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體育生職業分析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一、前言
眾所周知,有氧代謝能力是各項體育運動的基礎。耐力項目運動缺少氧,就只能提前進行無氧代謝,造成身體中乳酸和自由基增多,加速疲勞的產生,從而延長運動員的恢復時間。吸煙不僅影響運動水平和運動成績,而且造成運動員體質、體能下降。本研究通過對新疆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吸煙現狀進行調查,目的在于幫助運動員認識吸煙對運動訓練的危害性,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新疆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為研究對象,總樣本量為450人。
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查閱有關書籍及論文,了解與本研究相關的資料。
問卷調查法:共發放問卷450份,有效問卷450份,有效率為100%。
數理統計法:運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訪談法:與部分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其吸煙現狀。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吸煙率調查
調查結果表明,偶爾吸煙的學生有20.2%,每天吸煙的有5.3%,學生的吸煙問題不容樂觀。有28.5%的學生是從小學階段開始吸煙的,有71.5%的學生是從初中階段開始吸煙的。其中,初中階段學生吸煙百分比為最高。通過問卷與學生的訪談,學生吸煙的原因是復雜的,既有個人因素,也有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因素。
2、吸煙原因調查
調查表明,學生吸煙的原因有多種:家庭影響、朋友影響、同學影響、受了挫折、受了負面情緒的影響等。從調查結果來看,“家庭影響”和“朋友影響”是學生吸煙的主要原因,各占41.9%和14.0%。通過訪談,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抵御煙的誘惑,同時還會勸周圍吸煙的同學戒煙,但是體職院學生絕大多數年齡偏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自制力差,因此很容易受到誘惑。
3、對如何看待吸煙的調查
關于如何看待吸煙的問題上,有12.1%的同學認為吸煙很自豪,有14.6%的同學認為吸煙無傷大雅,有43.1%的同學對吸煙持默然的態度,只有18.6%的同學對吸煙反感。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吸煙者反感的比率不高。
4、對吸煙影響運動成績的認知調查
調查表明,有61.70%的同學認為吸煙會危害健康并且影響運動成績,而且是從抽煙一開始就知道,有28.40%的同學一開始不知道抽煙會影響運動水平和運動成績,是后來才知道的,仍有9.90%的同學至今不清楚吸煙對從事運動訓練的危害性以及吸煙后對運動成績的不良影響。通過訪談了解到,有些運動員原本訓練成績良好,很受教練員的重視,但是受朋友影響后開始吸煙,時間一長造成了體質和體能下降,最后從心理上厭倦訓練甚至開始逃訓,運動成績也直線下降。
5、對戒煙問題的調查
調查表明,想戒煙并且已經戒掉的占38.5%,想戒煙但是戒不掉的占53.4%,從沒有想過戒煙的占7.3%。通過訪談,不少學生表示想戒煙但是戒不掉這與其認識態度和決心有關。此外,受社會和學校不良風氣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在言行舉止、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發生了深刻變化,養成了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同時來自家庭和父母的約束減少,導致學生間聚會吸煙的機會增多。
四、建議與對策
吸煙有害健康是盡人皆知的道理,體職院的學生大多擔負了訓練、比賽任務,對于運動員而言,吸煙不僅造成體質、體能下降,更重要的是影響運動水平的發揮。針對學生的吸煙狀況及影響因素,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控煙措施:
1、努力營造“無煙學校”環境
學校要杜絕教職工在工作環境里吸煙,努力營造“無煙學校”的環境,提高學生自覺抵制煙草的能力。目前,體職院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經常吸煙,說明“吸煙有害健康”的宣傳力度還不夠大,學校應充分利用廣播、專題講座等渠道加大對吸煙危害的宣傳。教練員和班主任應讓學生充分認識吸煙對運動技能、成績和健康的危害,對重點吸煙群體進行針對性的強化教育,采取切實有效的干預措施。
2、利用運動人體學科等專業知識加強對學生的健康教育
教師從吸煙對人體健康有害,并極大影響運動成績的方面對學生進行重點講解,教會學生如何避免被動吸煙以及如何勸說他人不要吸煙,使學生自覺減少吸煙,最終遠離煙草這種慢性,積極營造無煙害的學習、訓練和生活環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健康教育。
3、提高家庭的無煙意識
通過訪談得知,體職院學生吸煙原因與家庭中有無吸煙者有很大關系,絕大多數吸煙學生的家庭中有人吸煙。因此,作為父母,在家中應做好典范、以身作則,做到在子女面前不吸煙,在發現孩子吸煙時,家長要嚴加管教,并積極配合學校及社會幫助孩子戒煙或不吸煙,在日常教育中引導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減少吸煙行為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余嫣雅,林梅.高校大學生吸煙現狀調查分析及干預對策.社區醫學,2009.7.
