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農村體育發展現狀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在我國這樣一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70%以上的農業大國,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的關鍵因素,農民問題是三農的關鍵,農民素質的提高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具有極大的作用,而農村體育的開展能夠極大促進農民的身心健康,大力發展農村體育,不僅關系到和諧社會的構建,而且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農村體育的特點
1.季節性。農業與其他產業的一個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它具有很強的季節性,農忙時從事熱火朝天的農業生產,農閑時節則組織一些全民鍛煉、體育競賽等活動,具有明顯的季節性。
2.靈活性。當今農業現代化的推廣,閑暇時間逐漸增多,農村體育的內容也豐富了許多,既有個人組織的也有群體組織的,既有傳統的民族項目,又有現代的新興體育項目,既有五六十歲老年人參加的活動項目又有一二十歲青年人喜歡的項目,從而為參與者提供多種選擇。
3.地域性。我國幅員遼闊,地域寬廣,農業人口分布廣,不同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的影響決定了帶有不同地域色彩的傳統體育項目,例如南方農村的賽龍舟,北方農村的扭秧歌、蹬高蹺,西北游牧民族的賽馬、摔跤,各種項目趣味十足,充分體現了當地的文化風情。
二、農村體育發展的現狀
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帶來了不同地方體育發展的不平衡,總體來說東南沿海地區農村體育的發展明顯強于西北地區。但是與城市相比差距還是比較顯著的,存在的問題大致如下:
1.體育經費投入很少,體育設施嚴重不足
經費投入的多少一般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關,財政收入多少直接關系著體育事業的投入。調查顯示:目前我國農村的經濟水平是很難滿足廣大農村居民開展體育運動的。我國現有60余萬個各類體育場館,其中占國土面積的16.5%和人口的39%左右的城鎮,占全部體育場館比重為79.8%,而占國土面積83.5%并擁有61%左右人口的廣大農村地區卻只占20.2%的體育場館資源。《中國社會體育調查結果報告》場地設施的這一分布結果導致“鄉村缺乏甚至沒有體育活動場所和設施”。(陳至立,2004年全國體育局長會議講話)
2.農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觀念落后,體育意識存在偏差
當前,農村仍是癌癥、心血管疾病和各種傳染病的高發地區,這除了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外,缺乏體育鍛煉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相當一部分農民,包括一部分干部都認為體力勞動就是體育鍛煉。“沒病就是健康”,缺乏對健康的認識。
表1 城鎮居民和鄉村農民對體育健身重要性的看法比較
非常有必要有必要關系不大沒必要
城鎮(%)5035105
鄉村(%)5155030
3.缺乏必要的社會健身指導,宣傳力度不夠
目前的社會體育健身指導員匱乏,且都在大城市或大學任職,甚至很多農村地區都沒有體育老師。體育與健康的宣傳嚴重滯后。多數農民受教育缺乏的影響,思想觀念陳舊,接受新事物能力差,加上我國農村體育發展基礎薄弱,沒有健身指導,也沒有關于群眾體育的宣傳及組織的缺乏,對體育的認識太少,認為體育就是“跑得快”、“跳得高”,與自己無關,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更是不知道。
三、發展農村體育的對策
1.統籌城鄉發展,建立科學發展觀
農民身體素質的提高關乎社會發展的大業,所以發展農村體育事業應當引起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視,從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出發,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農體育發展實踐,堅持以人為本,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地推進農村體育事業發展。把體育事業納入每年的經濟計劃,成立有干部分管的體育領導小組,每年撥出專款有計劃的在農村逐步建設一些體育活動場所和設施,積極引導一些當地的鄉鎮企業在體育設施上進行投資,在農村現有體育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利用好農村學校設施和場地對推動農村體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據調查,體育鍛煉率隨著文化程度增長而增加,城市居民鍛煉率明顯高于農村,農村地區的教育程度已經跟不上當前社會發展的步伐,提高農村教育迫在眉睫,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強調今年要加大對三農的投入,中央財政今年預算安排用于“三農”的各項支出合計達到562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其中三農教育為預算重點。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著力強調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對三農教育方面的支出,這一切都為農村體育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加強農村體育指導員的培養和指導
可通過分期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動員體育院校學生到農村進行義務教育等途徑,利用廣播、電視、會議、廣告、標語口號等各種形式積極宣傳群眾體育,促進廣大農民真正認識到體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和作用,同時舉辦以鄉鎮為單位的具有農民特色的運動會,及農民喜歡的形式多樣的體育比賽等,深層次挖掘影響農民體育鍛煉行為的心理原因,轉變觀念,培養農民終身體育的意識。
四、結語
農村體育是農村小康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必須深刻認識農村體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全面落實全民健身計劃,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增進農民的身心健康,抓住2008奧運會這一契機,探尋一條適合我國農村特色的體育發展道路,促進我國全民體育健身工程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國家體委.國家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
[2]裴立新.當前農村體育發展中若干重大問題的理性思考[J].體育科學,1992.
