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醫療服市場分析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婦科;醫療糾紛;原因;措施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2-0521-01
1 前言
醫療糾紛主要是指病人本人或者是病人家屬,認為醫務人員或者是醫療機構對病人實施了不正確的診斷和治療,以致病人出現了一些不良反應,最終導致醫患之間發生爭議。面對這些糾紛,醫護人員顯得非常困惑也非常憂慮,甚至有些醫生為了避免發生醫療糾紛,對于較為復雜的臨床問題索性就不參與處理,這樣也就無法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并且目前女性對自身身體狀況越來越關注,所以婦科也成為了醫療糾紛的高發科室。介于這種情況下,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來降低婦科的醫療糾紛就顯得非常重要。
2 婦科醫療糾紛的常見原因
造成婦科醫療糾紛的原因主要是由三個方面組成,分別是醫方的原因和患方的原因以及社會方面的原因。本文下面主要就醫方的原因進行客觀的分析。
2.1孕期用藥不夠合理化
孕期用藥是直接關系到小孩未來的身心健康的,對于一些藥物來說,運用到非孕期婦女身上是絕對安全的,可運用到孕期婦女身上,很有可能就會對胚胎的發育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引發流產或者是胎兒停止發育的情況。因此臨床醫師在給孕期患者用藥時,應該盡量使用毒副作用較小的藥品,最大程度上的保證母體與胎兒的健康和安全。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患者本身也不知道懷孕,等用藥以后才發現已經懷孕,而為了想要留住孩子就冒著也許不會有事的心態,堅持把孩子流下來,這樣就為后續的醫療糾紛埋下了隱患。
2.2對循證醫學不夠重視
臨床經驗對于一個醫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醫生如果經驗豐富,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對病情進行正確的判斷,既節約了自己的時間也給患者爭取了治療時間。但是醫生也不能因為自己有經驗就不重視循證醫學的相關證據,這樣往往就容易出現誤診和誤治的現象,最終引發醫療糾紛。
2.3醫生的知識更新過慢
當今的醫學發展可以稱得上是日新月異了,對于一些疾病在早期的診斷和后續的治療中,都出現了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法。這就需要醫生對醫學知識及時進行更新,不然就可能會給患者實施錯誤的治療,從而對患者造成傷害引發醫療糾紛。
2.4對患者的知情權和同意權不夠重視
患者的知情權和同意權被忽視的原因主要是信息的不對稱性。因為現代醫學的專業性很強,未知的領域也較多,可患者在獲取醫學相關知識的時候存在局限性,不可能與醫方在信息上實現完全對稱。同一種病在治療時,可能會有幾種治療方案,醫生往往會自己選擇最適合的方式來施治,而患者卻會覺得醫生的治療方案沒有和自己溝通,這也是導致醫療糾紛的一個原因。
2.5病案方面的缺陷
病案是指在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和轉歸全過程的客觀性記錄。如果沒有完善的并按記錄,一旦發生醫療糾紛,醫方將提供不出客觀、準確、真實、完整的病情記錄,也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大重要證據。
3 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
3.1加強醫療安全的教育力度
婦科科室應該切實有效的加強對醫療安全的教育力度,提高醫務工作者在防范醫療風險中的意識,把醫療糾紛控制在最低限度。
3.2孕期用藥要科學合理
對藥物的安全用藥級別進行嚴格控制,在孕期一般都只使用A、B級別的藥品,C級藥品要慎重使用,避免或者是不用D級藥品,絕對禁止使用X級的藥品。并且醫生要清楚自己所用的藥品屬于哪一級別,對不常用的藥品一定要先核實再考慮是否能用。
3.3重視循證醫學
醫生的臨床經驗雖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完全憑借經驗去實施醫療活動。醫生在對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中,應該充分重視證據,不能盲目相信所謂的經驗,并且始終要相信,運用科學技術分析出來的結果要比單一的經驗可靠。所以應該讓醫者對循證醫學給予足夠的重視。
3.4及時更新專業知識
作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必須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意識。因為當今的醫學技術發展迅速,只有醫生不斷更新自身的專業知識,才能讓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得到提高,從而減少誤診誤治的現象出現。
