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最新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數感能力 體驗數感 感悟數感 強化數感
數學教學的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構成數學素養的核心就是數感?!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最終目的是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學科小學數學除了要關注數學自身的特點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真規律,體現出數學作為學科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全面落實“育人為本”教育方針,全面加強數感能力的培養。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緊密聯系生活,體驗數感
體驗數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教材,走進廣闊的現實生活。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笨梢哉f,數學是無處不在的,數感也是無處不在的。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能力,光靠一本數學課本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生從室內擴展到室外,從校園擴展到社會,從教材擴展到生活,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的概念反應生活,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生活,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生活,用數學的方式改善生活,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無處不用,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數感體驗中。如教學長度單位時,讓學生到操場測測、量量,讓學生測量每一步的長度,圍繞操場跑一周感受操場跑道的長度,學生感受到60厘米、50米、100米、400米的長度,初步判斷圍繞操場跑一周需要多少步,從教室到操場有多少米,需要走多少步,需用多長時間。這樣學生從司空見慣的生活現象中抽象出了數的概念,初步建立的長度的數感。再如教學“克和千克”時,學生對克的感受比較少,教師可以讓學生尋找以克和千克做單位的物體,如1角硬幣重約1克,一小袋味精重50克,一袋食鹽重500克,兩袋加在一起中1千克,一袋面粉中25千克,自身的體重為42千克等等。通過觀察、體驗,學生感受到,如藥片、牙膏、黃金等細小、貴重物品一般用“克”作單位,如面粉、煤炭、水果、蔬菜等用“千克”做單位。在讓學生比較1千克的棉花和鐵,學生通過用手親自掂量,比較物體,不能看外表,外觀雖然不同、體積不同,但重量相同,學生掌握了用數字描述物體的方法。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學生初步建立數感,教師要從學生最熟知的數字入手,讓學生體驗數感。如年齡是多少?身高是多少?家里的電話號碼是多少?這些數字、單位都來自于生活實際,學生很容易進入數感世界,自覺地體會生活中的數的含義,建立了良好的數感。
二、定量刻畫生活,感悟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科學。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把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數字去刻畫他們所熟悉的事物,從中進一步認識定量刻畫事物的方法,感悟數感,建立數感,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數學。如讓學生猜測一本新版《成語詞典》的價格,學生1:60元。學生2:低了,這是配有彩色插圖的最新版詞典。學生1:90元。學生2:低了。這本詞典采用進口銅版紙印刷,印刷精美,經久耐用。學生1:110元。學生2:對了。這種看似簡單的猜價格游戲,既鍛煉了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把握數大小的本領,有滲透了根據條件逐步接近的思想,這樣的教學對培養學生數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在掌握數的大小的同時,還能掌握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再如讓學生書寫數學日記。讓學生收集、探究、發現、解決社會及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或數學例子,通過記錄、整理、交流等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中,培養他們良好的數感及用數字刻畫現實生活的能力。如有的學生寫到:“我家客廳有個大吊燈,里面有8只25瓦白熾燈,8×25=200(瓦),如果每天還2個小時,就用電0.2×2=0.4(度),這樣太浪費電了。于是,我就建議爸爸換成了節能燈,每支10瓦,而亮度依然,但耗電量變成8×10=80(瓦),每天用電0.08×2=0.16(度)。每天節約用電0.24度。照這樣計算,我家僅客廳吊燈一年就節約用電87.6度。節約能源,從我做起?!笨傊?,引導學生數學刻畫生活的方法很多,關鍵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收集、記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和數學事例,讓學生能用數學的觀念和態度去解釋和表示事物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和數據信息,發展學生數學的“量化意識”和良好的數感能力。
