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企業經濟類型分類標準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 職業衛生;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工業企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8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885-02
為了解長沙市工業企業工作場所有害因素的分布現況,掌握職業性有害因素的動態變化[1],為監督決策和保護勞動者健康提供依據,2011年作者單位對長沙市88家工業企業單位開展了有害因素現場檢測,現將檢測情況總結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2011年共檢測長沙市工業企業88家,其中大型企業11家,中型企業31家,小型企業46家。共檢測各類有害因素4523個作業點,合格3722個點,總體合格率為82.29%,較2009年77.92%有所提高[1]。
1.2 方法 2011年3月-12月,職業衛生監測與評價科工作人員依照國家相關職業衛生標準對88家市級直管企業作業場所進行了檢測和評價,檢測項目分為粉塵、毒物、噪聲、其他四大類,其中其他主要為照度、紫外線、微波、電磁場等非電離輻射因素。檢測人員均具有職業衛生服務資質,現場采樣儀器及實驗室相關檢測設備均在校驗有效期內。企業規模按照國家統計局《統計上大中小型企業劃分辦法(暫行)》工業企業從業人員數標準分類,經濟類型按照《經濟類型分類與代碼(GB/T12402-2000)》分類。
1.3 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13.0,對檢測結果分別從企業規模、行業、所在地域、經濟類型、檢測因素和合格率構成進行了分析。
2 結果
2.1 從企業規模來看,中小型企業數量較多,三種規模企業檢測合格率集中在81%-84%之間,大型企業合格率為83.12%,中型企業合格率為81.95%,小型企業合格率為81.41%,經χ2檢驗,三種規模企業合格率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χ2=1.479,P=0.477,P>0.05),詳細結果,見表1。
2.2 從行業來看,長沙市六種行業工作場所有害因素檢測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7.610,P
2.3 從企業所在區域來看,分布在城區散在和市轄縣的企業較多,不同地域企業間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361,P
2.4 從企業經濟類型來看,股份有限公司與私有企業數量最多。不同經濟類型企業間檢測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9.175,P
2.5 從有害因素分類來看,毒物與噪聲檢測點數較多,占62.92%,說明這兩種因素危害較廣泛。四種有害因素檢測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64.594,P
2.6 從企業總合格率構成構成來看,檢測合格率超過90%的企業最多,占37.50%,其次是“80-”組段,占23.86%,合格率不足80%的企業共占38.64%。毒物檢測合格率超過90%的企業占絕大多數,為76.06%,粉塵、噪聲和其他因素檢測合格率主要分布在“0-”和“90-100”兩個組段,提示仍然有一定數量的企業這三種因素危害嚴重,詳細結果,見表6。
3 討論
2011年長沙市直管企業有害因素檢測合格率較上一年有所上升[1],這反映了我們近一年職業衛生工作的成績,然而仍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
3.1 長沙市機械、建材和輕工三種行業工作場所有害因素危害較嚴重,這與文獻報道一致。其中機械與建材行業的有害因素檢測合格率不到80%,而這三種行業又是企業分布最多的行業。這可能與三種企業的作業方式、危害類型和防護不到位有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加強對這三種行業的監管。
3.2 郊區與市轄縣企業較城區分布的企業危害嚴重,這些遠離城區的中小企業應當引起我們相當的重視。在長沙市中小型企業數量占絕對優勢,這些企業廠家小、分布廣,工人大多為農民,文化素質低、職業衛生教育少、自我保護意識較差[4]。企業自身主體責任意識差、職業衛生與安全機構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有些企業甚至不配合職業衛生檢測工作,其業務中又常包含有大型企業分包的危害嚴重的項目,這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3.3 私有企業在所有經濟類型中合格率最低,不同經濟類型企業對比明顯。在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民營企業所存在的問題[5]。國外投資和港、澳、臺投資企業檢測合格率高,這可能源于他們安全理念較強、制度健全、管理到位等方面,所以我們在管理好這些企業的同時也要向他們取經,學習其合理經驗并向內資企業推廣,幫助內資企業做好職業衛生工作,爭取早日同國際接軌。
3.4 長沙市工業企業有害因素中毒物與噪聲分布廣泛,相當數量的企業粉塵、噪聲和其他因素危害較嚴重,所有有害因素中噪聲檢測合格率最低,這可能與長沙市企業行業分布有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繼續加強各類有害因素的監督管理,擴大有害因素的檢測范圍[6],尤其加強噪聲的檢測與治理,重視非電離輻射所存在的危害隱患,注重宣傳教育和暴露于有害因素中工人的個體防護,降低職業病發病率,促進工人職業生命階段的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金若剛,何俊,劉思燕,等.長沙市工業企業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J].實用預防醫學,2011(04):89-90.