[3]王君.關于新農村體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2007.
[4]田雨普.小康社會時期我國社會體育的城鄉差異[J].體育科學,2005,(4).
一、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行新課程的今天,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仍令人堪憂。
大部分學生不愛運動,愛運動的學生沒有時間運動,更別談快樂體育、終身體育了。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現狀做細致的分析,僅供讀者參考。
1.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缺少經費投入,對農村學校體育重視不夠。
這是農村學校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場地器材嚴重不足,尤其是一些村級小學,甚至連個像樣的乒乓球臺、籃球場地都找不到,不少學校受到場地限制連必要的操場跑道都沒有。體育器材、設施條件是開展農村學校體育工作的基礎,而正是這些基本的體育設施需要大量經費的投入。但在現在實行的“一費制”,一些學校連正常開支都成問題,何談對體育教育的經費投入呢?正如溫飽問題還沒解決,談何發展呢?
2.學校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嚴重不足。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明確要求:中小學生每天最少要參加一小時體育活動。在“減負”、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每天只有在老師還沒到校的那段時間,在班干部的監督下“自由”活動,甚至有些連下課時間都是在老師的“關心”下繼續學習,鍛煉時間可能不超過5分鐘。這也是造成55%的小學生近視眼的主要原因之一。下午放學應是學生活動最多的時間,為何操場上看不見學生呢?學生不喜歡?不是,是學校要求學生放學后馬上離校。組織集體課外體育活動就更少了,根本達不到《全民健身計劃》的基本要求。
3.學校、社會對體育教師重視不夠
在優秀、先進教師的名單里,根本看不見體育教師的名字,是體育教師缺乏上進心?沒有努力工作?答案是——非也。大部分體育教師都是勤勤懇懇工作的,最主要是人們對體育老師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其只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體力”教師,所以導致許多體育教師轉教文化課,造成專職體育教師流失和喪失信心。
二、農村中小學體育事業的發展是關系到我國一代人身心健康的大事,是關系到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關系到千秋萬代的大事。 轉貼于
面對農村學校體育以上的各種問題,要真正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落實體育經費,做好體育經費預算
要根據國家頒布的《中小學體育器材配備目錄》,根據需要和學生比例進行統一購置,從中減少挪用或不對體育投入經費的機會。學校也要根據每學期的體育活動需要做好預算,對每個活動進行適當投入。這樣也能提高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加強學校體育教學工作,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學校應該按照《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規定開足體育課時,任何班級不得以任何理由停上體育課。體育課教學必須嚴格按照體育教學課程標準,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及學生的年齡、性別、特點,結合當地實際,嚴格要求體育教師認真備課、上好體育課,并吸取先進教學經驗,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和研究,不斷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3.加強課外體育活動,推行終身體育、快樂體育計劃
學校要抓好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落實。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各班級要組織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由體育教師和班主任實施。學校必須建立“兩操”制度,認真組織學生做好廣播體操和眼保健操,提高學生做操的質量。各班學生做操情況應列入文明班、先進班的評比范圍。學校要積極推行全民健身計劃,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每天在課后根據實際,可安排一定的體育活動,讓學生的課外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4.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業務素質
(1)要通過制定有效的提高教師素質的措施,加大教師培訓工作的投入,加強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可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組織形式多樣的基本功比賽和教學研討會,組織課題組和實地參觀學習等,采取各種途徑,讓教師接受教學新理念、新思想,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素質,以適應體育教學課程改革的發展和需求。要讓教師認識到:“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備有一桶水。”
關鍵詞: 農村群眾體育 發展現狀 解決對策
