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農業發展背景范文

農業發展背景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農業發展背景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農業發展背景

第1篇

控碳是現代低碳農業的功能之一,是將大氣中的CO2通過光合作用的方式進行吸收和固定,使之成為植物的一部分,可以理解為對碳的捕捉。在農業生產中,很多環節都會出現碳排放,例如農產品的形成、收獲、農資準備及作物生產等。化肥、種子及農資生產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石油等能源,間接的造成溫室氣體的排放;農業生產中反芻動物的飼養,導致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在農產品的流通、包裝、加工過程中,同樣會消耗大量能源。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在燃燒處理中,排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因此,現代低碳農業應該是對碳的收集,而不是對碳的排放,在農業生產中,增加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提高土地整治工作,這樣就能滿足低碳的要求,發揮現代農業的低碳作用。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現代農業發展策略

2.1節能農業

在農業生產中,加大對太陽能的利用力度。例如,冬季可以建造溫室大棚,種植蔬菜。發展禽類養殖技術,降低能源和飼料的消耗,禽舍的溫度可以利用太陽能資源進行調節,降低能耗。提高對沼氣、秸稈氣化及太陽能的利用率。沼氣是污染小、可再生的一種能源資源,在生態農業發展中,能夠有效的改善生態環境,沼氣能夠替代肥料、飼料、能源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一種綜合的能源利用方式。在新農村建設中,推行一建三改富民工程,不但能夠獲取能源、凈化環境,還能夠增加農民的收入。與此同時,也推動了綠色有機農業的生產與發展。在農業生產中,降低農藥、化肥的使用量,用農家肥替代化學肥料,防治病蟲害采用生物農藥及生物治蟲方法等,實現節能農業的發展。

2.2因地制宜

發展現代低碳農業,要根據當地農業的發展特點來施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2.1推廣有機農業

對于適合植樹造林的地區,可以營造生態林,增加植被覆蓋,鼓勵農民使用有機化肥及農藥,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在生態林下可以種植豆類或發展養殖業,使有機農業得到發展。

2.2.2發展特色農業

為了使低碳農業在糧食產區的發展,產區可以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修建攔河壩,引進低碳新品種,扶持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建立起規模化經營,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

2.2.3推行節約農業

在農業生產及社會生活的各個環節和領域中,要科學合理的進行節約種植,推行節水、節肥、節地、節油、節電、節糧等措施,采用低毒高效農藥、測土配方施肥等,有效的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實現了增產增效的目的。

2.3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現代農業的發展,不僅要在低碳實現的方式上進行研究,還需要對農民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培育新型農民,為多元化的農業經營奠定基礎。通過現場會、培訓班及發放資料等方式,讓農民了解到綠色無公害生產技術。充分利用當地高校、職業院校等陣地,開展農業技術培訓。

2.4建立農產品安全檢測體系

以桂林市灌陽縣低碳經濟下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為例。該縣在“第三節中國低碳生態城鄉發展論壇暨首屆中國綠色生態農業發展論壇”中,被評為“中國綠色農業示范縣”。該縣以雪梨和黑李2大水果聞名。該縣在發展低碳經濟現代農業中,堅持“生態立縣、農業穩縣、文化興縣、旅游旺縣”的原則,實施“以養殖為基礎,以沼氣為紐帶、以種植為重點”的發展戰略,加大生態農業的建業,走出一條生態農業發展道路。在農產品銷售環節,以“公司+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模式進行,并加強對農副產品的安全監督工作,對上市農副產品加強安全檢測的力度。該縣質量檢驗中心每天都要對蔬菜市場、蔬菜基地進行抽樣檢查,抽樣合格率達到96%以上。對于檢測出的不合格產品,嚴謹在市場上銷售,責令其退出市場。通過該縣農副產品質量檢驗工作的進展,使得綠色無公害農業的發展進一步加快,促進了全縣綠色農業的發展。

