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天保工程論文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2004年,在旗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人大常委會的監督和評議下,我個人盡職盡責的主持林業局全盤工作,與領導班子成員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圓滿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建設任務。下面,我將一年來個人的思想、學習和工作情況述職如下:
一、一年來個人工作、學習和思想情況
一年來,我始終把理論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培訓擺在了首要位置。一是為了改變觀念,解放思想,我本人平時一直堅持學習有關報刊、文件,堅持寫讀書筆記和工作日記。通過學習,我個人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不斷提高,政治立場和理想信念進一步堅定。二是身體力行黨的宗旨,結合“執政為民、優化環境、加快發展”培訓教育活動和正在開展的林業行業“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再創林業新輝煌”大學討論活動的實施,我個人也進行了一次大學習、大教育和大討論,收到了良好效果,個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明顯增強。三是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與班子成員經常交流思想認識、發揚民主、相互監督,同時開展了自我批評,實行了有效的監督,落實了班子議事制度,進一步推動了決策民主化、科學化。三是邊工作,邊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了解了全旗森林分布的區域和狀況,深刻剖析了我旗林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機遇,撰寫了《烏拉特后旗天保工程現狀和發展思路》和《我旗生態環境存在問題和治理對策》等調研報告和論文。四是作為林業局的主要領導,主持著林業系統的全盤工作,雖說掌握著人事、財務大權,但是無論在工作上、生活中,我都時刻以《》和廉政制度為準繩,嚴格要求自己,警鐘長鳴,自覺接受監督
二、2004年林業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上級部門給我旗下達的總任務為17萬畝,其中還林任務為1萬畝,天保飛播造林3萬畝,封育10萬畝、采種基地3萬畝。全旗共完成生態建設面積19.25萬畝,造林成活率達90%以上。其中完成還林1.05萬畝;完成飛播造林3萬畝、封育11.2萬畝;完成采種基地建設4萬畝。完成新育苗210畝,四旁植樹10萬株,義務植樹13萬株。在全年的工作中,我不斷拓寬工作思路,強化工作措施,創造性地開展各項林業工作,主要“培植了三大亮點,實施了四大工程,強化了四項措施,突出了六項重點工作”。
(一)培植了三大亮點
1、啟動實施了固察公路(后旗段)綠色通道綠化工程。我們大膽實踐,提出了把固察公路綠化工程作為展示后旗經濟發展的“窗口工程”,作為干旱地區困難立地造林的“示范工程”,力爭用2年的時間把固察公路建成一條綠色風景線。今年,我們采取了換土、工程隊造林撫育、圍欄保護和購買水車等多種措施,共栽植各類樹木20.32萬株,其中垂榆3200株,榆樹5萬株,楊柴15萬株,共完成固察公路通道綠化造林25公里,折合造林面積700畝,成活率達到90%以上。
2、首次開展了陰山山地造林試驗。為配合旗府搬遷,綠化美化新旗址,同時探索陰山山地造林的新途徑。我們提出了在巴音寶力格鎮北山坡開展山地造林試驗的思路,經與有關領導和專家規劃論證,從去年冬天開始整地,率先在全市搞山地造林試驗,共栽植各類樹苗5萬株,其中榆樹2萬株,蒙古扁桃3萬株,應用了多種抗旱保水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完成陰山山地造林300畝,成活率達92%,試驗工作受到自治區和市林業局有關領導的肯定和好評。
3、繼續大力推廣人工接種肉蓯蓉技術。我們通過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和組織農牧民參觀人工接種肉蓯蓉基地等形式,,大大激發了農牧民接種肉蓯蓉的積極性,免費提供種子紙50萬張,共完成人工接種肉蓯蓉6000畝,使全旗人工種植肉蓯蓉面積累計達到了1萬畝。
