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区-在线观看国产欧美-在线观看国产免费高清不卡-在线观看国产久青草-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美章網 精品范文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范文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范文

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

第1篇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狀;問題;障礙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5-0037-02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內涵及特征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內涵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一概念是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被提到,所謂的“新型”,是相對于傳統經營方式而言,是傳統農業經營方式的創新和發展,具有相對較大的經營規模、較好的物質裝備條件和經營管理能力,勞動生產,資源利用和土地產出率較高,以商品化生產為主要目標的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分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經營性農業服務組織。

專業大戶是指專門從事農業中某一產業的專業化生產,主要包括家庭副業自營戶和承包經營戶,其經營領域較為集中、生產規模較大。家庭農場是以家庭為單位,以利潤最大化為最終的目標,從事適度規模、標準化的農業生產,并銷售品牌農業產品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互助經營為特征、社會化服務為內容的一種新型集體經濟實現形式,其發展經歷了由技術協會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轉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指企業通過訂單合同等方式將農戶與市場想聯系起來,實行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的經營。經營性農業服務組織是指產前、產中、和產后等環節為農業生產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的經濟組織。經營性農業服務組織為農業生產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已經成為解決農戶分散經營困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特征

主要特征包括:一是適度的規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高于傳統的農業家庭經營規模,無論是專業大戶還是家庭農場,其經營規模都高于一般的農戶,并且能夠實現對自身勞動力資源的充分利用,取得較好的規模經濟效益;二是集約化經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傳統的小規模家庭經營相比,具有優良的物質裝備,比較高的生產技術,具有現代的管理意識,對資源要素進行集約利用,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的利用率都很高;三是專業化生產,專門從事農業生產,能夠實現對自身勞動力資源的充分利用,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和投入要素的使用率;四是市場化程度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動按照市場的需求安排農業生產活動,能夠實現和市場有效地銜接,商品率經濟效益明顯高于傳統的農戶。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現狀及問題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現狀

隨著外出務工數量的增加,土地流轉規模的擴大以及政策上的調整和支持,使得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持續上升,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和農業產業化的經營。

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的發展方興未艾,農村出現了大批的專業大戶。由于農產品的市場價格的大幅度波動,大量的養殖散戶退出,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快速發展。

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土地股份合作、聯合社、資金互助合作、加工等多種合作社形式,成為組織農戶生產、發展農產品加工、對接龍頭企業、開展市場營銷的有效方式。

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實力不斷增強,國家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流通、建基地、強產業、培育合作經濟組織、堅持把培育龍頭企業群體作為促進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經營性農業服務組織發展進入新階段。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產前農資生產、購銷企業和產后農產品運銷企業開始大舉進入農業生產的領域,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農戶成為獨立的生產經營主體,一大批的農戶提供農資和產品購銷等服務的組織迅速地發展起來。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存在的問題與障礙

第2篇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3.042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in Shangluo City

DENG Shu-hong1,LI Hong-bo1,LIN Juan2,RUAN Bin3

(1. Shangluo College,Shangluo 726000,Shaanxi,China;2. Shangluo Rural Energy Station,Shangluo 726000,Shaanxi,China;

3. Shangluo Agricultural Bureau,Shangluo 726000,Shaanxi,China)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Shangluo city promoted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such as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specialized households, professional farmers, family farms and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Based on available literature and in-depth investigati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and achievements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in Shangluo city were summarized, and many problems seriously restricting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Accordingl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in Shangluo city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status quo; achievements; countermeasures; Shangluo city

目前,?r村勞動力不斷向城鎮轉移,農業勞動力數量、質量不斷下降,迫切需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解決“誰來種糧”的問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指具有相對較大的經營規模、較好的物質裝備條件和經營管理能力,勞動生產、資源利用和土地產出率較高,以商品化生產為主要目標的農業經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既包括農業產中環節的生產經營組織,也包括為在產中環節提供各種服務的經營組織[1]。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有效解決中國目前農村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挑戰,保障農業健康發展。

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是當前農村經濟形勢發展的必然需求,能有效促進農村產業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近年來,陜西省商洛市農業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職業農民、家庭農場和農業企業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不斷壯大。然而,現階段商洛市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主要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存在有數量沒質量、結構松散、制度不健全、農民參與度低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商洛市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健康發展,通過對商洛市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深入調查研究,積極探索提高商洛市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水平的有效對策。

