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課堂提質增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 研究學情,以學定教
先進的教育理念要通過先進的教育方式來體現,再好的教改設想也要靠教學實踐去實現、完善。要想達到課堂高效,必須讓學生“會學、善學、樂學、活學”,必須讓教師研究學情,以學定教。在高效課堂開展過程中,我校通過問卷調查、課堂調研、主題班會、小組對話、個別談心等形式,讓教師走近學生、牽手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狀況、家庭環境、思想動態等方面全面了解,全方位觀察,多角度考慮,多層次把握。在此基礎上,分析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動力、學習方法、心理素質,明確教育的對策:明思路、正態度、幫方法、補漏洞,設計教法,指導學法,把握教學的“序”與“度”,做到因材施教。
二、研究學法,以法導學
教會學生學習是最成功的教法。我們以學生認知為基礎,以問題設計為先導,以問題解決為突破,抓住“活、創、聯”三個字設計教學,充分發揮導學案作為“路線圖、方向盤”的作用。在小組探究、交流展示等環節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中充分關注學生的活動形式、思維特點和解題方法,通過適時啟導、科學誘導、相機引導、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利用“一課三單”來大膽質疑、勇于求疑、積極探疑、樂于解疑,總結、掌握、提煉適合自身的學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三、搭建舞臺,拓展思維
課堂是教師的課堂,更是學生的課堂。高效課堂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發聲、互動,做學習的真正主人。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撞始發靈光。學生在群學、對學的過程中通過相互間的思維碰撞、智慧激蕩達到知識互補、能力提升、思維拓展,是教師單方面的傳授、灌輸所無法達到的。因此,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將講臺讓給學生,放下架子、邁開步子、俯下身子,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展示欲,讓學生擼起袖子,甩開膀子,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展示、演講辯論等形式為學生搭建知識生成的平臺、思維創新的舞臺、個性張揚的展臺,在對學、群學中,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大膽地質疑,愉快地展示,先心動,后行動,再激動,表現原生態的學習狀態。讓課堂充滿思維碰撞的火花、同伴互助的溫馨、智慧分享的喜悅,讓學生在主動求知中“悟理”,在積極思考中“懂法”,在拓展訓練中“長技”,踐行“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的課堂理念,讓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方式。
四、自主管理,點燃激情
課改就是要斬斷教對學生控制的手,充分地相信學生、解放學生。李嘉誠的“雞蛋論”告訴我們:如果只希望用外力來打破,就永遠是別人口中的食物;只有自己打破自己,才可能獲得新生。學生成長的過程是化蛹成蝶的自我突破和人格升華。這就要求教育者大膽解放學生。我校依據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征,遵循“解放人、發現人、喚醒人、發展人”的原則,以生為本,自主管理,提出“尊重學生自主,倡導人文精神,重視環境熏陶,強調道德實踐”的教育主張,充分發揮班級自管會、公寓自管會、學生會、灶監會、心理委員會、治保委員會及各種學生社團的作用,解放、激發、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讓學生在行為自律、活動自主、管理自治、精神自強的過程中銘記規范,堅守信念,傳遞勇氣,珍藏感動,分享幸福。以活動為載體,點燃激情,自主成長。
關鍵詞:摩課;磨課;教學能力;提質增效
面對教師教學能力在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實質性、突破性提高的實際,在打造“高效課堂”活動中,乳山市創新思路,借助優質教學資源,通過“四仿四改”進行“摩課”,通過“三步試教”進行“磨課”,在促拉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同時,有力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
一、“四仿四改”摩課,推動課堂由“無效”向“高效”轉變
“四仿”,就是組織教師從四個方面對優質課例資源進行“模仿”。(1)組織教師觀看優質課、公開課實錄視頻,進行教學環節或精彩教學片段模仿;(2)利用集體教研日,組織教師研討優秀學案,進行優秀教學設計模仿;(3)組織教師開展結對互動聽課點評活動,進行優質教學環節模仿;(4)組織教師結合外出培訓學習收獲,進行主要成功經驗模仿。“四仿”,主要面向課堂駕馭能力較低的弱勢教師或一般教師,要求教師必須結合實際加以模仿,基本采取“拿來主義”,使課堂能夠初步進入到規范狀態之中,以推進課堂由“無效”向“有效”轉變。
