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化學元素的含義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抑郁癥;血清;微量元素
【中圖分類號】R135【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1-0136-02
為了解抑郁癥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含量變化,本文對60例抑郁癥患者和40例健康者進行了上述10種血清微量元素測定,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研究組:全部病例來自咸陽市精神病專科醫院2009年3月~2010年1月住院的抑郁癥患者,入選病例均居住于當地7年以上,且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抑郁癥診斷標準,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24項)評分≥20分。住院后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功、心電圖、腦電圖、胸透,排除軀體疾病。采樣前2周未服藥物,也無上述10種微量元素特殊接觸史。從中隨機抽取6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4例,總平均年齡為(39.77±14.17)歲,男、女平均年齡分別為(31.34±3.498)歲和(43.36±1.931)歲。
對照組:來自健康體檢者4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均為本地區居民,生活環境及活動范圍與研究組相似,總平均年齡(36.42±2.084)歲,男、女平均年齡分別為(36.61±2.995)歲和(40.36±2.663)歲,無軀體疾病,采樣前兩周未服任何藥物。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病人住院后,次日早晨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肘中靜脈血3ml于一次性試管中,及時分離血清,置一次性試管中,用潔凈濾紙封口,存放于-30℃冰箱待檢。對照組用同樣的方法采血備檢。(一月內檢測,所用試管、注射器均經酸化處理。)
1.2.2 采用儀器:日立180~80型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度計;德國MLLI-QSP超純水機;英國HAMILT樣品自動稀釋器,石墨管由北京材料工藝研究所生產。
1.2.3 統計方法。結果采用t檢驗求出p值。
2 結果
抑郁癥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銅、鐵明顯升高(p
3 討論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情感障礙性疾病,具有發病率高和發病年齡廣的特點。以顯著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并有相應的思維和行為改變。作為生物學病因之一,抑郁癥與微量元素關系的研究備受國內外學者重視,目前已有若干關于抑郁癥患者血清、全血、頭發等中微量元素異常的報道,但結果不盡相同[1~7]。本文研究了抑郁癥患者10種血清微量元素的含量變化,結果發現血清微量元素銅、鐵、鋰、鎳、錳、鋅、碘、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和非常顯著差異,釩、鉻、氟無統計學意義。
鋅與DNA和RNA、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密切相關,鋅參與胰島素合成[8]。缺鋅時影響膜結構穩定性及其功能。鋅能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及血小板釋放5-HT,還抑制ATP酶的功能。缺鋅膜上受體結構、數量、敏感性、對遞質分泌及回吸收功能可發生障礙,隨之可引起單胺功能紊亂,因此鋅濃度的增高或降低均可影響氨基酸神經遞質的傳遞[9]。有人提出了所謂抑郁癥的鋅缺乏理論[1],本研究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鋅缺乏也與厭食癥、喪失、疲勞癥有關,鋅的替代療法對這些病癥都有效,這些癥狀部分地決定著重癥抑郁綜合征的癥狀,并提示缺鋅可引起或加重原發性情緒障礙。
