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智慧高效的課堂教學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教學智慧 學習興趣 化解矛盾
“預備鈴事件”和“小日本事件”只是我在中學地理教學生涯中遇到的兩次課堂偶發事件。在短短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執教過很多班級、很多學生,有十分優秀的也有調皮搗蛋的。當然,課堂偶發事件經常發生,有讓我措手不及的,有讓我深深反思的,而這兩次事件比較典型。在處理這些事件后,我深深感到:擁有教學智慧在教育中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它是化解師生矛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秘密武器,是活躍課堂氣氛、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下面就說說這兩個事件。
我執教的班級里有幾個課堂紀律比較差的學生,屢教不改,尤其預備鈴響后,班里還是很吵鬧,有一天,預備鈴響后……第四節地理課開始,我像往常一樣拿著書本走進教室,看到學生一個個隨心所欲、交頭接耳,完全沒有要上課的意識的樣子,看著他們一個個懶懶散散、對我視而不見的樣子,我頓時怒氣沖天,忍不住就要大發雷霆,但轉念一想,如果就這樣沖出教室,會有效果嗎?以后課堂會變好嗎?我必須想個辦法治治他們。
于是,我顯出很懶散的樣子,目光移向窗外,外面有落葉在飛。我有氣無力地說:“同學們,你們好!”他們定定地看著我:不解、吃驚、疑惑。有幾個學生隨聲附和:“老師好。”
班長站起來問:“老師,你怎么了?”這時的課堂已漸漸安靜。
我仍很懶散的樣子,保持1分鐘的沉默后說:“你們喜歡這樣的老師嗎?一個沒精打采;注意力在課堂之外,對你們不夠熱情,對課堂不夠主動的老師。”
“不喜歡!”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
“那你們給老師的表現呢?伴著這優美的鈴聲,你們說話的說話,聊天的聊天,寫作業的寫作業,下位的下位……再看看你們的精神狀態,懶洋洋的。現在外面的太陽很燦爛,可為什么我看不見你們精神抖擻的樣子呢?”
許多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一個個低下了頭。
看到學生有所觸動,我繼續趁熱打鐵:“其實,無論誰都有優缺點,在眾人面前,為什么要把自己不好的一面表現出來,而不把自己好的一面釋放出來呢?我們不單要學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做事。我希望我的學生在課堂上是積極的、熱情的、活潑的、上進的、充滿朝氣的……”
在說話過程中,我發現學生都悄悄坐好了,挺直腰身,面帶笑容,不約而同地把目光定格在我的臉上……我的目的達到了,這就是所謂的“預備鈴事件”。
還有個事件發生在我講授初中地理《日本》這節課時。為了學習這個與中國有著特殊關系的國家,備課時,我特地將民族與矛盾內容淡化,將重點放在日本的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中。本來我的預設是:學生討論日本的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完成表格,可是有的學生卻在課堂伊始就唧唧歪歪,“日本鬼子”、“打倒小日本”一些激憤的語言瞬時爆出。
我頓時感到十分無奈,本想附和這些學生,談一談日本人的惡劣行徑,但轉念一想:我們的教學是為幫助她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必須教他們正確地看待歷史。于是,我引導他們思考:“雖然歷史讓我們和這個國家之間有著深深的隔閡,但是在歷史進程中,它發展成了一個發達國家,而我們還停留在發展中國家階段,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一下子沉默。
我接著又問:“其實日本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你們知道有哪些嗎?”教室里立刻沉寂了。
我抓住機會馬上說道:“其實學習他們的長處并不代表我們忘卻歷史,而是為了更好地發展,過激的語言和行為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只有壯大自己才是硬道理。”沒有人講話,更多的是學生的沉思,說明他們的觀念已經開始改變。我的目的達到了,這就是所謂的“小日本事件”。
處理“預備鈴事件”和“小日本”等各種課堂偶發事件,增強了我的課堂調控能力,同時時刻提醒我,具備教學智慧是多么重要、多么必要的,它給了我很多啟示:
其一,教學智慧是化解師生矛盾的有力手段。最近幾年,媒體不斷報道一些由于師生之間未能正確處理矛盾,造成老師或者學生人身傷亡的悲劇。我的體會是: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偶發事件,教師都不要輕易動怒。否則,學生會認為你是一個無能的老師,只會看你的笑話。因此,教師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感,學會低調處理這類容易讓人頭腦發熱的事。學會“冷處理”,可以使我們在難堪的處境中依然保持清醒的頭腦,依然能做出準確的判斷,教育教學的智慧或許就會在這一瞬間閃現,為以后教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開展贏得主動。