1 文獻回顧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學界及農業經濟工作者從各個方面對中國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張照新等[2]提出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培育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鐘真等[3]提出在新型經營體系的基本框架下,以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兼具生產和服務的雙重功能。陳曉華[4]提出應準確把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本特征和組織屬性,正確處理承包經營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相互關系,充分發揮不同經營主體在不同領域和環節的優勢和作用。汪發元[5]提出中國在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上,應當確立政府培育的政策,促進新型經營主體成長;實行農業經營準入制度,促進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實行行業協會聯盟制,促進市場話語權擴大。樓棟等[6]提出政府要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并可將其納入到“四化同步”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整個體系中去。李英杰等[7]提出要加強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者的技能培訓,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整體經營素質;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政策,鼓勵和吸引農村中有技術、懂經營、會管理的能人和更多的專業型人才加入新型經營主體隊伍。吳金明等[8]針對農村空心化、農業副業化、務農老齡化的“農村新三化”問題,提出發展農業多功能經營、加快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大力優化財政支出政策改農業經營收入分配等六大對策,積極推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多元化與體系化。

2 商洛市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現狀

商洛市位于陜西省東南部,轄鎮安縣、丹鳳縣、商南縣、洛南縣、山陽縣、柞水縣、商州區6縣1區,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區,農業發展整體生態環境質量較好,生物豐度指數、植被覆蓋指數均位居全省前列。境內中藥材、食用菌、林特產品等原生態可再生資源比較優勢突出,是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發展的良好區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后發優勢。

商洛市圍繞農業特色產業的資源優勢,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積極促進各種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為促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規范健康發展,提升經營主體發展水平,商洛市從政策和資金給予了很大的支持。近年來,商洛市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崛起,極大地促進了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其發展現狀如下。

2.1 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數量不斷增加

商洛市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數量不斷增加,截至2015年底,商洛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累計發展到1 749個,入社農戶50 305戶,帶動農戶92 225戶,生產、加工、銷售農產品1.05億元,幫助農民實現收入2.91億元[9]。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23家,市級示范家庭農場40家,市級示范專業大戶106個,培育職業農民1 670人。農民專業合作社依托農業特色產業資源優勢,積極發展食用菌、板栗、核桃、金銀花、茶葉、萬壽菊、藏香豬、油用牡丹等特色產業合作社。2015年商洛市2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被陜西省科技廳確認為實施“千人千社”行動的成員單位。

2.2 特色農業促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

商洛市為農產品生產提供了優質的氣候條件。土地類型豐富,有利于特色產業多樣化的發展。境內生物資源豐富,農業特色產品品種較多,板栗、核桃、茶葉、香菇、高山蔬菜等的發展尤為突出,成為農民增收的骨干產業,特色產業收入占農業產值的63%。2015年底商洛市核桃種植20.33萬hm2,板栗17.87萬hm2,中藥材1.33萬hm2,食用菌1.4億袋,高山蔬菜0.27萬hm2,茶葉0.54萬hm2。特色產業的發展為商洛市綠色產品走向高端消費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商洛市在西安雨潤農產品全球采購中心和西安市西七路建設了商洛市供銷農產品展銷館,常年展示展銷商洛市名優農特產品,并通過各種平臺積極宣傳、展示、銷售商洛市山地農產品。特色農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合作社、專業大戶、農業企業等數量不斷增加,形成了以特色農產品合作社為主的新型經營主體格局。

2.3 政府政策促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穩定發展

為了提高貧困人口的收入,實現脫貧致富。商洛市各級政府部門積極推動建設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解決生產的小規模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2012年《關于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和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為抓手。2014年《關于建設秦嶺生態農業示范市的意見》,積極推進農業組織工作,鼓勵采取“現代農業園區+基地+貧困戶”、“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產業合作社+貧困戶”、“專業大戶+貧困戶”治貧模式,大力支持區域特色產業的發展[10]。2016年第一季度,全市共有3.2億元的補貼貸款扶貧,扶持龍頭企業84個、現代農業園區46個、農業專業合作社435個、家庭農場152個,扶貧1.89萬戶[11]。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在政府的扶持下穩定發展,為農民脫貧致富創造了有利條件。

3 商洛市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取得的成效

3.1 農民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

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了從單獨的農民家庭經營到集體規模經營,從“單打獨斗”變為“抱團取暖”,增強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規模經濟理論在農業產業發展中尤為重要,尤其是在當前農村勞動力數量下降、勞動力質量不高的情況下,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越高,農業生產發展越好,農民收入也會越高。另外,交易費用理論闡述了如何通過農民的組織化來解決交易費用高的問題,農民專業合作社能有效解決單個農戶所面臨的交易費用問題。商洛市農村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的壯大,能有效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