三、結語

第2篇

1.1農業自然資源緊缺,利用率低

據統計,山東省目前有9個地市,47個縣市區人均耕地不足1畝,耕地減少趨勢令人擔憂,隨著農業用地受到城市建設、工業擴張、交通發展等用地的挑戰,我們預計,到2040年全省耕地將減少7800萬畝,而隨著人口的繼續增加,人均耕地將降為0.6畝左右,低于聯合國提出的0.796畝的最低警戒線。而且,作為一個水資源短缺的省份,山東省多年的平均降水量為680.9毫米,水資源平均總量多年來一直保持在308億立方米,僅維持在全國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更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平均值。無論是耕地資源還是水資源,都存在著無效利用及浪費現象,給農業發展帶來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1.2農業生態環境惡化,污染日趨嚴重

1.2.1耕地污染嚴重在調研中我們發現,農業種植中化肥、農藥、農膜等農用化學用品的使用量巨大,所帶來的耕地污染嚴重,帶來的土地生產潛力減退、產品質量惡化等問題顯著。

1.2.2工業污染向農村蔓延環境監測資料表明,在農村,鄉鎮工業企業生產帶來的“廢水、廢氣、廢渣”三廢污染非常嚴重,由于工業用水污染,全省省控的三十多條河流幾乎全被污染,近100億立方米的水受到污染,雖然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對環境污染問題尤其是水污染問題進行整治,但所起作用不大,整體惡化的趨勢仍未改變。

1.2.3森林植被減少,自然災害頻繁據統計,山東省目前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2.5%,低于世界平均30%的水平;由于森林植被減少,每年旱、澇、風、沙等自然災害的發生給農業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1.3農業投入嚴重不足

2013年5月,山東省制定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和使用辦法,對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綜合效益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這與保護農業資源環境、提高科技技術含量、改善基本農業生產條件還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在農業資金使用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非農化使用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4人口的日益增長給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山東是一個擁有9580萬人口的農業大省,其中,農業人口占到81%,人口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人口增長帶來的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增大,農業資源的負荷超重,據最新資料反映,目前山東人地矛盾日趨尖銳,人均耕地呈下降趨勢,而且,隨著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的質量產生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農業用地的數量和質量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狀態。

2.山東省生態農業發展回顧

2.1試驗研究階段

山東省生態農業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生態農業建設的提出大約在1985-1988年,在這段時間里,省農業、環保等部門根據國家有關文件精神,會同部分科研單位在小范圍內開展了生態農業方面的試點研究,這種試點研究主要集中在鄉村級生態試驗點,主要集中在膠東沿海、泰沂山區,這個階段主要進行的是生態農業技術模式的探索和管理經驗的積累。

2.2試點研究推廣階段

經過第一階段的摸索和積累,生態農業建設的理念、理論和思想逐步為廣大人民群眾接受,所帶來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逐步顯現,在1989-1994年這段時間里,山東省生態農業的建設開始進入試點研究推廣階段,在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相當一批生態農業試點村出現,生態農業技術日趨完善,生態農業模式不斷豐富,推動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在1993年的時候,山東生態農業建設示范村的數量達到了200多個,其中五蓮縣的芙蓉莊村、臨淄區的西單村、昌邑市的李家埠村成為這些試點中的典型。

2.3試點縣建設階段

自1994年五蓮、臨淄、臨朐被列為國家首批生態農業建設試點縣以來,山東省生態農業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全省生態農業工作重點由村、鎮開始轉移到縣級規模上來,到1995年的時候就有曲阜、肥城、菏澤、東阿、昌邑、廣饒、沂源、冠縣、牟平等15個省級生態農業試點縣得以確立,他們當中有的市區還建立了自己的內部生態建設試點縣,至此,山東省生態農業建設基本覆蓋到了全省各個地區,農業生態建設覆蓋全省總面積的15%,他們根據自己的自然資源、地域特點,采取了不同的生態農業建設模式,促進了當地的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

