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目前我國中職生在群體上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特點,因而表現出一些與普通教育學生群體略有差異的心理問題。①厭學。由于中職教學一直以來受社會重視程度不高,一般情況下選擇中職學校的都是一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他們在學習時表現出理解障礙、接受和消化知識速度慢等問題,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從而厭惡上學。②自信心不足。由于在學習上的不如意,以及選擇中職學校后可能面臨一些負面的評價,因而產生自我懷疑和情緒低落的表現,從而出現自暴自棄、萎靡不振的情況。③叛逆思維。思想上的焦慮、煩躁導致學生行為夸張難以理解,容易出現一些異于常人的表現,這實際上是學生為了彰顯個性博得注意的一種表現,此外受到外界環境中不良現象的影響,也會使學生的社會觀念發生轉變,從而變得易怒、愛慕虛榮、不受管束等。
2.1有助于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改革應試教育,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改變了學生的一些不合理的習慣和精神面貌,幫助學生樹立起積極的心態。一方面,學生能夠正確正視自身,從而發現自我的優點和職業教育的樂趣,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當中去。另一方面,學生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個人修養,對職業校園人文環境而言是一種凈化,有助于改善校園內的不良風氣,并且減少思想政治教育難題。
2.2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內心郁結進行疏導,使之心胸豁然,從而以平和的心態去審視和感知世界,發現周邊的和諧美。在學習上不再因為基礎薄弱而產生懈怠和厭倦心理,而是發揚刻苦精神,不斷地進行鉆研,以獲得知識技能積累為成就。面對各種評價能夠坦然接受,并且對于自身的錯誤能夠用于接受和改正,而不是采用各種方法回避。在做人方面,能夠以換位思考去體諒他人,同時保持真誠心與人友善交往,能夠自覺地遵守各種校園規定,而不是以違反紀律甚至違反法律為榮。
3.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3.1展開針對性的心理教學
校方應當就本校學生進行實際調查,并建立起學生的心理情況檔案,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家庭情況、在校表現等具有記錄,以便綜合分析,其中需要認真對學生進行一定心理測試,以保證對學生的后期教育和觀察更為細致。針對一些心理問題較為突出的學生,應當采用個別咨詢的方案,即采用一對一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找出其內心癥結所在,并針對性的進行開導。例如:個別學生焦慮心態較為嚴重,教師應當通過學生了解他在為什么焦慮、焦慮的表現以及焦慮的持續時間和其他影響因素等,通過綜合分析之后,對學生進行開導,對于因學習成績而焦慮的,則鼓勵學生發現自己在學習上的優點,并對學生進行肯定,以轉移其對自身不足的注意,同時提高學習積極性。
3.2利用校園環境開展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方式應當是多種多樣的,不拘泥于上課、開導等較為傳統的方式,而利用校園環境讓學生獲得一定的熏陶,從而改變其內心思想狀態就是一種良性的方法。首先是要對校園的氛圍進行調節,加強校園校風、班風、學風建設,要求教師須和藹可親、學生須互助友愛,通過加強管理和引導打造良性、和諧的校園,從而使學生的智商和情商都能獲得發展。其次是需要對學生的課余生活進行調節,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個性釋放空間,通過舉辦各種校園活動,如知識競技、技能比拼、文藝匯演、藝術賞析等,讓學生獲得精神愉悅和表現成就感。
3.3以學生為中心的心理教育模式
教育成敗的關鍵還是在于學生自己,因此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育活動。應當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覺悟,不斷加強自我控制和塑造。但在此過程中,教師需注重運用有效評價,即通過對學生一些客觀的表現進行鼓勵的辦法,讓學生找到自我養成的方向。而家庭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也需要被適當利用,即教師與家長之間達成共識,對學生的狀態進行掌握,并且要求家長配合優化家庭環境,例如一些不正的社會風氣不要在家中表現出來,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和娛樂時間等,讓家長作為心理教育的稱職教師。
關鍵詞:心理健康;德育;中職教育
最近的幾年中,我們國家對于中等職業教育進行的改革取得了較大成就,并且發展迅速,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但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對中等職業學生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心理影響,不利于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現在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僅僅對自身的發展產生影響,還與整個民族的未來有所聯系。所以,結合中職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其觀念,有必要提高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如果在德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心理素質,促進技能的發展,就能達到較好效果。
一、德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理論
根據教育部頒發的文件,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德育中是最重要的部分,加強德育實效性的重要舉措就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中之重。學習是由感情以及意志等因素結合起來的一個整體,能夠很好地適應各種環境,能夠客觀地認識自我,良好的情緒、向上陽光的人生態度以及豁達處世等都是心理健康的顯著表現,同時也是德育的必備內容。從此就能看出,德育中暗藏著心理教育的一些內容,他們的內容有相互重疊的地方。因為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所交叉,就為心理教育可以滲透到德育中提供了理論依據。并且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更加親近學生,如果能夠在德育中有所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能拉近師生的距離,消除距離感,故此就能夠達到兩者的強強聯合,增加效用的深遠影響。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中職德育中的重要影響