其二,教學智慧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秘密武器。中學地理在學校領導、老師和家長心目中是副科,這種觀點會有意無意傳遞給學生。因此地理課堂中的偶發事件頻率相對來說比較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智慧不僅能使課堂中的尷尬化于無形,還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
其三,教學智慧需要教師熟悉學生。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情況,及時把握學生的思維動向。每個班級、每個年級都有自身的特點,老師要學會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敏銳地察覺學生身上的細微變化,快速調整課堂教學手段,采取靈活而有效的措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自主 智慧 勞技 實效
[中圖分類號] G40-0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3-079
自主、智慧課堂是根據素質教育要求、新課標理念設置的,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出發點,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自主、智慧課堂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個性化。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特點,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學生在自己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對新教材積極建構。第二,民主性。表現在課堂里師生間的交流學習充滿民主氣息。第三,和諧性。指課堂中教學氣氛靜而不死、活而有序。第四,思維性。整個課堂環節的設置合理科學,既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第五,有效性。由于師生的個性和智慧得到展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效果是高效的。
一、找準合理性目標,預設自主、智慧課堂
1.在課程標準里找“基點”
《江蘇省九年義務教育勞動與技術課程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是我們教學的源頭,是方向。課程目標設計分總目標和年段目標,各個年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因此,教師在預設課堂教學目標前一定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在課程標準中找到本學段的目標“基點”。
2.在單元中找“落點”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勞動與技術》,是以專題形式來組織單元的,編者在每個單元伊始都編有一段單元導語,那一段短小精悍的語言引領著學生進入單元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指導著教師和學生準確把握好每一單元的學習方向。
如蘇教版勞動與技術課五年級上冊“家政”單元,就要求學生了解廚房設備的名稱、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時的安全注意事項;學會安全使用灶具和合理選用灶具,學習各種鍋的使用和保養常識,學會清洗常用的餐具;學做生活的小主人,從小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生活習慣。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實踐自主、智慧課堂
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親歷實踐、親手操作、手腦并用為基本特征,操作性強。學生通過人對物的程序性、技能性運作,通過人與人的互動可以獲得豐富的體驗,實施操作性學習。《綱要》指出:“勞動與技術課程應貼近現實生活,在學習過程中應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學會制作、創造新生活。”如何讓勞動與技術教學走進生活,讓勞動與技術課堂更加生活化,既而使勞動與技術教學更高效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運用體驗式、參與式教學,讓學生親身體驗,在體驗中感知,在感知中生成。教師要包容學生解決問題時的錯誤,悅納學生實踐過程中的失誤,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在發展性、激勵性評價中,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展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習效率。
