,單品的采購量小,一次性的采購品種多,多類商品拼柜出運、多個采購主體組柜出運反而能節約運費。因此,要加強綜合型保稅倉庫的建設,為義烏開展轉口貿易提供保稅及增值服務。
以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規范健全貿易統計。目前,國家已取消旅游商品小額貿易經營單位資格核準,“旅游購物”監管方式已經沒有上位法支持,國家正考慮增設“市場采購”監管方式。探索與“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相適應的海關通關、檢驗檢疫、外匯管理、稅收等方面的新型管理體系,形成貿易便利化的政策支撐體系和實施方案是此次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重要內容。以試點為契機,建立義烏小商品市場出口貨物的源頭可追溯機制,就需要規范健全貿易統計。
(作者分別為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本文系浙江省2009年精品課程《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建設項目成果之一、金華社科聯課題《依托市場發展離岸貿易探索――以義烏市為例》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1YB217)
注釋
①《世界經濟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年,第883頁。
②俞仲根:《轉口貿易的理論與實務》,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3年,第11、14頁。
關鍵詞:項目經營;CEM 聯合出口管理;整合項目經營;中小外貿服務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5-0-02
國際金融危機進入第五個年頭,世界經濟正處于深刻的變革與轉型之中。黨的十報告強調指出,要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需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在此大環境下,中小外貿服務企業尋找突破口創新經營具有重要意義。
一、創新中小外貿服務企業經營的背景
1.服務貿易的發展空間有待開拓
全球貨物貿易年增速從2010年的13%降至2011年的7%,據WTO最新預測,2012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長將放緩至3.7%。隨著貨物貿易增速放緩,服務貿易成為各國尋找的貿易增長點,成為國際經濟的競爭焦點和合作熱點。據WTO統計,2011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首次突破4000億美元大關,全年達4191億美元,居世界第四位,其中服務出口居世界第四,服務進口居世界第三。但相對于2011年中國高達36420.59億美元的貿易總額,服務貿易占比僅為11.5%,遠低于全球水平。據國家外管局統計,2012前三季度,我國服務貿易總額3458億美元,同比增速快于貿易總量增速。可見,服務貿易的發展空間有待擴大。
2.政府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創新
2012年是我國中小企業服務年,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有關促進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發展政策,各地政府在扶持中小企業走創新發展道路上下足了功夫。山西省將動用3500萬元財政資金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陜西省將啟動中小企業智慧云平臺,整合優勢資源,打造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新形態;云南成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它是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科技服務的統一窗口和服務網絡。2013年,重慶市將對市內信息化建設較好的中小企業予以稅收減免、擔保貸款支持,擬安排投入3000萬~5000萬元資金向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項目傾斜。
3.傳統外貿服務企業經營模式單一
國際商品價格競爭日益激烈,生產成本近乎透明,傳統貿易型外貿公司靠差價贏取利潤的模式難以維繼。而傳統服務型外貿公司主要為國內供應商提供外貿流程的專業化服務,主要涉及報關、報檢、國際物流、出口退稅方面的工作。許多外貿公司的經營模式是,做好國內廠商和國外客戶進行交易的中間人。(郜琳,2006)外貿公司僅僅作為國內廠商或國外客戶的人,提供服務,促使交易的達成。制將日益成為外貿公司經營模式的主流。(盧玉東,2007)此經營模式單一,對市場的控制程度低,將不再滿足外貿服務企業的發展需要。
4.傳統外貿服務企業市場空間日益狹小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在線服務平臺被應用于外貿服務行業,比如日前并啟動的“春宇快貿通2.0平臺”,這是針對中小企業外貿業務自主研發的一站式進出口外包在線服務平臺,也是國內B2B市場首個實現進出口貿易全過程在線操作和實時追蹤的在線服務平臺,采用以客戶服務體驗為標準的收費模式。還有,一達通,它是目前國內頂尖進出口服務一站式,提供包括通關、物流、金融、保險、法律等進出口所有環節服務。這些互聯網服務平臺的普及,使更多的企業參與外貿出口,有了非常便利的互聯網一站式的服務平臺,生產企業的外貿出口流程不再依賴傳統的外貿企業的服務,傳統的外貿服務企業的職能將逐漸弱化,市場空間也在縮小。
