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初中勞動教學設計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物理教學 新課標要求 優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4-0078-01
1 引言
優化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學的設計過程,也可以說是讓教學盡可能和課程標準形成一致的過程。為了促使初中物理教學得到優化,本文將主要對物理教學設計同新課標一致性展開個案研究,并提出相關建議。
2 個案研究
2.1案例:對自由落體運動展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方法和過程、價值觀和情感態度、教學重難點等。首先提出猜想:哪些因素會影響物體在下落過程中的運動情況,質量小的物體的下落速度是否一定慢于質量大的物體。為了證實猜想,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選擇相同的兩枚硬幣和兩張表面積和硬幣相同的紙片,讓它們根據以下幾種情況從同一高度自由落下,并對其下落的速度進行觀察。第一種情況,將一枚硬幣和一張紙片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能夠發現紙片下落速度慢于硬幣,由此證明,下落速度更快的是質量大的物體。第二種情況,選擇兩種相同的紙片,并將其中一張卷緊之后再同時將其從同一高度釋放,發現紙團下落速度要快于紙片,由此證明,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體積越小的東西下落速度越快。最后一種情況,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一枚硬幣和粘了紙片的硬幣,發現兩者下落的速度一樣,由此說明質量不同體積相同的兩個物體下落速度一樣。根據上述三種情況可得出結論即物體下落的速度和物體的質量沒有關系。其次利用實驗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相關規律,在完成實驗之后,要求學生思考以下問題:(1)自由落體運動呈現怎樣的運動軌跡;(2)中午在進行自由落體運動時,其速度是否發生了變化;(3)哪些因素會影響實驗的精確度。根據實驗可得出以下結論:(1)直線是自由落體運動的軌跡;(2)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加速運動;
(3)阻力是影響實驗精確度的主要因素??偨Y上述結論即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之后利用課件展示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相關公式。最后做出課堂小結并布置隨堂練習和課后作業等。
2.2案例評價
通過分析該案例,發現該教師是盡可能根據新課標要求來設計教學的,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該案例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對具體的教學目標進行設計[1]。第二,在設計教學內容上,教師結合了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原有基礎對教材加以處理,對教學資源展開了二次開發和整合。第三,在進行合作與實驗探究的時候,教師充分預測了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制定出了相關對策,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有效探究。
3 促使物理教學設計與新課標一致性得到增強的相關建議
3.1教師方面
首先,初中物理教師要改進自身的教育觀。在實施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師首先應該將先進的教育觀念樹立起來,這比經驗的總結、方法的更新以及知識的積累更為重要。其次,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量。物理教師只有在具備豐富的知識且知識結構較為合理的前提下,其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提高,尤其是在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方面,知識就更能夠凸顯出它的重要性,原因就在于教師設計課程的基礎就是知識[2]。再次,初中物理教師應該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只有在具備良好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上,才能夠將自己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想法傳遞給學生。最后,初中物理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如果一個教師擁有良好的交際能力,那么不僅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物理中遇到的問題,同時還能夠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關系。
3.2學校方面
首先,要為教師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能夠對教學設計和新課標的一致性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物理學科屬于自然學科的范疇,所以新課標對教學資源具有更加廣泛的要求。其次,加強指導年輕教師的力度。很多年輕教師因為缺乏教學經驗,通常都難以將符合自身和學生特點的個性化教學方案設計出來,因此,學校必須對年輕教師加大指導力度。再次,保障教師的交流與合作。新課標提倡教師展開個性化的教學,個性化主要來自于教師的創造性勞動,結合眾多教師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夠實現這種創造性的勞動,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恰巧能夠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保障。因此,學校應該對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形成重視。最后,鼓勵教師展開教學改革活動。教學不能是一層不變的,教師只有不斷的進行探索,才可以找到符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因此,學校應該支持教師不斷革新教學,多于一些為教學改革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應該給予相應的獎勵。
