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對采購管理的認識范文

對采購管理的認識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對采購管理的認識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對采購管理的認識

第1篇

關鍵詞:物流;職業崗位;學習領域;學習情境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2-0090-03

所謂“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法,就是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線、以現代職業工作整體化分析為基礎進行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方法。與學科課程教學體系相比較而言,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方法更適合以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的職業教育(含中職與高職)。職業教育強調的是獲取自我構建的過程性知識,強調工作過程專業能力尤其是實踐能力的培養,即獲取專業知識、積累經驗、獲取職業能力。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首先要進行整體化的職業分析,抽取典型工作任務,再將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本專業學習知識領域,最后在各知識領域中設計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相對真實的情境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

萊職院(全稱為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成立于2008年,2012年被山東省教育廳審定為省財政重點支持專業,為萊蕪市及山東省周邊地區培養了大批營銷人才。在教育部16號文件的指導下,大力推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模式,通過對《采購管理實務》課程內容進行優化整合,把采購管理課程內容分解為若干個典型任務,設計相應教學情景,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更貼近企業管理實踐,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具體設計過程如下。

一、采購管理工作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本課程以山東力創科技有限公司實際采購業務為載體,教、學、做合一,理、實、訓一體;以W生的適崗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構建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以采購人員職業道德、職業素養養成教育培養為核心,設計項目訓練;以企業真實的任務或項目為導向,設計教學情境,構建單元教學內容。

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指導思想,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與可持續性發展,關注學生綜合素質,關注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通過模擬談判、情景教學、流程模擬、案例分析、小組討論、任務驅動等訓練手段,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學會完成相應工作任務,并構建相關理論知識,發展職業能力。

項目設計以山東力創科技有限公司采購的業務流程為主線,主要包括采購計劃、采購方式與成本管理、供應商選擇與管理、采購談判、采購合同管理、采購績效管理等模塊的內容,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如表1所示。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的確定

進行高職《采購管理實務》課程學習領域設計時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第一,由于職業教育直接決定學生的職業生涯,所以,要注意學生向上的職業發展空間;第二,注重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第三,教學的組織要圍繞采購工作過程進行,以真正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具體設計過程中,課題組首先對《采購管理實務》從學習目標、內容、方法、雙師型教師的配備、學生所具備的能力以及考核和評價等方面進行分析,具體內容見表2。

三、采購管理學習情境設計

在學習情境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確定每一個學習情境的目標,選擇相應的工作內容,設計工作環境,融合理論知識與職業技能,整合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于工作過程中。按照這個總體思路我們課題組對《采購管理實務》的學習情境進行了設計,部分內容如表3所示。

結語

采購管理實務課程只是物流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先導課,要想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采購人才,需要有完整的課程體系的支撐,包括各門課程教學情境設計合理、教學領域分析準確、契合職業能力需求,才能使學生對從事采購工作的各崗位充滿濃厚的興趣等,才能真正體現物流管理課程改革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夢,葛宏翔.現代采購管理對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探討[J].東方企業文化,2013,(21).

[2] 劉曉博.淺談企業強化采購管理之途徑[J].中國外資,2013,(3).

第2篇

[摘要]2016年12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央預算單位2017—2018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目前,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正在擬定《人民銀行2017—2018年政府集中采購項目及標準》(下文合稱“新《標準》”)。新《標準》明確了2017—2018年集中采購的政策導向與有關規定,加強了采購實施的規范性與透明度,同時對分支機構在新形勢下開展采購工作、加強采購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采購;管理;標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144

1 新《標準》的主要變化

1.1大幅提高限額標準,體現集中采購規模效益

新《標準》將政府采購貨物、服務的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由原來的120萬元提高到200萬元,將貨物、服務項目的分散采購限額標準由原來的50萬元提高到100萬元,將工程項目的分散采購限額由原來的60萬元提高到120萬元(見表1)。由此可見,新《標準》大幅提高了公開招標與分散采購的限額“門檻”,更加注重集中采購項目的規?;?/p>

1.2分支機構集中采購實施主體受到嚴格限定

新《標準》對集采目錄內、各級政采網不能滿足需要的項目由委托社會機構組織實施或自行組織實施,改為委托總行集中采購中心、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地方政府采購中心(以下簡稱“集采中心”)組織實施。對于公開招標限額以上的項目,由委托社會機構實施或自行組織實施,改為只能委托集采中心組織實施。

2.委托社會機構組織實施或自行組織實施1.優先在政采網中選擇采購

2.委托總行集采中心或地方政府采購中心組織實施

2 對基層行采購管理的主要影響

2.1分支機構集中采購管理面臨新挑戰

新《標準》推行后,原通過自行組織、委托招標機構組織實施的集采項目,均將轉為委托集采中心組織實施。分支機構集中采購工作程序將發生較大變化,使原有的管理要求難以適應。研究探索新形勢下的集中采購管理模式與工作規程迫在眉睫。