“四改”,是對“四仿”的改進升級,就是由教師對自己所模仿的相關課例進行創新性改進,并通過教研組內的說課、聽評課等方式,進行點評交流,實現優上加優。“四改”主要面向優秀教師及發展潛力較大的教師,其要求是能夠對模仿內容進行優化提升,融進自己的教學優勢,內化為自己的教學特色,并能夠對其他教師產生指導和啟迪作用,以推進課堂由“有效”向“高效”轉變。
“四仿四改”實質上就是通過“摩課”活動,促使教師在“模仿+反思”的過程中,實現教學能力的提高。對此,他們重抓了“摩課反思”環節,要求教師將所模仿的優質課例與自己的課堂實踐進行對比反思,找準自己的差距,剖析差距存在的原因,提出改進的對策。反思環節的強化,使“摩課”活動擺脫了單純模仿的弊端,讓教師在“模仿”中體會了優質課例、優秀經驗的思路、意圖,了解了課堂設計的依據,從而為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啟迪了思路,提供了借鑒。
二、“三步試教”磨課,推動課堂由“粗糙”向“精致”轉變
高效課堂的打造,是一個不斷“磨礪”的過程。為促使教師打磨出更多的“精品課”,使之走向常態,搭建起了“三步試教”磨課這一載體,讓課堂在不斷的“磨礪”與“建構”中由“粗糙”走向了“精致”。
第一步,對比試教,發現問題。主要采取“同課同構”方式,一方面通過實堂檢驗教師對集體備課所確立的課堂教學方案的落實情況,從中發現問題;另一方面,通過授課教師觀摩其他教師的“模仿”與“改進”情況,反思自己的課堂,在比較中剖析問題根源,從而有針對性地制訂落實整改措施。
第二步,探究試教,處理敗筆。主要采取跟蹤聽評“異課同構”課的方式,重點查看其課堂問題的整改情況及重新“建構”的能力,以督導教師矯正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幫助教師把握優秀課例所展現的教學思想、教學藝術、教學方法等,促使教師形成基本的教學規范。
第三步,創新試教,形成能力。在前兩步試教積累了一定經驗的基礎上,他們再將磨課模式轉移到“異課同構”上,著力促進教師以所模仿的課例為藍本,嘗試嫁接整合自己的教學特點,建構起具有教師個性特色的“精品課”。
課堂管理是教學管理者必須做好的工作,更是教師的根本教學行為。沒有規范化、科學化的課堂管理,課堂教學是盲目的、隨意的、低效的,這樣的教學不可能提高教學質量。為此,課堂管理應立足于課堂觀察,從構建課堂的諸環節著手,在教學反思中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擇其善者,改其不善者,把改善課堂作為抓手提質增效。
一、構建優質課堂
構建優質課堂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基礎,包括優化教學設計、細化教學準備和精心實施教學。優化課堂構建,首先要求教師做到吃透教材,準確、明晰、全面地確定教學目標;其次是要采用符合自己教情和學生學情的教學方略,輕松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再次是采用必要的教學媒介和教具、學具,有力幫助學生完成教學活動;最后在實施教學中做到課堂節奏的合理調控,科學組織教學。
二、發揮課堂觀察的積極作用
觀察課堂是教學管理者的基礎性活動。觀察課堂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要以教育教學理論作為指導方針,以教學效果作為評價、評估課堂的基本標準,以對比、分析、歸納總結等方法指導課堂教學。真正把觀察課堂教學作為幫助教師反思的有效手段,并貫穿在每一位教師教學和專業成長的始終。觀察課堂要注意分類,指導新教師如何上好“入門課”“過關課”,評價定位中青年教師的“匯報課”“競賽課”,點評透析骨干教師的“示范課”“特色課”。觀察課堂要注重實效反饋,根據需要對觀察的具體情況作口頭或書面反饋,對個別問題進行單獨反饋,對共性問題作會議反饋。觀察課堂對發現的典型問題還要跟蹤聽評指導,用積極的態度敦促教師不斷改正教學的種種失誤,促其不斷成長和開拓。
三、養成反思教學的良好習慣
課堂反思是肯定教學的成功之處、發現教學的缺點和不足的最有效手段,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良好習慣。培養這種習慣需:(1)靠學校教學機構的督促,從教育的高度出發,給教師反思教學明確的任務,并把反思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考核、評價教師的工作;(2)靠教研機構(教導處、教研室)引領指導教學反思,解決反思什么、怎么反思、怎樣把反思的成果運用到教學中等問題;(3)教師自己應寫好教學反思的心得體會、反思筆記、反思報告,使教學反思常規化、系統化、理論化。
四、找準改善課堂的突破口
改善課堂教學的因素非常多,教師在短時間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益,應從組織教學、積極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著手。這就要求:(1)教師在備課中精備學生,放手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的參與欲望充分得到實現;(2)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許多要解決的問題最好在課堂上完成,實現知識目標“堂堂清”;(3)充分用好必要的教學媒介,幫助完成教學;(4)設計學生樂于探究和參與的教學活動,有效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5)分層布置作業,有效轉化“學困生”;(6)書面考試題目要緊緊圍繞課程標準目標要
求,不要總是想難倒學生,有效克服學生因考試成績不佳而產生的厭學情緒。
總之,中小學課堂提質增效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斷思考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