機會是需要有特定的廣度和頻率的,教師就是這些機會的給予者。對于這個年齡的中職德育學生的層次來說,他們的要求必須要盡量滿足。教師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并且在此期間,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比如,意志、情感方面等。此時,教師就發揮了其該有的指導作用,適時地給學生幫助和鼓勵。這種方式對學生心理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差異,分別采取不同的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德育中,只有把這兩者有效的銜接,學生的心理健康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建立好學生的德育,只有這樣,學生面向社會的能力增強了,進入社會后才能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并且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德育中的策略
構建自由溝通的平臺,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利條件。根據心理學家的觀點,人類的情感是人類所具有的巨大驅動力的源泉。有許多的心理實驗也說明這點。如果是在一種和諧健康的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才能被激發出來,并且逐漸地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開朗的性格以及良好的人格品德。要做到提供和諧健康的環境氛圍,就必須做到把心情健康教育滲透到德育中,而總結出的方法,具體有以下幾點:
1.教師必須重視教育方法,必須明白學生所處的主體地位。在德育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怎樣良好地處理師生的關系。更重要的是,教師必須注重作為主體的學生的感受和地位,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地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必須要想辦法縮短和學生的距離感,從而走進學生的世界,和學生齊頭并進地去探索知識和世界。在進行德育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不僅如此,還要做到給學生足夠的信心和上進心,從而養成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
2.提高老師的心理素質,在教學中以身作則,維持良好的教學情緒。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教師的心理素質是怎樣的,直接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心理影響。只有教師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才能夠完美營造健康的氛圍,從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在學生面前調整好自身的心理狀態,認真備課,以積極的心態來感染學生。
3.增強關于德育的信任度,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滲透到中職德育中。一直以來的教學實踐表明,只有把教育的內容結合到學生周圍的環境和所接觸的事物中才能使理論具有說服性。必須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緊密聯系的事物和生活素材結合起來,從學生身邊的現象入手,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分析和判斷,達到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良好教育的目的。
現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教育必須要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在中職德育中更要恪盡職守地嚴格遵守此項原則,在德育中,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學生個體的發展以及社會的良好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中職教師只有在今后的教育中把握好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以此為基礎做好德育工作,才能促進中職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一、前言
經過對現階段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分析可知,許多學生都存在在壓力面前不知所措,無法有效釋放壓力舒緩心情的現象。為了保證高中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學會正確處理心理問題,在高中階段,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結合高中教育實際,提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質量,使心理健康教育成為高中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為此,我們應結合高中學生特點,制定具體的心理健康教學措施,保證高中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開展,保證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持續提高。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
從目前高中生面臨的壓力來看,有來自學習本身的壓力,也有父母和家庭的壓力,有些學生可能還面臨著升學及高考的壓力。在這些壓力面前,由于高中生年齡較小,尚不能完全解決這些問題,由此而來產生的焦慮情緒就會影響到高中生正常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經過對目前高中生的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后可知,多數高中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整個高中生群體的心理健康處于亞健康狀態,如果不及時加以正確引導,將會對高中教學產生嚴重影響,將會危害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將會給高中教育帶來負面影響。
從目前高中生的心理狀況來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主要呈現以下狀態: 1、高中生在壓力面前容易表現的較為焦慮
考慮到目前高中生面臨壓力較大的現狀,許多高中生無法正確面對自己的壓力,往往在壓力面前表現的比較脆弱,多數學生會表現的焦慮,會伴有輕微的神經衰弱以及精神性問題,會對學習和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為此,我們應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足夠的重視。
2、多數高中生不會有效的釋放壓力情緒