3.5重視患者的知情權及同意權
婦科的醫務人員必須要更新服務觀念,強化服務意識,重視患者的知情權及同意權,建立起良好的醫患溝通模式,比如治療方案的確定及選用什么價位的藥品,都及時的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商討,力求最大限度地控制醫療糾紛的發生。
3.6提高病案質量
病案在記錄是一定要做到客觀、真實、完整以及符合邏輯,并且書寫盡量要做到規范和工整。另外還應該引起重視的是每次和患者及其家屬,在進行重要談話的時候,都需要讓患者或者是其家屬簽字。再有就是加強對病案的質量監督及病案管理,讓高質量的病案成為減少醫療糾紛的有效工具,即使無法避免的出現了醫療糾紛,那病案也可以公正的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
4 結束語
對于婦科的醫療糾紛雖然不能完全的避免,但是我們可以對一些常見的醫療糾紛,進行相關的原因分析,然后尋找出一些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措施,在最大限度上對婦科的醫療糾紛進行防范,讓醫患雙方都能擁有一個輕松的醫療環境。
參考文獻:
[1] 李素青.婦產科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J].山西醫藥雜志,2010(1).
[2] 黃一華,陳二玲,劉永梅,鄭建敏.醫療糾紛的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0,08(11).
關鍵詞 醫療網站 遠程醫療 網絡服務
人類跨入21世紀后,IT技術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世界各地的各行各業都具有了劃時代性質的變革,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利用網絡來為自己服務。醫院作為人類文明與進步的重要象征的載體,越來越顯現出它在社會上的重要地位和職能,并且也同其他行業一樣受到了這股網絡浪潮的沖擊。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以前的單一的病人親自去醫院看病的模式已經被逐漸改變,代之的是以網上健康咨詢、遠程診斷等形式獲取醫療信息。醫療網站就是基于網絡技術、現代計算技術和知識工程的,面向社會的為其客戶提供全面的醫療信息的服務平臺。
1 醫療網站的歷史以及現狀分析
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些醫療網站陸續開始建立。尤其在“非典”浩劫過后,形形的醫療網站如同雨后春筍數不勝數。據粗略統計,在短短幾年內,網上新出現了可以提供網絡醫療服務的網站數千家,而事實上目前國內醫療網站除少數有能力進行遠程會診外,其余大部分都只能提供簡單咨詢服務,內容包括醫療保健知識,介紹產品信息及進行藥品推銷。
總體來說,現階段的網絡醫療市場雖然在改變人們傳統醫療觀念上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同時也為以后開拓網絡醫療市場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但現階段網絡醫療市場整體比較混亂,優質網站為數不多,可信任度不高。
2 醫療網站的可行性分析
2.1 技術分析
(1)國內外技術發展環境簡介。美國是開展遠程醫療研究較早的國家,最早研制的遠程醫療系統用于對宇航員進行無創傷性監測和戰場傷病員急救。此后,醫療機構開始應用遠程醫療,并逐步開展了遠程會診、遠程咨詢、醫學圖像的遠距離傳輸、遠程控制手術等項目。其他國家如西歐、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對遠程醫療的發展也高度重視,紛紛投入巨額資金進行遠程醫療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國外遠程醫療主要應用于:開展遠程會診和治療,利用各種通信線路(如ATM,ISDN,PSTN等)借助電視會議或其他通信系統進行醫學服務;進行醫學資料計算機管理和網絡化,共享醫學數據;目前一些西歐國家已研制并試用包含基本醫療信息IC卡,使任何一家聯網醫院都可以得到有關患者的最新治療信息。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遠程醫療的探索,近年來發展迅速。1982年首次通過email進行病歷會診,這是最早的遠程醫療實踐活動。20世紀90年代初,成功應用遠程系統診斷患噬肌肉病菌疾病的山東姑娘和重金屬鉈中毒的北京女大學生,由此遠程醫療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的遠程醫療從理論探索走向實際應用,國家衛生部、中國醫學基金會和解放軍總后衛生部先后啟動了金衛網絡工程、中國醫學基金會互聯網絡和軍衛Ⅱ號工程(遠程醫療網),一些著名的醫學院校、醫院都成立了遠程會診中心,與全國上百家醫院相繼開展了各種形式的遠程醫療工作,目前已可為各地疑難急重癥患者實施可視實時專家會診、傳輸共享診療數據、進行病理形態學診斷等。
