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精心挑選了數篇優質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文章,供您閱讀參考。期待這些文章能為您帶來啟發,助您在寫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XX鎮自2002年開始,根據全鎮“三個文明”建設的需要,組織了全體機關干部、中小學教師深入村組、農戶家庭,以做好“農民教育工程”為載體,切實加強和改進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積極探索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對農村社會的穩定、農業結構的調整、改善黨群、干群關系等做出了新的努力,充分發揮了思想政治工作潤物無聲、潛移默化、滴水穿石的作用,為實現“富民強鎮”的各項目標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成績
1、干群對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有了較大提高。越來越多的干部在實踐中體會到農村出現的種種困難和問題越來越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深切地感悟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明顯。各級黨政組織能充分利用基層黨校、村電教室等形式卓有成效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通過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實行村務公開、討論國家大事,商討富民之策,研究發展之路等,拉近了干群距離,在一定程序上保持了農村的穩定,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3、人們的思想、道德、行為等觀念發生了變化,農村社會風氣正在好轉。改革開放促進了人們觀念的更新,人們的思想認識發生了歷史性飛躍。
4、把精神文明建設與引領農民致富結合起來,使科技文化建設呈現發展趨勢。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引導農民致富奔小康,是當前.及今后各級黨政組織的長時間的中心任務,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了這一時代背景之中,克服了經濟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兩張皮現象。
二、當前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1、對思想政治工作重視不夠深刻。一是認為“虛”,認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做虛功;二是認為“忙”,沒有時間去抓,形成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三是認為“難”,沒辦法去抓,認為農民現在最重要的是物質利益,沒有直接的利益驅動難以說服于農民。
2、工作針對性不強、方法不活,覆蓋面不廣。首先.教育方法與形勢發展不相適應,其次是教育的重點與農村目前狀況不相適應。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留在村里大部分是非勞動力和一些文化水平低的人。
3、少數農村基層干部素質不高影響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開展。一是不會做。部分干部本身文化素質較低不會開展工作;二是不肯做。部分干部不愿做思想政治二作,原因是搞經濟工作成績、功利明顯。三是做不好。部分干部主觀愿望是好的。想多做工作,但由于自身素質,工作往往收效甚微。
4、種種原因,封建迷信有抬頭趨勢,宗教勢力影響在擴大,迫切需要廣泛、深入地對農民進行唯物論、無神論教育。
三、做好今后思想政治工作的幾點思考
1、針對群眾法制觀念淡薄的狀況,幫助群眾增強法制觀念。農村要發展,穩定是前提。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幫助農村干部群眾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學法守法,依法辦事,使農民的生產、生活走上了法制化軌道。
2、針對農民集體主義觀念淡薄的狀況,幫助農民增強集體主義觀念。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使農民群眾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自覺履行公民應盡的各項任務。樹立農村文明新風,引導農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時代精神,革除陳規陋習,在思想和行動上愛黨、愛國、愛集體,在人際關系上,尊老愛幼,鄰里團結,互助共濟。
3、針對部分干部素質偏低的狀況,幫助干部提高素質。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的發展觀武裝干部的頭腦,使他們提高認識,更新觀念,轉變作風,通過進村入戶,體察民情,開展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談心、交心活動,溝通政府與農民之間的關系,溝通干部與農民的思想,增進干部與農民之間的友情,使廣大農民敢于和愿意對干部講真話,說實話;通過建立領導聯系點、接待日制度,發動群眾建言獻策,廣泛征集合理化建議,處理群眾中的疑難問題和棘手問題,幫助農民群眾提高認識,化解思想矛盾,為農村穩定奠定良好的基礎。版權所有
4、針對幫助農民增收這一核心,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結構。在鼓勵農民調整農業結構時,把轉變農民思想觀念,增強市場意識、風險意識、效益意識,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為農業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基層干部群眾的認可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干部群眾對新時期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有了較大提高:一是基層干部在實踐中體會到解決農村各種困難和問題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深切地感悟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二是農村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效果也很明顯。基層黨政組織充分利用基層黨建平臺和豐富多彩的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實行村務公開、討論公益事業、探索發展之路、多辦利民實事等,拉近了干群距離,保持了農村的穩定,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三是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行為等觀念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發生了新變化,村風民風正在好轉。把精神文明建設與引領農民致富結合起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了建設小康、和諧新農村的時代背景之中,克服了經濟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兩張皮現象。