3.山東省生態農業發展的優、劣勢分析

3.1優勢分析

3.1.1自然資源優勢山東省在生態農業建設方面有自己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山東地處我國東部,屬于沿海省份之一,其氣候屬于半濕潤季風氣候、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山東省地形復雜,山地丘陵較多,平原盆地交錯,海洋資源豐富,這些都有利于山東省生態農業的發展。另外,山東省國土資源豐富,有大量可供開發利用的山地、林地、水面、灘涂等,如果這些資源得到科學的開發和有效的保護,都會成為生態農業發展路上的后備力量。

3.1.2農業產業化發展優勢山東省生態農業的發展得益于農業的產業化,作為起步最早的省份,在農業產業化經營展的過程中,山東省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在推進山東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方面做出了積極地貢獻,它使農業由弱勢產業向強勢產業轉化,為農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1.3農業標準化建設優勢近年來,山東省先后制定健全了多項農業質量標準,如先后制定了27種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10種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范,制定了煙臺蘋果的國家標準、煙臺大櫻桃的地理標志產品地方標準等,制定推廣了“三品一標”技術規程和出口農產品良好農業操作規范等186項。規劃建設了9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綠色農業示范區,16個省級、54個市級、80個縣級標準化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海陽、萊陽的蔬菜和茶葉,招遠、棲霞、牟平、蓬萊、海陽、萊州的蘋果,萊山、福山、芝罘的大櫻桃等一批綠色產業帶和優質農產品基地,全市“三品一標”認證產品529個、認證面積180萬畝。

3.1.4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優勢近年來,山東省農業科技進步優勢明顯,農業科技開發潛力較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對農業的貢獻率日益增強,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達到60%左右,這對農業產業發展和生態農業建設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3.2劣勢分析

在生態農業建設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山東省生態農業發展也面臨著一定的威脅,主要表現在:

3.2.1思想認識不到位在農村,很多農民群眾,包括基層領導干部對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認識不足,多年來形成的傳統生活習慣難以改變,亂倒生活污水、垃圾,使用敞口廁所等不文明現象在農村隨處可見,燃燒木材燃料等污染環境的行為普遍存在。在農村,部分農民飲食不衛生,缺乏良好的健康飲食觀念,“不干不凈,吃了沒病”仍是一些農民生活當中的口頭禪,更談不上合理的飲食搭配。這些現象反映出農民的飲食觀念落后、營養意識淡薄、環保意識薄弱、不僅危害農民的身體健康,而且制約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

3.2.2經費投入不足生態農業是屬于傳統技術與現代高科技相結合的農業,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農民自身經濟能力有限,依靠農民自身投資實現生態農業的建設是不可能的,目前從省財政到地方財政,許多地方都沒有設立專項財政經費,在為農民創造良好的融投資環境方面重視不夠,這對全省生態農業建設的大幅度推進形成了制約。3.2.3農業環境污染嚴重目前,山東的許多湖泊和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很多地方農田灌溉水質超標,相關資料顯示,山東省許多縣市區農民飲用水標準不達標,農田受到重金屬污染現象嚴重,化肥、農業投放過量,因為利用率低,化肥、農藥大量流失,造成水體、土壤、大氣和農作物污染,農產品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量超標。在農業種植過程中產生的農膜殘留破壞了土壤結構和土壤活性,農業環境的嚴重污染成為制約生態農業發展的瓶頸。

3.3技術研究尚待提高

第3篇

1.山東省生態農業的建設背景

山東是中國人口眾多且密集的省份之一,近年來,山東省國民經濟實現持續、快速、穩定增長,作為農業大省,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在全省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山東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改革開放以來,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迅速,但由于自然和經濟社會等因素的影響,水土流失較為嚴重,旱、澇、冰、雹、鹽堿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環境污染及淡水資源不足等農業自然環境問題常有發生,雖然農業和農村經濟獲得了飛速發展,但很多發展是建立在農業用地的過度開墾和掠奪式經營上,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大量農業污染物的產生,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農業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使農業可持續發展受到了嚴峻的考驗,農業發展對資源需求的日益增長和農業生態系統功能退化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