三、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強化數感
【關鍵詞】Flash3D技術;Altemativa3D引擎:立體幾何: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3)04―0119―06
引言
教育部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在數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其中“空觀念主要是指根據物體特征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想象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的位置關系;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依據語言的描述畫出圖形等?!笨沼^念的培養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受到年齡、知識和經驗的限制,小學生空感的建立是比較困難的。在小學立體幾何的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結合實際生活經驗,給予形象的直觀材料,并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將會對小學生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以及空觀念的形成具有極大的幫助。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使用傳統的紙筆、黑板等教學工具外,還采用了正方體、長方體、球體、圓柱體、圓錐體、三角柱、三角錐、橢球體等基本的幾何教具,但這些實物模型比較簡單,而且大小固定、種類有限,不能有效滿足教學需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教師和學者們嘗試利用新的技術來輔助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一些數學教師常常利用圖片、影片等多媒體資源來展示立體模型、生活模型,但是二維平面的內容始終無法很好的展示三維空的物體,而且圖片、影片的交互性較差,因此輔助教學過程的有效性不強。動態的、三維的、可交互的教學軟件是解決小學數學立體幾何教學困難的有力工具,本文就基于最新流行的Flash3D技術,設計并開發了一套小學立體幾何教學平臺。該平臺提供了豐富的可交互的三維物體模型,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修改模型的顏色、大小、形狀等屬性,對三維物體模型進行拖拽、旋轉、縮放等控制操作,還可以指定視角從各個角度進行觀察,為空幾何的教學提供豐富的感性素材。
一 小學立體幾何教學平臺的設計
1 設計理念
(1)直觀素材的多樣性
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曾經提出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感知開始的”,尤其是空觀念的培養,更應該是建立在學生的直接感受之上的,所以豐富、形象、逼真的直觀素材是非常必要的。
(2)直觀素材的有效性
生動形象的直觀素材,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看到真實的模型、活躍課堂氣氛,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空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根據物體的特征來構建幾何圖形,抽象出幾何體的概念。所以,我們提供的直觀教學素材一定要符合教學目的和要求,如果存在過多無關、花哨的直觀素材,不僅是無益的,有時甚至會起分散注意力的作用。
(3)直觀素材的交互性
英國數學家利貝克將小學生的數學認知過程概括為經驗、語言、圖像和符號四個環節,簡稱為ELPS四階段。經驗是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的基礎,尤其是空觀念的形成更是依賴于日常積累的感性經驗。靜止的三維模型難以讓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們應該讓三維模型動起來,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實踐、去感受三維空中的物體,根據所獲得的感性經驗,逐漸形成空觀念。
2 總體設計
(1)系統定位
小學立體幾何教學平臺是專門為小學數學教師和學生設計的立體幾何知識的教學工具軟件,目的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可以交互的三維立體幾何教學環境,并包含有豐富的平面圖形、立體圖形和三維實物模型等資源,以輔助立體幾何教學活動的進行。教師可以把該平臺作為直觀演示工具在課堂上使用,向學生們展示各種模型的構成和特點;學生可以在平臺中選擇、控制和觀察三維幾何模型,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
(2)功能模塊設計
小學數學課標中關于“圖形與幾何”方面的主要內容包括:“空和平面基本圖形的認識,圖形的性質、分類和度量;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和投影;平面圖形基本性質的證明;運用坐標描述圖形的位置和運動”。
依據課標的基本要求、小學數學立體幾何的教學需求以及上面提出的直觀素材的設計理念,小學立體幾何教學平臺分為“基本幾何體的認識與觀察”、“立方體的認識與學習”、“立體圖形的展開與折疊”、“生活中的幾何模型”、“視圖與方位”五大功能模塊,如圖1所示:
1)基本幾何體的認識與觀察
此部分包含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兩大部分。平面圖形包括點、線、角、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扇形、梯形等基本二維幾何模型。立體圖形包括正方體、長方體、球體、圓柱體、圓錐體、正棱柱、正棱錐等基本三維幾何模型。
用戶可以根據需要添加幾何體,對幾何體進行拖拽、拼裝、旋轉、改變大小、涂顏色等操作,從各個角度觀察、了解和學習基本幾何體的特征和屬性。界面如圖2所示。
2)立方體的認識與學習
以小正方體為核心,探究由小立方體的拼接形成的各種立體圖形的形狀??梢赃x擇以小立方體的任意一個面為基礎,生長出任意多個同等大小的小立方體,新生成的小立方體可以再繼續生長出任意多個同樣的立方體,這樣,可以組合成各種立體圖形,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動手興趣,還對空觀念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界面如圖3所示。
3)立體圖形的展開與折疊
立體圖形的展開與折疊也是立體幾何學習的一個重點,教師常用折紙的辦法來進行這方面知識的講解,但是制作各種規格的紙片會浪費很多時和資源,且不能重復利用,很不靈活。那么該平臺提供了立體圖形的展開與折疊動畫,可以自由設置任意尺寸的立體圖形,并選擇不同的展開折疊動畫方式(每種幾何體的展開折疊方式有多種,比如正方體就有11種,平臺對每種幾何體的展開折疊方式進行總結,供學習參考使用)。平臺中提供了立方體、長方體、圓錐體、圓柱體、棱錐、棱柱等立體圖形的展開、折疊動畫。界面如圖4所示。
4)生活中的幾何模型
前文中提到,小學生的認知行為都是從經驗和生活開始的,學習立體圖形知識,當然離不開生活模型,所以本文提供了很多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包括足球、籃球、金字塔、水立方、建筑、家具、卡通玩偶等等,把實際生活中的不容易拿進課堂中的事物通過電腦呈現在了學生面前,不但能看,而且能動,能從各個角度進行觀察,為小學生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界面如圖5所示。
5)視圖與方位
提供前視圖、后視圖、頂視圖、底視圖、左視圖、右視圖觀察按鈕,用戶可以把場景自動切換到各個視圖,觀察空場景中的形態。還可以添加人物模型作為參考,通過擺放人物模型的位置和控制人物的朝向來學習空中相對位置和方向相關的知識,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界面如圖6所示。
(3)基本架構設計
小學立體幾何教學平臺的基本架構如圖7,該平臺從下至上共分為三個層次:數據層、引擎驅動層和應用邏輯層。
引擎驅動層是核心層,負責三維交互場景的構建、三維模型渲染和三維物體的控制,它將數據層的三維模型和文件組織起來,供應用邏輯層調用,是協調數據資源和應用邏輯的核心。本文采用的引擎技術是Flash3D引擎中最著名的Altemativa3D引擎。
數據層是基礎層,是引擎驅動層的輸入,根據應用層的需要,為引擎驅動層提供基礎數據。數據層包括了mesh(模型幾何文件)、紋理資源、聲音資源和其他基本的數據資源文件。
應用邏輯層是面向用戶的具體應用的集合,它以引擎驅動層作為底層支持,為用戶提供軟件服務。在小學立體幾何教學平臺中,應用邏輯層包括“基本幾何體的認識與觀察”、“立方體的認識與學習”等五大模塊的業務邏輯的實現。
二 基T-FIash3D技術的小學立體幾何教學平臺的實現
1 Flash3D技術的介紹
Flash是一個專業的矢量動畫設計工具,具有廣泛的用戶群體,其開發商Adobe公司聲稱全世界97%的網絡瀏覽器都內建Flash播放器。2005年,第一款功能齊全的開源Flash3D引擎Sandy3D的,代表著Flash實時3D技術的起點。2006年底,另一款基于Flash Player的開源3D引擎Paperversion3D也了,與之前的Sandy3D引擎相比,它利用了更加強大的AS3.0語言,支持FP9.0版本。在它們之后又相繼出現了Away3D,Alternativa3D等著名的Flash3D引擎,Flash3D技術越來越受到業界人士的廣泛關注。Adobe公司在2008年也加強了Flash對3D的支持,在他們的Flash Player10.0版本中,增加了一些3D特性來方便3D引擎的應用。那個時候,Flash3D技術的三維圖形的渲染基本上都是靠CPU來完成的,所以速度及效果都不是非常理想。
Adobe公司在2011年初的Flash游戲峰會上了預覽版MoleHill,Molehill是Adobe官方將推出的一套底層3D渲染引擎,該引擎能夠調用GPU,借助GPU強大的浮點運算能力實現開創性的Flash3D技術,MoleHill將幫助開發者制作60幀/秒的3D全屏高清Flash游戲。終于在2011年下半年,MoleHill走出了實驗室,以Stage3D的形式正式跟大眾見面這意味著,Flash3D技術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在眾多的Flash3D引擎當中,由俄國AlternativaGameAltemativa3D(A3D)引擎最受矚目,支持者也最多。它基于ActionScript3.0腳本語言,支持Adobe最新推出的Stage3D API。受益于Stage3D的對硬件的支持,A3D引擎能夠渲染高達300萬個多邊形,能生成多通道紋理貼圖,支持光照、陰影、粒子系統等特效,他們的開發團隊專門針對三維建模軟件3DS Max的開發了A3D插件,可以把3DS Max制作好的模型直接導出來應用于引擎當中,并且對三維動畫具有很好的支持。從A3D7開始,
該引擎可以免費使用了,A3D 8也開始公布了開源代碼,目前已經更新到了8.32版本。開發者們可以利用A3D引擎來開發網頁游戲、創造虛擬世界、進行產品演示等等。
那么本文也將跟隨Flash3D的腳步,把它強大的功能帶入到我們教育行業中來,利用Flash3D技術實現小學立體幾何教學平臺。
2 三維場景的搭建
本文基于目前最流行的A3D引擎,利用Flex Builder4.6環境進行開發。
基于A3D引擎搭建三維場景的步驟如下:
步驟一:新建一個ActionScript項目;
步驟二:修改項目的renderMode屬性:
打開-app,xml文件,找到renderMode屬性,將其值改成gpu,否則程序中將找不到Context3D類。
步驟三:導入A3D資源:
將下載到的最新版Alternativa3D,swc文件放在工程目錄中,右鍵點擊項目,在“屬性”設置中,選中“構建路徑”一欄,把Altemativa3D,swc導入到工程當中,如圖8所示。
步驟四:初始化:
A3D三維場景中的對象層次結構與Flash組件基本類似,在主場景中,需要有一個主容器,用來放置三維物體,可以通過AddChild方法,將基本幾何體、導入的3D模型等三維元素添加到容器中。在A3D中,為了能夠看到場景中的元素,我們還需要添加攝像機到主容器當中,并把它的view屬性(渲染窗口),作為一個組件通過addChild(1方法添加到Flash的主場景顯示列表中,這樣就將A3D三維場景與Flash場景聯系起來了。主要代碼如下:
三 小學立體幾何教學平臺的優勢和特點
小學立體幾何教學平臺現己開發完成并形成產品,與普通的二維圖片、影片和動畫相比,具有如下的優勢和特點:
1 逼真的三維場景
該平臺提供了一個逼真的三維交互環境,學生可以對三維幾何模型進行旋轉、縮放等控制,從各個角度對場景進行觀察和探究,讓學生真正看到立體的模型。這比普通的二維圖形更具有真實性和說明性,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興趣。
2 豐富的感性資源
涵蓋了小學數學立體幾何教學所需要的絕大部分感性素材,知識關聯性較強,不僅包含了教材中要求的各種簡單幾何體,也包含了很多生活模型,把它們與基本幾何體相對應,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建立空觀念。
3 友好的交互方式
該平臺的操作非常簡單,用戶通過鼠標、鍵盤即可與場景中的三維對象進行交互,比如移動、旋轉、拼接、組裝等等,還提供了很多直觀形象的操作按鈕,直接點擊就可以實現對三維模型縮放、平移、切換視角等控制。提高了學生動手學習的興趣,也促進了教師和學生、計算機和學生之的雙向互動,簡單的操作界面也提高了教師的備課效率。充分發揮了計算機在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效果”的作用。
四 總結
【關鍵詞】 更新;優化;保護;創新
現代教育呼喚人的主體精神,新世紀期盼具有鍵全人格,較高文化素養,會生活、會創新的建設者. 因此,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也提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指導思想. 與此相適應的最新版的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修訂版)把“實施素質教育,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展”,“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貫穿于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的各個環節. 創新性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創新性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要完成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任務,首先,教師要轉變課堂教學理念和行為,從為了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為了教而教,轉到教是為了學,教是為學生學習需要服務,教是為了提高學生全面素質. 其次,要改變和更新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最后,保護好學生的創新意識. 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教學任務. 本人就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創新性課堂教學的點滴,談談自己的一點思索.
一、更新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構成“教”的人. 只有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更新了,潛能充分發揮了,“創新”才有可能. 如果創新性課堂教學不能體現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的更新,“創新”只能是無本之木.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開啟教育之深邃奧秘,需要以新的觀念為主帥、新的能力為先鋒、新的方法為利器. 傳統的講授法、練習法、記憶法等“常規武器”并非毫無價值,但應在新的理念下注入新的內涵. 教師不僅要胸中有“綱”,而且要目中有“人”. 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知識能力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師生之間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調,教學活動的組織無不滲透著教師的標新立異.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教師只有以創新的理念,才能把教學的社會性、時代特色、民族意蘊、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精粹的沉淀融會貫通,通過自己的獨具匠心的藝術設計,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在風格、手段、方法等方面表現出“個性”.