[2] 苗貞榮,楊曉發,郭連霞.焦作市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05,16(6):361-362.
[3] 丁克穎,金祖華,張佳維.上海市閔行區2003-2007年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情況[J].職業與健康,2008,24(22):2388-2389.
[4] 郭智屏,劉新霞,馮簡青,等.中山市179家企業職業衛生管理現狀調查[J].中國職業醫學,2010,37(1):68-70.
化學藥品制劑行業是制造直接用于人體疾病防治、診斷的化學藥品制劑的行業,這些藥品制劑直接用于臨床,因此該行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人民健康保障水平。
1 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基本結構分析
1.1 資產規模
2007年1-11月份統計數據顯示,全國醫藥行業累計共6 099家企業,其中化學藥品制劑企業為1 162家,占比為19.05%。化學藥品制劑行業累計資產總計為1 902.70億元,同比增長14.64%,占全行業資產27.09%。
1.2 企業經濟類型
我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中,以股份制經濟、外資和港澳臺經濟為主要企業類型,這些企業總資產占行業的82.86%,其次是其他經濟類型。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資產很少,并且國有經濟資產規模大幅度下降,兩者總資產只占行業的5.56%(見表1)。
1.3 企業控股情況
我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從企業控股情況看,主要以私人控股和國有控股為主,兩者資產總和占行業總資產的67.39%,其次是外商控股企業(占19.86%),集體控股和港澳臺控股很少。從增長情況看,港澳臺及外商控股企業增幅比較大,超過20%。國有控股增幅為5.84%。近年來,世界前20位的制藥企業紛紛來我國投資,有一些擁有自己的獨資企業,還有的在我國建立了研發中心,它們都看好我國巨大的醫藥市場,這將對我國本土化學藥品制劑企業帶來巨大挑戰(見表2)。
1.4 企業規模
我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以中型企業為主,其資產接近行業總資產的一半,其次是小型企業,占行業總資產31.01%,大型企業只占到行業總資產20.10%。近年來,雖然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嚴格執行GMP認證制度,逐步抬高醫藥企業入門門檻,加上企業間的資產重組,優勢整合,但是實際效果并不明顯,大型企業的優勢仍然沒有顯現,增長速度也比較慢(見表3)。
1.5 地區分布
我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主要分布在華東、東北、華北地區,資產總額排序前10位的省份中,華東地區有4個省市,分別是排在資產總額全行業首位的江蘇省以及上海市、山東省、浙江省,其中江蘇省資產占行業總資產的12.88%,也是唯一一個占比超過10%的省份;華北地區的有北京市、天津市;東北地區有黑龍江省、遼寧省;華南地區有廣東省,華中地區有河南省。資產排序前10位的省市總資產占行業資產的71.63%。從增長速度看,遼寧省資產增速很快,都超過了30%。資產總額同比增幅排序前10位的省市和資產總額排序前10位的省市相比,多了華東地區的福建省,東北地區的吉林省,華北地區的,華南地區的海南省。從數據分析看,我國化學藥品制劑區域分布將趨于平衡。
2 化學藥品制劑行業指標完成情況
2.1 生產情況
2007年1-11月份,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 661.85億元,同比增長24.29%,增幅列醫藥子行業第5位。該行業工業總產值占全部醫藥行業工業總產值的27.79%,遠遠高于其他子行業,超過第2位的化學原料藥行業4.01個百分點。
從經濟類型看,股份制經濟、外資與港澳臺投資經濟完成了全行業82.29%的工業總產值,保持主力軍地位,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只完成了全行業5.03%工業總產值。從同比增長來看,除了國有經濟增幅只有2.78%外,其他的經濟類型增幅都在20%以上,特別是集體經濟工業總產值增幅達到了42.90%(見表4)。
從控股情況看,私人控股企業和外商控股企業完成的工業總產值比較多,分別完成了全行業工業總產值的43.48%和26.16%。雖然港澳臺控股企業完成的工業總產值在全行業總產值中占比最少,只有5.65%,但是港澳臺控股企業總產值的增幅最大,達33.45%。