[2] 余艷妮.青少年吸煙行為現狀調查.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7.4.
[3] 曹蔚,曹薇.高校體育專業大學生吸煙行為的現狀分析[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8.5.
[4] 廖春艷.新疆體育職業院校學生素質教育探討[J].搏擊.體育論壇,2013.2.
[5] 廖春艷,杜薇.體育職業院校學生生活方式的現狀調查與分析―以新疆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科教文匯,2015.09.
關鍵詞: 職業學校 體育意識 原因分析
職校生作為我國制造業的主力軍和中堅力量,有責任擁有強健的體魄。職校生需形成良好的體育意識和正確的體育行為,才能具備強健的體魄來迎接社會的挑戰。我國在《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指出:“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教育,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技能和習慣。”由此看來,終身體育是現代體育的一種新思潮,這就需要學生在校期間形成良好的體育意識,掌握體育鍛煉的正確方法,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當然,要使終身體育成為現實,關鍵在于學生是否有良好的體育意識。體育意識從心理學角度看是指客觀存在的體育現象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人們對體育運動總的認識和看法。就職校生而言,是指他們在參加體育活動過程中對學校體育目標的認識,采取個人認為是正確有效的方式以決定行為的心理活動。它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個方面:體育認識、體育情感和體育意志。
一、我國當前職校生體育意識現狀
為了解當前職校生的體育意識的現狀,特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隨機調查了兩所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共發放100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897份。從調查問卷來看,當前職校生體育意識不容樂觀。
(一)體育認識方面
職校生對體育的認識總體上比較膚淺,體育知識掌握有限,對體育鍛煉價值和意義了解不深。問卷調查結果表明:自認為了解體育知識較多的占11.7%,只了解一些者占50.8%,不了解者占37.5%;了解全民健身計劃者占16.4%,只了解一些者占43.9%,不了解者占39.7%。全民健身計劃已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宣傳,但仍有一部分學生不了解,更談不上對體育重要性的理解。
(二)體育情感方面
體育情感是指對體育的感受和評價。這里就學生對體育的態度和體育鍛煉頻度來看一下。調查問卷顯示:只有24.7%的學生對體育的態度是積極的,30.7%的學生對體育的態度處于中等水平,44.6%的學生未形成積極的體育態度;只有23.7%的學生經常參加(每周5次,每次30分鐘以上,包括體育課),42.5%的學生有時參加(每周2―4次),33.8%的學生很少參加。從以上兩個調查結果可知,職校生中,對體育的認識態度積極,并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形成較深刻的體育情感的學生只占全體學生的四分之一左右。
(三)體育意志方面
體育鍛煉最根本的原則是要持之以恒。可是,許多職校生對體育鍛煉缺乏恒心,常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遇到困難不能克服,沒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調查顯示:只有21.5%的職校生有良好的鍛煉習慣,45.8%的職校生體育鍛煉無規律,還有32.7%的職校生除了體育課平時根本不參與體育運動,沒有養成習慣。
二、當前職校生體育意識不強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學生自身因素
1.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實踐較少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體育意識是人們在不斷地參與體育運動中逐漸形成的,體育運動實踐少是體育意識難以形成的原因之一。造成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實踐較少的原因有:
(1)運動場地及運動器材有限;
(2)學校運動氣氛不佳;
(3)中學時期沒有形成好的體育運動的技能和習慣;
(4)沉迷于網絡游戲和小說。
2.學生參與的體育活動以直接興趣占主導地位
學生只有對運動產生間接興趣,即對活動的結果產生興趣,并以體育鍛煉的社會意義為動力,才能對活動始終充滿熱情,并能克服一切困難進行身體鍛煉,使體育鍛煉成為自覺行為。然而,目前的狀況卻很不樂觀。許多職校生對體育鍛煉的目的和意義、體育鍛煉價值認識不足,更不懂得體育鍛煉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絕大部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是因為他們對該運動本身產生興趣,是直接興趣,而不是間接興趣。所以他們參與體育活動不可能持之以恒,一旦受到外界客觀因素的影響,就立刻終止運動,不可能形成良好的體育意識。