3.3政府方面
首先,增加有意義培訓。當前有很多培訓都實施一種形式上的培訓,沒有切實的意義,為了讓教師學到更多有效教學的理念和知識,就應該增加有意義的培訓。其次,為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供平臺。政府可以借助互聯網為教師提供一個免費的交流平臺,促使不同地區和學校的教師可以在這一平臺中暢所欲言。最后,改革選拔制度。對學生的考察不再僅限于筆試的成績,還需要對學生動手等多方面的能力進行觀察。
4 結語
總而言之,雖然當前初中物理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與新課標的要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無論是教師自身還是學?;蛘呤钦紤摓槲锢斫虒W設計與新課標一致性的增強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一、數學學科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情分析缺失
學生現有的知識距離學習目標知識的差距就是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就是我們進行教學設計的根據,而教學設計需要在對學生的認知特征等因素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展開。但在實際中,多數教師卻沒有準確地定位設計數學教學的目標,教學活動的設計脫離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最近發展區以及記憶規律,導致沒有突出重點、活動無序的現象出現。沒有準確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必定導致數學教學設計的低效產生。
2.教學策略設計缺少選擇
在初中數學的教授過程中,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設計數學教學的內容包括組織課堂教學形式、約束和管理學生行為、調節課堂氣氛等等方面。通過觀察各種課堂教學,發現教師在組織初中數學知識和課堂活動中隨意性較大,往往出現脫離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的情況,不能有效約束和管理學生的行為,課堂失控的現象也時常出現,這對課堂教學的效果造成了嚴重影響。
3.教學過程設計以教為中心
教學既包括教的內容又包括學的內容,是在師生之間展開的交往互動,是通過教師創設的學習環境、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驗證認知過程,也是學生與教師在互動中實現自我展示、自我發現以及自我發展的過程。但是,在目前初中數學的課堂設計上占主導地位的仍是以教為中心。學生圍著教師轉,自主性匱乏,合作探究以及自主學習的新課程標準還是流于形式。
4.教學技術設計不切實際
在設計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其合理性,切忌濫用。首先應對不同媒體的特點進行了解,掌握其優勢與不足,結合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選擇做到有針對性地應用。為使教學技術在教學中發揮最大化作用,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實際情況,整合優化地選擇媒體。
5.教學設計評價形式化
在教學設計中,評價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確保教學設計得到發展的有效手段。通過評價的實施可以把教學設計的缺點找出來,從而對教學設計進行進一步的完善。但在實際中,評價教學設計卻很少進行。即使存在,也只是運用形式化的語言應付這個環節,對共性理念的反思、反映欠缺。因此導致不能優化教學設計,不能順利發展教師專業化水平。
二、初中數學教學設計有效教學策略
1.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會持不同的態度和方法進行概念和理論的學習,其內心體驗也很復雜。學習任務順利完成時,就會產生愉悅的心情;如果學習失敗,則會沮喪和憎恨;找出了新奇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就會感到欣慰,信心倍增。因此,情感教育有利于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也可助推提升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學習的動力源于興趣,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教師要讓每一位學生都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學習是一種枯燥單調的勞動,如果能從學習中體會到樂趣,學生就會主動、愉快地學習,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及時的鼓勵會起到預想不到的效果。新課程標準認為教學的關鍵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的領路人、引導者。因此,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掌握有效學習數學的方法,這是我們這一代教育工作者應該承擔的歷史重任。
3.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被動接受和主動學習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兩種途徑。通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學生能夠主動地獲取知識,這是我們所倡導的。教學的藝術性很強,教法沒有一定的界限,但方法得當是最關鍵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材的重難點,同時還要兼顧學生的實際知識能力,教學方法要做到靈活有效。課堂教學后的反思與研究也很重要,有利于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優化。養成習慣,在每節課后主動進行反思:哪一個環節對學生的啟發作用較大?教學的亮點在哪一部分?學生喜歡回答什么樣的問題?教學效率最高的是哪一部分?如何改進下節課?從而在教學工作中實現真正有效落實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合作探究