從企業規模看,我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工業總產值,中型企業完成了近一半,然而大型企業優勢不明顯,只占22.39%,增幅低于行業平均水平(見表5)。
從地區來看,江蘇省的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優勢明顯,列工業總產值排序首位,其次是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工業總產值占行業總產值的17.79%,增幅達到了21.16%。工業總產值排序前10位的省市和資產排序前10位的省市相比,東北地區的遼寧省被西南地區的四川省取代,遼寧省則位于工業總產值第12位。工業總產值排序前10位省市完成了該行業工業總產值的73.27%(見表6)。
2.2 銷售情況
2007年1-11月份,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完成銷售產值1 552.75億元,同比增長21.75%,增幅列醫藥子行業第4位。該行業銷售產值占全部醫藥行業銷售產值的27.43%,遠遠高于其他子行業,超過第2位的化學原料藥行業3.48個百分點。
從經濟類型看,資產占主要地位的兩個經濟類型:股份制經濟和外資與港澳臺投資經濟分別完成了全行業銷售產值的42.02%和40.03%。集體經濟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勢,增幅達42.39%。國有經濟是唯一出現下降的經濟類型(見表7)。
從控股情況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資產占主要地位的私人控股和國有控股,分別完成了全行業銷售產值的43.41%和17.76%。資產總計第3位的外商控股完成銷售產值超過了國有控股,占全行業銷售產值的26.08%。港澳臺控股依然保持最快的增幅(達34.90%)。
從企業規模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銷售產值大型企業的優勢依然不明顯,仍然是中型企業占據主力,完成了全行業銷售產值46.91%。增幅最大的仍然是小型企業,達到26.42%(見表8)。
從地區來看,銷售產值和工業總產值排序前3位的情況保持一致,江蘇省的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優勢明顯,列銷售產值排序首位,其次是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銷售產值占該行業銷售產值的18.12%,增幅為19.60%,比工業總產值增幅低了1.56個百分點。銷售產值排序前10位省市完成了該行業銷售產值的73.53%(見表9)。
2.2.1 產銷率
2007年1-11月份化學藥品制劑行業產銷率為93.33%,列各子行業末位,同比下降了1.95個百分點。
2.2.2 出貨值
2007年1-11月份,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實現出貨值73.44億元,同比增長42.80%,列醫藥子行業增幅第2位,增幅同比提高了24.34個百分點。出貨值占銷售產值的4.73%。
從經濟類型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出口以外資與港澳臺投資經濟為主力軍,完成了該行業出貨值的47.72%。國有經濟出口最少,只占該行業出貨值的2.37%。集體經濟出貨值增幅達到了95.26%。
從控股情況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出口主要是私人控股企業和外商控股企業,這兩種類型企業完成了全行業52.45%出貨值。但是集體控股企業增長迅速,達到了70%以上的增幅。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出貨值達到了95.77%的增長幅度,完成了全行業26.13%的出貨值。中型企業仍然保持主力軍地位,完成了全行業58.56%出貨值。
從地區來看,出貨值排序前3位的是河南省、浙江省、廣東省,2006年同期排序前3位的省市是:浙江省、江蘇省、山東省,2006年同期廣東省排第5位,2007年1-11月份江蘇省排第5位,山東省排第9位。2007年1-11月份出貨值排序前10位的省市中,黑龍江省出貨值同比增幅超過了100%,河南省達到了88.76%的增幅。化學藥品制劑資產總計排序前10位中的北京市、天津市藥品制劑出口比較少。
2.2.3 主營業務收入
2007年1-11月份,化學藥品制劑行業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 515.86億元,同比增長22.88%,增幅同比提高了7.07個百分點,占銷售產值的97.62%。