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 導課,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創新氛圍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學生的創新想法、創造活動往往來自于對某個問題的興趣和好奇心. 而興趣和好奇心又往往來自于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 因此,導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疑于新舊知識的矛盾沖突中,使學生因“疑”生奇, 因“疑”生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為創新插上騰飛的翅膀. 例如,我在教學“小數的性質”時,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誰能在3,30,300后面填上適當的單位,并用等號將它們連接起來?學生們頓時感到很新奇,紛紛議論. 有的說加上元、角、分可得3元 = 30角 = 300分,有的說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3米 = 30分米 = 300厘米. 此時我繼續引導學生思索,能否用同一個單位把上面的各式表示出來呢?于是有的學生得出了3元 = 3.0元 = 3.00元,3米 = 3.0米 = 3.00米. 我接著說:對于上述的幾個算式是否正確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研究它們. 這樣創設問題情境,形成懸念,使學生急于探究 ,積極思維,點燃了學生創新的火花.
2. 學習新知,貴在質疑問難,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機會
質疑問難是創造的種子. “疑”是經過深入思考,主動探究才產生的.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就需要有創新性的想象力. ”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提出自己的疑問,生發新的見解,這是激發學生創新的重要條件. 尤其要鼓勵學生不要滿足于已有的結論中,不相信唯一的解釋,不迷信老師,不輕易放棄自己的主張,善于在不疑處生疑,點燃思維火花,激發學生探索、創新的欲望. 如教學除數是25的整數除法簡算時,我這樣分步設計問題:(1)一個數除以100,商與被除數有怎樣的關系?(2) 在 400 ÷ 25中,除數不是100,怎樣使它變成100? (3)除數擴大至原來的4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應該怎么辦?為什么?(4)你能很快算出400 ∶ 25的結果嗎?并說明算理. 這樣由淺入深地巧設問題,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難點上,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的欲望. 這樣巧設巧引,給學生創新留有余地.
又如教完方程的概念后,我設置了這樣的問題:我們知道了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我們怎樣能得到這個未知數的值呢?這一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解方程上去了. 并由此喚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并能在此回憶舊知,聯系新知,為講解解方程作好了精神上和知識上的準備.
3. 鞏固新知,訓練多樣化,為學生的創新能力添磚加瓦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突出以練習為主線,通過練習,學生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有所創新,并通過創新成果,取得鼓勵性評價,維系創新的熱情. 小學數學課堂訓練要更新觀念,練習題型要做到 “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 發展創造性思維寓于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 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 并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用及觀察性和討論性的練習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鼓勵直覺思維、真正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當我教完了表內乘法口訣后,布置了這樣一道練習題:秋天到了,你們想欣賞秋天的景色嗎?秋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麗啊!學校決定明天去秋游. 秋游 時大家都要帶食物,這次秋游的點心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去買,不要再叫爸爸、媽媽買了. 下面是一些食品的單價:可口可樂4元;餅干2元;面包2元;漢堡包8元;蘋果1元;梨8角;炸雞腿5元;果凍5角……用30元買本組的食物,你計劃怎樣買,既要吃得飽,又要吃得好. 同學們,用你們學過的知識,看哪一組安排得最合理?這種趣味濃厚的練習,不是靠多題量或復雜計算來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而是把知識點融在情景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知識掌握的情況,靠靈活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這樣的練習形式不僅達到了訓練的目的,還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潛能與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好地促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并進行創新學習.
三、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和質疑問難的興趣,為學生的創新能力揚起風帆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學生是存在差異的,教師要解放思想,準許學生有疑就問,不懂就問,不要怕打亂原來的教學程序. 通過有效控制要引導學生做到非“疑”不質,是“難”才問,同時不要使學生的質疑問難流于形式走過場,這是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只有這樣學生的質疑問難能力才會真正提高. 質疑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把金鑰匙. 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注重創設寬松民主、富于創新的教學氛圍,給學生質疑探索的時間與空間,使教學迸發出創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