從調查中我們也發現,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四大變化:
一是工作機制發生變化。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傳統模式已不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進村入戶成為一大難點。隨著農村改革發展的新變化和新需求,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機制被打亂。二是對象主體發生變化。隨著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的變革,農民的社會活動空間更為廣闊,人員流動越來越快,思想政治工作出現空白。三是工作方法及內容發生了變化。隨著農民素質不斷提高,思想觀念不斷更新,新知識新思想的學習加快,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樣化。價值取向呈現一定程序上的復雜化。四是陣地建設的影響力發生了變化。農村的宣傳陣地、宣傳手段、宣傳機制與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還存在相當差距,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一些消極錯誤思想和不良文化也趁機擴大傳播影響。
二、當前農民思想狀況和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
在鄉村調查中我們發現,當前農民思想狀況和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第一、從農民思想狀況來看,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活動少,文化設施不全,精神生活匱乏。“閑來無事干,圍著電視看”,這成了當前農民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58.54%的農民農閑時的主要生活方式是“看電視”。村里活動,“年頭到年尾,難開兩個會?!贝鍙V播室、活動室無設備,圖書室缺實用性圖書,村民也難得來光顧。農民有組織性的文化活動少,文化設施、設備落后,導致農民精神空虛,除了忙農活干家務,就是看電視,封建迷信、活動因此趁虛而入。
二是增收難,市場信息不靈,科技知識缺乏。農民增加收入的最大障礙是什么?51.56%的農民認為是“缺科技”;40.27%的農民認為是“種田成本高”;還有少數人認為“信息不暢通,不知道種什么”。農民發家致富的愿望是強烈的,但由于自身知識水平有限,市場信息閉塞,二三產業發展緩慢,加上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農民持續增收難。
三是人情淡,普遍重幼輕老,道德意識弱化。日子越過越好,人情越來越淡。這是農民普遍反映的一個現象。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和農村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民“向錢看”的意識越來越濃,人際關系越來越淡。調查顯示,50.37%的農民認為“有了錢就可獲取一切”。多數農民認為目前最嚴重的家庭問題是“虐待、遺棄、不贍養老人”,“溺愛、嬌慣、縱容子女”的現象也很普遍。農村傳統美德出現滑坡跡象。
四是脫貧慢,社會分配不均,收入差距拉大。調查中,55.42%的農民認為當前最嚴重的社會問題是“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差距拉大的現象隨處可見。富裕戶蓋樓房,冰箱、彩電樣樣有;住著土坯屋,家中一貧如洗的貧困戶仍占一定比例,農村貧富懸殊程度正日益加深。
第二、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是對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視。主要表現為:一是認為做思想工作是耍嘴皮,做虛功是普遍現象。思想政治工作往往讓位于經濟建設,思想政治工作陷入“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實際工作中沒有經費投入,沒有項目依托吸引農民群眾。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性不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與農村現實狀況不相適應,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與農村形勢發展狀況不相適應,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發生了較大變化,留在村里大部分是老幼病殘等非勞動力和一些文化水平低的人等。
三是少數基層干部素質不高難開展。部分干部本身文化素質較低不會開展工作;部分干部主觀愿望是好的,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但自身素質導致工作收效不大。其他地方我們發現思想政治工作缺隊伍無人去做,缺機制無人愿做,缺手段無人會做。
四是由于種種原因,封建迷信有抬頭趨勢,宗教勢力影響在擴大,消極思想有蔓延趨勢,迫切需要廣泛、深入地對農民進行唯物論、無神論教育,弘揚正氣,扭轉民風。
通過調查我們深感:新形勢下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問題面臨的問題不容忽視,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三、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問題原因探析
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我們認為:
第一,認識上存在偏差,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在農村“缺位”。一些地方和干部錯誤把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對立起來,將“發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為只是發展經濟,而將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撇在一邊。還有的認為,新形勢下黨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實了,干群矛盾得到了緩解,農民思想問題得到了解決,不需要再花精力抓思想政治工作了。也有的認為抓經濟工作還忙不過來,抓思想教育是得不償失,不安排不部署思想政治工作,或者滿足于會議布置和文件落實。
