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手術室護理理念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于2011年7月~2013年11月間收治并進行手術的患者560例,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癥狀、體征診斷,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測結果確診,符合手術適應證。其中男298例,女262例,年齡19~71歲,平均(37.1±13.2)歲。包括普通外科手術284例,骨科手術124例,泌尿外科手術82例,心胸外科手術7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8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的手術室護理:在手術前充分進行各項相關檢查,完成對手術中藥品和器械的準備工作;手術中嚴格實行無菌操作,密切監控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術后對手術過程進行詳盡的記錄并完善病人的轉交工作。觀察組再此基礎上按照人性化護理的理念進一步開展護理工作。術前護理:手術前對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手術類別、受教育程度和具體的家庭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和調查分析,針對每一個患者制定詳細的個性化護理方案。通過對患者進行手術過程和護理知識的巡查講解,取得患者對護理和治療工作最大限度的理解和配合。并在術前幫助患者進行深呼吸和床上排尿、排便的鍛煉,提高患者在手術治療中的配合效果。術中護理:根據手術前對患者病情的評估,在手術中嚴格執行護理措施。對患者在麻醉前進行適當的心理安撫,幫助患者改善手術前的焦慮心理。對于非全麻患者,手術過程中充分與患者交流互動,調整手術室環境,給予患者更舒適的手術。同時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關注心電監護,維持輸液通道的暢通。在手術室盡可能避免器械發出的噪音,醫護人員精神高度集中,禁止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術后護理:手術后及時為患者清理消毒液和血污,待患者由麻醉中完全清醒后,立即安排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探視,通過與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是否存在任何不適,及時為患者進行心理開導和檢查患者的傷口愈合情況,密切注意患者有無發生術后感染和相關并發癥,及時報告醫師。
1.3觀察指標
在患者護理前后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焦慮程度進行評價,得分為0~100分,分值隨患者焦慮程度上升。并在出院前以問卷調查的形式統計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采用人性化護理理念的觀察組患者滿意程度明顯提高,達到99.6%,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使用SAS評分對焦慮程度進行比較,觀察組焦慮程度獲得明顯改善,而對照組患者的焦慮表現惡化,護理后觀察組的焦慮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心理護理的必要性
手術治療通常對患者會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造成患者出現食欲不佳、失眠等情況,在手術前直接影響患者的身體狀況,不利于患者調整狀態應對接下來的手術治療。通過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可以明顯改善這一情況,而且加強醫患間的交流可以幫助住院患者較快的熟悉醫院環境,減少患者的陌生感和孤獨感。手術后患者則往往由于創口造成的不適和對手術效果的擔心而產生焦慮心情,本次研究中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手術后心理狀況明顯惡化,這也是導致護理滿意度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3.2護理人員素質的培養和對人性化護理理念理解的加深
護士是手術前、手術過程中和手術后與患者接觸最為頻繁的人員,是醫院與患者之間溝通和互動的橋梁。護士在手術室的護理工作中,需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作用和責任,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拓寬知識面,加強對患者的交流和理解,在護理工作中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護理的效率和質量。護理人員要充分理解人性化護理的意義,和現代醫療開展以人為本的護理方式的必要性。
3.3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理念的對醫療系統的意義
方法:從我院隨機抽取接受外科手術的500例患者,并進行是否實施人性化護理的結果比對。
結果:實施人性化護理比實現常規化護理服務的患者能有效的緩解術前焦慮,在術后恢復過程中也能較為安心,并更快的得到了有效恢復。
結論:采用人性化護理能使病人獲得更好的護理環境,有利于病人的術后治療及康復。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人性化護理護理理念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447-01