(二)實施了四大工程
1、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我們將退耕還林工程列為春季造林的主要工作,超前準備,精心組織技術人員,經過實地踏查設計,科學編制實施方案和作業設計,共完成還林1.05萬畝,成活率達到90%以上。
2、實施了梭梭林鼠害治理工程。在去年防治的基礎上,在任務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對鼠害嚴重的大哈拉扎嘎、西尼烏素、前達門嘎查和飛播區等林業重點建設區進行防治。從4月10日開始組織各蘇木職工、牧民和邊防部隊等600多人,歷時10天,共完成了防治面積30萬畝,其中化學防治25萬畝,生物防治5萬畝,防治效果達到95%以上。共投放餌料胡蘿卜12萬斤,肉毒素350公斤。
3、全面開展了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今年在任務不明確的情況下,我們按照去年的飛播封育任務量進行了準備工作。通過到實地查看后,將飛播和封育的任務全部分解到了蘇木鎮,落實到了地塊。從7月14日開始,用7天的時間完成飛機播種造林3萬畝,共用楊柴、花棒、紫蒿、沙拐棗種子2.4萬斤,同時,通過招標,組織施工隊用2個月時間完成了10萬畝的封育任務。
4、啟動實施了種苗工程。經國家林業局批準,我旗下半年正啟動實施了梭梭采種基地林木種苗建設項目,已完成圍欄封育建設4萬畝。該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優良梭梭種子6萬公斤,為全旗林業生態建設提供堅實的種源保障。
(三)強化了四項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一是把今年的林業生產任務全部分解到各蘇木鎮,列入實績考核目標內容,層層簽訂了責任狀,落實了責任制。二是在春季造林開始前,落實了春季造林和封育任務。三是今年,旗委、政府“兩辦”開展了林業生態建設督查2次,有力地促進了林業生產。
2、加大科技含量,強化科技支撐。一是制定了林業科技造林承包方案,成立了通道綠化組、山地造林組和各蘇木鎮造林組等8個造林組,抽調25名技術人員,抽調車輛7臺,安排下鄉經費4萬元。二是大力推廣了客土造林、座水造林、帶土移植、生根粉和保水劑等抗旱造林技術和新產品應用,共推廣科技造林項目4項,完成推廣面積9500畝。
3、加強種苗的供應與管理。嚴把苗木質量關,認真核發“兩證一簽”,堅持用大苗、壯苗,發放合格證、標簽、質量檢驗證書387份,累計供應各類苗木460多萬株,其中喬木20多萬株,灌木440多萬株。嚴把了飛播種子入口、質檢、包衣、比例、包裝等五關,對飛播用種全部用種衣劑進行包衣,提高了種子保存率。
4、突出重點,加強了林業宣傳工作。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共發表各類新聞和稿件78篇,發表宣傳稿件43篇,其中自治區級發表4篇,市級15篇,旗級24篇;新聞報道35次,其中專題報道1次。印發《林業工作簡報》41期。一是積極參加了全區第二屆農牧業科技成果博覽會,制作圖文并貌的宣傳專版4個,展出實物10種,散發宣傳材料7000多份,擴大了后旗林業的知名度。二是在《內蒙古政報》、《內蒙古年鑒》和《內蒙古林業》上刊登了彩色專版,擴大了宣傳層面和范圍。三是加大了林業科技推廣的宣傳,大力引導農牧民科學、節水造林,共印送科技下鄉2次。組織有規模、有聲勢、有影響的森林資源保護宣傳活動2次,制作固定宣傳牌10個。
(四)突出了六項重點工作
1、加強了工程項目的爭取和實施。今年我局共爭取投資項目5個,爭取投資1157.4萬元,其中國家投資995.4萬元。天保工程867.4萬元,公益林建設投資673萬元,其中國家投資538萬元,事業費投資到位194.4萬元;退耕還林工程投資130萬元;梭梭林采種基地建設工程投資113萬元,其中國家投資90萬元;森林公安派出所建設投資20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6萬元;鼠害防治工程國家投資22萬元;造林補助費5萬元。
2、突出了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一是加強了林木采伐管理。堅持伐前調查設計,伐中檢查監督,伐后驗收的原則。目前,共發放了采伐證42份,采伐總量260立方米,完成采伐更新造林11693株。二是加大了林業執法力度,對林木采伐、木材運輸、木材經營(加工)進行了檢查清理整頓,共查處涉林案件6起,其中濫伐林木案4起,毀林開墾2起。三是加大了禁牧管理工作力度。開展了多次專項檢查,經常組織森林公安、林政人員會同各蘇木鎮護林員進行檢查,共查處偷牧案件37起,處罰37人,罰款3500元,警告46人。
