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電磁輻射污染防治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電磁輻射協調機制;電磁環境
1.電磁輻射及電磁輻射污染的概述
電磁輻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又稱電子煙霧:是由空間共同移送的電能量和磁能量所組成,而該能量是由電荷移動所產生,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現象。如正在發射訊號的射頻天線所發出的移動電荷,便會產生電磁能量。電磁輻射可按其波長、頻率排列成若干頻率段,形成電磁頻譜。電磁“頻譜”包括形形的電磁輻射,從極低頻的電磁輻射至極高頻的電磁輻射。頻率越高該輻射的量子能量越大,其生物學作用也越強。
電磁輻射主要有兩種來源:一類來源于自然,主要是太陽等近地天體活動,雷電、宇宙射線及放射性物質;另一類來源于人類活動,如電視機、微波爐、電熱毯、DVD播放機、手機、微波基站、醫療設備、高壓輸電線路等。對人體危害較大、較廣的多是這一類。
2.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
電磁輻射是由加速運動的電荷所產生的一種能量,大功率的電磁輻射能量可以作為能源利用,但也有可能產生危害,構成環境污染因素。電磁污染包括了各種天然的和人為的電磁波干擾和有害的電磁輻射。電磁輻射主要是指射頻電磁輻射,當射頻電磁場達到足夠強度時,可能造成以下方面的危害:(1)引燃引爆,如可使金屬器件之間互相碰撞而打火,引起火藥、可燃油類或氣體燃燒或爆炸;(2)工業干擾,特別是信號干擾、破壞,這種干擾可直接影響電子設備、儀器儀表的正常工作,使信息失誤,控制失靈,對通訊聯絡造成意外,如使導彈制動系統失靈,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特別是對于安裝有心臟起搏器的人,使用手機將干擾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如美國就曾發生一起因電磁干擾使心臟起搏器失靈而使病人致死的事件;(3)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生物機體在射頻電磁場的作用下,可以吸收一定的輻射能量,并因此產生生物效應。這種效應主要表現是熱效應。因為,在生物機體中一般均含有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在電磁場作用下,極性分子重新排列,非極性分子可被磁化。由于射頻電磁場方向變化極快,使這種分子重新排列的方向與極化的方向變化速度也很快。變化方向的分子與其周圍分子發生劇烈碰撞而產生大量的熱能。當射頻電磁場的輻射強度被控制在一定范圍時,可對人體產生良好的作用,如用理療機治病;但當它超過一定范圍時,則會破壞人體的熱平衡,對人體產生危害。
科學證明:電磁輻射對人體危害的程度與電磁波波長有關。按對人體危害程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為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長波,電磁輻射的危害是隨著波長的縮短而逐漸加強的。微波對人體作用最強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其頻率高,使機體內分子振蕩激烈,摩擦作用強,熱效應大;另一方面是微波對機體的危害具有積累性,使傷害成為永久性的。微波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最突出的是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并且還會引起眼睛損傷。根據醫學方面的知識,眼部無脂肪層覆蓋,晶狀體含有較多水分,又缺少血管散熱,受微波致熱效應后,晶狀體蛋白質凝固并有酶代謝障礙而造成晶體混濁,嚴重的導致白內障,更強的微波輻射會使角膜、虹膜、前房同時受到傷害,以致失明。
3.電磁輻射污染的防治一——公眾的自我防護渠道
由前文所述,人類已經開始對電磁輻射的危害進行研究和關注,根據電磁波的物理性質,我們可以采用屏蔽的技術手段,為了保證高效率的屏蔽作用,防止屏蔽體成為二次輻射源,屏蔽體必須要良好地連接至地面,還可以利用反射、吸收等減少輻射源的泄漏來加強防護。現在越來越多的公民已經注意個人的防護措施,他們通常用特制的保護物將人體與輻射波隔離開來,還有穿戴如網絡里常做廣告的防輻射衣、防輻射手套、防輻射眼鏡等。
4.電磁輻射污染的防治二——在源頭把關,做好電磁輻射的環境影響評價
根據《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第 1.3 條規定“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是分為初步評價與最終評價的。初步評價應在獲得環境保護部門頒發的項目規劃建設許可文件(證)后進行。最終評價一般應于項目(或分階段)竣工驗收前進行。”第 1.2 條規定“本導則適用于一切電磁輻射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對于特殊的電磁輻射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寫可以與本導則不同,但應加以說明。”可見國家對電磁輻射項目是有法律的規定,但并沒有規定哪些電磁輻射項目是特殊的電磁輻射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中的哪些內容可以特殊編寫。現實中有許多各種各樣的電磁輻射項目,比如輸變電工程、變電站、火力發電廠、廣電發射塔的設立與搬遷等項目。