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音樂趣味教學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音樂趣味教學屬文化教育范疇,充分使用教學環境并予以創新,解決了在哪教與學、怎樣教與學、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幾個問題,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了國內外音樂教育體系的融合應用,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活動。音樂趣味教學具有學生參與度高、學習音樂愉悅性高、教學知識綜合性強的特點,其教學課程具有創造性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審美體驗價值及文化傳承價值。
一、音樂趣味教學概述
(一)音樂趣味教學理念
音樂趣味教學是指圍繞學生的音樂需要、音樂興趣、音樂理想、音樂目標、音樂情緒、音樂情感及音樂自信心幾個方面開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持續主動的學習音樂,并具備音樂實踐能力、音樂審美能力的教學過程。音樂趣味教學不是單純的完成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傳遞,而是將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起來。
音樂趣味教學包含的教學理念有:以興趣愛好為核心、以音樂審美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重視音樂實踐、注重個體發展、鼓勵音樂創造、弘揚民族音樂、提倡學科綜合、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音樂趣味教學所要實現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課堂教學及形式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創造力及表現力。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融合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熱愛音樂的熱情,讓學生真正的感受音樂,系統的學習音樂。
(二)音樂趣味教學特征
(1)科學性。音樂趣味教學融合了諸多音樂教育家的教學思想,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整合了不同學科的知識,在教學環節中不斷開展實踐活動和教學研究,逐漸形成完善的體系,尊重音樂教學原理,尊重音樂教學的特殊規律,尊重學生心理學發展規律及腦科學發展規律。
(2)綜合性。音樂趣味教學解決了教育和環境的關系問題,解決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問題,解決了從教師如何教到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是綜合性知識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音樂趣味教學的綜合性還體現在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為學生考慮,應用教學知識,包括音樂教育與用腦科學,教學應用的教學思想,學生學習的音樂環境,集音樂、動作與語言的綜合音樂體驗等。
(3)實踐性。音樂教學必須通過學生的實際唱奏甚至創造來體驗音樂,不同靠教師的傳授、說教和示范,必須通過學生的自身體驗來接受音樂教育。因此,從唱歌練習、樂器演奏,到歌劇編排,都體現了音樂趣味教學的實踐性。
(4)系統性。音樂趣味教學集音樂教育、教育心理學、哲學等學科知識于一體,在音樂教學內容選取,到音樂環境打造、音樂教學實踐設置等都體現了音樂趣味教學的系統性。
(5)激勵性。音樂趣味教學結合教學要求提出符合學生音樂需求的,難易適中的目標,學生在努力實現目標后,產生成就感。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發揮創造才能,表現自我,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二、趣味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通過情境渲染引發學生的興趣
枯燥的樂理知識、發聲、節奏練習及試聽,如果單靠教師講解,小學生難以理解并接受,更談不上產生興趣了。因此,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結合小學生的喜好,通過渲染情境及有趣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力,從而掌握音樂知識。比如,在學習《小小粉刷匠》這首歌時,教師可以模擬一個粉刷房子的情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粉刷匠工作的場景,理解勞動的辛苦和喜悅,引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二)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各種藝術形式
豐富多彩的小學音樂教學要遵循藝術教學的融合原則,將美術、舞蹈、寫作等藝術形式融入音樂教學中,在最短的時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藝術形式,從而提高審美素養和藝術素養。將美術融入音樂教學中,把歌曲與繪畫適當的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用色彩和線條描繪出歌曲內容,使歌曲內容變得立體而直觀,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將舞蹈融入音樂教學中,音樂與舞蹈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在音樂學習中,配以舞蹈,不但活躍課程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學生還可以在優美的舞蹈動作中,理解音樂作品的深刻含義。將寫作融入音樂教學中,可以要求低年級的學生寫音樂作品的聽后感、描寫音樂作品的故事情節等,可以鼓勵高年級的學生填詞、譜曲,創作出自己的音樂作品,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激發更大的創作熱情。
(三)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普遍應用于音樂課堂上,使音樂課更加直觀、形象,對學生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它將學生帶入一個五彩繽紛的音樂世界,不但開拓了學生的音樂視野,還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如在欣賞三年級課程《森吉德瑪》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遼闊的草原、勇敢勤勞的蒙古族人民的畫面,從而使學生更加形象的了解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積極向上的生活習俗,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四)教師聲情并茂感染學生
教師的情感、行為修養,直接影響學生建立健康的審美情趣。音樂課堂上,如果教師的儀表、語言及舉手投足間能夠體現出藝術的美,會給學生營造一種藝術的氛圍,調動起學生積極的情緒,形成一個舒暢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角色”,從而不知疲倦、情緒飽滿地完成學習任務。此外,教師的語言要精煉、形象,富有啟發性,使學生身臨其境。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就像是一個演員,用自己的精湛的演技和豐富的情感去感染學生。
(五)讓學生在表演中品味學習的樂趣
以前的音樂課堂上,能夠參與音樂表演的學生很少,一般都是成績優異的學生表演,大部分的學生還只是看別人演、聽別人唱。不能真正參與表演,就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要充分利用音樂作品中的每一個角色,爭取讓所有的同學都參與進來,讓學生在表演中品味音樂作品,在表演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體會學習音樂的無窮樂趣,挖掘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比如,在學習《小紅帽》這首歌時,結合故事情節,讓學生分組表演,并對各組表現評比,評選出小紅帽、大灰狼、外婆等角色的最佳表演者,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表演,在表演中品味學生的樂趣,由此產生對音樂更濃厚的興趣。
