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初中學生教育案例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初中政治;案例教學法;生命教育;教法嘗試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就是將生命教育的內容融入到思想政治課教學之中,用課文中的案例教學使其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課中滲透對學生的生命關懷,貫徹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危機自救意識,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因此,我們善于挖掘教材中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并其融于課堂教學之中,從而使學生能積極地理解生命意義和價值。所謂的案例分析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技能,形成能力,發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說明,解釋教材內容,啟發誘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的教學行為方式。在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的今天,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應適應新教材的變化,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達到幫助教師教學和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而案例分析教學模式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下面就結合初中政治課的案例教學法談談生命教育的嘗試。
一、明確政治課中的生命教育意義
現在的中學生心智不夠健全,對生命缺少敬畏之情,現狀堪憂。在物質生活日漸寬裕的今天,家長不舍得再讓孩子們吃自己過去所吃過的苦了。家長不僅盡可能地給學生寬裕的物質享受,而且對孩子舍不得打罵和教訓、這成了一個社會普遍心理,說服教育和鼓勵教育更是乘風而行,以至于連批評也都成了受到批判的教育方式。缺少批評和指正使孩子們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任性施為,從不考慮他人的感受。而且,順風順水的成長環境使他們缺少面對挫折和打擊的心理承受能力。受到打擊后又不能理智地思考和分析,偶然負氣就一時沖動走向自殺的邊緣。中學生在內心深處,也迎來了一個寂寞的青春,他們開始覺得不被父母理解,開始覺得老師所說的高高在上脫離現實。青春不僅是躁動的,還是寂寞和孤獨的。他們需要有人引導他們認識世界,認識人生,認識生命。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課對學生們來說有隔靴搔癢之感。從社會到老師,都擔任的是教知識以獲得高分的職責,很少有人注意到對學生心理成長的教育,也很少有人認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這往往是某些問題難以得到合理解決的共同障礙。所以,對中學生通過政治課的教學對他們進行生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意義是重大的。
二、在政治課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措施
1.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滲透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學生珍惜生命、愛護生命。其次要教育學生學會尊重學會關愛、學會寬容、學會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關愛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愛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獲得真正提升。還要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創造一定的逆境,磨練學生的意志,從而更能欣賞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義和質量。比如在講《珍愛生命》時,我用事例:事例:在非洲草原的旱季來臨時,即將干涸的小河里有一條小魚,為了求生,它努力掙扎希望到臨近的水源中,對人而言這個距離雖然近在咫尺,但對小魚而言卻需費盡所有力氣,并隨時要經受螞蟻的襲擊。小魚最終跳到了清涼的河水里。通過此課的教學,讓學生體會生命的可貴,從而真愛生命,熱愛生活。教學重點:通過對生命的感受,體會到我們應該真愛生命,因為生命是頑強的,同時也是脆弱的。
2. 挖掘教材中的生命內涵。思想品德課作為一個重要的德育陣地,其教材中蘊涵著巨大的生命教育的資源,包容了當今人類生命的觀念體系、行為體系,如《自己的生命來自于父母》、《保持良好的心境》、《法律保護公民人身權益》、《崇尚社會文明》等等,具備了豐富的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諸多素材。把這些充分挖掘出來,通過各種不同的教育方式,給學生以熏陶感染,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豐富學生對人生、對社會的認識。新教材在編寫上也有意識地選取了體現生命教育主題的內容,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進行生命教育。可以說,生命教育已經成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情景劇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或協助學生以戲劇小品的形式,生動再現課文知識點的一種課堂藝術表現形式。