現代醫學護理學在技術進步的浪潮中逐步完善,在臨床實踐中總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理念。而人性化護理就是在“以人為本”的社會價值觀的推動下應運而生的,以患者的感受和情感接受為工作的重要考慮因素,最大限度的平復患者在手術前后的波動情緒,以使手術的治療效果得到最有效地發揮。
1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500例患者是2013年5月至10月在我院就診并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中隨機抽取得到,其中男性患者362例,女性患者138例,平均年齡在46歲。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進行人性化護理的新型組265例和進行常規化護理的對應組235例兩組,并且兩組所使用的手術麻醉方式相同。根據統計學的相關規律,實驗所需數據與病例情況較為相似,對研究結果不會產生較大影響,具有可靠的研究可比性。
2對比試驗及其結果
2.1常規護理下的護理工作。對應組的病患是按照一般常規化的護理程序進行的。一般而言,常規化的護理工作只注重于手術過程中的細致準備,以及手術中醫護間的積極配合等,以使手術過程中不出現紕漏,整臺手術能順利進行。而此時手術前護理護士相應的準備工作包括核對患者的姓名、性別,手術名稱及手術部位等核對工作,手術室內手術設備的檢測及安排等。在手術中做好相關的手術信息的記錄,與醫生密切配合。在術后進行醫藥器械的清點及其他后續工作,做好正常的程序化工作。
2.2人性化護理下的護理工作。心理研究發現,讓患者以樂觀心態接受手術是患者最有力的手術準備,將大大降低手術的風險,并且良好的心理感受將有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人性化的護理始終注意與患者的心態和情感交流,對患者進行心理鼓勵和積極溝通,讓患者在情感上保持積極樂觀心態,樹立自信,勇于對抗病魔,為手術的順利進行打好心理基礎。
首先,在術前一天接到手術通知之后,護理人員開始對患者病房進行定時巡護,并熟悉掌握病患的合并癥、過敏史等基本情況,觀察并掌握患者的情緒波動,以便及時做好情緒的疏導工作。另外,做好家屬的安撫工作,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的基本情況,例如術前的生活飲食安排、注意事項、手術設備、麻醉方式等等,增加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間的溝通,體現護理人員的細致與體貼,降低醫患糾紛的可能性。
其次,在患者手術期間,正確設定手術間溫濕度,并加強對患者皮膚溫度的檢測,避免出現低體溫現象。低體溫會對患者的凝血、腎臟及其功能產生不利影響,并增加術后爆發并發癥的可能性。并且護理人員應盡量安撫患者的不良情緒,爭取患者手術過程間的必要配合。而對于手術的所有準備,護理人員應謹慎對待,安排好所需的醫療器械,了解并配合手術醫生。對特殊器械配置和藥物配置應深入的學習和確認,對常見護理技巧操作流程應經常進行必要的完善與規范,使每一臺的手術細節落實到實處,減少手術風險,為患者的治療過程保駕護航。
最后,術后訪視是人性化護理對人性化理念的有益探索。術后,患者回到病房,參與手術的護理人員應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工作。詳細交代患者術后的飲食、輸液等各方面的注意事項,詢問患者術后疼痛及術后感受等,作好記錄,認真評估護理計劃的落實情況。
3結果
用手術室的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對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果進行評價,并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和效果進行考慮分析,最后得到的結果如下,患者對護理非常滿意的,新型組占3.6%,對應組占0%;比較滿意的,新型組占15%,對應組占1.4%;其余為不滿意程度。依照結果進行分析,患者對人性化護理理念較為接受,并且人性化護理理念相比常規化的護理理念,更加貼合患者的護理需求,更有利于營造利于患者就醫及術后恢復的醫護環境。
人性化護理理念的實施要求護士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護理的過程中始終做到儀表整潔、舉止輕盈謹慎,對待病人態度親切和藹,答疑講解細致詳細等,在給病人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時,更加注重內在修養的提升及表達,真正做到一名“白衣天使”的審美標準。在患者較為關心的護患關系、專業技能、醫療環境等爭取達到專業水準,將人性化護理視為一種全過程、整體的護理模式和護理理念。
4總結
在現代不斷追求完美與和諧的生活理念和標準下,護患關系的和諧相處也是應勢所導。在護士素質的不斷提高的前提下,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促進了人性化護理理念在臨床上的應用和改進。人性化護理理念能減少患者在手術治療時的不便,有助于建立和諧的醫療環境,并且某種程度上促進了護理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手術室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6-0097-02