(2)技術模型簡介。模型及流程說明見商業模型(見附圖):
用戶群:消費者可根據擁有的終端設備通過相應通信網絡將自己的基礎醫療數據以人工、自動方式按需要進行采集并傳送給服務提供方。
虛擬服務提供方:在網絡支持下以主動輪詢方式檢測具備終端條件的消費者,消費者以服務提供方的信息自行處理或按照提示到就近實體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服務方向用戶群提供通用的電子病歷。
終端設備:包括移動、固定電話,計算機及配套的醫療數據檢測產品如已商品化的電子溫度計、血壓計、計步器、心電儀等, 以及待開發的各種傳感器,用于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生命跡象監視器、藥物釋放等應用器具。
服務方式:用戶群可以基于移動終端sms、wap等方式由用戶自己測試醫學數據后人工或運用個人計算機輸入到移動終端發送至服務提供方。
互聯網絡的應用業務平臺sms:其為網絡醫療示意模型的核心部分,sms的基本功能是依托互聯網以實際或虛擬的方式完成用戶群與虛擬服務提供方之間所有信息的傳輸、交換、數據資料的存儲、管理、安全、保密等以及網絡管理業務。簡而言之,其技術核心在于依托不斷演進的互聯網絡以及配套的終端產品,利用已商品化和不斷開發面向個人的醫用電子測量器具,滿足用戶群對疾病預防、健康保健需求。以醫院為后臺支持,用實際的和虛擬的方式組成“網上醫療”,為不同消費群體提供深層次醫療、保健服務。
2.2 市場需求分析
2.2.1 傳統求醫看病方式的弊端
從目前中國的醫療體制來看,存在著以下的問題:一是我國醫療資源總體嚴重不足,且分布極不均衡。中國人口占世界的22%,但醫療衛生資源僅占世界的2%。就這僅有的2%的醫療資源的80%都集中在城市,而在城市中又有80%的資源集中在大醫院。二是由于我國醫療資源存在配置不合理的問題,因此導致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普遍存在。一方面是不少人長途跋涉,異地就醫,即增加了就醫困難,又加大經濟負擔;另一方面造成大醫院人滿為患。根據第三次全國衛生調查數據統計,我國居民平均每次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從1998~2003年分別上漲了57.5%和76.1%,遠遠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這使得看病成了很多人的難言之痛。
2.2.2 醫療網站的優勢分析
在看病難、看病貴越來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的時候,對于具有受眾面廣、信息獲取便捷的網絡來說,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醫療網站可合理的配置醫療資源。以北京為例,北京擁有國內60%的一流醫療設備和70%左右頂尖的名醫,按照北京1 300萬常住人口計算,這些高度稀缺的醫療資源基本上配置在和服務于國內1%的人口。即使按國內3億城市人口計算,國內仍然有95%的人很難享受到這些資源。而網絡具有信息成本低廉、受眾面廣、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優勢。若能將網絡這個無形的溝通橋梁搭建于醫生和患者之間的話,可以預見的是,網絡可跨越由于時間和地域造成的阻礙,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得到享有稀缺的醫療資源的權力,從而能實現醫療資源實現合理配置的目的。
(2)醫療網站可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而可有效地降低看病的成本。相信在大醫院看過病的人,都對看病這個過程的艱辛深有體會。往往一次病看下來,除了承受病痛的折磨外,還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若利用網絡醫療網站,可以想象一下,在網絡上可以提前將病患的資料以及基本情況通過網絡及時傳輸于醫生,經過分析后,病患可再與醫生提前進行門診時間的預約。通過這樣簡單的過程,醫生即可對病患的基本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而病患也省去了往返于醫院之間所需的時間和精力的消耗,同時病患也可對門診時所應該注意的問題提前進行了解。通過網絡往往幾分鐘便可解決的問題,卻大大降低了看病的成本,實現了加強病患和醫生之間溝通的目的。