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的舞臺,激發學習熱情,同時在培養學生的收集和處理資料能力、表達能力和合作協調能力等方面有積極作用。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并樂于體驗,創造性地體驗,才能真正地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教師在選擇教學形式的時候,就要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興趣所在。而筆者所任教的學校初中生生源優異,普遍綜合素質高,具有較強的收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表現欲旺盛、參與活動的意識濃厚,同時也極富娛樂精神。課堂情景劇教學法就是學生能夠運用且樂于運用的有效建構方式。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合理運用情景劇,防止情景劇流于形式,讓情景劇真正為課堂、為學生服務呢?筆者結合七年級上冊“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的內容進行了一次嘗試。
2 案例描述
2.1 片斷1
“病毒的發現”情景劇:劇中角色有伊萬諾夫斯基(科學家)、農夫、助手。劇情大致如下:心急如焚的農夫拿著生病的煙葉請伊萬諾夫斯基幫忙,伊萬諾夫斯基看到病煙葉之后產生疑慮:“難道是由細菌引起?”于是叫助手將病煙葉搗成汁并用細菌過濾器過濾,然后注射到正常煙葉中,幾天后正常煙葉生病了,伊萬諾夫斯基產生了疑問:“這是怎么回事?不是用細菌過濾器過濾了嗎?”最后以伊萬諾夫斯基將這個問題拋給現場學生為結尾。
“病毒的發現”這一環節,教科書的介紹比較簡單,而這個過程在病毒的研究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有必要進行適當補充。學生精彩的表演讓這一環節更顯豐滿生動,課堂上不時傳來的笑聲足以說明情景劇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而表演者對于細節的刻畫和劇中一系列層層遞進的問題設置,讓學生更能體會科學家勇于實踐的精神,也進一步明確科學探究的思想和方法。最終以問題為結尾,又使得情景劇不僅僅是停留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層面,同時還激發了學生思維,升華了情景教學的內在意義。
2.2 片斷2
“病毒的結構和生活”情景劇:劇中角色有大腸桿菌、噬菌體、非典病毒、煙草花葉病毒,劇中將病毒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的關系比喻成衣服和身體的關系,將病毒寄生的細胞比喻成居住的房子。通過病毒三兄弟的自我介紹和互相吹捧、擠兌,將病毒的結構、生活方式、種類等知識點生動直觀展現。
“病毒的結構和生活”是這節課的重點之一,其中的知識聯系緊密,層次清晰,但內容比較抽象。改編成情景劇之后,通過學生生動夸張的演繹讓抽象的內容變得直觀有趣。此外,初中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這一環節距離前一個情景劇大約間隔了15 min,在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將要下降時再度出現情景劇,毫不費勁地將學生即將偏離的焦點拉回課堂,提高了課堂效率。從學生興致勃勃的樣子和練習的完成效果,可以看出他們在歡聲笑語中輕松掌握了重點。
3 案例反思
從這兩個情景劇可以看出,在課堂中合理使用情景劇不僅讓課本知識更立體生動,提高學生對生物課堂的興趣,同時提供一個讓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能力的提升。
3.1 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是情景劇實施的關鍵
克伯屈指出“要給年幼兒童提供足夠的自由和機會,讓兒童在教師明智的引導與管理之下練習發自內心地自己確立目標和選擇目標,練習自己訂出計劃、執行計劃、作出判斷和評價”。編寫劇本是情景劇實施的必要前提,教師和學生誰編寫更合適呢?平日的師生互動已經讓筆者領略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表現欲望。雖然學生缺乏相應的情景劇編寫與組織排演的能力,教師不能因此而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做。因為情景劇的編寫、排演、表演的過程就是學生之間相互合作、探討,獨立于教師之外的一個創新性的學習活動。因此讓學生編寫劇本,這樣既符合新教育理念也能鍛煉學生對資料的處理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具體步驟如下:(1) 全班范圍招編劇;(2) 布置編劇熟讀課本;(3) 考察編劇對課本知識的理解程度;(4) 把兩個情景劇的具體要求告訴編劇;(5) 編劇上網查找資料并完成劇本的編寫;(6) 完善修改劇本。
而在演員的選擇方面按照自愿的原則。因為初中生大多渴望被關注,但當同學都將焦點集中在他身上時,往往會感到緊張甚至不知所措。課堂情景劇的參演者一般只有寥寥幾人,縱目睽睽下的表演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一大考驗,有勇氣報名的學生至少說明自信和對此事感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自信是成功的關鍵。在角色確定方面主要根據個人意愿并結合學生們的推薦。此外,在排練時小演員們也運用自己的智慧讓劇本更生活化,把一些時髦用語串入其中,還制作了小道具比如頭飾、卡片等,靠每個人不斷努力、不斷完善才有了最終的情景劇。
3.2 教師的指導是情景劇實施的助力
克伯屈還指出“教師的任務在于利用環境,激發學生的動機,決定目的的選擇,指導學生制定計劃,幫助學生選擇恰當的教材等;此外,教師要從旁予以不斷的鼓勵,以增加學生們的學習熱誠和興趣、減少學生們的學習挫折到最低的程度”。在劇本編寫和實施過程中,教師怎樣做到該出手時就出手呢?