3、加強了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一是積極開展了光肩星天牛的預防工作,對全旗的木材加工點和建筑施工現場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嚴格禁止從疫區調運木材。二是及時對山前榆葉甲蟲害進行了防治,共完成防治700畝,防治效果達到100%。三是加強了森林病蟲鼠兔害防治,完成秋季防治9萬畝。
4、積極開展了全旗公益林林權證核發工作。一是專門召開了旗長常務會議,研究決定了收回草原證,核發林權證等有關事項。二是從5月20日開始,林業部門抽調了15名技術人員,分為5個小組,落實車輛5輛,籌集資金10萬元。并從草原部門抽調了3名技術人員,配合林業部門工作。經過4個月的連續工作,率先在全市第一家完成了公益林林權證核發工作。共發放林權證990份,其中國家級公益林761份,退耕還林229份;林權發證面積187萬畝。
5、積極配合了人大代表評議林業局工作。一是認真研究,周密部署,做到了思想到位、責任到位和工作到位。二是在系統內層層開展發動,組織廣大干部學習。端正了態度,擺正了角色,誠心誠意地接受了人大代表的評議。三是在認真自查的基礎上,要按照代表在評議中提出的批評、建議和意見,逐條研究,拿出了整改方案,保證做到了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6、加強了單位搬遷的準備工作,解決了職工住房補貼。一是單位搬遷工作。按照旗委、政府的統一安排,我局在黨政綜合大樓東側建設了一座3000平米的4層辦公大樓,明年元月份可以搬遷。二是購買經濟適用住房的優惠政策出臺后,我局按照旗政府的補貼精神,對購房的林業局干部職工全部每人補貼1萬元,目前,林業局干部職工已登記、購買住房38套,林業局預付了購房補貼款47萬元。
關鍵詞:林業;營林;生產;管理;措施
林業的發展要堅持以營林為基礎的發展方針,如果發展營林滯后,就會影響林業的持續發展。營林具有特殊的地位,這種特殊性就決定了它的重要性,所以營林地位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始終堅持“以營林為基礎”,并且要跟著時展賦予其新內容。隨著我國營造林相關政策的相繼出臺,有力的推動了林業的發展。我國推行的“天保工程”成為造林更新、維持林業在生產的重要條件,提高了造林質量,符合了林業擴大在生產的要求。
1 營林的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工業的發展,城市的擴建,森林資源銳減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加強營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有利于水土保持。樹木對水土的保持不言而喻,它有效的防止了水土流失。第二,凈化空氣,防風固沙。第三,很好的平衡了生態環境。第四,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泥石流。泥石流災害發生頻繁,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加強泥石流發生頻繁地區營林工作,就會減少泥石流所帶來的災害。
2 營林生產管理措施
林業的發展離不開管理,管理可以讓林業發展有針對性,規劃林業分布,提高林業質量,擴大林業發展。
2.1 遵從經濟規律做好營林生產管理工作
經濟規律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系,人的經濟活動要遵從經濟發展規律。 林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經濟的發展,營林也要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不能讓人的主觀意識來左右營林工作。
衡量營林造林的重要指標是看樹木的成長質量,所有的林業生產技術主要是通過樹木的生長量和成活量體現出來的。對樹木的成活率、生長率及保存率做實際統計,掌握營林、造林的真實數據,這有利于林業的規劃、營造,防止林業發展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保證營林、造林的實際保有量。樹木生長的基數要以其品種、區域來進行衡量。比如有的區域以落葉松為主,有的以針葉林為主。根據經濟發展規律制定相應營林生產指標,如果超出營林指標,那么所取得的額外效益,應該有相關林場或者個人來支配。
2.2 提升營林質量