這些項目都有其不同和特殊性、該如何做好各項的環境影響評價,實屬不易,因為沒有一個可操作性、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律規定。如今就是現有的法律也很難被執行、實施,比如2004 年的北京西上六電磁輻射聽證案,該案就是因為工程在開工之前, 并未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造成后果,導致居民不滿而投訴。筆者認為,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首先應該把環境影響評價的一般性規定如公眾參與、信息公開等執行、實施好是最為關鍵的一步,然后再根據各種電磁輻射項目的特點將環境影響評價實行好。比如輻射源工程,其電磁輻射環評分為幾個階段進行:即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初步環評,側重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在初設階段進行進一步環評,重點確定拆遷數量和補償方式;在驗收階段則要著重檢查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并提出保護環境的建議。
5.電磁輻射污染的防治三——在終端做保障,健全監督機制
除了要在項目的源頭把好環境影響評價這一關外,還需在項目的過程終端做好監督工作,根據《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來健全電磁輻射的監督機制。
(1)《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第 3 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第 4 條規定:“從事電磁輻射活動的單位主管部門負責本系統、本行業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工作。”由此可見,監督主體多元,而監督效果寡存,所以從實踐效果來看,缺失信息溝通和協商機制,電磁輻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
筆者認為,應該明確監督主體,不能籠統規定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因為上級領導的轄區是要大于下級領導的轄區,勢必會造成一個轄區有兩個領導來監督管理,最終監督效果因沖突而偏低,應該要協調部門及上下級領導的工作關系,建立信息溝通和協商機制。
(2)伴隨著磁懸浮交通行業和超高壓輸電行業的迅猛發展,區域間的電磁輻射項目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對跨區域的電磁輻射項目進行監督。不管從國家立法層面還是地方立法層面看,現行立法中都欠缺著區域間的信息溝通和協商機制。區域間協調機制欠缺,跨域電磁輻射污染監督不力,這勢必會導致跨域的電磁輻射項目處于事實上的監督懸浮狀態。筆者認為,區域間協調機制有必要建立,如此跨域電磁輻射污染監督才能得到實行、得到保障。
6.結語
電磁輻射無時不刻都存在著,需要我們做好電磁輻射的防護保障措施,普及電磁輻射的物理知識及法律保護知識,使公眾了解不同微波輻射環境的特點,避免對電磁輻射產生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從而可以科學地應用電磁輻射,使它創造更多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關鍵詞】城市 電磁輻射 污染問題 防治對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現代電磁技術,各種頻率的廣泛應用城市空域電磁相互作用。公共建筑和甚至住宅,包括每個人類居住的地方受到了電磁輻射的侵擾。目前,大多數城市電磁輻射環境質量量總體上是好的,但超短波和微波輻射到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電磁輻射水平接近上限,甚至社區綜合功率密度值出現嚴重超標過的個別現象。
1 城市的電磁輻射源
電磁輻射被分為天然存在和人為產生兩個類別。超標的自然和人為電磁波輻射會導致電磁輻射污染。在一般情況下,城市污染主要是指人為的電磁輻射污染,根據電磁的大小波頻率,人為電磁輻射可分為工頻輻射和射頻輻射,射頻電磁輻射釋放和比較寬譜的電磁輻射,影響范圍也大。在城市中,人們常說的電磁輻射污染常常是指由人為污染的電磁輻射,由于不一致頻率的電磁波,電磁輻射的人可分為兩種輻射源,射頻和工頻。射頻輻射的一個更大的范圍內的電磁輻射源,所述電磁波譜由廣泛,高頻發射。在城市,各種電磁發射系統,工頻輻射系統,利用電磁能量的工業,科學,醫療設備,甚至包括一些設備,都是潛在的城市污染或電磁輻射源。
從表1可以看出,對干城市來說,電磁輻射污染源的分布廣泛、品種多,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移動通信、衛星通信、雷達等,在電磁輻射水平上作出了不小的貢獻,而對于我們經常所處的室內空間來說,室內線路的布置、所使用的電子設備等,都是我們電磁輻射污染的來源。
2 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現狀
2.1 城市電磁輻射糾紛逐漸增多
隨著安全意識,人們輻射防護意識也越來越強,電磁輻射對生活和周邊環境存在嚴重的影響,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因此,關于電磁輻射污染引起的糾紛呈現出上升趨勢,其中包括:高壓輸電建立在居住擁擠的地方,移動通信基站建設中的社區,電磁輻射污染造成的人身傷害等。所有這些情況,使電磁輻射污染糾紛越來越多。
2.2 電磁輻射源離居民的活動距離越來越近