銅含量的變化首先影響CuZn-SOD及其它酶的活性及含量,從而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多巴胺(DA)及去甲腎上腺素(NE)的活性及濃度產生影響,使得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和代謝增加,γ-氨基丁酸抑制作用增強[7],同時,血清銅的升高進一步促進5-羥色胺的降解,使體內5-羥色胺減少。銅、鋅是兩種拮抗性的元素,于體內吸收和轉運過程中存在著互相競爭,互相抑制[10]。本研究發現銅較對照組高,鋅較對照組低,可能與二者相互作用而導致胰島素的合成降低,使得神經系統糖的氧化利用和神經的傳導受到影響。
鐵在神經遞質合成及代謝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單胺氧化酶活性與鐵離子的濃度有關[7],而5-羥色胺在體內主要通過單胺氧化酶來代謝的,鐵離子濃度升高促進了單胺氧化酶對5-羥色胺的降解,而使得體內的5-羥色胺減少。
錳中毒能抑制膽堿酯酶活性,影響單胺代謝,使單胺降低[6]。錳中毒有著明顯的神經、精神癥狀,如情感不穩。
鋰與精神情感性疾病之間似有一定的聯系。鋰鹽在臨床上是治療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有效藥物,其機制可能是通過影響腦內的G蛋白,使細胞內信使物質cAMP或磷脂酰肌醇發生改變,同時還可影響膽堿能神經的興奮性,并可抑制腎上腺糖皮質激素與其受體的結合[11]。
鎳存在于多種氫化酶中,也是多種酶的激活源。鎳對內分泌有影響,表現為干擾腦垂體功能,ACTH分泌增加,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甲狀腺結合碘的功能降低,垂體內分泌與情緒密切相關[11],因而影響人的抑郁情緒表達。
碘通過甲狀腺激素所發揮的生物化學功能的分子機理目前尚不清楚,但碘缺乏導致的甲狀腺功能低下可出現情緒抑郁,心境惡劣等癥狀。也有人研究鋰使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11]。
我們的研究結果說明抑郁癥患者血清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存在著代謝異常,其含量變化與抑郁癥的病因學關系尚待進一步研究揭示。
參考文獻
[1] 完燕華,劉菊林,陳慶勇,曹改娟,等.抑郁癥患者全血五種微量元素含量變化的研究[J].華北國防醫藥,2008;20(3):76~77
[2] 馬曉軍、郭小青、張玉平,等.抑郁癥患者血清3種微量元素的相關性研究.陜西中醫雜志,2006;7(27):815~816
[3] 常學潤,王惠敏,李心河,等.抑郁癥患者血清14種微量元素的測定[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1;6:589
[4] 余海鷹,崔庶.等.抑郁癥紅細胞及血清微量元素的測定[J].河北精神衛生.1997;10(1);10~11
[5] 余海鷹,崔庶,何幫平,等.情感性精神病患者頭發鋅、銅、鐵、鈣、鎂測定[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7;6(4):278~280
[6] 許文軍,張迪然,梅尚英,等.67例躁郁癥患者頭發中微量元素的研究[J].貴陽醫學院學報,1994;2(19):135~136
[7] 翟書濤,趙新梅,陳紅,等.精神疾病患者頭發、血、尿中25種微量元素的比較研究[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2,2(2):71
[8] 鴻.自由基、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山西食品工業,2005;1:41~42
[9] 吳碧荔劉浩宇劉錫儀.微量元素的生物學作用及其與脂代謝和肥胖的關系.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5;12(4):1~2
[10] 陳玨肖澤萍等.抑郁癥的生化病理機制探討.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2;12(4):194
[11] 龔紹麟.抑郁癥.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5、8~12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教育思潮;漢畫元素;影像裝置藝術
中國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115(2014)05-267-2
一、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一)研究的緣起
1、第33屆InSEA國際藝術教育學會世界大會新動向
2011年6月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舉辦的“第33屆InSEA國際藝術教育學會世界大會”的議題為《美術?空間?教育》,其旨在從“文化空間”“公共空間”“虛擬空間”等多個維度探索美術教育的新空間,注重藝術教育對學生空間智能和媒介素養的培養。