(3)醫療網站可對醫院以及醫生起到宣傳作用。以實現網站、醫院、醫生共贏的目的。在看病的過程中,醫療網站可設置“論壇”等性質的服務反饋板塊,通過此板塊病患即可將自己的看病心得以及對于醫生服務的評價發表于網絡上,通過查詢其病患的留言以及對醫生的滿意程度即可對其看病的醫生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因此,醫生為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必將加強其服務的態度以及醫術水平,以提高自身的名譽度。然而在醫生提高自己的名譽度的時候,醫院以及網站也到達了宣傳自身的目的。
2.3 醫療網站的投資分析
就目前醫療網站的收益情況來看,多數醫療網站主要是以廣告以及醫藥為主要的收益來源。其中經營醫藥的網站利潤十分可觀,據賽迪顧問預測,我國醫藥電子商務的交易額近3年內年增長速度約為300%,如果以醫藥市場份額為1 500億計算,假設有25%的采購會在網上進行,平均交易費率在1.2%左右,就會形成5億元的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先期進入市場的公司將獲得很高的收益。最近的財務報表顯示,海虹在醫藥電子商務領域的毛利潤高達70%。
2000年在中國800億人民幣的IT軟件產品中僅有1.5億的產品是為醫療服務機構開發的,不到0.2%。即便加上數字化醫療設備產品市場,也僅為6億元人民幣。相對于其他行業基本穩定甚至已經飽和的市場,年增長率為兩位數的中國醫療服務消費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3 結論及建議
網絡醫療是市場的新寵,其技術環境已經成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而目前市場上已有的醫療網站主要是針對藥品和醫療器械的推廣,同時提供醫療信息服務的網站存在同質化比較嚴重的問題,其共同弱點在于缺乏整合度較高的品牌化網站。
因此,在網絡醫療網站正處于走向成熟的初期,為能在此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主要在于能為客戶提供獨特的差異化服務,從而提高網站的競爭力,以達到樹立網站的品牌效應的目標。同時,在品牌的推廣時期也要注意產品推廣的風險以及服務模式被模仿的風險,針對此類風險可加強營銷策略的推廣并及時地加強服務的升級換代,以達到強化顧客的忠誠度、降低風險、鞏固其市場地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許廬生,唐惠明.從信息技術看我國遠程醫療的發展[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06(1)
2 朱士俊.我國遠程醫療發展現狀、難點以及對策分析[J].中國信息界,2006(2)
【關鍵詞】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阿德福韋酯;拉米夫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491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408-02
乙肝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在治療過程中,如果治療不當或患者不配合治療,都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失代償期肝硬化[1]。當患者出現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后,會出現較多的嚴重的并發癥,治療不當或不及時治療,均能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必須對乙肝導致的失代償期肝硬化的治療引起重視。本研究初始使用阿德福韋酯聯合拉米夫定對52例失代償期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進行治療,取得良好療效,現把具體情況作以下相關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資料選自2011年2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的相關診斷標準,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15-76歲,平均年齡(45.3±5.7)歲;病程3-14年,平均病程8.4±1.6)年,把100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48例)和實驗組(52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可比性較強(P>0.05)。
1.2方法全部患者使用利尿劑與利膽藥物、人血白蛋白、長鏈脂肪乳以及新鮮冰凍血漿等進行營養支持,使用還原型谷胱甘肽、維牛素K1、復方甘草酸苷、門冬氨酸鉀鎂等就進行護肝治療[2]。對照組患者使用拉米夫定進行治療,每日1次,每次100mg,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阿德福韋酯進行治療,每日1次,每次10mg,兩組患者持續治療48周。