三、結論
綜上所述,音樂趣味教學法是教學方法新、教學理念新、采用教具新的新型音樂教學法,是音樂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大力提倡趣味教學法:通過情境渲染引發學生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各種藝術形式,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聲情并茂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表演中品味學習的樂趣,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年 4 月第 1 版
[2]吳躍躍.《學生音樂學習心理研究》.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 年 8 月第 1 版
[3]郭聲健.《音樂教育新概念》.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 年 12 月第 1 版
[4]張文澤.探索趣味性小學英語教學.學周刊,2010 年第 10 期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素質教育已成為當前小學教學中的首要目標,音樂作為一門充滿情感和趣味的藝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教學方式,在音樂教學中融入趣味,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從而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小學音樂;趣味教學;學習興趣
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小學教育要以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目標,因此小學音樂教學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載體,應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素質教育要從孩子抓起,大多數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容易產生好奇感,在學習中很難集中注意力,對音樂課也是如此,所以音樂教學既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鑒賞興趣,同時還要懂得轉變教學方式,以趣味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情趣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經常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小學生明明很喜愛音樂,平時唱歌也很積極,但是卻在音樂課上提不起學習興趣。仔細觀察,才發現原來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采取不當,很多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在教學中習慣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等教學方法,要求學生一遍一遍枯燥的學唱,學生只能被動學習,師生之間缺乏互動與交流,學習效果自然不佳。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音樂教學也應該遵照新課改的要求,轉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教師可以根據教材進行情景創設,使學生將單一的聽覺變為視聽合一,在情景創設中融入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小小粉刷匠》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紙折疊成一頂可愛的粉刷帽,同時在墻壁上貼上一張大幅的白紙,準備幾只小刷子和顏料,讓學生邊唱歌邊用刷子在白紙上涂刷,學生們不知不覺都融入到情景中,都想讓自己成為最優秀的粉刷匠。這樣的情景創設正是對音樂作品的還原,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其次,情景創設也可以采用多媒體設計來實現,將教材內容制作成教學課件,通過在課堂上的展示,讓學生快速的進入到音樂情境當中,并根據多媒體播放的音樂學唱。多媒體教學能夠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枯燥無味,將視覺與聽覺相結合,并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學生充分體驗到音樂中的美,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二、音樂教學和生活相結合,加深學生對音樂的體驗
由于小學各個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總是要適時轉變教學方法,才能夠提高教學效果。而趣味性教學則是適用于各個年級的,幾乎每個年級的學生都喜愛這種教學方法,寓教于樂才能夠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元素加入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生活的樂趣,從而加深對音樂的認識和體驗。例如在音樂課堂進行前五分鐘時,很多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狀態,精神不夠集中,這時教師就可以播放一段動物的叫聲,讓學生來猜這是什么動物的聲音,從而抓住學生喜愛小動物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又例如在學習《嘀哩嘀哩》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關于春天的特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把對春天的感覺融入到歌唱中。通過將生活與音樂結合起來,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融入到音樂學習中。
三、讓學生根據音樂進行表演,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展
由于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特點,所以在音樂教學中采用表演形式教學,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表演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傳統音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對樂感強、積極參與的學生表現出好感,在進行音樂表演和展示時都習慣讓這些學生參與,而其他學生則基本沒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對此,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采用表演教學的方法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共同感受音樂的魅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我們的田野》時,教師可以為全班學生編一段舞蹈,隨著音樂的節奏響起,學生們一邊唱一邊跳,自然而然融入這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效果也明顯增強。又如在學習《理發師》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來扮演不同的角色,一個是理發店的老爺爺,一個是顧客,一邊聽著音樂一邊來表演,通過模擬理發店老爺爺剪發的動作來感受這首歌,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同時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四、注重課堂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當前,教師在轉變課堂教學觀念的同時,也要以正確積極的方式來評價學生。