1.有效講授
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很好的把握,不僅要做到“當講則講”,更要追求“講就精講”。比如,教學五年級下冊《中國結》一課中的“鞭炮結”內容,教師示范“井字互套”法時,可以用朗朗上口的兒歌指導學生操作:“1壓2,2壓3,3壓4,4穿1。”教師講解時的兒歌貼近學生生活,朗朗上口,便于記憶,讓學生很容易操作。
2.有效示范
教師的講解示范是勞技課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按步驟進行示范操作,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直觀的感性認識。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可以先講解后示范,也可以先示范后講解,還可以邊示范邊講解。 教師講解的語言要通俗、精練、準確,既要注意知識的科學性,又要注意學生的可接受性。示范的動作要稍慢、清楚、明示,操作過程要有條理,可見度要高。
(1)教師的示范操作要規范。教師的示范操作常常是學生借以模仿的唯一榜樣。只有教師規范化的示范操作,才能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勞動技能。
(2)教師的示范要清楚。教師的示范操作只有讓全班學生都看清楚,才能使學生獲得操作過程的清晰表象。要做到這一點,其一是教師的教具要足夠大,如果電化教學手段達不到理想效果,可以把教師的教具、范作按比例放大,教具的顏色也要鮮艷、醒目,以利于學生清楚地觀察。其二是一些技術上的關鍵難點,教師示范時一定要慢些,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觀察、思考,有時甚至可以重復示范。
3.有效反饋
有效的教學依托有效的反饋,因此反饋要適時、恰當。有效的反饋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有效的反饋能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促進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及時捕捉有效反饋。比如,在上《木蜻蜓》一課時,學生完成作品后進行試飛,教師發現有一位女生的木蜻蜓在上升后出現了擺尾的現象,不一會兒,木蜻蜓就一頭栽到地上。對此,教師沒有直接說出原因以及改進的方法,而是讓學生一起來思考,根據自己的制作經驗,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原來是蜻蜓翅膀兩側重量不一造成的。鑒于此,教師激發學生繼續思考,還有沒有什么方法能讓木蜻蜓飛得更穩、飛得更高,這樣學生的探究興趣就更濃了。
4.有效管理
有效管理是有效教學的重要內容,是要讓學生放開頭腦去想,放開手腳去做,但又要有目標、有方向。
三、多元評價促學習,反哺自主、智慧課堂
教學評價主要是指過程性評價。評價應貫穿課前、課中、課后,提倡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教師應針對學生的不同發展水平,在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使每個學生都得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評價。
在上《組合筆筒》一課時,在實踐過程中,有學生發現剪下來的卡紙廢料掉在了地上,他就馬上撿了起來。我就立即在全班表揚了他:“你真是個衛生標兵……”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就很少看到地上有紙屑的現象了。
學生完成作品后,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自評,說說自己作品的優點、不足,交流自己在制作過程中的困難,解決的方法,讓自評過程成為學生自我教育、提高的過程。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從各項具體的要求以及在小組內同學的交流中,統一認識,盡量對作品形成客觀公正的評價。評出優秀作品后,全班交流,讓學生說說評價的理由,也可以交流自己的制作心得。在評價過程中,應努力使學生感受到活動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從評價內容上講,可以評出“速度之星”“精品之星”“創新之星”“整潔之星”等。勞技課堂中,教師要進行多元評價,在評價中發現學生的優點,使多種評價活動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積極向上的平臺,使每個學生都能從評價中獲得激勵,得以發展潛能,從而讓學生充滿自信,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價值。