2.2預算與采購需求編制的要求更高

按新《標準》要求,分支機構部分集采項目將委托集采中心組織實施,要求分支機構進一步加強部門預算編制的準確性,提早安排好各類采購項目,以更好地適應集采中心的工作流程與采購周期,從而提高采購效率。同時,集采中心較分支機構實施部門更為專業、規范。這對采購需求編制的科學性與規范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3基層行組織實施集采項目存在一定困難

新《標準》要求下,基層行面臨的主要困難有:一是部分縣支行地方政采網提供的產品種類有限,難以全部滿足業務需要。二是部分縣支行地處偏遠,沒有中央、省級政采網所確定供應商的銷售點,需求量小且運輸成本較高,供應商配送積極性不高,影響采購效益。三是部分地市或縣支行當地政府采購中心不夠成熟。根據西安分行前期摸底調研,部分地市中支對應的地方政府采購中心不愿接受人民銀行委托任務。而全部委托總行集采中心組織實施協調成本過高。這種情況下,如何引導、組織基層行充分利用當地資源,規范高效實施采購,成為新形勢下采購實施環節亟待解決的問題。

2.4零星采購風險有所提升

零星采購由于在集采目錄外,且金額較小,不納入政府采購范疇,其審批程序、實施過程均相對簡單。新《標準》推行后,零星采購上限由50萬元(工程類60萬元)提升至100萬元(工程類120萬元),使以往部分分散采購項目劃歸零星采購。目前,零星采購規模較大、種類繁雜,但缺乏統一的制度與規范的程序,存在一定的管理風險和采購風險。如何建立便于操作的零星采購內部控制流程、規范開展零星采購項目是下一步采購管理關注的重點。

3 新《標準》下優化采購管理的建議

3.1盡快探索新形勢下采購管理模式

建議各級機構進一步加強會計財務部門的采購管理職能。一是立足實際,積極與集采中心溝通,探索研究適應當前形勢的工作模式與管理流程,加強關鍵環節的管理力度,全力保障各類采購項目順利開展。二是利用會議、培訓等多種渠道,向需求、實施部門宣傳政策,并加強對地市的指導,使新《標準》能夠更好地貫徹落實。

3.2提升部門預算與需求編制質量

建議各級機構加強“矩陣式”管理,進一步發揮綜合性業務部門的主體作用。一是加強項目庫管理。加強業務中長期規劃,及早安排項目入庫,充實項目儲備,并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合理安排庫內項目執行時間。二是提升部門預算編制的準確性。進一步發揮綜合性業務部門的主觀能動性,將預算編實、編準、編細,便于次年有條不紊地組織采購。三是加強采購需求編制的規范性與完備性。組織需求部門按照集采中心有關要求,規范編制采購需求。特別是與人民銀行特殊業務相關的項目,采購需求務必完整、準確反映業務需要。同時,建議總行業務主管部門研究制定相關設備的配置標準與需求編制指南,便于全系統統一更新。

3.3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組織實施集采項目

建議各級機構按照新《標準》要求,組織實施部門合理安排集采項目。一是充分掌握中央及地方政府采購網各類產品,并加強與需求部門的溝通協調。政采網產品能夠滿足業務需要的,優先通過政采網選擇采購,提高采購效率。二是充分發揮政采網的作用。利用政采網上競價、電子反拍等采購手段,盡可能多地發揮政采網選擇采購的優勢,切實滿足各項業務需要。三是適度集中,對于在政采網中選擇采購或委托當地政府采購中心組織實施確有困難的基層行,由管轄行根據情況適度集中組織實施,增加規模效益并降低運輸成本。

第3篇

【關鍵詞】 理念;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實踐

Abstract:Aiming at the new request for fostering qualified personnel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put forward by the new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domestic, and Guangdong provincial development, our college has advanced the notion of "three dockings" in fostering qualified personnel. This paper introduces systematically the practice of our colleges constructing the fostering system in recent years in docking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with the social request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system of specialized subjects, the mode and quality of qualified personnel cultivation.