教學評價能夠對學生進行全面有效的判斷,積極向上的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也能正確的面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因此,教師要以寬容的心態來對待學生的缺點,包容學生的不足,以鼓勵的方式來評價學生,幫助學生改掉缺點。對于表現良好的學生要給予贊賞和獎勵,使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在學習音樂時始終保持自信。教師要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評價的重點,而不是只單純的看重學習結果,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讓學生能夠清楚自己的學習情況,才能揚長避短,提高學習效率。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要懂得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將趣味性教學融入課堂,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注重對學生的評價,以鼓勵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叢奚瑩馨.試論小學音樂趣味教學[D]遼寧師范大學,2011
[2]陳青青.關于小學音樂教育中趣味教學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13):113
[3]高艷紅.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趣味的培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Z1):122
[4]徐萌.小學音樂趣味教學[J]音樂時空,2014,(09):178
一、游戲渲染教學情境
音樂教學要注重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能在視覺和聽覺合二為一的過程中將抽象的音樂知識形象化,使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小學生天玩,教師利用游戲教學的方式可充分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視聽合一中不再感覺到音樂基礎知識的單調與乏味,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舉例來講,在教學“小小粉刷匠”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前準備一些報紙和小刷子,根據需要將報紙和小刷子等工具分發到學生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這些報紙折成一個個小帽子,并用小刷子在小帽子上涂抹顏料。學生在涂抹的過程中都有濃厚的興趣,同時,通過動手體驗也能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加深對小小粉刷匠的切身體會。在完成本課的教學之后,學生不僅能獲得學習興趣,同時也在興趣中學會音樂知識。再如,音樂基礎知識中有一些表示力度和速度的符號,這些符號小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也難以牢固記憶,因此,教師可編制一些有關力度和速度記號的順口溜,例如,對延長音符號,可讓學生朗讀和記憶一些順口溜:“眉毛彎又長,眼珠圓又亮;你要碰到它,歌聲唱得長。”學生通過記憶這些朗朗上口的順口溜能輕松記憶符號的作用,增強學習趣味,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也更加有效。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趣味教學的重要作用,利用游戲等多種活動開展教學,讓學生在參與中提高學習興趣,在游戲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二、融合其他科目,調動學習興趣
音樂學科不是孤立的,它與其他科目緊密相連,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其他科目進行教學,從而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舉例來講,語文學科與音樂學科聯系緊密,音樂教師可利用語文學科中的詩詞展開教學,為詩詞譜曲,與音樂相結合,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此外,音樂教學還可與美術教學相融合,教師可在學生聽完一段音樂后,讓學生用畫筆畫出自己聽到的內容,并表現自己的感受與思考。例如在教學《我們的田野》這首歌曲時,教師可在學生學完這首歌曲后,讓他們用畫筆描繪出感受到的田野景象,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表現能力,這是音樂教學和繪畫教學的共同目的,對提高學生的藝術能力很有幫助。
三、故事塑造教學情境
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天馬行空,教師應針對學生的這一思維方式,根據實際需要,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開展音樂教學。通過講故事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并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發現,不斷豐富自己的想象空間,提高學習興趣。教師在上課之初,先以故事作為開頭,開始一堂新的音樂教學。舉例來講,在教學“動物們的聚會”一課時,教師在課前先講一段關于動物開會的故事,將開會貫穿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充分聯想,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迸發學習音樂的激情,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再如,在教授童話音樂故事“龜兔賽跑”一課時,教師可先為學生播放一首愉快的歌曲,引導學生伴隨動作起舞,讓學生盡快融入到歡快的學習氣氛中。接下來再播放“龜兔賽跑”這節課的錄音。教師要在播放錄音的同時進行生動的講解,另外還須配有音樂,在每個小動物出場時都搭配不同的樂器。學生會在整個過程中認真聆聽,進而了解每種樂器在故事中的作用。最后,還可讓學生復述整個故事,或者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表演。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復述和表演能提高語言組織能力和記憶能力,也能在學習中得到更多的收獲。
四、參與表演,體會音樂美
表演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教學策略,通過表演與音樂教學的結合,可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師要讓學生在表演中產生豐富的體驗,體會音樂美。根據學生好動、好玩的心理特點,引導他們將音樂學習和表演活動聯系起來,把枯燥的知識形象化,把復雜的知識生動化,轉化成為生動有趣的舞蹈、歌曲、游戲、表演。讓他們從固著中解放出來,既能動口又能動手,在蹦蹦跳跳中學習音樂知識,在輕松愉悅中獲得學習體驗,培養音樂能力和思維能力。舉例來講,教師在教學“小紅帽”一課時,在完成教學內容后,可結合這首歌編排情節,設置“小紅帽”“樵夫”“大灰狼”“外婆”“獵人”等角色,將學生分組進行“音樂劇”表演。學生可在表演中體會和感受人物形象,并在表演中體會音樂的深刻內涵,更加愉悅地進入音樂世界中。當各組表演完成后,教師可采取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進行評價,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音樂能力。
另外,在學生的表演過程中,教師的評價應以鼓勵和表揚為主,經常給予學生夸獎與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自我的價值,肯定自我,產生濃郁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應抓住每一個契機,不論學生的演唱效果如何,都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適時予以鼓勵和贊賞。在贊賞時應注意語言要真誠、自然,評價語言有理有據,通過鼓勵和表揚幫助學生學會欣賞音樂,通過廣泛的學習擴展視野,提高音樂水平。
五、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