一、從評價體制入手轉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一個學生的好壞在長時間內我們不能用成績來衡量,一個人對一個國家的貢獻也不能用創造價值的多少評價,一個清潔工和一個工程師對一個國家來說都很需要,同樣我們對于學生從小學開始就不能用單純的學習成績來評價他們,從小用學習成績來評價孩子,對于成績優秀的孩子暫且不說,而對于成績不好的學生來說,其會感到“我學習成績很差,老師、同學都瞧不起我,父母對我沒有希望,我已經是個壞孩子了”,在自我的定位中無法找到實現自我價值的目標,漸漸地就會對自己沒有了信心,失去了努力的方向。要知道我們身邊也許有很多這樣那樣的“神童”,只是我們沒有用關切的眼光留意過罷了,致使那些“神童”“泯然眾人矣”。我們的身邊不是缺少英才而是我們不會用英才的眼光發現他們罷了。如果我們不改變自己的評價體制,單純用成績作為尺度來考查一個初長成的孩子的話,只能扼殺更多的“愛迪生”。
鼓勵學生全面發展,讓他們從小就在自信中成長,在今后他們就不會在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取向了。從長遠來說,社會就不會出現“馬加爵”這些異類了,悲劇的后面添加了很多人的思考,思考中期待評價體制的改變。
二、從情感教育上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個有智慧的老師和一個沒有思想的人傳授同一知識,其效果是大相徑庭的,一個一流的老師絕對是很重視學生的情感發展的,因為一個人的情商在很大程度上比智商更重要。無論是數學還是語文,我們要在每一節課上都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人是有感情的動物,無論你講再多的例題,學生都覺得比不上一個故事聽得有趣,一個具有啟發意義的故事能夠喚起學生沉睡的心靈,更能夠喚起他們疲憊的思維。學生只有在快樂中學習,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將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自己心甘情愿獲得的東西會比老師強塞的知識記得更持久,自己運用起來也更得心應手。每一個人的情感和智商都是有周期性的,就連同會調節情緒的大人也有心情不順的時候,更不要說是一個孩子。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心理反常期,情緒會變得不穩定,讓人難以琢磨。而這時,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對孩子關心呵護,要知道我們不光是傳道更是解惑。我們要抓住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悉心的培育,從心理和思想各方面把握學生的動向,以情感人,用道理來說服一個學生。這樣,我們的課堂讓他們得到認可,我們所教的學科讓他們感興趣,他們就會有學習的動機。
三、以活躍的課堂教學狀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能力及年齡特點,依據《新課程標準》,因材施教,靈活地選擇教材教法,成為學生潛能挖掘、創造的開發者,潛心研究最佳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策略。
(1)課堂上讓每個學生參與,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的風趣幽默、抑揚頓挫的語言交流加上優美的肢體語言,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被教師的情感所感染,會動用各個器官挖掘自身潛能,彰顯自己的聰明才智,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新知。
(2)隨著學生的學習節奏改變課堂節奏。為確保每節課順利地完成學習目標,教師對每節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信息反饋,及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隨時調整課堂教學環節時間比例,每節課的當堂檢測必不可少,檢測情況同時也是下節課的備課及改變教法的依據。
四、注重個別學生的特殊才能讓學生從不同方面得到
認可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對某一種東西很感興趣,而對于自己所學的知識總是提不起興趣,他們對課本上的知識總是被動接受,根本不放在心上。如有這樣一個學生,總在我上課的時候往窗外看,在課堂上我提醒了好幾次也不起任何效果,他好像就是管不住自己。在一次課間,我將他單獨叫到了辦公室,那天我很有耐心地和他聊天,而不是一貫地劈頭蓋臉地批評指教,我從他的家庭成員到他感興趣的事情問起,最后轉移到為什么上課總是朝窗外看的這件事上,他很認真地告訴我,“我在看窗外的樹葉聽課的情形,老師,你知道嗎?在音樂課上和數學課上樹葉的擺動是不同的……”這期間,我一直沒有打斷他的談話,當我和他的對話結束時,我很認真的點點頭,在心里默許,“那是一個‘達爾文’”,我差點因為自己的而無知而葬送了一個熱愛自然和生活的孩子。我告訴他:“對于現在的你來說聽好課才是重要的,因為學習科學的前提是學好數學,這樣你才會將你要研究的數據整理出來。”孩子滿意地從我辦公室走了。之后,他再也沒有在我上課的時候向窗外望過。一個教師了解一個學生的動機這是必須的,一個人的動機必然和一個人的思想心理有很大的關系。若干年后的一個元旦前夕,我收到了一個制作精美的樹葉卡片,正是那個學生,他后來學了生物學。因此,我們要用心發掘學生的天賦,成就每個學生所固有的特長,讓其從不同方面得到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