1.1農業自然資源緊缺,利用率低

據統計,山東省目前有9個地市,47個縣市區人均耕地不足1畝,耕地減少趨勢令人擔憂,隨著農業用地受到城市建設、工業擴張、交通發展等用地的挑戰,我們預計,到2040年全省耕地將減少7800萬畝,而隨著人口的繼續增加,人均耕地將降為0.6畝左右,低于聯合國提出的0.796畝的最低警戒線。而且,作為一個水資源短缺的省份,山東省多年的平均降水量為680.9毫米,水資源平均總量多年來一直保持在308億立方米,僅維持在全國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更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平均值。無論是耕地資源還是水資源,都存在著無效利用及浪費現象,給農業發展帶來了嚴重的不利影響。

1.2農業生態環境惡化,污染日趨嚴重

1.2.1耕地污染嚴重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農業種植中化肥、農藥、農膜等農用化學用品的使用量巨大,所帶來的耕地污染嚴重,帶來的土地生產潛力減退、產品質量惡化等問題顯著。

1.2.2工業污染向農村蔓延

環境監測資料表明,在農村,鄉鎮工業企業生產帶來的“廢水、廢氣、廢渣”三廢污染非常嚴重,由于工業用水污染,全省省控的三十多條河流幾乎全被污染,近100億立方米的水受到污染,雖然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對環境污染問題尤其是水污染問題進行整治,但所起作用不大,整體惡化的趨勢仍未改變。

1.2.3森林植被減少,自然災害頻繁

據統計,山東省目前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2.5%,低于世界平均30%的水平;由于森林植被減少,每年旱、澇、風、沙等自然災害的發生給農業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1.3農業投入嚴重不足

2013年5月,山東省制定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管理和使用辦法,對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綜合效益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這與保護農業資源環境、提高科技技術含量、改善基本農業生產條件還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在農業資金使用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非農化使用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4人口的日益增長給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山東是一個擁有9580萬人口的農業大省,其中,農業人口占到81%,人口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人口增長帶來的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增大,農業資源的負荷超重,據最新資料反映,目前山東人地矛盾日趨尖銳,人均耕地呈下降趨勢,而且,隨著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的質量產生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農業用地的數量和質量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狀態。

2.山東省生態農業發展回顧

2.1試驗研究階段

山東省生態農業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生態農業建設的提出大約在1985-1988年,在這段時間里,省農業、環保等部門根據國家有關文件精神,會同部分科研單位在小范圍內開展了生態農業方面的試點研究,這種試點研究主要集中在鄉村級生態試驗點,主要集中在膠東沿海、泰沂山區,這個階段主要進行的是生態農業技術模式的探索和管理經驗的積累。

2.2試點研究推廣階段

經過第一階段的摸索和積累,生態農業建設的理念、理論和思想逐步為廣大人民群眾接受,所帶來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逐步顯現,在1989-1994年這段時間里,山東省生態農業的建設開始進入試點研究推廣階段,在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相當一批生態農業試點村出現,生態農業技術日趨完善,生態農業模式不斷豐富,推動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在1993年的時候,山東生態農業建設示范村的數量達到了200多個,其中五蓮縣的芙蓉莊村、臨淄區的西單村、昌邑市的李家埠村成為這些試點中的典型。

2.3試點縣建設階段

自1994年五蓮、臨淄、臨朐被列為國家首批生態農業建設試點縣以來,山東省生態農業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全省生態農業工作重點由村、鎮開始轉移到縣級規模上來,到1995年的時候就有曲阜、肥城、菏澤、東阿、昌邑、廣饒、沂源、冠縣、牟平等15個省級生態農業試點縣得以確立,他們當中有的市區還建立了自己的內部生態建設試點縣,至此,山東省生態農業建設基本覆蓋到了全省各個地區,農業生態建設覆蓋全省總面積的15%,他們根據自己的自然資源、地域特點,采取了不同的生態農業建設模式,促進了當地的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