本研究從文化人類學和藝術社會學的角度將傳統文化與影像裝置藝術相融合,是對傳統文化美學上的再認識,對傳統文化在藝術新場域中的地位和價值的重新審視與探索,其對于深層挖掘美術教育的新空間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相關論述
教育部頒布制定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第四學段“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學習目標指出:“結合7~9年級其他學科的知識、技能,用多種美術媒材、方法和形式進行記錄、規劃、創作、表演與展示;……了解美術與人類生存環境、傳統文化、多元文化之間的關系。”
本研究跨界地將繪畫、雕塑、影像、詩文、戲劇、表演等藝術領域統合起來開展課程與教學,既符合新課程對學生綜合能力學習的要求,也有利于讓學生多角度喚醒、擴展、學習、遷移所習得的多元智能。
(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是為靈活提取“漢畫元素”進行再創作的美術教學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法,從而促進中小學生了解優秀傳統,養成珍惜、關愛人類文化遺產,樹立發展、創新傳統文化的新志向。
二、以“漢畫元素”為核心的影像裝置藝術教學探究
(一)漢畫藝術鑒賞教學(略)
(二)創意園區影像裝置藝術考察教學
1.教學基本信息
年級:八年級
課時:2課時
2.教學目的
(1)深入考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感知影像裝置藝術的美學特質。
(2)學會以田野考察的方式開拓美術學習的新領域,探索與發現社會資源中的各類影像裝置藝術創作。
3.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成立項目團隊,策劃設計考察方案,搜集裝置藝術材料及相關創意,開展獨立實驗和探索,驗證設計方案的有效性。明確當地文化創意園區的發展現狀、運營特色和文化內涵(圖1)。
第二階段,影像搜集。積極參觀創意園區,參與創意市集活動,用數碼相機等設備進行信息采集,探討公共空間藝術化、裝置藝術人文化、視覺文化與傳統文化相聯接的關系。第三階段,藝術家作坊。聆聽藝術家講座,與藝術家進行互動交流,了解影像裝置藝術創作過程。
4.教學創新點
本教學注重引導學生體會漢畫藝術與影像裝置藝術之間的映射關系,結合自己身邊的視覺資源一同審視與探討,提高學生對影像裝置藝術的關注度,師生共同尋找、開拓、傳承與創新漢畫藝術的新途徑。
(三)漢畫影像裝置藝術創作教學
1.教學基本信息
年級:八年級
課時:3課時+課外研習
2.教學目的
(1)熟悉影像裝置藝術創作的基本流程,學會規劃發想、觀念討論、創思重構的方法。
(2)學會運用拼貼、重構、換置等方法,將對傳統文化的內在情感借由合宜的視覺語言予以呈現。
3.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創意思維訓練,給學生提供創造發想的機會。利用腦力激蕩法、SCAMPER創意思維法、概念粹取法來啟發閑置空間與廢舊物品再造的意念,讓學生多維思考,從形態發散、功能發散、原因發散、方法發散、過程發散等幾個角度來進行觀念轉換。
第二階段,變廢為寶,媒材大搜集,鼓勵學生結合“漢畫元素”進行創作。學生可將富有象征意義的傳統文化符號創造性地植入自己的美術作品中,以此創作出充滿文化內涵的影像裝置藝術作品。
第三階段,手繪草圖與制作立體模型,驗證方案可行性(圖2)。重點讓學生通過多元媒材的空間改造,理解影像裝置藝術的結構、符號、空間、意蘊之間的關系,探討傳統文化與現代裝置相融合的可能性。
4.教學創新點
本教學拓展藝術表現方式,將影像裝置藝術與漢畫藝術相結合,使學生在審美追求中深層次的感官互動,創作出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之上的影像裝置藝術作品。
(四)影像裝置創意展示坊
1.教學基本信息
年級:八年級
課時:2課時
2.教學目的
(1)學會策展規劃和展示設計的基本方法,以美術語言詮釋自己創作的漢畫影像裝置藝術作品。
(2)學會評析與省思影像裝置藝術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共同探討人與生活環境、文化情境的互動關系。
3.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爭當策展人。學會撰寫展示計劃案,其中包括:策展論述、場地規劃、經費概算、展覽圖注、展陳設計及可用資源。重點讓學生標注出設計理念、視覺要素、形式法則、情境營造、媒體技術等方面,增強學生的策展規劃能力。
第二階段,展示研討會。在校園、社區廣場等公共空間進行簡易裝置展示,總結與分享創作經驗與歷程,特別注重裝置展示的情境性,積極引發觀眾對古風漢韻的思考與想象,重新詮釋漢畫藝術。
4.教學創新點