3.2 特色產業進一步發展

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依靠自身優勢,及時掌握生產技術和市場動態,通過示范和引導農民生產適銷對路、科技含量高的農業新品種,進行規模化生產,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促進農業生產基地建設。根據對食用菌、蔬菜、核桃等特色產業的調查了解,截至2015年商洛市建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0.8萬hm2、綠色食品基地7.0萬hm2。認定“三品”產地251個;認證“三品產品”303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10個[12]。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推動了農業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

3.3 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15年商洛市共爭取產業發展項目資金1.18億元,發放扶貧貼息貸款6.43?|元,滾動投放扶貧互助資金3 920萬元,扶持42家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3.32萬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通過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促使農民擴大種養殖規模,增加農民收入。2015年商洛市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 706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8.24億元。特色產業核桃、板栗和食用菌產量分別達到6.37萬、2.53萬t和1.4億袋,產值分別為12.4億、1.22億、12.6億元。高山蔬菜和中藥材生產達到0.3萬和12.0萬hm2,產值分別為2.5億和22.0億元。

4 商洛市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存在的問題

依托商洛市特色產業發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不斷壯大,促進農民增收。近年來商洛市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勢頭猛,但其仍處于發展初期,還存在很多問題,值得探討。

4.1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水平低

目前,商洛市主要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形式是特色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內部成員少,業務單一,主要表現在生產技術、銷售渠道、原料采購的信息交流缺乏深層次、多元化的互助合作,無法實現合作社的合作優勢,更無法體現合作社的合作效應。沒有專業、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在生產中仍以家庭經營為主,在市場上依然是初級產品的供應者,農民無法參與產品加工、流通、銷售等環節,出售的產品附加值低、銷售渠道單一,進而造成農民收入低下。

4.2 新型經營主體間利益關系松散

農民與合作社、專業大戶和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松散,仍以初級合作為主。在實際調研中發現相關問題有:①多數合作社掛空牌,根本沒有進行任何產業合作事務,合作社只是用來應付政府機構的檢查或者套取政府補貼。②“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居多。一個種植大戶就是一個基地,一個基地就是一個合作社,也就是說合作社就是一家人建立的,該合作社的土地是租用的,平時雇傭當地勞動力,自己經營、銷售,整個生產環節沒有合作行為,且這種形式化的合作社較多。③“專業大戶+農戶”模式。有技術的專業大戶建立的合作社,部分農戶參與,專業大戶負責技術指導、生產原料供給,不參與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生產和銷售風險全部轉嫁給其他農戶,農戶能獲取的就是便利的材料采購和技術指導,合作形式簡單。由此可見,新型經營主體之間合作缺失,運行效率差,利益關系比較松散,服務層次低,嚴重影響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4.3 新型經營主體缺少建設資金

在商洛市新型經營主體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雖然各地在財政、稅收、工商等方面給予了不少優惠政策,但資金短缺問題依然嚴峻。政府通常以創業補助、農業生產補貼、產業發展、扶貧項目等形式對新型經營主體給予間接的資金補貼,數額少,很難滿足實際的資金缺口。因此,新型經營主體在建設初期就存在資金困難,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由于資金不足,各類合作社很難自主培育產業、擴大經營規模、進行產品創新,從而導致農業產業發展滯后,難以發揮區域資源優勢,農民難以增收。

4.4 新型經營主體人才缺乏

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力資本。調研資料顯示,目前商洛市農村有文化的勞動力短缺,以老人、婦女為主,只能從事簡單的生產勞動,主要是家庭日常生產、就近輕體力務工。勞動力整體素質差成為商洛市農村產業發展的短板。產業發展需要高素質勞動力,農業經濟組織發展需要一批有文化、有技術的現代新型農民。

5 對策與建議

5.1 規范化發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

商洛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積極促進建立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改變現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初級落后的狀態。從源頭控制簡單、不健康、形式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對組建人員、資格、組建目的等要素都要進行一定的評估。杜絕以套用國家農業發展資金和各種農業補貼為目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依照農業相關法律法規,對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進行嚴格的檔案管理,對組織事務的進行公開制度,自覺接受會員監督。及時總結區域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典型,積極做好經驗推廣工作,促進合作社規范的發展。并鼓勵組建形式多樣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使之在區域產業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5.2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實各項扶持政策