3.山東省生態農業發展的優、劣勢分析

3.1優勢分析

3.1.1自然資源優勢

山東省在生態農業建設方面有自己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山東地處我國東部,屬于沿海省份之一,其氣候屬于半濕潤季風氣候、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山東省地形復雜,山地丘陵較多,平原盆地交錯,海洋資源豐富,這些都有利于山東省生態農業的發展。另外,山東省國土資源豐富,有大量可供開發利用的山地、林地、水面、灘涂等,如果這些資源得到科學的開發和有效的保護,都會成為生態農業發展路上的后備力量。

3.1.2農業產業化發展優勢

山東省生態農業的發展得益于農業的產業化,作為起步最早的省份,在農業產業化經營展的過程中,山東省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在推進山東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方面做出了積極地貢獻,它使農業由弱勢產業向強勢產業轉化,為農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1.3農業標準化建設優勢

近年來,山東省先后制定健全了多項農業質量標準,如先后制定了27種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10種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范,制定了煙臺蘋果的國家標準、煙臺大櫻桃的地理標志產品地方標準等,制定推廣了“三品一標”技術規程和出口農產品良好農業操作規范等186項。規劃建設了9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綠色農業示范區,16個省級、54個市級、80個縣級標準化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海陽、萊陽的蔬菜和茶葉,招遠、棲霞、牟平、蓬萊、海陽、萊州的蘋果,萊山、福山、芝罘的大櫻桃等一批綠色產業帶和優質農產品基地,全市“三品一標”認證產品529個、認證面積180萬畝。

3.1.4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優勢

近年來,山東省農業科技進步優勢明顯,農業科技開發潛力較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對農業的貢獻率日益增強,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達到60%左右,這對農業產業發展和生態農業建設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3.2劣勢分析

在生態農業建設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山東省生態農業發展也面臨著一定的威脅,主要表現在:

3.2.1思想認識不到位

在農村,很多農民群眾,包括基層領導干部對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認識不足,多年來形成的傳統生活習慣難以改變,亂倒生活污水、垃圾,使用敞口廁所等不文明現象在農村隨處可見,燃燒木材燃料等污染環境的行為普遍存在。在農村,部分農民飲食不衛生,缺乏良好的健康飲食觀念,“不干不凈,吃了沒病”仍是一些農民生活當中的口頭禪,更談不上合理的飲食搭配。這些現象反映出農民的飲食觀念落后、營養意識淡薄、環保意識薄弱、不僅危害農民的身體健康,而且制約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

3.2.2經費投入不足

生態農業是屬于傳統技術與現代高科技相結合的農業,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農民自身經濟能力有限,依靠農民自身投資實現生態農業的建設是不可能的,目前從省財政到地方財政,許多地方都沒有設立專項財政經費,在為農民創造良好的融投資環境方面重視不夠,這對全省生態農業建設的大幅度推進形成了制約。

3.2.3農業環境污染嚴重

目前,山東的許多湖泊和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很多地方農田灌溉水質超標,相關資料顯示,山東省許多縣市區農民飲用水標準不達標,農田受到重金屬污染現象嚴重,化肥、農業投放過量,因為利用率低,化肥、農藥大量流失,造成水體、土壤、大氣和農作物污染,農產品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量超標。在農業種植過程中產生的農膜殘留破壞了土壤結構和土壤活性,農業環境的嚴重污染成為制約生態農業發展的瓶頸。

3.3技術研究尚待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人人插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va |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野外 |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另类 | 羞羞影院免费观看网址在线 | 国产小视频免费 | 色婷婷六月丁香在线观看 | 男人天堂网av | 最近免费中文完整在线观看 | 色播激情五月 | 五月香婷 | 综合五月婷婷 | 中文字幕在亚洲第一在线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 久久精品一区 |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能看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不卡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五月花婷婷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 | 在线一区免费播放 | 久久婷婷五夜综合色频 | 免费观看男女羞羞的视频网站 | 性色视频在线 | www.草逼.com | 亚洲视频入口 | 五月天丁香色 | 久久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 亚洲第6页 | 在线 色| 久久精品大全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五月婷婷在线免费观看 | 夜色99| 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男人 | 最近中文字幕无日本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