第二,思路上疏于創新,影響思想政治工作在農村“無為”。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習慣于成舊的工作模式、落后的方式方法,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和發展。如:做思想工作習慣于老的模式,缺乏創意;搞形式主義,虎頭蛇尾;芝麻綠豆一把抓,顧此失彼。這樣的思想政治工作對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等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新型農民群體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達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和效果。
第三,內容上囿于空泛,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在農村“變調”。一談思想政治工作,大多習慣于老一套,套話、教條多,滿足于“空對空”。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沒有與農村實情、農民所想緊密聯系,思想政治工作和農村發展成了“兩張皮”。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是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題。只有使思想政治教育與發展農村經濟有機融合,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給農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利益,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說服力和感召力,
第四,工作上缺乏保障,導致思想政治工作在農村“怯陣”。在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有人鼓、有人呼、無人管、無力建”以及“有場地,無活動”,傳播渠道斷流,思想工作斷層的現象比較普遍。陣地萎縮,渠道堵塞,工作環境差,影響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進展。思想政治工作缺
我們應當看到現在的農村基層工作普遍存在這樣三種現象:干部的交通工具先進了,與群眾的距離卻遠了;干部的文化素質提高了,卻不會做群眾工作了;群眾的生活富裕了,對基層組織和干部的意見卻增多了。這就是干部隊伍中存在的不愿見群眾、不敢見群眾、不會見群眾問題,總之是不會做群眾思想政治工作問題。不愿見群眾是感情問題,所以需要干部增強和農民的談心活動,就是讓干部在與農民接觸中培養感情,在教育群眾中教育自己;不敢見群眾是認識問題,所以需要干部在與農民的接觸中轉變觀念,在做群眾工作中鍛煉自己;不會見群眾是方法問題,所以需要讓干部在實際工作中學習工作方法,放下架子,真心實意做公仆。具體地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首先要提高基層干部的政治理論素質。思想政治工作有沒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層領導干部自身的表率作用。因為他們生活在基層,工作在基層,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他們在群眾中的形象如何,直接影響到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因此,鄉鎮干部首先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動來做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決不能對別人是馬列主義,對自己是自由主義;表面上冠冕堂皇,實則假公濟私,暗地里吃喝拿要玩;隨意表態說大話,口惠而實不至,愚弄群眾。群眾最痛恨這樣的基層干部。廣大基層干部必須加強學習,增強道德修養,不斷提高理論水平,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去感召人,征服人,凝聚人。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其次,要找準貼近群眾生活的思想政治內容,把思想工作做實。農民的思想情懷是最樸素的,也是最可愛的,只要誰真正維護他們的利益,能代表他們的利益,真心實意地為他們做工作,他們就會支持、擁護誰。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與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和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聯系起來。要有造福群眾的強烈熱情和翔實的項目實施計劃,通過實施“改廁”、“改路”、“改水”、“改電”工程和醫療、衛生、文化服務活動,努力為農村和農民營造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做到既講道德又辦實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在辦實事中貫穿思想教育,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力。
再次,要掌握科學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使思想工作真正做精細、做到位。首先,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擺事實,講道理。當群眾有缺點、錯誤時,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以權壓人。以設身處地的換位思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德服人。第二,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對錯誤的東西決不能遷就,但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在方法上則不能一刀切,無情打擊,應把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做到剛柔相濟,否則思想政治工作就會陷入僵化,變得蒼白無力。第三,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預見性,前瞻性。思想政治工作不僅是解決眼前問題,更應有超前意識,解決潛在問題,因此,要善于抓住傾向性苗頭,及時做好疏導、說服和教育工作,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