手術室是搶救病患生命的重要場所,雖然病患在手術室中的時間不過幾個小時。但是大部分病患在進入手術室后的心理壓力較大,負性情緒較多。為了探究在手術室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理念的應用效果,文章選取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實施手術病患72例,對其展開觀察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所選取對象為72例實施手術病患,均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依照隨機方式對72例病患進行分組,即常規組與研究組,每組均為36例。在36例常規組病患中,男15例,女21例,年齡范圍為19~79歲,平均39.6±10.7歲。在36例研究組病患中,男16例,女20例,年齡范圍為19~78歲,平均39.3±10.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和病情危急程度等上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兩組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協議書。
1.2方法
1.2.1 常規組護理方式
對常規組病患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包括:術前方式,做好心理溝通護理工作;術中輔助,做好擺放、協助麻醉工作;積極建立好靜脈通道,嚴密觀察病患生命體征變化。
1.2.2 研究組護理方式
對研究組病患實施人性化護理,具體操作為這么幾點。
1.術前護理。在接到手術通知書后,護理人員需做好定時查房工作[1]。熟悉掌握病患病歷中的相關信息,主要包括:藥物過敏史、原發疾病合并癥等。對各檢查結果展開全面分析,并對病患的生命體征進行科學評定。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需注意始終應用一個真誠熱心的態度做好自我介紹,并耐心解答病患疑問。以此幫助有效改善病患心理情緒,增強其對于手術治療的配合度。另外,護理人員還需對手術器械、搶救設備進行全面檢查核對,確保其在手術中的正常應用。針對病患所實施的手術類型,告知其術中。如腎臟、食管手術應為側臥位,脊柱手術應為俯臥位等。而對于一些特殊手術則需指導病患進行術前練習,如甲狀腺手術所采用的頸部仰伸位,以此幫助讓病患有一個心理準備,體現人性化特點。
2.術中護理。在手術實施中,需注意依照相關需求擺放,對床墊依照病患的身體舒適要求調整。如在仰臥位時,應注意病患兩上肢的外展度保持在90°范圍內,對其伸展雙臂墊好海綿墊、包布,以此避免甾大量輸液時造成病患身體不適。而在截石位時,則需將病患雙腿分開,確保其角度在100°~110°范圍內,在下肢的支撐點墊好軟綿墊,每半小時按摩下肢一次。在將病患送入至手術室后,護理人員需陪伴其左右,應用觸碰面部、手部的方式緩解病患的心理情緒。
(三)術后護理。在手術完成后,運用溫水將術中殘留的血跡痕跡擦拭干凈,為病患穿好衣褲,蓋好被單,以此達到保暖目的。及時將病患送入病房內,在搬動中需注意保護其手術切口、引流管[2]。對于較為躁動病患做固定處理,確保將其平穩送入病房內。在術后1~3d內,可對病患進行回訪,詢問了解其術后恢復狀況。主要包括:切口愈合、術中及術后的疼痛度、體溫變化、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等。護理人員需對病患所提出的護理建議整理歸納,在整個護理團隊中展開討論,對護理建議做篩選采納處理。在術后還需注意依照病患實際病情指導其早期下床活動,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與此同時,在術后護理中,還需注意指導病患加強對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及控制處理。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病患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觀察,分析研究其護理效果。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 (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當P
2.結果
兩組病患的護理滿意度對比如表1所示。
通過對表格的對比分析后發現,研究組病患的護理滿意度97.22%要高于常規組的80.56%,且兩組存在差異極為明顯化,P
3.討論
在手術開展中,手術病患對于相關護理的實施要求較高[3-4]。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加強與病患及其家屬的交流溝通,促使病患的心境始終保持在一個良好平和的狀態中,可幫助進一步確保手術的順利、高效開展。在手術室護理中融入人性化護理理念,可幫助進一步推動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高效開展,提升護理質量,充分體現出護理人員的自我價值,促使護理人員認識到手術護理的內涵意義。與此同時,還可幫助指導護理人員轉變自我護理理念,從要我服務轉化為我要服務,充分激發出護理人員對于日常工作的思考及探究熱情,在護理實踐中充分融入自身所學專業化的醫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理論知識,為病患帶去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
在本次研究中發現,通過對表格的對比分析后發現,研究組病患的護理滿意度97.22%要高于常規組的80.56%,且兩組存在差異極為明顯化,P
參考文獻:
[1]徐以燕.人性化護理理念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處方藥,2014,(11):137-138.
[2]李丹益.人性化護理融入手術室護理中應用體會[J].吉林醫學,2013,34(33):7029-7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