政府機構應積極扶持建設一批高質量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進行資金、技術、基礎設備、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對農民做好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宣傳工作,提高農民對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認識度、參與度和信任度,切忌任務式、形象式宣傳。切實做好服務于民,從原始產品的生產、加工到銷售進行全過程扶持。特別是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信息技術對農民進行信息化扶持,使其適應、參與現代化的生產和管理方式。積極推廣信息化進村項目,扶持合作社成立獨立網站推廣農產品;鼓勵其積極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和貿易活動,拓寬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5.3 積極培養和引進人才

要大力發展農村教育,積極培養和引進農業技術人員。農村問題歸根到底是農民問題,要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提高農民的生產知識和文化水平,樹立現代農業發展思想。此外,應進一步加強農民合作組織知識的宣傳,先解決農民對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認識層面的問題,提高其參與積極性,才能培養規范、高質量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從年輕的職業農民入手,積極引導其了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并引進農業產業專業人才,建立農業產業人才機制,更好地實現農業產業規模化、專業化,從而解決商洛市農民增收問題。

第3篇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狀;對策;江蘇南通;通州區

中圖分類號F3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2-0280-02

近年來,南通市通州區區、鎮2級政府十分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通過精心組織、上下聯動、狠抓措施落實,涌現出大批農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以及龍頭企業,多種經營模式并存,經營規模日趨上升,帶動全區農業增產增效。

1通州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狀

1.1專業大戶類

根據各鎮農業服務中心統計上報,全區現有專業大戶1 586個,其中2.00~6.67 hm2經營規模的糧食種植專業大戶16個,占1.0%;0.67~3.33 hm2露天生產及0.33~2.00 hm2設施栽培的園藝類種植專業大戶共407個,占25.7%;生豬年出欄50~500頭、肉禽年出欄2 000~20 000羽、蛋禽存欄500~5 000羽、奶牛存欄20~50頭及水產養殖0.67~3.33 hm2的養殖類專業大戶共1 163個,占73.3%。

專業大戶業主小學文化的占總數7.2%,初中文化的占總數41.4%,高中文化的占總數35.7%,大專及以上文化的占總數15.7%。業主40歲以下的占總數16.4%,41~50歲的占40%,51~60歲的占36.4%,61歲以上的占7.2%。

1.2家庭農場類

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無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數量不超過家庭務農人員數量),從事農業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以家庭農場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占80%以上),具有農村戶籍的經營主體。全區現有家庭農場總數92個,其中6.67 hm2以上土地從事糧食種植的家庭農場8個,占8.7%;3.33 hm2以上土地露天生產與2.00 hm2以上土地設施栽培從事園藝種植的家庭農場29個,占31.5%;生豬年出欄500頭以上、肉禽年出欄20 000羽以上、蛋禽存欄5 000羽以上、奶牛存欄50頭以上及水產養殖3.33 hm2以上從事養殖業的家庭農場54個,占58.7%;主要產業規模達到最低標準70%以上,從事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1個,占1.1%。

1.3農業龍頭企業類

全區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家,其中從事糧食生產的龍頭企業3家,占龍頭企業總數的6%;園藝類龍頭企業30家,占龍頭企業總數的60%;養殖類龍頭企業14家,占龍頭企業總數的28%;種養結合的龍頭企業3家,占龍頭企業總數的6%。

2通州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土地流轉難

由于通州區大多數鎮人多地少,土地資源稀缺,農民惜地思想嚴重,生怕土地流轉以后,丟掉了承包權,失去生活保障,同時擔心經營業主破壞自家的耕地,開溝挖渠,更有人擔心土地流轉后不能及時兌付租金等。因此,土地流轉工作難以開展,新型經營主體擴大經營規模難。

2.2生產成本高

由于近幾年物價普遍上漲,土地流轉價格也相應上升,2012年底區內各鎮農田流轉費用每年都在15 000元/hm2以上,經濟中等發達鎮為19 500~22 500元/hm2,極個別鎮如興仁鎮土地租金已上漲到30 000元/hm2。飛速上漲的土地租賃價格對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來說,無形之中增加了投資成本。

2.3經營風險大

2.3.1自然災害無法避免。盡管鋼架大棚、連棟大棚、連棟溫室、遮陽網、防蟲網等設施得到廣泛應用,設施農業改變了露天農業完全靠天吃飯的局面,但仍然無法避免臺風、龍卷風、暴雨、大雪等災害性氣候對生產設施及設施內作物的損害,自然災害每年對農業生產都要造成較大的損失[1-2]。