在城市建設,發展和建設的速度不斷加快,和電磁輻射設施是分不開的,電磁輻射設施和人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例如,廣播電視,建在城市的無線通信,使社區輻射強度增加。城市電網建設項目的建設,特高壓輸變電設備接近住宅區,電壓增加,由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不僅如此,高層建筑的衛星天線,高層建筑還會產生電磁污染;此外,電磁噪聲對人體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
2.3 城市電磁輻射設施的逐漸增加環境的敏感性
電磁輻射設施的城市和廣播通訊技術的發展,縮短與市民的距離,電磁輻射的敏感性變得增強。主要表現為:城市擴張使得一些廣播電視和無線電通信發射臺逐漸新城被住宅區包圍,引起局部生活輻射強度高;城市用電需求的增加和電網改造工程的實施,使大量的高壓輸變電設施納入城市地區,電壓等級不斷升高,產生高頻電磁場可能會對公眾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除了其產生的噪聲可能與廣播和無線電通訊造成干擾;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通信基站被居民區所包圍,雖然單個基站的功率小,但它將使這個城市有很多通信基站電磁領空的增長,此外,一些高層建筑建在微波定向天線衛星天線等的頂部,很容易導致電磁污染的高層建筑;城市交通交通要道的電磁噪聲的快速發展不斷增加,交通路口在高峰時段的交通,電磁噪聲值可達40―50dBμv/m。
3 對策與建議
(1)進一步完善城市電磁輻射管理的法律制度。為規范電磁輻射設施的輻射水平,提高電磁輻射環境監管能力,并為解決電磁糾紛提供標準數據支持,應加快出臺統一的電磁輻射防護國家標準。該標準應根據電磁輻射的危害性,并借鑒國外標準限值,在總結電磁輻射設施的輻射水平及我國城市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同時,還應出臺相關電磁輻射安全管理導則,明確主要輻射設施的建造使用規范,管理要求,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等內容。(2)加強電磁輻射環境管理。為保護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促進各類電磁輻射設施的規范”有序發展,需切實加強對電磁輻射環境的管理。首先要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規范,落實電磁輻射設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審批制度、“三同時”制度、監測制度、公眾參與制度等。其次要明確城市空域電磁波發展規劃,并將其納人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合理布局電磁發射設備,防止造成城市空域局部電磁污染,實施區域電磁輻射環境容量控制措施,對可能造成周邊輻射環境污染的中短波發射臺實施異地搬遷,對微波天線等輻射源周圍的建筑物高度予以限制,控制室內微蜂窩基站天線的懸掛高度及影響半徑。
參考文獻:
關鍵詞:電磁輻射;污染;防治
1 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現狀概述
在現代電磁技術不斷普及的過程中,不同頻率電磁波的疊加作用導致城市電磁輻射能量顯著提升,同時城市電磁環境變得愈來愈復雜,并呈現了持續惡化的特征,對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及社會生產活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今,城市電磁輻射污染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型的城市現代病,并愈來愈受到社會各界關注。部分城市在發展規劃當中,對大型電磁輻射設備未能進行合理規劃布局。例如,很多廣播電視塔就建立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區,甚至很多居民區環繞廣播電視塔所建,導致局部區域電磁輻射場強偏高[1]。又如,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為城市通信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在發展初期由于規劃缺乏科學性,使得無線通信頻譜資源嚴重浪費,并加深了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程度。甚至部分地區無線通信基站密度過大,導致這些基站之間的相互干擾十分嚴重,影響了周圍區域的正常通信,并對周邊居民的健康產生了一定威脅。相關統計表明,醫療、工業等領域的高頻電磁設施正以每年超過20%的增長率持續增加。這些設施當中存在較強的電磁震蕩源,且震蕩源頻譜質量并不理想,會產生寬頻率電磁輻射,無論是對電子設備、操作人員,還是對城市環境,均會帶來一定危害。總體上來看,城市電磁設備的持續增長對城市環境所產生的壓力愈來愈大,電磁輻射影響變得愈來愈嚴重,應給予充分重視。
2 城市電磁輻射污染源分析