Key words:notion; undergraduate course; the system of qualified personnel cultivation; practice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國際醫藥模式的變化、本科醫學教育國際標準(ISUME)的提出,對高等教育人才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培養提出新的要求;中國加入WTO、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階段要求高校找準定位、培養具備競爭能力的人才;廣東省做為醫藥大省,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建設教育強省、文化強省、中醫藥強省的目標。這些國際、國內及廣東省的新發展及新變化,對廣東省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介紹我校近幾年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構建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實踐。

一、提出“三對接”理念

我校作為省屬醫藥院校,定位為培養面向區域經濟發展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因此,我校從2003年開始,提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構建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對接的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思路,并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漸發展為: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要在專業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質量上與廣東醫藥經濟和衛生事業發展相對接的“三對接”理念。

二、“三對接”人才培養理念的實踐

(一)構建與廣東醫藥經濟和衛生事業發展相對接的本科專業體系

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是瞬息萬變,加之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的時期,產業結構不斷調整,而高校人才培養有一個培養期(即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時間)。因此,我校在專業設置前,通過開展大量的社會調研(包括用人單位人才需求調查)及分析,準確掌握國家及廣東社會宏觀經濟發展形勢及各行業特別是醫藥衛生行業的人才需求狀況,建立起社會人才需求預測機制,從而確保培養的學生畢業后能滿足社會需求。

在2002年以前,我校僅有醫學1個學科門類和藥學、預防醫學、藥物制劑3個本科專業。在“三對接”理念的指導下,近年來,我們把握廣東省社會經濟發展大環境和廣東醫藥衛生事業發展趨勢,加強學科門類及新專業的建設和拓展力度,學科門類從1個拓展到醫、理、工、管、經、法、文7個,本科專業從3個拓展到21個,增設專業及方向44個。專業設置針對廣東醫藥衛生行業對醫藥、管理、營銷、信息等專業人才的需求,逐步構成了與廣東醫藥經濟和衛生事業發展相對接的本科專業體系(見圖1、圖2)。

(二)更新人才觀和教育思想觀念,創建與社會需求相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

除了在專業設置上體現相對接外,針對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我們進行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人文素質,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實現與社會需求相對接。

首先,我們在全校范圍內組織了教育思想觀念的大討論,使全校師生從觀念和思想上樹立起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的人才培養觀念,把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思想融入每個教學環節。

其次,制定以綜合素質為核心的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創建與社會需求相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我校從2003年開始全面實行學分制,經過幾年的探索,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以綜合素質培養為核心,注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人文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體現在:(1)構建大平臺教育的課程體系;(2)創設綜合素質學分;(3)開設創新教育課程,加強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4)除了課程有實驗學時外,還開設各類實踐課程和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5)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及開設人文素質教育類課程,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6)要求學生選修不同板塊的公選課及不同學院的專業自選課,學習不同學科的思維方式。

第三,探索建立畢業生反饋機制。通過對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實習單位的跟蹤調查,發現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中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并指導我們進行調整優化,使培養模式達到真正與社會需求相對接。

(三)樹立科學質量觀,構建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實現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相對接

人才培養質量的對接是“三對接”理念的核心,只有高質量的人才才能真正滿足社會的需求,為此我們樹立科學的質量觀,制定與學校定位相吻合的質量標準,構建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加強教學內涵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1、樹立科學質量觀,建立與學校定位目標相吻合的質量標準

近幾年來,學校上下樹立起要使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文化、業務、身體、心理等素質獲得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培養質量觀。建立起與學校定位相吻合的課堂教學、考試、實驗教學、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

2、建立教學質量長效管理機制

科學規范的教學管理是保障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為了確保學生培養質量,我們致力于建立起一套教學質量長效管理機制。

(1)學校成立了“廣東藥學院教學工作委員會”,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領導,確保教學工作決策的正確性及權威性。

(2)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教學管理。近年來,僅教務處就制定和修訂了包括《廣東藥學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本科教學工作的措施》、《廣東藥學院教學工作條例》、《廣東藥學院本科專業建設評估辦法(試行)》等在內的教學管理文件及制度逾50項,使各項教學工作有章可循,管理規范。并印發了《廣東藥學院教學管理制度匯編》,方便師生和管理人員查閱。另外還舉辦了教學管理人員培訓、教研室主任培訓等活動,確保制度的貫徹落實及規范執行。

(3)在2006年開展“教學質量管理年”活動。出臺了《廣東藥學院“教學質量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以“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全面加強教學管理,以管理促質量,9大活動27項內容覆蓋教、管、學的方方面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4)健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獨立設置教學質量監控科,負責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的管理;建立起校院兩級教學督導隊伍;建立學生信息員制度;落實三級聽課制度;堅持開展學期初、學期中、學期末的“三查”制度,試卷抽查制度等。另外,2004年還建設了覆蓋大學城校區、赤崗校區、中山校區所有公共教室的教學監控中心,實現了對124間多媒體教室和17間語言實驗室的監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監控效率。

(5)引進先進的教務管理系統。投入十幾萬元購入正方教務管理系統,實現教務管理網絡信息化,實現成績報送、查詢、教學評價、選課、考試報名等的網絡化,方便師生,提高管理效率。

3、開展教學內涵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近年來,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睉鹇?,加大引進教師特別是高層次教師的力度,同時加快對現有師資的培養提高,使我校師資隊伍的數量和質量都獲得了較大改善。目前,學校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數量合適、素質優良、業務精通、結構合理、具有競爭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