2.3.2市場風險巨大。肉、蛋、蔬菜等農副產品受上市時間、供應數量及禽流感等突發事件影響,市場價格忽上忽下,波動幅度大,有的品種如大白菜、萵筍等蔬菜常有滯銷現象發生,特別是2013年H7N9禽流感發生后,上海等地禽類市場關閉,人們“談禽色變”,避之不及,經營主體損失巨大。

3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對策

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是促進農村勞動力有效轉移,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是發展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有效途徑;是統籌城鄉發展,加速農業基本現代化的客觀需要。必須改革和創新農村土地經營制度,建立健全農民培訓體系,加大財政、信貸政策扶持力度,推行農業保險,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5]。

3.1改革創新農村土地經營制度,搭建土地有序流轉平臺

一是創新土地流轉方式和手段,使土地流轉工作由自發型、分散型向市場化、規范化、規模化推進。盡快探索出合理的土地流轉價格管理新體制,形成一整套土地評估制度,在保證土地流出農戶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激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向土地的投入。二是建立完善各鎮土地流轉中心和區級土地承包糾紛仲裁調處中心,配備專職或兼職的村級土地流轉服務員。三是進一步規范土地流轉合同,做好土地流轉臺賬和資料備查系統。及時調解和化解土地流轉糾紛。四是建立土地流轉交易的信息網絡,及時公布全鎮或全村產業規劃方案、土地流轉價格、優惠政策等,有效地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廣大農戶之間搭建健康有序的服務平臺。五是在農村土地經營使用權方面,進一步賦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自身土地用于農業用途的使用權和調配權,便于他們作長遠的規劃和打算。

3.2建立健全農民培訓體系,拓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后備力量

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面提升他們在農業產業中的主力軍作用,就必須以培養培育為抓手,扶持發展新型職業農民。要在農民實用技術培訓、職業農民培訓的基礎上建立健全農民培訓體系,著力培養一大批有文化、善經營、會管理的現代農業帶頭人。要營造良好的農業創業和就業環境,引導和鼓勵愿意“投資農業的企業家”、“返鄉務農的本地農民”,以及具有一定農業專業知識的或有意向的大學生,在通州農村投資創業,發展現代農業。

3.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發農業經營主體投資積極性

進一步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減少對扶持資金發放的環節,盡可能直接發放到經營主體的手中,從而提高農業扶持資金和政府政策的效率,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業投資的積極性。繼續增加農業補貼資金的規模,新增補貼向主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全面落實國家對農機具的補貼政策,強化財政對其購買農機具的補助力度[6]。

加大金融系統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探索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新型抵押、擔保、信用體系,簡化農業信貸手續,增加小額農貸的投放額度,創新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方法,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農業規模生產提供資金支持。

3.4推行農業保險,擴大保障范圍

要繼續加大農業政策保險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業生產主體對農業保險的認識水平,消除農戶一直以來存在的僥幸心理和農業大災政府要救濟的傳統觀念,引導他們增強保險意識,為農業保險的全面推廣創造條件。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不斷豐富和完善農業保險種類,適時推出與當地特色種養殖業發展相匹配的保險產品,擴大保障范圍。科學合理測算保險費率和保額,最大程度降低保費、提高保額,提高保障水平;農業生產出現險情后,工作人員要第一時間進行現場查驗,快速理賠,樹立農業政策保險的良好形象,吸引廣大農民和各大農業經營主體進入保險市場。

4參考文獻

[1] 黃祖輝,俞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狀、約束與發展思路——以浙江省為例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0(10):16-26,56.

[2] 姚琴,許建.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4):7658-7660.

[3] 錢視忠,張彥榮,韓敏.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開辟農民增收新渠道[J].江蘇農村經濟,2012(11):22-23.

[4] 張義珍,藺麗莉,張素羅.河北省農業經營主體組織化現狀與啟示[J].農業經濟問題,2002(3):52-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 二区三区 | 以色列电影 | 亚洲精品第一页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 噜噜噜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黄色天堂网 | 亚洲国产小视频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品质自拍视频 | 日本在观线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蜜桃视频 | 亚洲欧洲高清有无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49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 五月天丁香六月欧美综合 |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 亚州综人网 | 日本欧美在线视频 |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 亚洲第一网站在线观看 | 偷拍久久网 |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免费精品 | 久久男人的天堂 | 中文字幕 自拍偷拍 |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 | 伊人五月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 九九综合九九综合 | 日本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国产在线 |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 国产麻豆精品 | 全国男人的天堂网 | 国产小视频精品 | 国产黄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