近些年,我國營林質量得到顯著提升,這不僅僅得益于新的營林技術與科學管理也是密切相關的。加強管理的同時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營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始終堅持營林質量和營林效益并存。要保證營林質量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重新定位營林。營林在林業發展的地位并不突出,甚至被忽視。這是林業發展的缺失,需要正視營林在林業發展的重要作用。要轉變思想,重新審定營林的地位和作用。為實現林業快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第二,落實責任制。落實每名員工的工作內容,明確他們的工作范圍,落實責任制,做到賞罰分明。第三,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營林工作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保證造林的質量,做到造林生產的基本任務。總而言之,要提升營林質量,加快林業發展,就需要科技支持和完善的管理系統,為林業快速健康發展服務。
2.3 加強森林撫育管理工作
要嚴格按照《國家林業局森林撫育補貼試點管理辦法》規定,強化管理,認真組織,加強監督,狠抓落實,把森林的撫育工作為重點抓,落到實處。森林撫育是一項技術難度強,工作難度大的工作,因此相關工作人員的素質尤為重要。要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培訓,聘請有關森林撫育專家進行授課,主要加強對《森林撫育規程》、《森林采伐作業規程》、《生態公益林建設規程》等知識的培訓。撫育工作進行的好與壞會直接影響林業的發展,所以要嚴格撫育工作的操作流程。要做好森林撫育工作就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項目資金是森林撫育的重要保障,項目資金需要有專人保管,做到專款專用,但不能盲目使用。資金使用要通過正規審批流程,做到公開透明。
森林撫育工作也包括后備資源的培育,比如天然林的經營管理工作。一切要從實際出發,根據樹木的類型和成長規律分為封護型、撫育型和補植改造型,根據類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波,郭景瑞.對抓好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的幾點認識[J].林業勘查設計,2007(3)
論文摘要:保護好庵里水庫水源地,保證城區供水及下游農業、漁業用水安全及城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
1基本情況
1.1庵里水庫
1.1.1流域概況。庵里水庫位于涇河一級支流四郎河上游的西坡鄉庵里村。四郎河發源于本縣東部子午嶺山麓的宮河寺,由東向西匯入涇河,全長88km,水庫上游為子午嶺林區,流域面積150km2,河道長16km,河床平均比降17.98‰。
1.1.2工程現狀。庵里水庫樞紐主要由土壩、泄洪洞和輸水涵管三大部分構成,土壩于1958年開始興建,1960年建成蓄水,壩頂高程1 210m,壩高22m,為壤土均質壩。后經1972、1979年兩次加高,壩高31.50m,壩頂長420m,水庫總庫容538.39萬m3。現已發展成為集防洪、灌溉、城區供水、水產養殖于一體的綜合性水庫,控制農田灌溉面積1.50萬畝,保灌0.70萬畝,養魚532畝,解決縣城3.50萬人的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有效地促進了正寧縣工農業生產及城區建設和經濟的發展。
2004至2005年對庵里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水庫總庫容833萬m3,死庫容175萬m3,興利庫容291萬m3,防洪庫容408萬m3(其中公用庫容41萬m3),有效地保護了水庫下游近2.50萬人口,2萬畝耕地,國道211線羅川段,省道303線秦家店子段,紅豐渠、石家灣子,自流灌區,沿川輸電及通訊線路,設施農業等安全,同時為縣城3.50萬人提供了生活水源,并為下游1.50萬畝農田節灌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為緩解城區供需水矛盾,增加保灌面積,減輕下游洪水威脅及區域經濟發展起著巨大作用。
1.2正寧縣城區供水工程