(二)體育教師的因素
1.體育教師對學生缺乏正確的技術指導,造成學生技能低下。
技術水平越高,體育態度的強度也越高。所以體育運動技術的高低與體育意識的形成是密切相關的。如果體育教師能經常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技術指導,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提高,在運動中就更有可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也更能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但是,由于某些體育教師業務水平不高,備課時又沒有很好地鉆研,在傳授技術時講解籠統或不正確,造成學生掌握運動技術困難,運動技能低下。同時,在體育鍛煉課時,教師對學生的技術指導也不得力,學生盲目鍛煉,有時甚至會造成學生運動損傷。因此,學生技術掌握不好,對運動有了“厭學”情緒,造成體育意識淡薄。
2.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對學生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盡管現在人們對“現代體育觀念”提得較多,但是長期以來受到傳統觀念影響,課堂教學只重視身體素質的提高和運動技能的掌握,而忽視對學生體育意識、體育能力的培養,學生總是跟隨著教師進行練習,離開教師,就無法科學地實施自己的體育活動,更沒有自我分析和自我評價能力,所以大部分學生走入社會即與體育揮手告別,十幾年的學校體育就到此結束。
(三)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因素
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需要學校、家庭與社會的相互配合,充分發揮體育宣傳的導向作用。班主任和家長對體育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體育意識。如果家長和班主任對體育有正確的認識,在家中或在學校里有相當豐富的體育話題和體育用品,并支持學生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就能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影響,形成對體育的正確觀念和積極態度,從而形成良好的體育意識。但是,目前的情況往往不盡人意。班主任、家長對學生合理的體育鍛煉缺乏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對體育產生了消極的態度,阻礙了學生體育意識的正確形成。
三、建議與對策
(一)開展并加強宣傳教育,形成并提高體育認知。體育宣傳主要是制造積極的輿論和氣氛,使人們產生對體育和體育活動及其效能和作用的感性認識和良好的情感體驗,還可以鼓勵人們產生暫時的體育行為。
(二)提高體育教師的素質。體育教師是學生體育運動技能傳授者,是學校體育運動開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體育教師的積極與否及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學生體育意識的形成。體育教師要不斷學習、吸收各種知識加強對專業有關的學科知識的了解與學習,活躍學術交流,將新學科知識融入專業知識中。
(三)大力組織開展體育活動,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培養體育情感。人們投身體育活動,是產生體育情感的前提和條件;大力組織開展體育活動,是使人們產生體育情感的最有效的推動力。
(四)加大投入,加強體育設備設施和體育場館等硬件建設,激勵和強化體育意向。組織開展體育活動能喚醒人們體育意識的被動接受狀態,當人們的體育意識處于自覺活躍狀態時,就會產生一定的體育行為傾向,自己利用體育器材場地等硬件來滿足自己的體育需要。這時,如果缺乏相應的體育設施設備等硬件,就會使他們的主動體育行為傾向逐漸消退。此外,加強體育宣傳教育,大力組織開展體育活動,都需要有一定的投入和體育場館、設施、設備等硬件作保證。
參考文獻:
【關鍵詞】職業院校;學生鍛煉;體育鍛煉;體育教學
生命在于運動,作為用腦較多的學生群體,進行適當合理的體育鍛煉,可以使學習時緊繃的神經得到很好的放松,對接下來學習效率的提升起著促進作用;同時還可以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抵抗力力的效果,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但是目前職業院校的大多數學生都沒有養成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因此,職業院校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熱愛體育鍛煉的氛圍,為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創造前提條件,體育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以激發和培養學生們的體育鍛煉興趣,為實現我國的人才強國戰略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與研究的對象是在讀的職業院校學生,采用網上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所以調查的范圍比較廣泛,涉及多個地區的職業院校學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獻法