從目前高中生在壓力面前的表現來看的,多數高中生不會有效的釋放壓力,這成為了影響高中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目前高中生群體中,由于壓力得不到有效釋放,進而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和關注。
3、多數高中生不清楚心理健康的概念
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多數高中生不清楚心理健康的概念,對心理健康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的作用,導致了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不能夠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心理問題,影響了學生正常的成長,制約了高中教育取得積極效果。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現在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財富者,而是有能力,有良好品質的高素質人才。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要求人要有與時俱進的品質,有科學知識、創新能力及健康的人格等。社會不斷進步和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固然能夠讓人們享受到高科技、高品質的生活,然而對于高中生來講,對一些新奇的東西比較好奇,特別是手機、網絡等,由于學生自控力差、對于網絡信息的分辨能力低,加上這個時期的他們易沖動、有叛逆心理,多數又都是獨生子女,往往會獲取不良信息,做出不應有的行為。現在新聞報道中,學生犯罪案件越來越多,引起人們的關注。有句俗話:無才無德是廢品,有德無才是次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有德有才是正品。雖然是一句普通的俗語,但是經典,并且從社會力量貢獻的角度對人進行了劃分,明確了德才兼備者才是社會最需要的人。在生活工作中,科學知識很重要,一個人的健全人格更加重要。
高中生成長中會出現矛盾心理,對社會人才的概念不能準確的定位,把知識看得尤為重要,忽視了自己能力的培養。這個階段的教育就是幫助學生通過知識、技能的學習來認識社會,認識社會中事物之間的各種關系和模式,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從心理壓力的調節、學習技巧的掌握、團結意識的提高及創造能力的培養等多個方面來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現階段出現的問題,促進教育塑造人、培養人這一目的的實現。 由此可見,在高中教育階段,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是關系到學生整體素質提升的關鍵,我們必須認真做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高中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從上述分析可知,要想有效解決高中生面臨的壓力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指數,就要在高中階段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來看,在高中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中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解決高中生心理問題的必要手段
為了有效解決高中生的心理問題,在高中階段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引起足夠的重視,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解決高中生心理問題的必要手段來看待。由此可見,在高中教育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認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才能滿足高中心理健康需要。
2、高中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教學發展的必要措施
從高中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情況來看,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學會了正確排解心理情緒和釋放心理壓力,做到了科學合理的調節情緒,有效提高了自身心理調節能力和心理健康指數。為此,我們應對高中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足夠的重視,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促進教學發展的必要措施來看待。
3、高中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滿足高中教學要求的重要方式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諸多優點,在高中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為此,我們應對高中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對其作用和意義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同時也要認識到在高中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對整個高中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五、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目前高中階段,考慮到學生實際的心理狀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高中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解決高中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手段,還是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方式。所以,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應明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高中階段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滿足高中教育需求。
參考文獻:
[1] 付艷芬;中國心理健康服務理論現狀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陸洋;中學生擔憂的一般傾向性和內容特殊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張倩;學校心理輔導的效果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4] 齊原;信陽市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干預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