師生在互動體驗式的裝置空間創意展示坊中開展教學活動,既有利于加強學生探究可視化藝術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也有利于增進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創意展示成為有成就感的呈現方式,讓學生學會建構意義和建構意義的體系。
三、研究的結論
綜上所述,開展以“漢畫元素”為核心的影像裝置藝術課程,不僅能給予全球化語境下的傳統文化教育以當代藝術的人文關懷,而且對繼承、保護、創新本土文化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錢初熹.文化創意產業與當代學校美術教育的研究[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摘要:目的:為了探討在惡性腫瘤患者體內微量元素含量的變化及意義。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定了腫瘤患者組與正常對照組的血清、組織中的Se、Cu、Zn含量。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腫瘤患者的血中Se低而組織Se高,血和組織的Cu均高,Zn無顯著變化。結論:腫瘤患者出現血中Se低Cu高,治療時應重視全身的支持療法,適當補充微量元素如硒等制劑。
關鍵詞:微量元素; 腫瘤
The Chang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erum and Organize Trace Element Se、Cu、Zn in Patient's Body of Malignant Tumour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chang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race element patient's body of malignant tumor.Method:Determine group,patient of tumor,and contrast serum of group,organize Se,Cu,Zn in.Results:Compareing With contrast group,tumour blood of patient low to organize Se to be high Se have,blood and organization have higher Cu,Zn does not have remarkable change.Conclusion:Blood, patient of tumor, Se low Cu high,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upport treatment of whole body when treating,supplement the preparations such as selenium of trace element properly.
Key words:Trace element;Tumor
微量元素與腫瘤的關系已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Se、Cu、Zn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是許多重要代謝過程中酶的輔因子[1],與細胞增殖功能的維持有密切關系。眾多研究證明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伴有體內微量元素的異常。為了探討惡性腫瘤患者體內微量元素的變化及意義,我們在對86例惡性腫瘤患者測定其血清及組織的Se、Cu、Zn含量,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血樣本:腫瘤患者組:86例,為本院1999年6月至2003年8月住院患者。其中,男65例,女21例,年齡25~78歲,平均57.2歲。肺癌38例,鼻咽癌32例,原發性肝癌16例。對照組:212例,男169例,女43例。年齡22~64歲,平均51.3歲。為同期門診體檢健康人,婦女未服避孕藥及無妊娠。
1.2 組織樣本:22例為胃癌、腸癌患者標本,已病理確診。對照組22例同源非癌組織來源于醫學教學用的尸體解剖。
1.3 微量元素的測定:測試者空腹靜脈采血3ml, 離心取血清樣本;組織樣本采集后用無微量元素污染的干凈試管盛裝,先處理: 用離子交換水沖洗3遍,再依次用蒸餾水、去離子水各洗3次。洗凈后將標本置玻璃皿中在80℃干燥箱中烘干到恒重, 用電子天平稱重,在聚四氟乙烯容器內用優級純硝酸∶高氯酸(4∶1)的混合酸消化。采用WFX-1F2B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定Se、Cu、Zn,同一樣品連續測定3次取均值。
2 結果