城市電磁輻射污染源主要包括以下幾類[2]:(1)輸變電設備。目前,我國電網輸送的工頻交流電頻率為50Hz,輸送電壓等級較多,包括3kV、6kV、20kV、110kV、220kV、500kV等。110kV以上為高壓。高壓輸電導線周邊及變電站附近會產生一定強度的工頻磁場及工頻電場。這部分電磁輻射強度一旦超出限定值,則會對環境產生影響。與此同時,變電站及高壓架空輸電線路受外部環境影響,會出現電暈放電及絕緣子放電,這些電磁噪聲會對正常通信及無線通信產生一定干擾。(2)廣播電視發射系統。廣播電視發射系統是目前城市電磁輻射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廣播電視發射系統附近,存在較強的射頻電磁場強度。特別是天線主發射方向。(3)城市交通設施。城市交通的快速發展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捷,但這些交通設施所產生電磁輻射量也愈來愈大,其影響不容小覷。以機動車為例,機動車運行過程中,點火系統、電機等設備的大電流瞬時通斷會產生電磁噪聲,導致電磁干擾出現。(4)家用電器。在現代城市生活當中,家用電器也是主要的電磁輻射污染源之一。高頻輻射源包括手機、微波爐等;低頻輻射源則包括電腦、電視機等。正常情況下,家用電器產品都有明確的電磁輻射標準,合格的家用電器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并不會超出限定值,也就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但某些不達標的家用電器所產生的電磁輻射會超出限定值,人們長期與之接觸,必然會威脅到身體健康。
3 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的危害性
電磁技術的廣泛應用,導致城市電磁輻射污染愈來愈嚴重,給城市環境帶來了不小危害,主要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3]:(1)城市電磁兼容水平有所下降。城市電磁環境的不斷惡化,會對城市整體電磁兼容水平產生一定影響。例如,電磁干擾可能會造成數字系統信息數據丟失,影響收音機、電視機等設備的正常運行。若電磁干擾現象較為嚴重,則會造成儀器誤動作,使得工業控制失效,甚至引發災難性后果。(2)城市居民健康受到危害。電磁輻射通過非熱效應、熱效應及累積效應等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危害。人體本身就是電磁波的良導體,若電磁輻射能量過大,且輻射時間較長,人體可能無法通過自身調節將所吸收的電磁輻射散發出去,便會引起體溫升高。同時,長期處于電磁輻射環境下會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會對正常的免疫、循環功能產生影響,甚至可能誘發癌癥。
4 加強城市電磁輻射污染防治的相關舉措
4.1 加強城市電磁輻射源監管
要有效控制城市電磁輻射污染問題,必然要加強相關監管工作。一方面,要加強電磁輻射相關法規、標準建設。在城市電磁設備數量及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現行的《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表現出了一定滯后性,已經無法滿足當前電磁輻射管理要求[4]。因此,需要對相關法律法規及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以事先控制為原則,從公眾健康、城市環境保護出發,構建出完整的城市電磁輻射環境容量控制制度、電磁輻射風險預防制度、輻射環境監管控制制度等。為了保證監管工作順利實施,還需要構建出統一的電磁輻射防護標準及電磁輻射安全管理導則,促使電磁設備規范化使用,以此來控制城市電磁輻射污染。另一方面,要強制性實施電磁環境污染源申報制度,并要求相關部門切實做好電磁輻射監測工作,對電磁輻射污染數據庫不斷完善。這樣就能夠充分把握城市電磁輻射動態水平,一旦出現污染問題,通過數據分析可進行快速處理,避免電磁污染范圍擴大。
4.2 加大電磁輻射知識宣傳
電磁輻射由于其潛在性特征,會被社會公眾所忽略。同時,很多城市居民對電磁輻射知識并不了解,一旦出現電磁輻射污染,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進而造成電磁輻射糾紛事件[5]。因此,相關部門應該與新聞媒體及網絡媒體共同合作,加強電磁輻射宣傳教育工作,讓公眾能夠正確地認識電磁輻射,并樹立電磁輻射防護意識,掌握一些基礎的電磁輻射防護方法,對自身進行有效的保護。另外,在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監管工作當中,要充分貫徹公眾參與制度,借助社會力量進行監督,共同創建良好的城市電磁輻射環境。
4.3 擴大電磁輻射控制技術應用范圍
首先,在電力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要完善規劃設計工作,通過地下埋線、高低壓導線分層架設、雙回路導線逆相布置等方式降低高壓線路及設備對地面輻射的強度。其次,對于一些電磁輻射強度較大的輻射源,可采取主動屏蔽或被動屏蔽的方式,對輻射源進行控制,避免其造成電磁輻射環境污染。另外,在住宅房屋建設過程中,可利用防電磁波玻璃、電磁波吸收涂料等來阻礙室外電磁波進入室內,保證居住環境的適宜性。
5 結束語
在城市電磁輻射污染日趨嚴重的情況下,相關監管部門應該給予高度重視。通過加強城市電磁輻射源監管,對電磁輻射污染進行控制。同時,要注重電磁輻射宣傳教育,讓社會公眾共同參與到城市電磁輻射環境建設當中,緩解城市發展與電磁環境的矛盾,進一步提升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綜合防治水平。
參考文獻
[1]岑麗.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現狀問題與防治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4(15):394.
[2]陳志平.城市電磁輻射污染現狀分析及其防治對策[J].中華建設,2013(01):108-109.
[3]孫遙,徐冠立,管登高.城市電磁環境污染及其防治對策[J].電訊技術,2012(04):60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