首先,教師要選好適合編寫成情景劇的內容,要構思好這一環節要體現哪些知識點。課本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適合或有必要改編成情景劇,情景劇要為整節課服務,比如它可以是導入部分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以是用來突破重難點,而當教師確定大方向后,學生在編寫劇本時目的性更明確,自然事半功倍。
其次,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完善情景劇,盡可能通過排演加以點撥,及時改進不足之處。有的學生的表演經歷并不少,對于表演有自己的見解,教師應采納表演者的合理建議,并及時鼓勵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但有時候難免為了追求娛樂效果,太過了,這時教師應該及時提醒點撥,避免情景劇變成鬧劇。
此外,教師要給表演者充分鼓勵。一方面要調動全場氣氛,給表演者帶來更多的表演激情,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靈活應對課堂突發事件的準備,尤其要照顧好表演者的感受,給予充分的肯定,避免學生因緊張等因素造成表演不當而產生負面情緒,處理不妥當很可能給今后的教學帶來不良影響。
3.3 師生共同發展是情景劇實施的結果
克伯屈主張“教育屬于生活,教育是為了生活”。教育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教學生生硬的知識不如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領悟。在編排情景劇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編寫劇本、角色扮演、制作道具等,體驗了表演的樂趣,發展了動手能力、創造力及獨立思考能力、論辯能力、與人溝通的技巧等。學生學到的不僅是有用的知識,還有終身受益的學習方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培養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積極作用。不僅如此,教師從中也是受益良多。當然,不可否認辯論、情景劇表演等這些熱鬧的教學方法確實耗時耗力,這種“消耗”值不值得呢?確實,課改至今大量以小組討論、兩隊辯論、情景表演、成果匯報等為主要形式的課堂活動比比皆是,人們開始懷念返璞歸真的課堂,而且只要是出現這種看似熱鬧的課堂活動,總感覺在作秀。但從這次親身嘗試中筆者的感受是:這種“消耗”是值得的。具體如下:
(1) 排演節目是一次很好的師生互動,不僅增加彼此的感情,教師還深入了解了當下中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喜好,對今后的教學開展有很大的幫助。
(2) 在編劇、排練的過程中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相信經過這次磨練,學生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3) 課后有的學生向教師索要表演時的錄像,有的學生問什么時候還能演。相信這次愉快的經歷會成為他們青春歲月中美好的一頁。若干年后當他們打開電腦回憶曾經青澀的表演時,那會是一種怎樣的幸福。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 案例教學法 應用與實踐
0.引言
在以往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采取講解的形式,直接向學生傳授知識,但未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且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及自主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在此種形勢下,初中生物教師就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從實際教學目標及內容出發,設置一定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思考與探究,在拓展其思維的基礎上,充分提高學習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應用案例教學法時,應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其全面發展。
1.案例教學法的相關概念
案例教學廣義上指的是教師通過描述具體的情境,從而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情境中蘊含的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將案例教學應用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則是指選用一些能將生物知識及規律體現出來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案例,并通過一系列的整理及分析,進而加工成為案例。生物教師通過詳細描述這些情境,或借助多媒體等技術,來模擬再現案例的實際情況,從而引導學生自主或以小組的形式來分析并探討這些案例情境,使之得出結論及自身獨特的見解,在充分掌握生物知識的基礎上,實現問題解決能力及學習能力的提高[1]。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其生理及心理均發生著顯著變化,逐漸形成自我意識,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雖然思維不斷深化,但尚不成熟;意志逐漸增強,但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是符合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及心理發育特點的。