二、中小外貿服務企業采用整合項目經營概念的理論依據
整合項目經營這里主要是指中小外貿服務企業以項目經營為突破口,結合CEM聯合出口管理模式,為國外最終消費者提供創新的服務項目,以開拓國際市場空間。CEM全稱Combination Export Managers,聯合出口管理是指在一家或多家公司采購貨物并整合貨物滿足現有訂單或投放到國外市場。這種經營模式在我國可以形成一種整合商務、旅游、咨詢、物流等多種服務貿易的經營模式。“Combination export managers are in the business of purchasing goods from a number of companies and then combining those goods to either meet existing orders or to place on the export market.”(Cooper, Cary L.1998) 這種模式進一步發展,可以結合項目經營的理念,形成整合項目經營的模式。項目經營(Project Business),是指一個或幾個公司為了獲得目標,直接或間接通過項目完成的交易的一部分。“Project business is the part of business that relate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o projects, with a purpose to achieve objectives of a firm or several firms.”(Karlos,2005) 而項目是一件事情、一項獨一無二的任務,也可以理解為是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預算內所要達到的預期目的。項目經營適用于國際化經營,在許多主要的國際商務的學術資料中,項目經營被視為或者是一種出口的模式,或者是后來發展為在獲得主要流程的知識和經驗之后,企業從通過出口走向多種模式出口,或者作為一種“打了就跑”的方法,比如短期內銷售剩余產品。“In much of the gener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iterature, project business is seen either as a form of export ( Bergen, 1990; Hill,2003;Vanhoucke, 2001) or as a later mode that develops as a result of the gradual proces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experience that enables firms to move from export via and agent to more involved modes ( Johanson and Vahlne, 1977, 1990a,b) or as a “hit-and-run” approach, i,e to get rid of excess products or to gain business on short-term bases. ”(Richard,2007)國內的學者對項目導向策略在企業中的應用也做過相關的研究,比如,“項目導向的企業創新戰略規劃方法研究”( 頊志芬,戚安邦,2009)。而目前對于整合項目經營策略應用于中小外貿服務企業的研究甚少。整合項目經營,即是項目經營結合CEM聯合出口管理模式,作為中小外貿服務企業經營的創新點。
三、整合項目經營在中小外貿服務企業的適用性
1.中小外貿服務企業積極創新經營
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中小外貿服務企業需大膽創新經營,不再只針對大宗商品交易的企業客戶,而是看準市場契機,考慮國外眾多最終消費者的實際需要,提供創新的多樣化的外貿服務來滿足不同需求。把整合項目經營的模式引入到外貿服務企業的經營中,為中小外貿企業開拓一個新的服務空間,符合目前國際市場的需要。中小外貿服務公司的業務不再局限于提供外貿流程的專業服務,由于國內供應市場的不斷規模化和國外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外貿服務企業在熟悉行業產品知識以后,可以發展為專業的項目采購服務機構,將各種產品的最終用戶定位為目標顧客,為他們量身定制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的采購方案。
2.新興客戶群需要中小外貿服務企業
通過對中小外貿服務企業的客戶的分析發現,外貿服務企業的客戶主要有三大類:第一,國內供應商,主要出口流程服務;第二,國外企業客戶,主要外貿采購服務;第三,國外散客,不但需要提供流程服務,而且需要提供采購業務服務。前兩類客戶是傳統外貿服務企業的主要目標客戶,然而,隨著外貿服務的多樣化,第三類客戶的比例不斷上升。
廣州市圣希納貿易有限公司是以服務為主的中小外貿企業,依托珠三角成熟的產業鏈和較完善的外貿市場環境,為大量國外散客提供外貿服務。包括咨詢、商務考察、外貿采購、報關報檢、國際物流及轉賬支付等業務。該公司通過采用CEM聯合出口管理的經營模式,將國外客戶采購需求整合管理,并通過珠三角地區的供應商聯合出口,充分體現了地區優勢。與此同時,在對其客戶的分析中發現,該公司的客戶中,55%是產品的最終使用者,45%是商業客戶。商業客戶是傳統外貿公司的主要服務對象,他們在中國采購的目的是買回當地再銷售出去。而最終使用者的目的是直接采購自己使用的產品。該公司的數據顯示,2012年,采購的產品以家具用品、燈飾為主。接待的最終使用者國外客戶中,20%是家庭,49%是酒店,15%是醫院,11 %是學校,5%是其它機構(比如商場、劇院、辦公場所)。