1.3觀察指標治療前及治療后的12、24、36、48周對患者的血清肝腎功能、HBV DNA水平、Child-Pugh分級以及生命體征、藥物的不良反應等臨床癥狀進行密切觀察。
1.4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7.0軟件對全部患者的相關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P
2結果
2.1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指標的對比治療前,對照組的白蛋白、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分別是(31.2±1.8)U/L、(111.9±24.1)μmol/L、(187.2±27.9)U/L,實驗組的白蛋白、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分別是(30.6±1.7)U/L、(111.1±22.03)μmol/L、(189.5±26.4)U/L;治療48周后,對照組的白蛋白、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分別是(33.6±2.1)U/L、(44.7±6.2)μmol/L、(112.4±15.4)U/L,實驗組的白蛋白、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分別是(39.6±1.8)U/L、(28.4±4.1)μmol/L、(71.2±19.5)U/L;由上述數據可知,治療后,實驗組的白蛋白、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的下降情況比對照組更明顯(P
2.2兩組患者療效評價綜合評估指標對比①完全應答:HBeAg血清轉換,HBVDNA轉陰,ALT恢復正常;②部分應答:血清HBVDNA下降或轉陰;③無應答:沒有達到上述標準。治療后,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應答情況分別為:完全應答11例、23例,部分應答22例、24例,無應答17例、6例,總有效率為64.58%、88.46%;由此可知,實驗組的療效更加明顯(P
2.3兩組患者的HBVDNA水平在治療前后的變化情況治療24、48周后,對照組分別轉陰6例、17例,轉陰率為47.92%,為實驗組分別轉陰18例、29例,轉陰率為90.38%,由此可知,實驗組病毒轉陰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
2.4安全性觀察治療中間和結束后,經密切觀察未見藥物的不良反應及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3討論
根據相關研究可知,HBV持續高水平的復制是導致肝臟疾病不斷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臨床治療中,主要采取有效措施對HBV的復制進行有效抑制,才能使乙型肝炎的進展停止或得到一定程度的減緩,從而才能使患者的預后得到有效改善[3]。核苷類藥物是抗病毒治療中的常用藥物,醫學界普遍認為,抗病毒治療能使肝病的進展得到有效延緩。
現階段,臨床治療中主要使用拉米夫、定恩替卡韋、阿德福韋酯以及干擾素等抗病毒藥物對慢性乙型肝炎進行治療,臨床實踐發現,拉米夫定對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較明顯的治療效果,但是如果長期使用卻容易導致患者的機體對其出現耐藥性。德福韋酯作為一種抗HBV感染的核苷酸類似物,其對耐藥病毒也會產生一定作用。初始使用阿德福韋聯合拉米夫定對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進行治療,不僅減少耐藥的發生,改善肝臟功能,延緩疾病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而且部分患者還能出現疾病逆轉,從而可使臨床效果更加明顯[4]。本研究初始聯合使用阿德福韋酯和拉米夫定對實驗組患者進行治療,根據本研究中的結果可知,此方法療效確切,因此,可把此治療方法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梁智剛,徐慶杰,田慧,等.拉米夫定聯合阿德福韋酯治療失代償性肝硬化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1,(03):152-153.
[2]賈繼珍,趙淑芳,汪雪琦,等.拉米夫定初始聯合阿德福韋酯治療乙型肝炎失代償期肝硬化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16):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