2.案例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及實踐策略
2.1案例講授教學的應用與實踐
在案例講授教學方法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其通過講解相關案例,從而有效結合案例與課程理論知識,并促進完整生物課程內容體系的形成[2]。
例如,在開展《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便可向學生講解生態系統中的具體案例,如烏龜及鱷魚等生活在河中的爬行動物,它們在產卵期會爬上河岸;在大樹上筑巢的鷺等動物則喜歡吃河里面的魚蝦等。此外,在河流這一生態系統中,空氣、陽光等并不是獨有的,當出現降雨時,還會帶來其他地區的水分,陸地上的土壤也會被沖到河流中;河水則可用于生活飲用水及灌溉用水等。講解完這些案例后,教師可提出“與河流生態系統存在關聯的生態系統有哪些”這一概括性問題,在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以上述案例為依據,從各生態系統中多種生物,以及地域關系中森林草原生態系統、大氣循環系統等非生物因素等方面出發,來對學生展開詳細講解,進而證明大氣循環、森林草原等生態系統均與河流生態系統存在緊密聯系。
2.2案例討論教學的應用與實踐
案例討論教學方法指的是教師在高度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指導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分析并討論創設的教學案例。在初中生物案例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便是案例討論教學,此種方法可將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及熱情充分激發出來,在促進其參與意識增強的基礎上,有效促進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探究及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3]。
例如,在開展《動物的行為》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教師可指出一些動物為完成某項行為,或是達到某個目的,甚至會犧牲自己的生命,它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這樣一來,便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動討論動物界中的一些現象。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也會去圖書館或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從而合理解釋動物的這些行為。如在遷徙的途中,當大雁需要休息時,它們便會派出患病的,或是身體比較弱的孤雁來站崗及放哨,放哨的大雁一旦發現有敵人入侵時,便會發出警報,來通知整個雁群馬上逃生或是做好御敵的準備,但這只站崗的孤雁就很容易成為獵物的捕食對象。再比如螳螂這種動物,雌螳螂之所以吃掉雄螳螂的頭部,這是因為其頭部存在抑制的物質,會對行為產生不利影響。學生通過討論這些案例,便深刻理解動物出現各種行為的主要目的便是為了生存和種族繁衍。
2.3案例練習教學的應用與實踐
案例練習教學這一方法通常應用在課堂結束后,單元練習以及考試等過程。教師可向學生發放一些聯系類的案例資料,讓其展開獨立分析與思考,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出合理的判斷。
例如,在完成《生物技術》這一章節的教學后,教師可給學生下列案例材料:近些年來,科學技術及生物農業技術得到飛速發展,化學農藥的產量及品種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但與此同時,害蟲的抗藥性也隨之增強,這便嚴重危害到農作物的生長及發育,給農業及其周邊產業造成了非常大沖擊,同時也導致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此種形勢下,我國科研人員加大了研究力度,通過在棉花、水稻等的細胞中導入生物抗蟲基因,成功培育出了具有抗蟲基因及能力的作物品種。教師便可從上述案例出發,提出“現代生物技術有哪些?”“轉基因技術的主要任務是什么?”等問題,并讓學生展開相應的練習,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3.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模式也面臨著進一步的改革。面對復雜的生物知識,教師只有通過應用案例教學法,將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及自主性充分激發出來,才能使其展開主動學習與探索,在將生物知識全面落實的基礎上,促進我國初中生物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高,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加國.案例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9(36):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