在我國人口數量日趨增多、城市規模逐漸加大的基礎上,城市群眾體育建設力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加大,但農村體育設施和規劃水平等方面仍然落后。當前形勢下,牡丹江市農村人民群眾對全民健身運動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很高,但群眾體育活動方式比較單一,農村地區體育設施不完善,無法滿足廣大群眾的健身需求。農村群眾體育發展在國民健康水平中有很重要的影響,是我國體育發展的基礎所在。為此,本文對牡丹江市寧安、東京城、海林、橫道河子、穆棱、林口等地區進行了調查研究,旨在了解影響牡丹江市農村群眾體育發展的因素,為牡丹江市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一、牡丹江市農村群眾體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政府對農村群眾體育發展的投入不足
要想不斷推動農村群眾體育的發展進程,就需要加大對農村群眾體育建設資金的投入力度,當前牡丹江市農村群眾體育發展資金主要依靠政府投資,但相關數據資料表明,當前體育行政部門對農村群眾體育的投入資金不足總支出的百分之四,投入資金相當有限,難以滿足體育人口持續增長的現狀。
2.公共體育設施不完備
當前牡丹江市農村群眾體育活動場所僅有較少幾處的活動廣場和少有的幾個體育場館,對社會群眾的開放時間非常短暫。盡管成立了一些健身中心等場所,但收費很高,只適合少數健身群體。一些學校設置有體育操場,但通常只在放學后的時間段開放,致使體育運動群體都聚集到了高校,造成人滿為患的情況。因此,當前制約牡丹江市農村群眾體育發展的主要原因是體育運動場所的緊缺。
3.缺乏群眾體育的指導與管理
牡丹江市農村群眾體育指導人員及其缺乏,和本市的體育運動需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當前群眾體育指導人員大部分都是從事體育訓練及體育愛好人員,盡管部分高校配備了體育運動指導訓練人員,但指導員自身的指導能力和素質有待加強,數量上也需要不斷增加。牡丹江市農村群眾體育組織大部分都是自發的小型組織,管理比較松散,大多是約定俗成的管理形式。并且群眾體育活動場所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也沒有基礎運動設施的維修及更新費用,當部分體育器材出現故障時無法盡快維修,因此多處于閑置狀態。
4.群眾普遍缺乏體育健身的有關知識
很多群眾體育人員沒有相應的運動健身知識,無法掌握科學合理的健身方式,遇到一些技術性問題時很難解決。還有部分群眾沒有科學安排運動健身時間,往往處于隨機狀態。沒有預防運動致損的先見,在做一些大幅度動作時很容易發生肌肉拉傷等事故,反而給健身群體的人身帶來負面影響。
二、加強牡丹江市農村群眾體育發展的策略
1.加強農村群眾體育基礎設施建設
牡丹江市政府要不斷加大對農村群眾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當前我國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對公共事業的投入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健身和運動人員數量顯著增加。可以將體彩公益金里面的資金投入到群眾體育設施建設中,相關體育行政單位及部門還應該確立一些具體政策,促進體育場館對群眾的廣泛開放,加快全民健身發展進程。
2.加強對農村群眾體育活動的管理
不斷增強各個農村群眾體育協會之間的合作與聯系,將農村群眾體育活動場所與企事業單位相關聯。轉變社區體育直接受市區政府管轄的狀態,讓群眾體育真正實現生活化和群眾化。多發掘一些群眾喜愛的體育項目,使牡丹江市農村群眾體育在發展過程中更豐富多彩。所有的單項協會都應該設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實現統籌協調運作,多渠道建立宣傳平臺,實現網絡信息共享,不斷推進單項協會工作的開展。
3.不斷開展群眾體育賽事
要大力開展牡丹江市農村群眾體育活動賽事,吸引更廣泛的人民群眾加入體育運動中,這是當前發展群眾體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牡丹江市每年都會舉辦一些體育比賽,如廣場舞、龍舟、長跑比賽、籃球比賽和自行車比賽等傳統比賽項目。應該不斷加入新的運動比賽項目,如乒乓球、健美操、太極柔力球等項目,注重迎合群眾的體育愛好和需求,多開展社區比賽等小型體育活動,吸引更多周邊地區農村鄉鎮的群眾積極參加,親身體驗到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和作用,激發廣大群眾對體育活動的熱情。
4.加強對農村群眾傳播體育知識
當前人們對群眾體育的相關知識沒有很好地掌握,進行體育鍛煉的內容也比較單一,針對這種情況,社區要發揮引導作用,開展不同形式的群眾體育知識講座,可以成立一些培訓班等,通過社區宣傳讓人們掌握更多的體育健身知識。要轉變傳統運動觀念,不斷向科學文明的運動方式發展,增強人們的運動鍛煉成效。可以結合社區的宣傳欄,在其中展示一些健康正確的體育運動方式的內容,對人們進行理論的引導。讓群眾結合網絡媒體和電視節目等,通過相關資料的學習,掌握更健康的運動方式,達到科學健身的目的。
三、結語
我國人民群眾體育發展方向逐漸趨于健康文明、高質量的體育運動形勢,而群眾體育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如果市區群眾將精力投入體育活動當中,將減少對資源的消耗。當前牡丹江市在高度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逐漸重視農村群眾體育的發展,努力使該市的群眾體育向現代化和健康化轉變,積極倡導社會各界都加入農村群眾體育建設中。
參考文獻:
[1]張小林.我國農村體育公共產品供給制度分析與創新[D].湖南農業大學,2010.
[2]李永剛.磐安縣新農村體育發展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1).
[3]董新光.關于體育發展重點轉向群眾體育的討論[A].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
[4]劉梅英,田雨普,周麗萍.體育強國視域下我國群眾體育發展對策探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