3.中小外貿服務企業選擇整合項目經營
通過對廣州市圣希納貿易有限公司國外客戶的調查發現,他們滿意圣希納的服務的原因有四個方面:第一,中國產品供應品種豐富、物美價廉,國外客戶希望能直接買到中國的產品。圣希納向客戶提品信息透明,遍布整個市場,客戶選擇空間大。第二,圣希納公司熟悉中國供應市場,能及時準確的為國外客戶提供優質實惠的產品信息。客戶在享受大量選擇的同時,又能接受到專業的采購意見和建議。第三,圣希納公司提供項目化的配套服務,為客戶量身定做項目采購方案,使客戶的中國采購之旅個性化又專業化。項目經營的理念是該公司服務與其它傳統外貿公司服務的主要區別,是創新的經營理念的核心所在。第四,圣希納公司的整合項目經營模式是采用傭金的盈利模式,減少客戶中間交易成本,整合產品裝運出口,節約運費,大大降低了客戶的國際采購成本。
四、中小外貿服務企業整合項目經營模型的構建
分析發現,廣州市圣希納貿易有限公司憑借熟悉國內市場信息及外貿出口流程專業知識,在采用CEM聯合出口管理模式的基礎上,以項目經營為突破口,向國外散客提供外貿咨詢采購出口一條龍的專業服務,受到廣大客戶的認可。
借鑒該公司的經營模式,中小外貿服務企業整合項目經營的流程圖可歸納如下:
中小外貿服務企業運用整合項目經營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步驟:第一,以產品的最終使用者為目標顧客,比如,家具用品,使用者一般有家庭,酒店,學校、醫院、辦公場所等,這些使用者越來越發現許多產品都是源自中國,他們采購量較大的時候,都希望可以直接從中國供應商購買,可以節約大量成本。這樣定位好目標顧客以后,就可以向客戶宣傳外貿一條龍的項目服務。第二,為客戶制定外貿采購項目方案,比如,廣州市圣希納公司的最多客戶是酒店,酒店的裝修需要配套的家具,從床、衣柜、電視柜、電燈到浴室配件,這些產品很難由一個供應商全部生產,該公司為酒店量身定做的采購方案,并在廣東順德的家具生產基地和中山的燈飾城找到合適的供應商。第三,實施外貿采購項目,在確定了采購的要求以后,對客戶所需產品進行詢盤、報價、比價、考察市場、客人向國內的供應商訂貨。第四,配套外貿服務項目,這個過程是傳統外貿的常規服務項目,從商務接待、咨詢、制單、報關、報檢、到裝貨和結匯付款,直到客戶收到物美價廉的產品。
五、結語
整合項目經營是CEM聯合出口管理模式的衍生,這種模式是國際貿易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CEM聯合出口模式的發展。這種模式對這種模式的探索研究,將為中小外貿企業提供理論依據,有利于推動我國外貿健康發展。采用此模式將給外貿服務企業帶來哪里利與弊?采用此模式將會出現哪些問題和對策?整合項目經營的前景如何?這些都是有待更多中國學者和企業去深入探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The concis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management [M] Cooper, Cary L. Argyris, Chris ,Channon, Derek F. Wiley –Blackwell, 1998.
[2] Project business: a distinct mod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J].Richard A. Owusu; Maqsood Sandhu,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2007,6:695-714.
[3] What is Project Business? [J].Karlos A. Artto; Kim Wikstr?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5,2:343-353.
[4] Influence of entry modes and relationship modes on business services internationalization [J].Jean Philippe; Pierre-Yves Léo,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011,4 :643-651.
[5]頊志芬,戚安邦.項目導向的企業創新戰略規劃方法研究[J].軟科學,2009,2:38-42.
展會以“新變革、新前景、新契機”為出發點,將重點推出電子監管碼、包裝紙、油墨及印刷耗材三大專區,為企業打造一站式采購貿易平臺,以便捷的參觀采購服務和最新市場政策趨勢分析吸引更多專業觀眾的到來,并為現場觀眾了解業內相關市場、拓展新商業領域、結實新貿易伙伴提供重要的平臺。
電子監管碼專區
電子監管碼專區集中展示應用于藥盒、食品包裝等的噴碼設備與技術,為噴碼設備與技術的供應商與彩盒企業搭建了一個無縫對接平臺,為目前還沒有相關業務、且有意向踏入這一新領域的彩盒制造企業提供了一個了解市場、拓展新市場的機會。
包裝紙專區
包裝紙專區是亞太地區展示各類包裝用紙的專業平臺,為包裝紙生產商、貿易商搭建與亞洲包裝企業貿易與交流的平臺、創造面對面溝通的價值,是包裝紙生產商、貿易商開拓亞洲業務、推介新品、傳播品牌及市場公關的最佳平臺,同時也為廣大亞洲紙包裝制造企業及紙容器包裝廠提供一條更有效率、更便捷的采購通道。
油墨及印刷耗材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