(2)加強專業建設。首先,經過不斷的建設和優化,我校符合申報資格的藥學、預防醫學、藥物制劑三個本科專業全部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并投入120萬元(包括省、校經費)啟動“名牌專業建設工程”,以使我校名牌專業特色更明顯、優勢更突出。其次,出臺了《廣東藥學院本科專業建設評估辦法(試行)》(廣藥教〔2006〕30號),建立本科專業4年一輪的評估常規工作機制。要求名牌專業按照《廣東省高等學校名牌專業評估方案》,新專業按照《廣東省高等學校新增專業建設基本要求(試行)》進行建設及評估。通過建立專業評估機制,讓專業建設成為常規性工作,促進專業建設工作。第三,確立“分類建設,分層達標”的專業建設思路,將所有專業分為名牌專業、重點建設專業、普通專業三個層次進行建設。第四,出臺了《廣東藥學院新專業管理建設資金暫行管理辦法》,確定了每個新專業給予6萬元(分3年投入)的新專業管理建設專項資金,促進新專業管理及建設。

(3)加強課程建設。首先,出臺了《廣東藥學院精品課程建設管理條例》,加強精品課程建設,對省級精品課程,學校給予3萬元的專項建設經費,校級精品課程給予每門課程1萬元的專項建設經費和2千元的網站建設經費。目前我校共建設省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課程11門。其次,出臺了《廣東藥學院課程管理與建設規范》和《廣東藥學院課程建設與評估工作方案》,建立3年一輪的課程評估制度,促進了課程建設和規范化管理。第三,開展優質課程評選工作。通過課程申報,專家評審的方式,建設一批具有一定特色、管理規范、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建設水平較高的優質課程,給予立項和投入。

(4)加強實踐管理和實習基地建設。我校定位為培養基層應用型人才,因此我們十分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實踐環節的管理,如獨立設置實踐教學管理科、加強及規范實習基地的建設管理和畢業論文管理、推進實驗室開放、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認定、拓展實習基地等。

(5)重視教材建設。在教材建設上,首先是嚴把教材選用關,規定必須優先使用國家、部、省級優秀教材、國家規劃教材及衛生部、教育部統編教材;其次,鼓勵支持教師參加高水平教材的編寫;最后是進行教材供應社會化改革,由社會進行教材的供應及發放等繁瑣的工作,而學校則專注于教材的選用、高水平教材的建設及供應的監督等工作。

(6)樹立培育思想,加強教學改革力度。通過經常開展調研活動,及時發現教學中初具特色的地方,并通過立項的方式將其培育為教改項目。02年以來校級教改立項513項,立項金額超過68萬元,取得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省級教改立項10項,承擔廣東省“151”工程項目5項,評選出校級教學成果獎36項,這些教學成果反映了我校在教學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對促進學校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三、實踐成效

1、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大大提高。正是由于我們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教學內涵建設以及建立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在大規模擴招后,我們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創新精神仍然得到不斷的提高和加強。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各項國家、省級比賽及活動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挑戰杯”獎項共38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37項;首次參加 2006年“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全國一等獎1項(同時獲廣東賽區一等獎)、廣東賽區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首次參加2006年“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獲廣東賽區第三名1人。

2、學生就業情況良好。由于“三對接”理念在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實現與廣東省醫藥經濟和衛生事業發展的相對接,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依托我校的學科特色和優勢,近幾年我校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就業率均達到98%以上。

3、社會反映滿意。通過對廣州、深圳、中山、佛山、肇慶、韶關、汕頭、東莞等8所地級市相關單位的抽樣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的思想品德和身體素質的滿意率超過95%,近87%的接受調查的單位認為我校畢業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所有調查的單位均表示歡迎我校的畢業生。2006年12月針對市場營銷專業和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專業2006年首屆畢業生進行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顯示,用人單位滿意較滿意率達到92.11%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羞羞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污污视频 | 中文在线电影 | 日本成人久久 | 亚洲四虎在线 | 最近的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永久在线 | 四虎影视1515hh四虎免费 | 九色视频网址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播放 | 开心色站 | 五月天第一页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 自拍偷拍欧美 | 午夜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 欧美成人午夜剧场 | 久久免费视频2 | 五月天激情影院 | 依人成人综合网 | 免费看羞羞视频的网站 | 六月丁香深爱六月综合激情 | 免费精品久久 | 在线观看国产人视频免费中国 | 午夜小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 亚洲热热久久九九精品 |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 亚洲性一级理论片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日本视频在线免费看 | 自w时看的视频 | 亚洲电影免费观看 |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国内精品 大秀视频 日韩精品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在线免费观看色视频 | 亚洲品质自拍网站 | 激情综合五月天丁香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