3 化學藥品制劑行業經營情況分析
3.1 利潤總額
2007年1-11月份,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實現利潤總額156.55億元,同比增長49.79%,列醫藥子行業增幅第3位。2006年同期利潤總額同比增長了0.75%,2007年化學藥品制劑行業經濟效益大幅度反彈。
從經濟類型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利潤總額貢獻最大的是外資與港澳臺投資經濟,實現了全行業利潤總額的49.07%,增幅達到了51.11%。其次是股份制經濟,實現了全行業利潤總額的37.48%。其他經濟和集體經濟增長很快,增幅分別為84.24%和81.59%,國有經濟利潤總額出現了下降(見表10)。
從控股類型看,私人控股和外商控股企業利潤仍然占據化學藥品制劑行業主力軍地位,兩者總計實現了全行業64.58%的利潤總額,國有控股也為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創造了21.74%的利潤總額。在增幅方面,國有控股和集體控股增幅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私人控股企業利潤總額列增幅排序第1位,達到了53.43%。
從企業規模看,中型企業創造了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利潤總額的52.86%。其次是大型企業,接近1/3。從增長幅度看,小型企業利潤總額增幅最大,達到72.72%,大、中型企業增幅都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從地區來看,利潤總額居前4位的省市和銷售產值一樣,只是山東省利潤總額排在廣東省前面。利潤總額前10位和銷售產值前10位省市比較,少了浙江省,取而代之的是海南省。利潤總額排序前10位的省市實現了全行業79.63%的利潤總額,其中江蘇省化學藥品制劑利潤總額遙遙領先,占22.33%。
3.2 虧損情況
2007年1-11月份化學藥品制劑行業虧損企業數為305家,同比減少了44家。虧損面為26.29%。2007年1-11月份化學藥品制劑行業累計虧損額為13.73億元,同比提高了19.29%。
從經濟類型看,除國有經濟,外資與港澳臺投資經濟虧損總額同比出現超過50%的增長外,其他各種經濟類型虧損總額同比都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集體經濟下降得最多,同比下降了52.52%(見表11)。
從控股類型看,除私人控股企業虧損總額同比出現14.60%的下降外,其他控股形式都有不同程度提高,港澳臺商控股虧損總額同比提高了122.39%,外商控股同比提高了88.04%。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小型企業虧損總額同比出現了下降,大型企業同比下降了85.68%,列首位,但是占資產最大的中型企業虧損總額同比提高了79.06%。
從地區來看,利潤總額排序前3位的江蘇省、山東省、廣東省,除江蘇省出現69.31%的下降外,其他兩個省市虧損總額都出現了提高,其中廣東省的同比提高幅度達到了67.59%。
3.3 成本費用利潤率
2007年1-11月份,化學藥品制劑行業累計主營業務銷售成本923.27億元,同比增長23.89%,增幅同比增長了4.29個百分點;銷售費用累計288.07億元,同比增長14.96%,增幅同比增長了3.2個百分點。
2007年1-11月份化學藥品制劑行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11.53%,高出標準值7.82個百分點,列醫藥子行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第4位,高于醫藥行業平均水平。
從經濟類型看,成本費用利潤率最高的是集體經濟(為21.66%),其次是外商與港澳臺投資經濟,成本費用利潤率為13.66%,股份制經濟的盈利能力相比前面兩種經濟類型顯得較弱,成本費用利潤率為10.53%,低于該行業平均水平。國有經濟成本費用利潤率最低,為3.24%。所有經濟類型盈利能力都有所提高,集體經濟提高幅度最大,成本費用利潤率同比提高了7.69個百分點。
從控股情況看,私人控股成本費用利潤率比較低,只有8.92%,最高的是外商控股(為14.59%),其次是港澳臺控股(為14.45%),國有控股和集體控股分別為12.02%和12.65%。成本費用利潤率同比增長較大的是外商控股和集體控股,同比分別提高了3.21個百分點和2.66個百分點。