1.2.1供水工程概況。正寧縣城區供水工程是省計委2003年立項,西北市政設計院設計,國家投資的國債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1 349.82萬元,其中國投600萬元,省投以工代賑資金50萬元,地方配套699.82萬元,工程于2004年3月開工建設,2006年5月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共安裝庵里水庫取水口至原泵站重力輸水管道6.95km,秦家店子一級泵站至后莊子凈水廠壓力輸水管道5.60km,城區配水主管網9km,新建各類閘閥井、消防井144座,容積為100m3蓄水池1座,完成取水口閘室土建28m2,二級泵站機房167m2,凈水廠855m2,機加池1座,架設10kV輸電線路0.80km,安裝配、變電設備29臺,水泵11臺,啟閉機2臺,流量計3臺,工程投入使用后,日供水8 000m3,解決了縣城3.50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1.2.2水源情況。正寧縣原城區供水工程,從設置在四郎河庵里水庫下游6.70km處,秦家店子村河道旁的取水口井進行提水,近幾年由于水庫上游子午嶺林區退耕還林和禁牧,上游農戶均遷移至下游河道兩岸,人畜活動使河道水嚴重污染,水質變差,致使城區居民發病率較高,嚴重威脅到城區人民的身體健康。為了讓正寧人民真正吃上安全、干凈、衛生的放心水,在正寧縣城區供水工程中改用庵里水庫作為城區供水水源。
2水源保護區劃情況
四郎河供水水源地保護范圍西起張坪,南北以四郎河兩側分水嶺為界,即南沿南邑、五頃塬、高風坡、八只窯,北沿宋家畔、南橋、石坡子、艾蒿店,東至子午嶺,全長21km,總面積214.90km2。一級保護區范圍以秦家店子取水口處向四郎河下游100m,上游至庵里水庫以上2km,河道兩側分別外延2km,全長8.70km的水域范圍和陸域范圍,總面積41.50km2。二級保護區范圍在一級保護區外向四郎河上游至子午嶺,下游至張坪,南北以四郎河兩側分水嶺為界,即南沿南邑、五頃塬、高風坡、八只窯,北沿宋家畔、南橋、石坡子、艾蒿店,長21km,寬9.00~13.50km,總面積173.40km2。
關于水源地保護。水域的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的惡化是危及人民群眾生命和生存的大事,強化水庫一級飲用水水源管理顯的尤為重要。首先要禁漁,禁漁是一項階段性工作,管理卻是一項常規性的工作。只禁不管,等于不禁。再次,杜絕投餌垂鉤,庵里水庫承雨面積大,上游為子午嶺林區,營養豐富,是非投餌鰱魚、鳙魚等環保型魚的好場所。然而,前些年一些企業單位,不惜以犧牲環保為代價,片面追求政績和利潤,在水庫上游建投餌養殖基地,養殖基地建成后,每年總投放餌料高達數十噸,直接對水體造成污染。同時,要取締水上游樂經營項目,嚴禁人為造成水體污染。
3存在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3.1有關部門對庵里水庫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范圍內的五傾塬鉛鋅冶煉廠進行了強制停產,目前該廠有自私投產的跡象,一旦恢復生產,必將對縣城供水水源地--庵里水庫造成極大污染,對縣城區居民及少數民族聚居區人民群眾身體建康構成極大威脅,應采取切實措施對鉛鋅冶煉廠進行搬遷。同時,采取措施,鼓勵該企業轉產(發展無污染的環保型企業),利用鉛鋅廠的泵站揚水工程及地形高差大的優勢進行技術改造,為五頃塬鄉直機關及附近群眾解決飲用水問題。
3.2雖然在劃定的水源保護區入口設立了保護牌和標志,但是由于資金缺乏,管理人員不到位,管理力量相對薄弱。建議加強管理人員力量,增設水質檢測儀器及設備,定期對水源水質進行檢測化驗。
3.3正寧縣城區供水工程取水口在利用原庵里水庫輸水洞在庫內取水,由于輸水洞進水口位于迎水面壩坡接近右壩肩處,右壩肩山坡雨水沖刷或庫內水面漂浮物經常集中在進水口處,影響供水工程質量。建議在原來Φ600輸水洞進水口再安裝180mΦ100混凝土管道至庫內現有的東邊小島,避免飄浮物進入及右肩壩山坡雨水沖刷水土流失淤堵進水口,保證水源清潔。
3.4庵里水庫上游為子午嶺次生林區,植被較好,但靠近庫區出口處,由于人為因素,放牧及農作物耕種,水土流失嚴重。建議充分利用國家退耕還林及天保工程等優惠政策,在壩址處南北岸山坡(約4 000畝)徹底退耕封山禁牧,植樹種草,自然恢復植被,根據庫區天然林生長情況,北山坡宜種植刺槐、椿樹、楸樹、松柏、落葉松、杏樹、文冠果等樹種,南山宜種植松柏,楊樹等,林下可間作柴胡,防風,芍藥等多年生中藥材,保持生態多樣性,綠化美化水源地環境。
3.5實施皮豐店石洼村移民搬遷工程,改善林區少數民族聚居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同時可減少或避免林區群眾生產、生活垃圾及施用農藥、化肥等對水源的污染。
3.6在葦店子一帶種植蘆葦等水生植物擴大生物防污治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