新時期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初中物理教學的核心理念,主張“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切實要求教師放低姿態、走近學生,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針對性地制定出合理的教學方案?;谶@種情況,筆者認為新時期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研讀教材特征,優化教學內容
教材是物理教學中最基本的課程資源,也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如今的初中物理學科經歷了新課改這一事件,整個物理教材內容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改后的初中物理教材內容編排更科學、更加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理論知識也更有彈性,這就讓不同潛質、不同能力傾向的學生都能有所發展。因而,初中物理教師更應仔細研讀物理教材,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優化教學內容,將生澀難懂的物理知識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內容,為后續的課堂教學做好準備。比如,《物態變化》一章中涉及的概念名詞較多,一些物態現象的發生條件、影響因素也需要學生嫻熟掌握,同時還要求學生要能用理論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物態變化現象,因此物理教師應投入一定精力在課堂教學環節,確保列入教學設計中的內容具有實效。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循著教材中名詞概念的出現順序,依次闡明“凝固”、“熔化”、“汽化”、“液化”、“升華”、“凝華”等物態現象,隨即細致描述每一種物態現象的發生條件、影響因素,同時可以嘗試引入學案教學法、任務教學法或多媒體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才能有章可循,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二、完善備課方式,創新教學設計
一般來講,備課環節是課堂教學設計的土壤,課堂教學設計基本上都是在備課環節正式定型,因而教師應嘗試完善備課方式,進而有效創新教學設計。我認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方案最好采用共性教案與個性教案相結合的方式,“共性”即吸收和借鑒多數物理老師的備課方式,在集體智慧的基礎上減少勞動的重復;“個性”則是在共性的基礎上凸顯個人教學的特色與風貌,竭力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同時營造出耳目一新的物理課堂教學氛圍。比如,在教學“摩擦力”這一課時,可以將整個教學設計過程分為三個部分,即課前、課中、課后。課前:備課時便確定好教學目標,同時制作好上課所要用的PPT課件,準備好彈簧測力計、木塊、木板、鉤碼等實驗教材,明確整節課采用分組實驗探究的教學方式;課中:將班級學生分成小組,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演示整個物理實驗過程,然后給每一小組提供固定且有限的實驗器材,鼓勵學習小組成員依照課件中的實驗步驟完成整個實驗過程,記錄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課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反思,結合理論知識再次認知整個實驗活動,從而矯正自我、完善自我。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個部分是開展實際教學活動的大綱,卻并非一成不變,教師可根據實況靈活調整。
三、革新學習方式,引領合作探究
新時期的初中物理教學主張“以生為本”,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倡導探究式教學,因而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務必遵循物理教學的基本要求,然后精心設計出有趣味性、探究性、開放性以及層次性的問題,然后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手段,引發學生思考與合作探究,進而革新學生的學習方式,完善他們的知識框架。比如,在講授“壓強”這一章節內容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簡單實驗:用木板和手指分別壓住氣球,引導學生觀察現象,用木板壓氣球時,用很大的力也無法將氣球壓破,而用手指卻可以輕松壓破氣球,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根據這一現象,提出壓力、壓力方向、壓力作用效果等多個名詞概念,同時提出壓力作用效果如何表現、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相聯系等問題,這樣由淺至深、層層遞進,經由學生思考、交流與合作之后定然都會有所獲。因此,在某一節物理教學內容的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善于組織探究,設想整個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一切現象和達成的教學效果,為學生學習方式的革新奠定了基礎。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革,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真正為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物理上獲得最大可能的發展而努力,扎扎實實上好每一堂課,讓物理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周麗,張金良.淺談中學物理教學藝術[J].中學教學參考,2014(08).
[2]梁鴻秀.新課標下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