針對研究的主題,我們查閱了大量相關的書籍文獻和期刊報紙,還有在網上搜索相關信息,收集了研究主題的大量資料,對職業院校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有了充分的了解,為系統地進行調查與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準備。
2、問卷法
本次調查在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及專家進行補充修改的基礎上,并且結合當前我國職業院校正在實施的體育教學課程及在學校生活和學習中,組織學生開展的一些課外體育活動,給學生普及的關于體育鍛煉的知識等,設計出一份合理有效的調查問卷。問卷發放后收回的時間和數量都是比較可觀的,且從填寫情況來看,有效度和可信程度都相當高。
3、訪談法
本次問卷還訪談了體育鍛煉的相關人員,如體育行業內的專家教授、當前在校任職的和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退休體育教師及相關的學校老師和在校就讀的部分職業院校學生進行了有效深入的訪談,獲取了充足的信息資料。
4、數據分析
使用SPSS專業數據分析軟件及Excel數據庫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精準可靠的數據信息。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職業院校學生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與分析,我們發現以下問題:
1.職業院校對學生體育鍛煉的引導不夠,沒有根據學生的需求來組織的體育項目的練習
2.職業院校開設的體育鍛煉項目單一和集中,沒用形成多元化
3.職業院校的運動器材較少、運動場地不夠、運動時間不足
4.職業院校中沒有建立相關的體育煉的興趣健身社團
5.職業院校對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普遍薄弱,沒有養成經常鍛煉的好習慣
6.職業院校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較低,體育考試只求及格
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應該具備的特點
(一)體育教學的職業性
職業院校學生今后從事的是職業技術性的工作,所以體育教學必須針對該職業的特點,制定一套有利于增強動手能力的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因此我們強烈呼吁學校體育教學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真實需要來開展,不能盲目開戰。
(二)體育教學的實用性
職業院校學生學習的是應用型的技能,這就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該融入應用型的元素,使學生在專業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能在體育課上得以應用實踐。
(三)體育教學的差異性
從事不同的工作對身體各部位技能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所以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要具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專業學生開展適于他們的體育鍛煉項目。
(四)體育教學的預防性
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養成經常運動的好習慣,目的是為了自身的身體素質和職業技能,預防在今后的工作當中患上職業病,因此在職業院校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預防能力,增強他們在工作當中自我預防、自我保護的能力。
四、通過對調查結果的研究與分析,并結合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應該具備的特點,我們對改革和發展職業院校的體育鍛煉提出以下建議:
1.職業院校要提高對體育鍛煉的重視,加大體育教育經費的投入,增加體育設置
2.加大對體育重要性的宣傳力度,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
3.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做好組織學生體育鍛煉的工作
4.鼓勵學生建立關于體育鍛煉的社團,培養運動習慣
5.幫助學生制定體育鍛煉的計劃,讓學生的運動有據可依
6.因地制宜,開展適合本院校的特色體育項目
7.鼓勵師生共同運動,在體育鍛煉中增進師生感情
8.做好體育鍛煉的考核評價工作,評價標準要有利于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