2.1 腫瘤患者組血清Se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血清Cu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相比有非常顯著差異(P均<0.01,見表1)。
表1 腫瘤患者組和對照組血清Se、Cu、Zn含量(略)
2.2 癌組織中Se、Cu含量高于同源非癌胃、腸組織,差異非常顯著和差異顯著(P<0.01和0.05,見表2)。
表2 癌組織與同源非癌組Se、Cu、Zn含量(略)
3 討論
3.1 從結果表1看出腫瘤患者的血Se較正常對照低,這和文獻中硒有抗癌作用相符,幾乎所有類型腫瘤患者的血清Se均低于健康對照。硒作為人體必需微量元素,抗癌能力很強,其抗癌機理可能是:①降低致癌物的代謝活性。②抑制癌細胞生長。硒具有拮抗DNA損傷劑和促進DNA修復的作用。③對機體代謝酶的影響。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重要成分。硒通過GSH-PX阻止氧自由基產生脂質過氧化反應,清除體內產生的氧自由基離子,使有害的過氧化物還原成無害的羥基化合物,防止DNA突變、細胞畸變,使機體細胞不發生變異或癌變。硒與維生素E配合還可提高抗氧化的效果。④增強免疫功能。硒對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均有促進作用,如提高B細胞和抗體水平,協助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消滅細菌和癌細胞。硒可通過保護胸腺細胞膜結構和功能而直接起免疫增強作用。腫瘤患者的血Se降低導致癌癥發生機率大大升高。表2結果表明癌組織較正常組織硒含量為高。可能是癌細胞對硒有非特異性的攝取能力,Se在惡性腫瘤患者體內常以二硫鍵的形式與含巰基的氨基酸結合,在惡性腫瘤細胞攝取大量氨基酸的同時使得Se在腫瘤組織中富積,從而造成全身癌旁組織、血液里的含量相對下降,故腫瘤患者的治療,應重視全身的支持療法,適當補充微量元素如硒等制劑,以增強患者的抗腫瘤能力。也有報道癌組織硒含量較正常為低的[2],如食管組織硒含量明顯減少,并且癌組織分化程度越差,硒含量越低[3]。
3.2 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在體內95%血銅以銅蘭蛋白的形式存在,5%與白蛋白、氨基酸結合存在,它是構成機體內多種酶的活性成分,是許多重要代謝過程中酶的輔因子,對細胞的生長、繁殖和生理功能起著重要作用,在維持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方面起媒介作用。但體內銅含量過多時,非但損害組織器官的結構,還可干擾重要酶系統活動。
腫瘤病人血清銅含量升高可能與血漿銅蘭蛋白合成增加及分解減少有關。血清Cu與銅藍蛋白結合后被肝細胞或腫瘤細胞表面的神經氨酸酶脫去唾液酸而在肝內降解后將Cu排出。如銅藍蛋白降解受阻或唾液酸重結合增多均可導致血清Cu升高。腫瘤的誘因中有自由基發病學說,一些化學致癌物是以自由基形式或必須通過體內代謝、氧化還原變為活躍的氧自由基獲得致癌能力。SOD是體內主要自由基清除劑,Cu是SOD活性離子成分,本實驗結果提示各種惡性腫瘤血Cu和癌組織Cu含量增高,可能是由于腫瘤患者體內SOD活性增高所致[4]。
3.3 Zn也是人體內必需微量元素,是細胞生長、蛋白質合成、酶生成和免疫系統所需的元素,本文結果表明其在腫瘤患者體內并無特殊性,腫瘤患者與對照組血中Zn含量并無顯著差異。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鋅與惡性腫瘤發病率呈負相關報道較多[5],機理是癌細胞在快速生長代謝過程中對Zn的利用增加,另還有排泄增加及消化吸收障礙;但亦有少數呈正相關的報道,王際長等報道食管癌、胃癌組鋅含量顯著高于常見上消化道疾患各良性病組,即高鋅與上消化道癌腫發生密切相關[6]。
血清中微量元素硒、銅、鋅的水平與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 治療上如發現患者出現低鋅、低硒,適當補硒、鋅,可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增強防癌和抗癌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湘.膀胱腫瘤患者血清氧自由基的研究及意義[J].中國內鏡雜志,2000,6(3):74-75.
[2]李子慶,蔡康榮,揭新明.肺癌及癌旁組織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3,20(3):10-11.
[3]新平,朱命煒,趙衛星,等.食管癌高發區正常人群食管組織與頭發微量元素的分布[J].腫瘤防治研究,2000,27(1):31.
[4]陳貽華,等.微量元素銅鋅硒、抗氧化酶類、維生素E與惡性腫瘤的關系[J].實用癌癥雜志,199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