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型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都高于該行業平均水平,其中中型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最大,達到了13.32%。小型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只有8.09%,比大型企業少了4.06個百分點。
從地區來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利潤總額排序前3位的省市成本費用利潤率依次為:江蘇省(14.57%),山東省(12.08%)和廣東省(11.93%)。
3.4 總資產貢獻率
化學藥品制劑行業總資產貢獻率為14.68%,高出標準值3.98個百分點,在醫藥各子行業中列第2位,高于醫藥行業平均水平,同比提高了1.95個百分點。
從經濟類型看,集體經濟總資產貢獻率最高,為26.33%,同比提高了10.69個百分點,列首位。其次是外資與港澳臺投資經濟(為18.43%),另外3種經濟類型總資產貢獻率都低于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平均水平,國有經濟為6.40%,股份制經濟為12.83%,其他經濟為11.45%。
從控股情況看,外商控股企業總資產貢獻率最高(22.16%),集體經濟為15.36%,其它控股類型都低于該行業平均水平。港澳臺控股為14.42%,國有控股為12.77%,私人控股為12.19%。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總資產貢獻率最高(18.76%),小型企業最低(10.66%),中型企業總資產貢獻率為15.55%。
從地區來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資產總計排序前3位的省市總資產貢獻率:江蘇省為23.78%,山東省為18.54%,廣東省為13.33%。
4 結論
2007年1-11月份我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資產規模繼續增長,生產、銷售都保持良好的增勢,其中出口增勢非常明顯,經濟效益出現了大幅度反彈,盈利能力和經營狀況都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產銷銜接不夠理想,產銷率出現了下降。
我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仍然是以中型企業為主,各項指標都顯示出較強的優勢。從地區來看,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分布比較集中,優勢主要集中在華東等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其中江蘇省優勢明顯,成為化學藥品制劑行業強省。從經濟類型看,化學藥品制劑的主力軍是外資、港澳臺投資企業。
為加強我市企業職工因工傷亡事故的報告、調查、處理、統計和作好事故檔案管理工作,現將規范填報《北京市企業職工因工傷亡事故調查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的要求通知如下:
一、企業發生重傷、死亡、重大死亡和急性中毒事故后,要嚴格按照《北京市勞動保護監察條例》及《北京市職工因工傷亡事故處理實施辦法》的規定,及時報告勞動行政部門,同時,根據事故調查確認的事故嚴重級別,在規定的時限內認真填寫《報告書》。企業的主管部門應對其《報告書》進行審核,企業或企業主管部門應在規定時限內向勞動行政部門提交事故結案請示并附《報告書》3份(重大事故報10份)。
二、各地區、各單位要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學習《北京市職工因工傷亡事故處理實施辦法》及本通知附件的填報說明,按規范要求做好《報告書》的填報工作。
三、各區、縣勞動行政部門,要嚴格依法行政,重傷以上事故必須要正式行文進行批復結案,并將事故的結案批復文件下發到發生事故的企業。各區、縣勞動行政部門和企業均應對每起事故的有關材料歸檔留存。重傷、死亡事故的批復結案材料和事故報告書要及時上報市勞動局職業安全衛生監察處備案。
附件:
編 號:
企業職工因工傷亡事故調查報告書
事故名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填報單位(蓋章):____________
審 核 人:_____________
填 報 時 間:_____________
一、企業詳細名稱:
通訊地址:
企業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
聯系電話:
二、企業經濟類型: 國民經濟行業:
隸屬關系: 直接主管部門:
三、事故發生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四、事故地點:
五、事故類別:
六、事故的全部原因: 其中直接原因:
七、事故嚴重級別:
八、傷亡人員情況
-------------------------------
| | | | |本工|傷害|傷害|用工|安全| |
|姓名|性別|年齡|工程|種 | | | |教育|備注|
| | | | |工齡|程度|部位|形式|情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九、本次事故損失工作日: 事故直接經濟損失:
十、事故經過:
十一、事故原因分析:
十二、預防事故重復發生的措施:
十三、事故責任分析和對責任者的處理意見:
十四、調查組成員:
------------------------
|姓 名| 單 位 | 職 務 | 簽 字 |
|----|-----|-----|-----|
| | | | |
|----|-----|-----|-----|
| | | | |
|----|-----|-----|-----|
| | | | |
------------------------
事故有關附件:
1.事故現場及死者照片;
2.事故現場示意圖;
填寫說明:
一、報告書紙張規格一律使用16開(B5復印紙),字體除封面使用3號黑體字外,其他項目均全部使用4號宋體字,打印時報告書左側預留裝訂線。
二、報告書封面上編號一欄,由各級勞動行政管理部門統一編制,事故名稱一欄,要寫明傷亡人員姓名及后果。
(例***死亡事故;***重傷事故)
三、企業經濟類型和國民經濟行業兩欄的填寫,要按照原勞動部《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統計報告書的通知》的有關規定認真填寫。企業經濟類型分類是:1.全民所有制;2.城鎮集體所有制;3.鄉村集體所有制;4.其他各種所有制(含三資企業);5.私營企業等五種類型。國民經濟行業主要包括有:1.農業;2.工業;3.建筑業;4.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5.商業、公共飲食、物資供銷和倉儲業;6.其他等六種。
四、隸屬關系一欄主要包括:1.中央在京企業;2.市屬企業;3.區、縣屬企業;4.鄉鎮集體企業;5.其他企業(外省在京企業、部隊企業、三資企業、私營企業、校辦企業等)。
五、事故類別一欄按照原勞動部規定的19種類別填寫。即:物體打擊;提升、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火藥爆炸;瓦斯煤塵爆炸;其他爆炸;煤與瓦斯突出;中毒和窒息;其它傷害。
六、事故原因一欄的填寫,要根據事故分析的結論將直接、主要和重要等項原因全部填寫在本欄內。其中直接原因一欄按照原勞動部規定的11種類型填寫。即:技術和設計上有缺陷;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安全設施缺少或有缺陷;生產場地環境不良;個人防護用品缺少或有缺陷;沒有安全操作規程或不健全;違反操作規程或勞動紀律;勞動組織不合理;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揮錯誤;教育培訓不夠缺乏安全操作知識;其它。
七、事故嚴重級別一欄按照《北京市職工因工傷亡事故處理實施辦法》中所規定的6種級別填寫,即:輕傷;重傷;死亡;重大死亡;特別重大事故和急性中毒事故。
八、本次事故損失工作日一欄請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中規定的標準進行折算(死亡或永久性全失能傷害定為6000日)。
九、事故直接經濟損失一欄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準》中所規定的項目填寫。直接經濟損失的統計包括:人身傷亡后所支出的費用、善后處理費用和財產損失價值三項費用的總和。
1.人身傷亡后所支出的費用:醫療費用(含護理費用)、喪葬及撫恤費用、補助及救濟費用、歇工工資。
2.善后處理費用:處理事故的事務性費用、現場搶救費用、清理現場費用、事故罰款和賠償費用。
3.財產損失價值: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損失價值。
十、事故原因分析一欄要按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重要原因三個層次加以分析填報。
十一、預防事故重復發生的措施一欄要將針對事故原因分析制定的防范措施列表填寫,主要項目包括:措施內容、落實時間、執行人員、檢查人員。
十二、事故責任分析和對責任者的處理意見一欄要根據事故原因分析確定有關人員應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